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1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

【制度巩固篇】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秦朝创立的哪一制度?概括张岂之作者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边疆治理篇】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摘编自《册府元龟》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朕独爱之如一”说明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予以说明,并分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4)“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元朝和清朝具体史实,说明有哪些边疆治理措施?(各举1例)

【抗击侵略篇】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图1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图2

中国历史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

——赵毅《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5)依据材料,从图1和图2人物中选一个说明他们对维护国家统一做出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近代史上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及事迹。
(6)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3-09-2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谷伯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2 . 建立健全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时间事件影响
西汉A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北魏孝文帝改革B
唐朝C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材料三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完成表格A、B、C三处内容。
(3)结合所学,“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为防止此局面的再度出现,元朝起推行了哪一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地方行政制度的设置在地理方面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古代国家治理的认识。
3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一: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②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③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

④戚继光抗倭,巩固了东南海防,保障了沿海人民生命安全和祖国的海疆安全。

⑤郑成功收复台湾,打击了荷兰殖民侵略势力。


(1)将材料一中的史实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写序号,多选、少选、错选不得分)
●建立与完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______
●中央政府对边疆进行管辖,维护了边疆稳定,巩固国家统一:______
●反对外来侵略,维护领土完整、国家统一:______

材料二:中国古代王朝形势图、疆域图



(2)将材料二中的地图按时间排序。(1分。写序号)结合所学,写出排序的理由。

材料三:1988年,费孝通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提出: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1995年,白寿彝在《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几点体会》一文中提出:在统一的发展过程中间,“多”不是削弱了“一”,而是丰富了“一”,各民族都有他自己的特点,都有他们对历史上的贡献,都有可能对历史上作更多的贡献。

——摘编自陈永亮《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国家治理的思考》


(3)分别概括材料三中两位学者的观点。
2023-01-0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九年级1班同学以“古今中外的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式学习,请你帮他们一起完成。
【制度创新】第一组同学通过查阅秦朝的政治建制与元朝的疆域图,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的模式进行探究。


       图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图二   元朝疆域图
(1)根据图一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实行有何历史意义?到了元朝,地方行政有所创新,请你根据图二的疆域图,写出包含广西在内的行省名称。
【科技创新】第二组同学通过英国轨道交通发展概况,对科技影响交通进行探究。

英国轨道交通发展概况(部分)

时间

大事记

1775年英国人约翰乌特兰发明有轨马车,靠马匹牵引车辆,车轮在钢制轨道上滚动行使
1825年蒸汽机车“旅行者号”试行成功,加快行进速度达每小时15英里
1830年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第一条公共铁路线开通,长32英里
(2)英国近代交通运输在动力方面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带来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道路创新】第三组同学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对中国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进行探究。

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走过来的,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摘编自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3)分别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怎样的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它们都体现了邓小平的什么观点?
【总结观点】在各组交流探究成果的基础上,李老师分析了三则读书笔记,供同学们研读。
政治制度的创新与更迭,与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和治理息息相关。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工具的不断创新,而科技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创新的关键。立足于国情,同时对外来优秀理论文化进行“本土化”的创新,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走好自己的路的关键。
(4)请你选取其中一则读书笔记提炼出观点,结合前面的探究成果及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8-2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示意图所反映的是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


(2)材料二是关于皇帝制度的描述,依据材料归纳该制度的一个特点。

材料三   昔秦皇帝.......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意为“功绩很大”).

——摘编自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秦皇帝”实现“海内为一”的时间。列举他“功齐三代”的两个史实。
2022-12-0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街,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指出诸侯争霸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2)根据材料二回答,李白诗中所述的是秦王的什么贡献?“诸侯尽西来”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年?

(3)根据图例指出,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重要的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他又推广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三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4)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家思想的地位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四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衰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送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抉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5)材料四中提到“操遂能克绍”,是指哪次战役?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是哪一政权?
2024-02-0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陵兵马俑

材料二   始皇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设置守、尉、监。将民众改称为“黔首”。下令欢聚宴饮。始皇将全国的兵器都收聚到一起,集中在咸阳,熔化后铸成编钟,以及十二个金属人像,每一个重达一千石,放置在宫廷之中。始皇统一法令制度和度量衡标准,统一车轨的距离,统一用于书写的文字。

——《史记·始皇本纪》译文


(1)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根据时间与价值,可以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简述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
(2)根据材料二,简述秦始皇为加强地方管理在制度方面的创新举措。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史实观点或结论
A秦始皇做出了卓越贡献。
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他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秦始皇焚书坑儒。B

2022-11-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做巨大改变,秦政府和周政府大大地不同,周政府不过是个国王亲属和大部落酋长们住的大庭院,秦政府是真正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机构。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四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过秦论》


(1)材料一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说出该统一国家建立的时间。
(2)材料二中周政府的“大庭院”指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二概括秦的政府组织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一所述内容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此事件地位如何?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你从中得到了那些启示?
2023-10-23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集团校南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成为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某校同学以“秦的崛起之路”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变法图强】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摘编自《汉书·食货志》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主持变法的人是谁.简述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内容。该变法对秦国有何意义?
【施法有力】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一》


(2)材料二反映出商君是怎样推行变法的?
【创制崛起】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摘编自李白《古风》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王扫六合”发生的时间是哪一年,并说明该事件的意义。该事件后,秦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其统治?
(4)综合上述材料,从秦的崛起之路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0 . 材料一:《礼记》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相传尧年老的时候选举有才能的舜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四: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五:秦朝的某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时间长达两千多年,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影响深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家天下”指的是哪一种制度?什么事件标志着其取代了材料一中的制度?

(3)材料三的文字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一制度?实施这种制度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是什么?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整个国家?根据材料五,说说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8-02-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翁祐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一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