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1 .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为了防止再次分裂,……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中实行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的某项政治制度

材料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


(1)材料一中“广袤的统一帝国”的建立者是谁?请你介绍一下“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哪一措施?这一措施产生了什么效果?
(3)材料三中“宣帝改曰都护”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历史上有何标志意义?
2 . 时空坐标和导图是认知和梳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某历史学习小组运用这些方法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观察时间坐标

(1)观察材料一所示时空坐标,将“A”“B”两处缺失的信息补充完整。
活动二:观察思维导图

制度创新

①尧舜禹一次奖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世袭制:启继承禹的位置,从此“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②周王朝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地到各地,建立诸侯国。
③秦朝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根据活动二所示思维导图的提示,写出①②③处相关制度的名称。
活动三:观察时空导图

(3)观察上面时空导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思想主张或主要贡献分别写出A、B、C对应的历史人物。
②根据活动三所示时空导图的内容范畴,用一句话为活动三中的“时空导图”提炼一个探究主题。
3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秦汉、隋唐、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在国家治理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客使图》(部分)

图片说明: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三   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自唐凯麟:《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答出两条即可)从思想方面分析为什么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的对外政策。请列两例举唐朝对外交往史实。
(3)依据材料请你归纳北宋时科举制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2021-04-24更新 | 43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一中附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1
4 . 游戏中“玩”历史,某公司新开发了一款历史题材的游戏软件,请你来挑战吧!
(1)请选择你将进入的朝代
A.秦朝     B.西周     C.东周     D.商朝
(2)请依据所选朝代,正确选择你将进入的时间卷轴
A.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B.公元前1600年——公元1046年
C.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3)啊,系统故障——下面哪一张是你所选朝代的版图…来着?

(4)恭喜你通过考验——我们已到达该朝代的都城。哦天,这里是哪儿?
A.洛邑        B.亳        C.咸阳        D.镐京
(5)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可能是___________
(6)下列哪项属于该朝代最高统治者或诸侯国君的统治政策?
A.下令把都城迁到殷、铸造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鼎祭祀母亲。
B.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C.通过层层分封,建立起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阶级。
D.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者之间互不统属。
(7)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评价你生活的朝代,并用史实加以证明。
2020-10-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四中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巩固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到了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家),诸侯更相(竞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秦亡的历史教训,时时影响着汉初统治者的决策,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再次得宠。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这一思想已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起而代之。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而罢黜百家,他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材料四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拆枉过其正矣(藩王建的宫室、设置的百官等,与朝廷的规制一样)。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五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他完成“扫六合”的时间是哪一年?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此后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3)据材料三,简述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并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4)为解决材料四中出现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
(5)根据材料五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2024-04-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结合历史短剧《秦的变革与统一》编演活动,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第一幕   【国一统 民思定】

旁白: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一天秦王和儿子来到郊外,遇到一队送殡的百姓……

秦王:请问老乡悼念的是什么人哪?

老者:王上的士兵!一共42个人。其中,有我的5个子孙。

秦王:怎么一战就死了5个?

老者:不是一战,攻韩死了一个儿子,攻赵死了两个儿子,攻楚死了两个孙子。现在就剩下这一个小孙子了!仗总算打完了,天下终于太平了!

秦王:(扶起小孙子)起来!你叫什么?有姓氏吗?

塬勇:我叫勇,家有军功,是“上造”级!

秦王:(扶起老者)好!塬氏一族,免赋三年,男子不论长幼,都加爵二级!

(转向勇)塬勇啊,以后再也不会打仗了,好好在家种地,伺候你爷爷吧!

第二幕   【立名号 定制度】

旁白:统一六国以后的一天,秦王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事……

李斯:王上灭六国,平天下,伟业丰功,旷古绝今。臣等以为,王上不但要统治天下,还应表率天下,所以万象更新应从王上更换新的名号开始!

秦王:嗯,说的不错,用什么名好呢?

李斯:         A         

秦王:好,就叫皇帝!我还要加一个“始”字,因为我是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此外,制度、礼仪、德教、律法、习俗都要重新更定!

王绾:陛下所言极是!但还有比立名号更重要的事情。六国权贵虽败,但并不心服。臣以为稳固各地之统治,才是当务之急。

秦始皇:那么,你认为朕应该如何去稳固各地统治呢?

王绾:臣请陛下册立诸侯,分镇四方,以佑陛下。

秦始皇:你的意思是裂土封侯?!李斯,你有什么想法?

李斯:诸侯分封,危害深远,本为一国之臣,最终却成了吴越之仇,列国纷起刀兵,争相涂炭百姓,长此以往,帝王之权威必将名存而实亡,万年功业岌岌可危。臣以为若要捍卫天下一统的大业,必须废除分封,若要把天下瓜分给诸侯,十年征战又有什么意义呢?臣认为地方上可以沿用建立县制,由中央统一管辖。

秦始皇:好,说的好,朕用十七年的时间来扫平六国一统天下,这点业绩,商汤伊尹做过、武王周公也做过,接下来朕要做点他们没有做过,也做不了的事情,朕要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实行         B         。朕要叫天下海内,从此真正一统!


探究任务
(1)赏析短剧,将A、B两处空缺的台词的补充完整。
A:
B:
(2)【第一幕】中“塬氏一族”被“加“爵”符合历史史实吗?为什么?
(3)【第二幕】中,对于“如何稳固各地统治”,王绾和李斯建议不同,你同意谁的建议?为什么?
(4)编剧小组要再增加两幕能够体现“秦朝对后世深远影响”的短剧,请你帮助写出两个剧幕的名称。(每个剧幕的名称不能超过15个字)
(5)唐朝阎立本所画的《历代帝王图》中,唯独没有秦始皇的画像。如果请你为秦始皇画像,你会选择下列哪种相貌呢?请结合所学说明选择的理由。
第一种:奇丑无比刻薄暴戾第二种:威武刚毅气度不凡
我的选择:
我的理由:
2021-02-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采用郡县制牢牢地掌握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中实行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最终为大一统制度的实现奠定了君主集权和官僚统治的组织保证。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

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使整个中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有效的一套规则。

-----摘鳊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1)材料中的“秦统一中国”的时间是哪一年?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秦朝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1-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二:“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材料三:

时间秦与六
国交战
战争结果
全胜失败互有胜负
商鞅变法到秦王嬴政即位前(共109年)65次58次3次4次

材料四:“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时期,尧舜禹通过什么制度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什么?
(2)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表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商鞅变法中直接关系到秦与六国交战胜多负少的相应措施是什么?通过商鞅变法什么制度在秦国确立起来?
(4)材料四中秦王朝于哪一年完成了大一统?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什么制度?
(5)材料四中汉武帝为实现“地理空间、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1-12-1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实验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图1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图2:秦朝行政系统示意图

材料四:考古学家遇到最大的麻烦就是古代文字的识别,常常是花费几十年猜出几个有的到今天还基本无法读通,但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发生,就连甲骨文也很快被释读通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历史?这一时期首先称霸的霸主是谁?
(2)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公元前221年属于上面材料二年代尺中A、B、C、D 哪一时间阶段?图2 反映出秦统一后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3)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朝开始?
2023-11-09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认识历史名人,知道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指的是谁?图一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图二和图三两位帝王统治时期,都通过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巩固了一个怎样的封建国家?

材料二   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被焚毁,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当时非议朝政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都被活埋。

材料三   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家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统治者的赞赏。他做官的时间不长,后回家著书讲学,但国家遇到重大的事情,皇帝仍向他请教。


(2)结合所学史实,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图二和图三两位帝王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的皇帝在政治方面分别采用什么制度来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