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6 道试题
1 . Ⅰ.铁黄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由生产钛白粉废渣制备铁黄的过程如下。

资料:
i.钛白粉废渣成分:主要为FeSO4·H2O,含少量TiOSO4和不溶物
ii.TiOSO4+(x+1)H2OTiO2·xH2O↓+H2SO4
iii.0.1mol·L−1Fe2+生成Fe(OH)2,开始沉淀时pH=6.3,完全沉淀时pH=8.3
0.1mol·L−1Fe3+生成FeOOH,开始沉淀时pH=1.5,完全沉淀时pH=2.8
(一)纯化: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分离混合物
(二)制备晶种
为制备高品质铁黄产品,需先制备少量铁黄晶种。过程及现象是:向一定浓度FeSO4溶液中加入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并很快变成灰绿色。滴加氨水至pH为6.0时开始通空气并记录pH变化(如下图)。

(1)①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产生白色沉淀后的pH低于资料iii中的6.3.原因是:沉淀生成后c(Fe2+)___________0.1mol·L−1(填“>”“=”或“<”)。
③0-t1时段,pH几乎不变;t1-t2时段,pH明显降低。结合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
④pH≈4时制得铁黄晶种。若继续通入空气,t3后pH几乎不变,此时溶液中c(Fe2+)仍降低,但c(Fe3+)增加,且c(Fe2+)降低量大于c(Fe3+)增加量。结合总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
Ⅱ.某小组探究卤素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2)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氯气不再逸出时,固液混合物A中仍存在盐酸和MnO2
①电极反应式:
i.还原反应:MnO2+2e-+4H+=Mn2++2H2O
ii.氧化反应:___________
②根据电极反应式,分析A中仍存在盐酸和MnO2的原因。
i.随c(H+)降低或c(Mn2+)浓度升高,MnO2氧化性减弱。
ii.随c(Cl-)降低,___________
③补充实验证实了②中的分析。

实验操作试剂产物
I

较浓H2SO4有氯气
a有氯气
a+b无氯气
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
(3)利用c(H+)对MnO2氧化性的影响,探究卤素离子的还原性。相同浓度的KCl、KBr和KI溶液,能与MnO2反应所需的最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从原子结构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__
(4)根据(2)中结论推测:酸性条件下,加入某种化合物可以提高溴的氧化性,将Mn2+氧化为MnO2。经实验证实了推测,该化合物是___________
(5)Ag分别与1mol·L−1的盐酸、氢溴酸和氢碘酸混合,Ag只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
(6)总结: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
2 . 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并探究其性质。资料:为紫色固体,微溶于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夹持装置略)

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锰被还原为)。
②将除杂装置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___________
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发生的反应有,另外还有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
(2)探究的性质
①取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经检验气体中含有。为证明是否氧化了而产生,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取少量,滴加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方案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溶液将溶出,得到紫色溶液b。取少量,滴加盐酸,有产生。
i.由方案中溶液变红可知中含有___________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氧化,还可能由___________产生(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ii.方案可证明氧化了。用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根据的制备实验得出:氧化性___________(填“”或“”),而方案实验表明,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
③资料表明,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验证实验如下:将溶液滴入和足量的混合溶液中,振荡后溶液呈浅紫色,该现象能证明氧化性,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024-05-03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检测化学试卷
3 . 浩瀚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从海水中可以提取很多有用的物质。
Ⅰ.提溴工业。用海水晒盐之后的盐卤可提取溴,提取流程如图:
   
(1)用热空气能将溴单质吹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写出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已知某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现欲使溶液中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变为4:3:2,那么通入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的___________
Ⅱ.提取碘。活性炭吸附法是工业提取碘的方法之一,其流程如下:
   
资料显示:
ⅰ.pH=2时,溶液只能将氧化为,同时生成NO
ⅱ.;氧化性:
ⅲ.
(4)请列举除蒸馏法外海水淡化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
(5)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方案甲中,根据的特性,分离操作X应为___________、冷凝结晶。
(7)、酸性等都是常用的强氧化剂,但该工艺中氧化卤水中的却选择了价格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8)方案乙中,已知反应③过滤后,滤液中仍存在少量的。为了检验滤液中的,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稀、淀粉溶液、溶液、
a.将滤液用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碘单质存在,
b.从水层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
9-10高一下·云南曲靖·期末
单选题 | 容易(0.94) |
名校
解题方法
4 . 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在空气中易转变为Fe3+。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还原性B.氧化性C.碱性D.酸性
2024-03-06更新 | 204次组卷 | 238卷引用:2012-2013学年天津市天津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5 . (Ⅰ)已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俗称磁性氯化铁。根据如图所示的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D:_______
(2)写出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写出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写出E→F的现象_______
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Ⅱ)某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黑木耳中的含铁量,进行如下实验。已知:
ⅰ.黑木耳富含蛋白质、糖类、卵磷脂、铁及一些还原性物质等。每100克黑木耳含铁高达185毫克。
ⅱ.紫色的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是无色的
ⅲ.与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为确定黑木耳中含有铁元素,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

(6)步骤②得到滤液A的操作是_______
(7)步骤④检验所用试剂是_______溶液。
(8)下列有关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符号)。
a.黑木耳中一定含
b.滤液A中一定含
c.白色沉淀中一定含
为测定黑木耳中铁元素的含量,乙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9)可选作试剂的物质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aB.ZnC.FeD.Cu

(10)步骤⑦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024-04-2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九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6 . 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的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两个重要认识视⻆。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反应过程的现象为___________
(2)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水蒸气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维生素C可将H转化为G,维生素C具有___________(填“酸性”、“氧化性”或“还原性”)。
(4)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___________
A.             B.             C.
(5)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研究亚铁盐与溶液的反应。
试剂:酸化的溶液,5%溶液
操作现象
酸化的G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溶液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稍后,产生气泡。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溶液变红
上述实验中溶液与G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024-04-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四校联考化学试题
7 . 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为紫色固体,微溶于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夹持装置略)

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锰被还原为)。
②请在B方框内将除杂装置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__________
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探究的性质
①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为证明是否氧化了而产生,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Ⅰ取少量a,滴加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方案Ⅱ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KOH溶液将溶出,得到紫色溶液b。取少量b,滴加盐酸,有产生。
由方案Ⅰ中溶液变红可知a中含有的离子为____,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氧化,该离子还可能由_______产生(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根据的制备实验得出:氧化性___________(填“>”或“<”),而方案Ⅱ实验表明,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资料表明,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验证实验如下:将溶液滴入和足量的混合溶液中,振荡后溶液呈浅紫色,该现象能否证明氧化性。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理由或方案:_______________
2020-05-08更新 | 29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一模化学试卷
8 . 草酸是植物(特别是草本植物)常具有的成分,有广泛的用途。草酸晶体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常温下草酸的电离常数
(1)写出草酸第一步电离方程式:_______
(2)草酸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与氧化剂作用易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为了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温度条件下,分别用2支试管设计了如下实验:
试管AB
加入试剂

_______

此实验中,加入溶液的体积应为_______mL。
(3)结合题干所给的电离平衡常数,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应显_______性(填“酸”或“碱”)。
(4)设计实验证明草酸为弱酸的方案及其现象均正确的有_______(填序号)。
A.室温下,取溶液,测其
B.室温下,取溶液,测其
C.室温下,取溶液稀释100倍后,测其
D.标况下,取0.1moL/L的溶液100mL与足量锌粉反应,收集到体积为224mL;
(5)为测定某溶液的浓度,取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指示剂,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并进行3次平行实验,所用NaOH溶液体积分别为19.98mL、20.02mL和22.02mL。
①所用指示剂为_______;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_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
③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滴定管在盛装NaOH溶液前未润洗
B.滴定过程中,锥形瓶震荡的太剧烈,以致部分液体溅出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2023-01-12更新 | 25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9 . 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生成物:

(1)木炭与浓硫酸反应方程式:____
(2)A中的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蓝色,证明生成物中有____
(3)D中的现象是:____,证明生成物中有____
(4)B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SO2具有____(填“氧化性”、“还原性”或“漂白性”);C中的酸性KMnO4溶液颜色变浅证明SO2具有____(填“氧化性”、“还原性”或“漂白性”)作用是____
10 . 硫酸性质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中利用物质与浓硫酸共热可制备SO2气体,写出用浓硫酸还可制备不同类别的气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以及SO2的性质,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①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_______(填序号)。
a.饱和Na2SO3溶液 b.酸性 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②反应完毕后,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余酸,使用足量的下列药品不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的确有余酸的是______(填序号)。
a.Fe粉 b.BaCl2溶液 c.CuO d.Na2CO3溶液
③实验中某学生向A中反应后溶液中通入一种常见气体单质,使铜片全部溶解且仅生成硫酸铜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C中盛有氯水,充分反应后,取C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填“I”、“Ⅱ”或“Ⅲ”);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当通入二氧化硫至试管D中溶液显中性时,该溶液中c(Na+)=________________(用含硫微粒浓度的代数式表示)。
(3)利用FeCl3溶液的氧化性也可以吸收SO2
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FeCl3是否完全被还原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FeCl3溶液与SO2的反应:同学们将SO2通入0.05 mol·L-1 FeCl3溶液中, 溶液很快由黄色变为红褐色; 将溶液长时间放置后, 最终变为浅绿色。 关于红褐色液体, 以下是同学们的分析推测及实验。
分析推测实验步骤及现象
甲: 生成了Fe(OH) 3胶体
乙: 经查阅资料, 可能发生反应: Fe3++6SO2 Fe(SO2)63+ (反应b)
ⅰ. 制备Fe(OH) 3胶体并检验
ⅱ. 分别向Fe(OH) 3胶体和该红褐色液体中加入适量铁粉, 振荡后前者不变色, 后者变为浅绿色
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填性质) 可以检验步骤ⅰ中是否得到了Fe(OH) 3胶体。
根据反应b, 说明步骤ⅱ中液体颜色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结合必要的文字说明) 。
2016-12-09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天津市红桥区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八校联考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