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07 道试题
1 . 在处理NO废气的过程中,催化剂会逐渐失活变为。某小组为解决这一问题,实验研究之间的相互转化。
资料:i.   
ii.   
   
iii.在酸性条件下均能生成
(1)探究的还原性
实验I.粉红色的溶液或溶液在空气中久置,无明显变化。
实验II.向溶液中滴入2滴酸性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III.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电压表指针偏转。

①甲同学根据实验Ⅲ得出结论:可以被酸性溶液氧化。
乙同学补充实验Ⅳ,___________(补全实验操作及现象),否定了该观点。
②探究碱性条件下的还原性,进行实验。
实验Ⅴ.

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解释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反应,使均降低,但___________降低的程度更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增强。
(2)探究的氧化性
根据实验Ⅲ和Ⅳ推测氧化性:,设计实验证明:向Ⅴ中得到的棕褐色沉淀中,___________(补全实验操作及现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①结合数据解释能被氧化为而失活的原因:___________
③根据以上实验,设计物质转化流程图实现的再生:___________
示例:
2024-06-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 . 某实验小组探究用银氨溶液检验醛基适宜的条件。
资料:i.   
ii.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溶于氨水。

(1)实验发现:乙醛和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滴加乙醛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试管壁逐渐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
①有研究表明:配制银氨溶液时,和氨水生成,写出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性微粒可能是___________
(2)甲同学查阅资料:银镜反应时,被还原成
①电极反应式:
i.还原反应:     
ii.氧化反应:___________。(碱性条件下)
②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i.随降低,氧化性减弱。     
ii.随增大,乙醛还原性增强。
③补充实验验证②中的分析。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I:插入“饱和溶液”盐桥,电流表指针偏转;
实验II:电流稳定后向右侧烧杯滴加溶液,指针偏转幅度增大;
实验III:电流再次稳定后向左侧烧杯滴加氨水,指针偏转幅度减小
乙同学认为实验III不能证明“随降低,氧化性减弱”,理由是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IV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氨水,无明显现象,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闻到刺激性气味,溶液略显灰色,试管壁未见银镜
V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较浓的溶液至与实验IV相同,振荡,溶液变浑浊,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试管壁立即出现银镜
①乙同学认为通过实验IV能证明“随降低,氧化性减弱”,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
②分析实验V中“立即出现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随增大,可能是也参与了还原。经检验该假设成立,实验方案及现象是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银氨溶液检验醛基时,做氧化剂的粒子是___________;为观察到银镜的生成,银氨溶液中加入较浓的溶液,该方案是否合理,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024-04-02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统练三化学试卷
3 . 某同学欲探究H2O2的氧化还原性:
(1)该同学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探究H2O2的氧化性可以选取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淀粉KI溶液   ②FeSO4溶液   ③Cl2④HNO3溶液
任选一个你所选的物质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证明H2O2有氧化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继续探究:
资料: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
①制备H2O2:将Na2O2溶于冰水中,产生少量气泡,得溶液A。
向A中加入过量稀H2SO4,得溶液B。
②检验H2O2:向溶液A、B中分别滴加适量KMnO4溶液。
Ⅰ.B中产生气泡,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A中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有棕褐色固体生成,产生大量气泡。推测固体可能含MnO2,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猜想:
猜想1.KMnO4,有氧化性,能被还原为MnO2
猜想2.Mn2+___________性,能与H2O2反应产生MnO2
猜想3……
③探究猜想2的合理性,并分析Ⅰ中没有产生棕褐色固体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序号实验试剂现象
i   a生成棕褐色固体,产生大量气泡
iib有少量气泡
iiiH2O2溶液有少量气泡
iii是ii和i的对照实验。
①X是___________
②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
③取i中棕褐色固体,实验证明是MnO2
综上所述,H2O2体现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与反应对象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2023-11-03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一中学(温泉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4 . FeSO4溶液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因此为了方便使用Fe2+,实验室中常保存硫酸亚铁铵晶体[俗称“摩尔盐”,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它比绿矾或绿矾溶液更稳定。
I.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
本实验中,配制溶液以及后续使用到的蒸馏水都经过煮沸、冷却后再使用。向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操作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一种浅蓝绿色的晶体。
II.实验探究影响溶液中Fe2+稳定性的因素
(1)配制0.8 mol/L的FeSO4溶液(pH=4.5)和0.8 mol/L的(NH4)2Fe(SO4)2溶液(pH=4.0),各取2 mL上述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刚开始两种溶液都是浅绿色,分别同时滴加2滴0.01mol/L的KSCN溶液,15min后观察可见:(NH4)2Fe(SO4)2溶液仍然为浅绿色透明澄清溶液,FeSO4溶液则出现淡黄色浑浊。
【资料1】
沉淀Fe(OH)2Fe(OH)3
开始沉淀 pH7.62.7
完全沉淀 pH9.63.7
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FeSO4溶液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讨论影响Fe2+稳定性的因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3种假设:
假设1:其他条件相同时,NH4+的存在使(NH4)2Fe(SO4)2溶液中Fe2+稳定性较好。
假设2: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 pH范围内,溶液 pH越小Fe2+稳定性越好。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G为灵敏电流计),滴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分别控制溶液A(0.2 mol/L NaCl)和溶液B(0.1mol/L FeSO4)为不同的 pH,观察记录电流计读数,对假设2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A 0.2mol/LNaClB 0.1mol/LFeSO4电流计读数
实验1pH=1pH=58.4
实验2pH=1pH=16.5
实验3pH=6pH=57.8
实验4pH=6pH=15.5

【资料2】原电池装置中,其他条件相同时,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电池的电流越大。
【资料3】常温下,0.1mol/LpH=1的FeSO4溶液比pH=5的FeSO4溶液稳定性更好。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资料信息,经小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U型管中左池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实验1和2(或3和4),在一定pH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
③对比实验__________ 还可得出在一定 pH范围内,溶液酸碱性变化是对O2氧化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④对【资料3】实验事实的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4-02更新 | 345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届高三3月综合练习化学试题
5 .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研究和应用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I.上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②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_______族,它的一种质量数为14的原子可测定文物年代,用核素符号表示该原子是_______
(2)元素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
(3)上述①~⑥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II.某小组为探究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资料: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
序号实验①实验②
实验操作
现象溶液变为黄色_________
(4)实验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5)实验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甲同学根据此现象得出结论:氧化性Br2>I2。乙同学认为实验②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Br2>I2,其理由是_______
(6)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递变规律: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因此,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2023-01-07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6 . 某实验小组欲通过加热蒸发KNO3溶液的方法获得KNO3固体。已知KNO3固体在一定温度下能够发生反应:2KNO32KNO2 + O2↑。为了探究加热蒸发所得固体X中是否含有KNO2,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
ⅰ.AgNO2是微溶于水的白色(略带黄色)固体
ⅱ.KNO2能在酸性条件下与KI反应,生成I2
【实验过程】

【分析解释】
(1)实验①中,观察到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
(2)实验②中,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利用对比实验排除了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补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 5NO+ 6H+ = 2Mn2+ +_______ + 3H2O
(3)实验③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实验③中选择KI溶液的依据是_______(填字母)。
a.KNO2具有氧化性,KI具有还原性
b.KNO2具有还原性,KI具有氧化性
【反思评价】
(4)综合上述实验,甲同学认为,实验①、②、③均可以证明固体X中含有KNO2;乙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③不能证明固体X中含有KNO2。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
7 . 某小组同学探究Cu和H2O2的反应。
[猜想预测]
猜想1:Cu与H2O2不发生反应;
猜想2:Cu与H2O2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O2作氧化剂。
[实验探究]
实验i:向装有0.5gCu的烧杯中加入20mL30%H2O2溶液,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现象,10小时后,溶液中有少量蓝色浑浊,Cu片表面附着少量蓝色固体。
(1)通过该实验证明了猜想2成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继续探究]
针对该反应速率较慢,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资料:Cu2++4NH3[Cu(NH3)4]2+,[Cu(NH3)4]2+为深蓝色;
Cu(OH)2可溶于氨水形成深蓝色溶液。
装置序号试剂a现象
ii20mL30%H2O2与4mL5mol/LH2SO4混合液Cu表面很快产生少量气泡,溶液逐渐变蓝,产生较多气泡
iii20mL30%H2O2与4mL5mol/L氨水混合液溶液立即变为深蓝色,产生大量气泡,Cu表面有少量蓝色不溶物
(2)实验ii中:溶液变蓝的原因是____(用化学用语解释);经检验产生的气体为氧气,产生氧气的原因是____
(3)对比实验i和iii,为探究氨水对Cu的还原性或H2O2氧化性的影响,该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继续实验。

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a.K闭合时,电压为x。
b.向U型管右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不变。
c.继续向U型管左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增大了y。
该实验的结论:____
利用该方法也可证明酸性增强可提高H2O2的氧化性,导致Cu溶解速率加快。
(4)实验iii有少量蓝色不溶物,小组同学加入少量NH4Cl可使其溶解,结合文字和化学用语解释不溶物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
(5)基于以上实验,影响Cu与H2O2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
2022-07-10更新 | 3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8 . 碘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使用加碘盐是为缺碘地区人群补碘的重要方式。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碘盐中的含碘物质进行了成分探究。
【猜想预测】
(1)预测1:食盐中加入的含碘物质是碘化钾(KI)。
预测2:___________
预测3:食盐中加入的含碘物质是碘化钾(KI)和碘酸钾(KIO3)。
【实验探究】
可选试剂:碘盐溶液、0.5 mol/LKI溶液、稀硫酸、新制氯水、淀粉溶液。
查阅资料:KI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氧化性,可以与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
(2)甲同学基于预测,运用实验室提供的试剂,设计了如下实验,请补全表格:
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
实验1步骤1:取2 mL碘盐溶液,加入2 mL稀硫酸,滴加1滴淀粉溶液。
步骤2:在上述溶液中滴加1 mL新制氯水。
________________步骤1证明预测3不正确;步骤2证明预测1不正确
实验2步骤1:取___________
滴加1滴淀粉溶液。
步骤2:取2 mL碘盐溶液,加入上一步配制的检验试剂。
步骤1中溶液不变蓝色,步骤2中溶液变为蓝色步骤1可排除空气带来的干扰;步骤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结论:预测2正确。

【实验反思】
Ⅰ、乙同学认为使用Na2S溶液也可以验证该预测,因此设计了实验3如下:
查阅资料:同浓度下,S2-的还原性强于I-
实验编号加入试剂或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3取2 mL碘盐溶液,滴加1滴淀粉溶液,再滴加1 mL0.5 mol/LNa2S溶液。溶液未变蓝
(3)试推测实验3中溶液未变蓝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Ⅱ、丙同学使用酸化的溶液进行了食盐中碘元素含量的测定,具体步骤如下:
查阅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6878-2011),在食用盐中加入碘强化剂后,食用盐产品(碘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
(4)用天平称量100 g某食盐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溶解,该烧杯中的KIO3与过量KI溶液完全反应后,经测定,生成的碘单质为。则该样品中碘含量(以碘元素计)为___________,符合国家标准。
2021-11-1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9 . 亚硫酸钠(Na2S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常用作防腐剂、漂白剂、脱氯剂等。为探究 Na2SO3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性质预测】
(1)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属于 S 元素的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实验验证】
实验序号实验试剂X实验现象
KMnO4溶液、稀硫酸紫色褪去,变为无色
Na2S 溶液、稀硫酸加入Na2S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稀硫酸,产生淡黄色浑浊
资料:酸性条件下,KMnO4被还原为无色的 Mn2+
【分析解释】
(2)实验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实验ⅱ中,能说明 Na2S 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4)甲同学认为实验ⅱ的现象不能直接得出“Na2SO3具有氧化性”。
①对淡黄色浑浊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 a:酸性溶液中的 SO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S;
假设 b:空气中存在 O2,在酸性条件下,由于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 S;
假设 c:酸性溶液中的 SO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S。
②设计实验 iii 证实了假设 a 和 b 不是产生 S 的主要原因。
实验 iii:向 Na2S 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填试剂),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溶液未变浑浊。
(5)结合实验 ii 和 iii,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ⅱ中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
10 . 某小组同学利用原电池装置探究物质的性质。资料显示:原电池装置中,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
(1)同学们利用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
装置编号电极A溶液B操作及现象

FepH=2的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电压表指针偏转
CupH=2的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a
①同学们认为实验Ⅰ中铁主要发生了析氢腐蚀,其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②甲同学认为实验Ⅱ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实验Ⅱ中应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2)同学们仍用上述装置并用Cu和石墨为电极继续实验,探究实验Ⅱ指针偏转原因及影响氧化性的因素。
编号溶液B操作及现象
经煮沸的pH=2的溶液表面用煤油覆盖,连接装置后,电压表指针微微偏转,记录读数为b
pH=2的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c
pH=12的NaOH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d
①丙同学比较实验Ⅱ、Ⅲ、Ⅳ的电压表读数为:c>a>b,请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
②丁同学进行了实验Ⅵ排除了排除溶液中的对实验的可能干扰:___________(填写实验方案),保持通入,电压表读数仍为c。
③经讨论,同学们认为应改用下图装置对Ⅳ、Ⅴ重复进行实验,排除酸碱性对Cu的还原性的影响;重复实验时,记录电压表读数依次为c'、d',且c'>d',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