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8 道试题
1 . 过渡元素镍钛在分子捕捉、量子材料等方向日益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某Ni离子与形成的晶体能捕捉苯分子,结构如图甲所示。该晶体中非金属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Ni的化合价为______,杂化轨道数为______与Ni离子形成配位键时的配位原子为______,键角∠H-N-H______(填“>”或“<”)107.3°。
(2)部分钛酸锶晶胞结构如图乙。晶体Ⅰ的化学式为Ⅰ_____,该系列晶体的化学式可表示为_____(用含n的式子表示,n为Ti原子个数),当时,晶体化学式为______

2024-05-28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T16-结构与性质
2 . 酯化反应可用通式表示为。在酸性条件下,。假设整个过程中无环酯生成,不出现分层现象。
投入反应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二聚:
n聚:
聚:以上反应中每一步的速率常数近似认为相同,记平衡常数
Ⅰ.反应平衡体系分析
(1)按系统命名法命名为______
(2)定义反应程度,其中为时刻t时反应体系中-OH或者-COOH的数目,为初始反应体系中-OH或-COOH的数目。若,则______
(3)最终产物中存在多种聚合度的缩聚产物,平均聚合度与平衡常数K的关系______
(4)为了使平均聚合度增大,下列方法可行的是______(填标号)。
A.及时移去             B.升高温度(
C.提高浓度                    D.提高浓度
E.先将单体预聚合成低聚物,然后将低聚物进一步聚合
Ⅱ.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将反应生成的水及时移去。
(5)加入少量催化与不加入催化两种情况下,初始阶段酯基的生成速率vc(-COOH)的理论关系如图[图示为的关系]。
a、b两条曲线的理论斜率之比更接近______

A.             B.             C.             D.
当温度升高时,b线斜率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加入少量催化时,实验测得反应过程中平均聚合度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为:,其中为反应初始时浓度,k为常数。0~t时,酯基生成的平均速率______(用kt表示,忽略移去水对溶液体积的影响)。
2024-05-27更新 | 293次组卷 | 2卷引用:T20-原理综合题
3 . 氯苯在液氨溶液中可以与氨基钠反应生成苯胺。某研究小组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机理。经过一系列实验,最终确定该反应按“机理3”进行。

机理1:            机理2:

机理3:

以下事实能够同时排除“机理1”和“机理2”的是
A.增加浓度,反应速率明显变快
B.存在带负电荷的中间体
C.可以发生反应:
D.的反应活性:Br>I>Cl>F
2024-05-23更新 | 280次组卷 | 2卷引用:单项选择题6-10
4 . 常温下,向AgBr饱和溶液(有足量AgBr固体)中滴加溶液,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M代表:N代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表示的关系
B.的数量级为
C.的平衡常数
D.当时,溶液中
2024-05-20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选择题11-15
5 . 弱酸在有机相和水相中存在平衡:(环己烷),平衡常数为。25℃时,向VmL0.1环己烷溶液中加入VmL水进行萃取,用或HCl(g)调节水溶液pH。测得水溶液中浓度、环己烷中的浓度与水相萃取率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①在环己烷中不电离;②忽略体积变化;③
A.
B.时,
C.若调节水溶液,应加NaOH固体调节
D.若加水体积为2VmL,则交点N会由移至
2024-05-19更新 | 288次组卷 | 2卷引用:不定选择题11-15
6 . 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核外运动的电子有两种相反的自旋状态,若有一种自旋状态用,则与之相反的用,称为电子的自旋磁量子数,基态Fe原子核外电子自旋磁量子数的代数和为______
(2)水溶液中可水解生成双核阳离子,结构如图所示。该双核阳离子中键角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中的键角;若对水溶液进行加热,该双核阳离子内部首先断开的是____________键(填“a”或“b”)。

(3)三硝酸六尿素合铁【】是一种重要的配合物,用作有机铁肥,简称铁氮肥。该配合物中所含非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的空间构型是______;已知尿素分子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且含有与苯类似的“大键”,其“大键”可表示为______(用表示,其中表示参与形成大键的原子数,表示形成大键的电子数);尿素晶体的熔点为132.7℃,比相同摩尔质量的乙酸熔点(16.7℃)高116℃,主要原因是______
(4)有良好的磁性和光学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和材料工业。晶体中,围成正四面体空隙(如:1、3、6、7围成)和正八面体空隙(如:3、6、7、8、9、12围成),中有一半的填充在正四面体空隙中,和另一半填充在正八面体空隙中(如图所示)。则正四面体空隙填充率与正八面体空隙填充率之比为______晶胞中有8个图示结构单元,该晶胞参数为apm,则晶体密度为______(写出含的计算表达式)。

2024-05-12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T35-结构与性质
7 . 某小组同学探究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与某些常见金属离子的反应。
已知:i.(淡绿色)、(紫黑色)、(无色)
ii.在酸性溶液中转化为、S和SO2
iii.BaS4O6可溶于水、BaS2O3微溶于水。
(1)将S粉加入沸腾的Na2SO3溶液中可制得Na2S2O3,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研究 Na2S2O3与某些常见金属离子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X溶液现象
ICuCl2溶液溶液变为淡绿色,水浴加热至50℃以上,逐渐析出黑色沉淀
FeCl3溶液溶液变为紫黑色,片刻后溶液变为无色
AgNO3溶液逐滴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溶解,得无色溶液
①取I中的浊液,离心分离,经检验,沉淀是Cu2S和S的混合物,清液中存在
i.补全I中生成黑色沉淀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查阅资料可知,常温时,生成黑色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但仍需水浴加热至50℃以上才出现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
②Ⅱ中,被Fe3氧化的主要产物是,还有很少量的。取Ⅱ中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实验证实了此结论。

用H2O代替Ⅱ中的FeCl3溶液,重复上述实验, CS2溶解后几乎无固体剩余。
i.仅由溶液1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后得到沉淀2,不能说明Ⅱ中生成了,理由是___________
ii.补全实验方案证实上述结论:将沉淀1洗净,___________
③向Ⅲ的无色溶液中继续加入0.5mL 0.1mol·L1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2S2O3。静置,得到黑色沉淀Ag2S,同时生成强酸。生成Ag2S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软硬酸碱原理认为,Ⅲ中, Ag为软酸,为软碱, S2-是比更软的碱,可解释与Ag反应的最终产物为Ag2S。由此推测,Ⅰ中, Cu和Cu2___________是更软的酸。
2024-05-02更新 | 606次组卷 | 2卷引用:提升练08 化学实验综合-【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8 . 探究pH对溶液的配制和保存的影响。
I.溶液的配制
分别溶于10mL蒸馏水或10mL稀硫酸,现象如下:
编号溶剂溶液性状
蒸馏水浅黄色澄清溶液;滴加1mol/L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
无色澄清溶液;滴加1mol/LKSCN溶液微微变红
无色澄清溶液滴加1mol/LKSCN溶液微微变红
II.溶液的保存
将实验I中配制的三份溶液分别在空气中放置24小时后,记录如下。
编号溶液性状
橙色浑浊酸化后,浊液变澄清,再滴加1mol/LKSCN溶液后变深红
无色溶液滴加1mol/L的KSCN溶液后显浅红色
无色溶液滴加1mol/L的KSCN溶液后显红色,颜色比②略深
(1)①中的浑浊主要是FeO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生成过程_______
(2)该实验的初步结论:保存溶液的最佳pH是_______
(3)进一步探究pH对变质影响的原因。用下图所示装置完成实验(滴加试剂时溶液体积和导电性变化可忽略)。向右池持续稳定通入氧气,待电流计示数稳定后:

i.向左池滴加浓硫酸至接近2mol/L,电流没有明显变化;
ii.向右池滴加等量浓硫酸,电流明显增大。
已知:电流增大表明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在该实验条件下与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增强有关。
a.结合电极反应式分析ii中电流增大的原因_______
b.依据实验i和ii推断:③比②中更易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
c.按上述原理进行实验,证实①中更易变质的主要原因是的还原性增强,氧化速率加快,而与氧气性质变化关系不大。实验方案及预期现象是:向右池持续稳定通入氧气,待电流计示数稳定后,_______
2024-04-20更新 | 3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2 化学实验综合题(逐空突破)-【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化学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
9 . 硫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都非常普遍。
(1)在水中,硫酸是一种强酸,但实际上只有第一步电离是完全的,第二步电离并不完全,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H2SO4=HH
①25℃时,Na2SO4溶液的pH___________(填“>”“<”或“=”)7。
②0.100 mol∙L−1的稀硫酸中,c(H)=0.109 mol∙L−1,求硫酸第二步电离的电离常数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液态水中,水存在自偶电离:H2O+H2O H3O+OH-。平常书写的H,实际上是纯水或水溶液中H3O的缩写。如HCl在水中电离,完整写法是HCl+H2O=H3O+Cl-
①液态的醋酸(用HAc表示)中,同样存在HAc的自偶电离,其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
②用醋酸作溶剂时,硫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将少量H2SO4溶于冰醋酸中,第一步电离的完整写法是___________。若保持温度不变,关于该所得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加入少量冰醋酸,c()与c()均减小
B.加入少量H2SO4,H2SO4的电离程度增大
C.加入少量NaAc固体。c()与c()的比值减小
D.加入少量Na2SO4固体,c(Ac-)减小
2024-04-19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4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逐空突破)-【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化学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0 . 尽管NOx、SO2、CO都是有毒气体,但是它们在生产、医学领域中都有重要应用。合理利用或转化CO、NOx等污染性气体是人们共同关注的课题。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①CO(g)+ H2O(g)=CO2(g)+H2(g)   H=-41.0kJ·mol-1
②N2(g)+ O2(g)=2NO(g)   H=+ 180.0kJ· mol-1
③H2(g)+ O2 (g)=H2O(g)   H=- 241.8kJ·mol-l
CO和NO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适当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无毒气体实现安全排放,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利用NaClO2/H2O2酸性复合吸收剂可同时对NO、SO2进行氧化得到硝酸和硫酸而除去。在温度一定时,、 溶液pH对脱硫脱硝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由图所示可知脱硫脱硝最佳条件是___________
②根据图示SO2的去除率随pH的增大而增大,而NO的去除率在pH>5.5时反而减小,请解释NO去除率减小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2024-04-19更新 | 283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4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逐空突破)-【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化学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