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1 . 史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构建历史,重庆八中九年级学生以史料类型为组别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   竹简是我国东汉前的常用书写材料,第一组成员对部分竹简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竹简名称

年代

记载内容

历史信息

郭店楚墓简

战国

共十八篇典籍,其中道家三篇、儒家十三篇、其他学说两篇。

战国时期楚国思想文化较为活跃。

迁陵洞庭郡

秦朝

洞庭郡下发给迁陵县的官方文书。

居延和悬泉里程简

西汉

从都城长安出发,沿河西走廊至西域的30余个驿站信息及间隔里程。

浮屠简

东汉

在敦煌浮屠里(地名)举办佛教斋会活动的请柬。

材料二   《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是抗日战争期间分别由共产党和国民党创办的机关报,第二组成员研读后发现两份报纸各有鲜明特色。

《新华日报》的题材非常丰富,除了大量战地通讯,还有平民英雄的人物小传,根据地人的建设情况和生活采风等。每期报纸必刊载群众来信,还开辟了《团结副刊》,包括青年生活、妇女之路、工人园地等板块,集新闻性、大众性、趣味性于一体,对抗战起到了重要的动员作用。

《中央日报》上最新战况、国军战绩等战地简讯占据主要版面,侧重刻画国军中个体将领“以身殉国”的英雄形象,动员军人捍卫国家领土,号召青年抗日救亡。其副刊《中央副刊》所登作品大部分为专业的策论性文章,宣传国民政府的党政情况。

——摘编自曹炎《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舆论宣传研究》

材料三   第三组成员阅读了专著《创新赶超的范式嬗变》后,小懿同学根据内容制作了如下资料卡。

“后发国家实现自立自强的创新赶超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其理想路径是从技术引进开始,历经复制性模仿、创造性模仿,最终实现自主性创新。”

——周代数《创新赶超的范式嬗变》

《后发国家创新水平模型图》

材料四   小丽同学运用该创新水平模型,对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总结。

时间

阶段

概况

1949-1965

引进期

在长春、北京等地建立地方性生产基地,全面引进苏联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体制。

1965-1978

起步期

全国范围内更多城市建设了汽车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卡车为主的汽车产业格局。

1978-2014

发展期

产品重心转为作为大众消费品的汽车,汽车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2014至今

成熟期

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在汽车智能化、品牌化方面坐拥巨大优势,销量连续七年全球领先。

(1)史料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请协助第一组,完成序号对应的表格内容。
(2)根据材料二,对比《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的不同(至少答出2个要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不正确。
A日本的大化改新属于成熟期的创新水平。
B19世纪中期,英国具有领先世界的创新水平。
(4)根据材料四,归纳新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2024-04-03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合川区合阳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疆域的统一与拓展】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材料二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文物名片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左图文物金缕玉衣本应是汉代皇帝死后穿的殓服,却在汉代诸侯王墓中出土。
【思想的统一与控制】

材料四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后又将不治五经的太常博士(官职名)一律罢黜,形成一家独尊的局面;还建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所需人才。

——摘编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七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秦王嬴政怎样的历史贡献?完成这一历史贡献的时间是什么?
(2)据材料二,写出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名称。写出在中央政府中,掌管监察事务的官员名称。地方上,秦朝实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的文物反映了西汉初年中央面临着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4)据材料四,汉武帝将哪一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
(5)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重要史实,更要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秦汉时期的重要阶段特征。
2023-11-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在伟大祖国成立70周年之际,某班学生开展了“中国自信”的主题团队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文化自信——感受中国文化)
(1)中华文化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根据下图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的制度建构和技术创新两个角度各举一例进行史实论证。

任务二(理论自信——感知中国理论)

中外思想解放运动①百家争鸣:主要流源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②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有但丁、莎士比亚、达·芬奇等,核心思想:人文主义。③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功实践:        。④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⑤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时间:1978年;作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2)中外思想解放运动①中列举一位儒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③中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内容是什么?小明制作时间轴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上义思想”,他记不清“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十七大”还是“十八大”上,请你在时间轴上给准确的填写出来。(答题卡上写出在几大上即可)
任务三(道路自信——探索中国道路)
(3)将下表中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中国道路历史事件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历史意义
守制歧路洋务运动曾国藩、李鸿章自强、求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变制寻路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建立君主立宪制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解放。
辛亥革命孙中山建立共和国制
星火指路中国革命毛泽东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解放。
求是领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任务四(制度自信——感悟中国制度)
(4)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在如今的中国正在焕发着无穷生命力。请举两例说明我国50年代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成功探索。
任务五(中国自信——走好中国道路)
(5)百年求索路漫漫,华夏逐梦踏征程,结合任务三和四,谈谈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走好中国道路。
2019-05-30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练兵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作为目标,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下图


(1)在年代尺中,从ABCDEF 六个时间节点中任选一个写出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主要历史影响。
【历史解释】

材料二: 1925-1945 年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统计图人数(万人)


(2)根据上图概括 1927-1928、1928-1934、1934-1937、1937-1940 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的趋势,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任选其一)
【史料实证】

材料三: 1870年至1913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 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 其对外商业扩张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在全球秩序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

——摘编自《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的共同原因。用史实说明一战后新的“全球秩序”如何建立起来的?
【家国情怀】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

(4)请结合所学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制度、思想、科技文化成就等,在“可信”“可爱”“可敬”中任选一个方面, 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 以两个及以上的论据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 观点正确, 史论结合, 条理清楚)
2024-04-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济宁学院附属中学(五四学制)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5 .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下图

【历史解释】

材料二   1925-1945 年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统计图人数(万人)

【史料实证】

材料三   1870年至1913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 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 其对外商业扩张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在全球秩序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

——摘编自《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

【家国情怀】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

(1)在年代尺中,从ABCDEF 六个时间节点中任选一个写出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主要历史影响。
(2)根据上图概括 1927-1928、1928-1934、1934-1937、1937-1940 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的趋势,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任选其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的共同原因。用史实说明一战后新的“全球秩序”如何建立起来的?
(4)请结合所学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制度、思想、科技文化成就等,在“可信”“可爱”“可敬”中任选一个方面,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以两个及以上的论据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 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6-07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也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非凡的气质和杰出的历史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   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的某条路线示意图。



材料四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为解决军队战 斗力“低下”,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王扫六合”完成的时间是哪一年这一年可以换算为多少世纪?指出“秦王”统一全国后创立的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条路线的具体名称,填写出A、B 两处的地理位置。请用史实说明此条道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在农学、数学、书法、绘画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请任选上述一个领域,列举一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物身上汲取哪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2023-09-21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明晰历史线索】

【历史解释·体会制度作用】

示意图

进程

a.确立

b.完善

C .发展

d.强化

【唯物史观·感悟经济发展】
西汉前期社会经济情况

汉初状况

汉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书·食货志》

应对措施

刘邦时期:“兵皆罢归家”;释奴为民; 轻徭薄赋。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以农为本; 三十税一;“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盛世局面

D
【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卡片 1
名称:E改进造纸术
所处时代:中国对世界文
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卡片2
名称: 指南针
所处时代: 宋代
影响: ____F____
(1)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依据上述部分年代尺,把其中的B、C内容填写完整。
(2)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根据以上图文信息,结合相关史实,任选1例对“中央集权的加强巩固了国家的统治”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3)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根据上述材料,请把D的内容补充完整,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西汉初期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对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4)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同学们正在制作以上文化宣传卡片,请你帮助他们补充完整卡片中横线上空白E、F处的内容。并谈谈青少年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增强文化自信?
2024-05-2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文科综合(闭卷)-初中历史
8 .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探索篇】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对秦国有何影响?材料中商君的支持者是谁?商君思想属于百家争鸣中的哪家思想?

【横扫六合篇】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2)材料二中的“秦王”是指____。他最大的功绩是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____。写出秦朝确立一整套的政治制度名称。

【巩固统一篇】

材料三   


   
(3)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朝在哪两个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4)秦朝在军事上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写出长城的起止点。

【走向灭亡篇】

材料四   秦朝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短命王朝,其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其造就的统一理念不仅深入人心,而且还深刻左右影响着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

——百度百科


(5)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不可替代,请写出秦朝兴与亡的时间。结合史实分析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并谈一谈你的感悟?
2023-10-1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一O三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1) 图1人物是谁?大诗人李白用“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来盛赞他的哪一项伟大功绩?“扫六和”完成的时间是在哪一年
(2)图2涉及了秦朝实行的哪两项巩固措施? 有什么历史意义?
(3)请完善图3的“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在A、B处填入恰当的内容。图3“中央政府”中,负责管理军事和监察事务的官职分别是什么?
(4)图3中,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后世有何深远影响?
(5)有人称图1人物是“千古一帝”,有人称他是“一代暴君”。请分别举出一件史实来证明这两种观点。
2020-12-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秦王嬴政用了十年时间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纷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他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开创统一显雄才】

材料一


材料二 秦王嬴政任用许多有才能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的一个布衣,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秦王因为未采纳王翦的建议伐楚失败,就亲自到王翦家当面检讨。


(1)结合战国时期的形势和材料一、二,你知道秦王为什么能“威征六国,一统天下”吗?(写出两点即可)
【巩固统一成霸业】

材料三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三中“第一次”大革命主要是指哪种制度?创立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帝王远去尽评说】
(3)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中与评价相对应的秦始皇的活动史实并依据下表,说说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史实评价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产生重要影响
③修筑长城有利于北方的稳定,也给人们增加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客观评价篇】

材料四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4)材料四体现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启示是什么?
2020-05-1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