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91 道试题
1 . 某同学欲探究的氧化还原性:
资料:
制备:将溶于冰水中,产生少量气泡,得溶液A。将溶液A分为两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过量稀,得溶液B。
检验:向溶液A、B中分别滴加适量溶液。
I.B中产生气泡,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
(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A中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有棕褐色固体生成,产生大量气泡。推测固体可能含,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猜想:
(2)猜想1.有氧化性,能被还原为
猜想2.___________性,能与反应产生
猜想3……
(3)探究猜想2的合理性,并分析Ⅰ中没有产生棕褐色固体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序号实验试剂现象
ia生成棕褐色固体,产生大量气泡
iib有少量气泡
iii溶液有少量气泡
iii是ii和i的对照实验。
①X是___________
②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
③取i中棕褐色固体,实验证明是
综上所述,体现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与反应的对象和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2024-01-11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寒假作业03 氧化还原反应-【寒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一化学寒假培优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

(1)铜丝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为验证品红被漂白的产物不稳定,简述操作步骤及现象_______
(3)浸NaOH溶液的棉团作用是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的还原性,将过量的通入到200mL1.0mol/L的和过量混合溶液中,观察到装置中产生了白色沉淀。装置如图所示。

某合作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对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不考虑溶液中的影响)
①查阅资料   不同浓度的被还原的产物不同且产物不单一、不同pH时,的氧化性不同。1.0mol/L的
②提出猜想   猜想1:氧化
猜想2: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
猜想3:_______
③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限选实验试剂:0.01mol/LHCl、0.02mol/LHCl、3.0mol/LHNO3、6.0mol/LHNO3、3.0mol/LNaNO3、6.0mol/LNaNO3、0.1mol/LKSCN、固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1: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_______溶液。出现_______,说明猜想1成立。溶液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2:往图中的装置中加入100mL_______溶液、100mL _______溶液和过量的固体,再通入过量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猜想2成立。
④交流讨论   小组同学认为,综合上述两个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3成立。
⑤优化实验   若要证明猜想3成立,还要进行实验3。
实验3:_______(只需提供设计思路,不需要写出具体操作步骤)。
2022-04-29更新 | 1052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项14 化学实验综合题-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阶段性新题精选专项特训(全国卷)(5月期)
3 . 海淀黄庄某中学化学小组为探究的性质,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探究的还原性,波波做了下列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通入后溶液迅速变为棕色溶液迅速变成红棕色。两天后,溶液变浅绿色
(1)对比实验ⅰ与ⅱ,关于盐酸的作用,珊珊提出两个假设:
假设一:c(H+)增大,提高了的氧化性或的还原性;
假设二: c(Cl-)增大,降低了还原产物的浓度,提高了的氧化性。
小雨设计实验方案,确认假设一不正确,实验方案是_______
睿睿查阅资料:(白色沉淀)
设计实验方案,确认了假设二正确,实验方案是_______
(2)写出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对比实验ⅱ与ⅲ,针对反应速率的差异,进行了以下探究:
瑛瑛进行理论预测:依据_______反应(写离子方程式),氧化性:,ⅲ的反应速率快于ⅱ的。
萌萌查阅资料:
结合资料,解释实验ⅱ与ⅲ的速率差异_______
[实验二]探究的氧化性,邹邹做了下列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光亮的紫红色铜片很快变暗,并有黑色沉淀生成,溶液变为棕色无明显现象
(4)博博借助仪器检验黑色沉淀是,溶液中没有。写出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反应ⅴ能发生,可能是因为Cu2S的生成提高了Cu的还原性或的氧化性,的生成提高了Cu的还原性。对比实验ⅳ、ⅴ与ⅵ,昊昊得出结论: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
通过以上实验,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条件改变会影响其性质。
2022-05-28更新 | 681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
4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下列实验探究Zn和FeCl3溶液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由FeCl3固体配制未酸化的250mL0.5mol·L-1FeCl3溶液(pH=1.3),不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有___________(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将Zn投入到未酸化的0.5mol·L-1FeCl3溶液(pH=1.3)中,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实验现象如表:
实验编号条件现象
i锌粒18℃刚开始无明显气泡,0.5min后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加深。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后,可见蓝色沉淀
ii锌粒65℃产生气泡较快,大约12 s后,气泡非常明显,溶液很快转为红棕色。较长时间后发现红棕色基本消失,最后产生红棕色沉淀
①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___,实验ii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明显快于实验i,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两点)。
②“滴加铁氰化钾溶液后,可见蓝色沉淀”说明混合溶液中存在Fe2+。生成Fe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实验i和ii均先有气体生成,后有溶液颜色的变化。研究性学习小组猜想,可能是此实验条件下,氧化性:H+>Fe3+
①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查阅资料:可利用标准电极电势(用φθ表示)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且电极电势越小,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已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影响在此忽略不计):φθ(Fe3+ /Fe2+)=0.77 V,φθ (2H+ /H2)=0 V,φθ (Fe2+ /Fe)=—0.417 V,φθ (Zn2+ /Zn) =—0.76 V。则Fe3+、H+、Zn2+、Fe2+的氧化性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_
②研究小组进一步分析后,将锌粒改为锌粉,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条件现象
iii锌粉18℃
不振荡
大约3min可以看到明显的气泡,溶液颜色逐渐变深。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后,可见蓝色沉淀
iv锌粉65℃
振荡
气泡不明显,红褐色褪色明显。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后,可见蓝色沉淀
对比实验iii和iv,实验iv中“气泡不明显,红褐色褪色明显”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
③结合实验探究过程及现象分析,影响Zn与FeCl3溶液反应的条件有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的)。
2022-01-19更新 | 1230次组卷 | 5卷引用:一轮巩固卷8-【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5 . 某研究小组欲探究能否与溶液反应。
【查阅资料】
i.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ii.可生成溶液呈血红色,可用于的检验。
【提出猜想】
(1)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认为溶液可以与溶液反应,请从化合价的角度加以解释: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2)实验I:在试管中加入溶液和溶液,再加入溶液,发现溶液_____,小组同学认为溶液反应生成了
(3)甲同学注意到盛放溶液的试剂瓶中有空气,因此不同意该结论,他的理由是______
重新设计实验:
实验II:在试管中加入溶液,然后加入溶液,发现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获得结论】
(4)过氧化氢__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氧化
【发现异常】
乙同学继续向实验II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发现溶液褪色。
小组同学经过重新查阅资料后,发现可以将氧化为。乙同学设计实验III并证实了该资料中的说法。
(5)补全实验III的方案:在试管中加入溶液,加入溶液,再加入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
【总结反思】
(6)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提出了的检验方法:取待测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证明待测液含有
(7)从上述实验中可以得出结论,在物质性质的检验中,应注意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6 . 某小组同学探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与沉淀转化方向之间的关系。
【查阅资料】
物质BaSO4BaCO3AgIAgCl
溶解度/g(20℃)2.4×1041.4×1033.0×1071.5×104
【实验探究】
(一)探究BaCO3和BaSO4之间的转化,实验操作如下所示:
试剂A试剂B试剂C加入盐酸后的现象
实验Ⅰ
实验ⅡBaCl2
Na2CO3Na2SO4……
Na2SO4Na2CO3有少量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
(1)实验Ⅰ说明BaCO3全部转化为BaSO4,依据的现象是加入稀盐酸后,__________
(2)实验Ⅱ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3)实验Ⅱ说明沉淀发生了部分转化,结合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解释原因:___________
(二)探究AgCl和AgI之间的转化。
(4)实验Ⅲ:证明AgCl转化为AgI。

甲溶液可以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 AgNO3溶液  b NaCl溶液  c KI溶液
(5)实验Ⅳ:在试管中进行溶液间反应时,同学们无法观察到AgI转化为AgCl,于是又设计了如下实验(电压表读数:a>c>b>0)。
装置步骤电压表读数
ⅰ.按图连接装置并加入试剂,闭合Ka
ⅱ.向B中滴入AgNO3(aq),至沉淀完全b
ⅲ.再向B中投入一定量NaCl(s)c
ⅳ.重复ⅰ,再向B中加入与ⅲ等量的NaCl(s)a
注:其他条件不变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有关。
①查阅有关资料可知,Ag可氧化I,但AgNO3溶液与KI溶液混合总是得到AgI沉淀,原因是氧化还原反应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沉淀反应速率。设计(-)石墨(s)[I(aq)//Ag(aq)]石墨(s)(+)原电池(使用盐桥阻断Ag与I的相互接触)如上图所示,则该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②结合信息,解释实验Ⅳ中b<a的原因:__________
③实验Ⅳ的现象能说明AgI转化为AgCl,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结论】溶解度小的沉淀容易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反之则不易;溶解度差别越大,由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溶解度较大的沉淀越难实现。
2020-03-10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2020年高三年级理综模拟卷(四)化学试题
7 . 资料显示“的氧化性随溶液pH的增大逐渐减弱”。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探究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

供选试剂:溶液、固体、固体。
该小组同学设计两组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向Ⅰ试管中加入 固体,连接装置Ⅰ、Ⅱ,点燃酒精灯Ⅱ试管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

向Ⅰ试管中加入 固体,
Ⅱ试管中加入适量 溶液,连接装置Ⅰ、Ⅱ,点燃酒精灯
Ⅱ试管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
(1)选择Ⅰ装置用固体制取,为避免固体随进入Ⅱ试管对实验造成干扰,应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组实验中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2)对比两组实验可知,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碱性条件下KI与能否反应,用上图中的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向Ⅰ试管中加入 固体,Ⅱ试管中滴加 KOH 溶液控制 , 连接装置Ⅰ、Ⅱ,点燃酒精灯溶液略变蓝

向Ⅰ试管中加入 固体,Ⅱ试管中滴加 KOH 溶液控制 , 连接装置Ⅰ、Ⅱ,点燃酒精灯无明显变化
对于实验的现象,小明同学提出猜想“不能氧化”,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i)烧杯a中的溶液为________
(ii)实验结果表明,此猜想不成立。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通入________
(iii)小刚同学向的KOH溶液含淀粉中滴加碘水,溶液先变蓝后迅速褪色。经检测褪色后的溶液中含有,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该小组同学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反思:实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020-02-03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大题精准训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
8 . 某小组同学探究漂白精片(主要有效成分:次氯酸钙)与氯化铜反应产物,操作及现象如表:
序号操作现象
实验I取研磨成粉状的漂白精片10g和少量氯化铜固体放入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产生黑色悬浊液,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1)甲同学预测气泡主要为Cl2,乙同学不认同甲的观点,理由如表:
理由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ClO-与Cl-需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Cl2
Ca(ClO)2溶液显碱性
写出离子方程式:①____,②____
(2)猜测气泡可能为O2,并通过实验证实了猜测,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
(3)对悬浊液成分进行探究。
①预测悬浊液成分为CuO,进行如图操作。

经验证无色气体为O2,蓝色溶液为CuSO4。此时可推断悬浊液中____(选填序号)CuO。
a.一定有       b.可能有          c.一定没有
②查阅资料,悬浊液中有高铜酸钙:Ca(CuO2)2,实验I中主要发生了以下反应:
i____。(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ii.i中生成的Ca(CuO2)2部分分解:2Ca(CuO2)2=2CaCuO2+2CuO+O2
(4)查阅资料:某些低价金属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能被某些强氧化剂氧化为高价酸根离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流程制备高铁酸钾:
FeCl2溶液溶液CK2FeO4溶液
写出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2022-05-06更新 | 54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
21-22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9 . 某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一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查阅有关资料得知Fe2+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HNO3具有强氧化性。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1)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催化剂中铁元素为+3价;
假设2:催化剂中铁元素为+2价;
假设3: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
③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步骤1:取一定量的稀硫酸于试管中,加热煮沸数分钟,目的是_______;步骤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处理过的硫酸并加热,得到A溶液;
(3)步骤3:取A溶液于试管,滴加KSCN溶液,振荡,若不出现血红色,则假设_______成立;若出现血红色,则假设_______成立;
(4)步骤4:另取A溶液于试管,加入KMnO4溶液,振荡,结合步骤3中的结论,若出现_______现象,则假设1成立;反之,则假设3成立。
2022-06-2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2讲 铁、亚铁盐和铁盐-【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10 . 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制备Fe(NO3)3并进行性质探究。
(1)HNO3的制备:利用下图装置,模拟氨的催化氧化法制备硝酸。其中,甲为氨气的发生装置,且甲中所用试剂只能从下列物质选取:A. 浓氨水 B. NH4Cl C. NH4NO3 D. CaO

①若选择试剂A和D,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若只用一种试剂制取氨气,则该试剂的最佳选择为_______ (选填试剂标号),此时,甲中空白处所需装置应为_______ (选填下列标号)。

③实验结束后从戊中取出少量液体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当观察到_______现象时,说明已制得硝酸。若没有观察到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2)Fe(NO3)3溶液的制备:利用硝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制备Fe(NO3)3溶液时,最佳选择为_______ (填标号)。
A. Fe B. FeO C. Fe2O3 D. Fe3O4 E. Fe(OH)2
(3)Fe(NO3)3溶液性质的探究:取适量0.1mol·L-1 Fe(NO3)3溶液,加入到新制的银镜中,发现银镜溶解,且无其它固体析出。
①实验任务:通过设计实验探究Fe(NO3)3溶液溶解银的原因。
②查阅资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
③提出猜想:猜想a:Fe3+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Ag;
猜想b:Fe(NO3)3溶液呈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能氧化Ag。
④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Ⅰ. 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测出Fe2+,验证了猜想a成立。请写出Fe3+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Ⅱ. 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预期现象和结论
_______
_______
若银镜消失,猜想b成立;
若银镜不消失,猜想b不成立。
2021-11-03更新 | 1163次组卷 | 6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精准检测卷【全国卷】19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