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氧化还原反应综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0 道试题
1 . 几种含碘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氧化性强弱:
B.为增大的产量,反应②可以加过量NaHSO3
C.将淀粉KI溶液逐滴滴入新制氯水中,溶液颜色先变浅后变蓝
D.产生等量的I2,反应④消耗的H+与反应②产生的H+的量相等
7日内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化学试题
2 . 电化学中,常用电极电势表示一定条件下微粒得失电子能力,电极电势越高氧化性越强。标准状态下,氧化型电极反应,则的氧化性比强。含钴微粒的电极电势随的变化如图所示,两条虚线分别表示“氧线”和“氢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质溶于稀硫酸能置换出
B.氧气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C.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氧化能力减弱
D.酸性条件下,反应难以进行
7日内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3 . 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以下是人类从海水中提取某些重要化工原料的简单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吹出”时,常采用热空气吹出溴,利用了溴单质的易挥发性
B.用水溶液吸收的离子方程式为
C.流程中氧化→吸收→氧化的目的是富集溴单质
D.工业上也可用溶液代替二氧化硫吸收,会生成无色无味气体和,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 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某校科研人员利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获”的技术的装置如图。

①在整个“捕捉”过程中,将NaOH溶液喷成雾状是为了_______
②“碳捕获”技术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途径,基本思路是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反应后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③下列溶液中,同样能用于“捕捉”二氧化碳的是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溶液
(2)捕获和转化可减少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原理如图所示。

①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
②若产生等物质的量CO、,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从空气中捕获直接转化为甲醇是二十多年来“甲醇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乔治·安德鲁教授首次以金属钉作催化剂实现了这种转化,其转化如图所示。

①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_______
②如图所示转化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5 . 下围是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合成氨,并以氨为原料生产硝酸的工艺流程(其中空气等基础原料已略去).

(1)氨氧化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若条件控制不当,氨氧化装置中可能发生副反应,生成,该副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下列离子能在溶液中共存,但加入适量溶液后无法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
A.B.
C.D.

(4)将25.6g铜与6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发生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和NO混合气体的体积为8.96L(标准状况,不考虑二聚).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100m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5)可以用还原生成BaO,该过程分两步进行.下图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中消耗的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2024-06-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AB卷)
6 . 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人们关心的共同话题。NO、是大气主要污染物,因此对工业烟气(主要成分为)脱硝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脱除的方法有多种,比较常见的有水吸收法、酸吸收法、碱吸收法、氧化吸收法、还原吸收法和综合吸收法等。
(1)碱液吸收:NaOH溶液可吸收工业烟气,获得副产品
①等物质的量的NO与被NaOH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若吸收时NO与的比例控制不当,则吸收液经浓缩结晶、过滤得到的晶体中最有可能混有的杂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目前常见方法是采用酸化处理的NaClO溶液液相氧化法脱除烟气中的,其主要过程如下:
Ⅰ.   kJ/mol
Ⅱ.   kJ/mol
①写出转化为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研究不同温度下对NO脱除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在60~80℃时,NO脱除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3)氨气催化吸收处理尾气法:已知6mol氨气恰好能将含NO和共7mol的混合气体完全转化为,则混合气体中NO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4)还原吸收法
方法1:直接使用尿素溶液吸收烟气中的
方法2:先用合适的氧化剂将中的NO氧化为,再用溶液还原吸收。
还原吸收等量的,消耗尿素较少的是______(填“方法1”或“方法2”)。工业上选择方法2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024-06-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阶段检测化学试卷
7 . 自然界中的含硫物质通过各种化学过程建立起硫循环,其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Ⅰ.过程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工厂废气中的可能来自于煤炭中的含硫物质。
B.火山口产生的气体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其具有漂白性
C.有毒,其含量是空气污染程度指标之一
D.可添加到红酒中,起到一定的杀菌、抗氧化作用
2.空气中粉尘可能在过程①中起到___________作用,收集一定量的酸雨,发现短时间内样品的值一直在_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说明其溶质不仅仅是
Ⅱ.过程②
微生物的厌氧活动可产生并将其排向大气中,可在空气中被氧化为
3.实验室产生多余,可用溶液进行吸收,当吸收了过量时,其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还可用硫酸铜溶液吸收,现象是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还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中间物质,它可以通过硫酸厂的沸腾炉中(过硫化亚铁)与氧气的反应得到,用单线桥法标明电子转移:___________

6.与酸反应时生成相似,易分解。实验室用过量稀硫酸与颗粒混合,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
A.B.SC.D.
Ⅲ.过程③7.海水中硫酸根离子含量大约为,会干扰海水中的检验,写出检验海水中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IV.过程④生物体内少量的和反应生成和S,说明具有还原性8.某种卤离子也能与在溶液中作用生成亚铁盐与卤素单质,它应该是___________。
A.B.C.D.
9.由于化石能源的开采与使用量的不断增长,直接导致硫循环中的过程___________加剧,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请提出减缓这一过程的措施。
A.①B.②C.③D.④
10.措施:___________
2024-06-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8 . 一种制备的方法如下:将铜与足量的浓硫酸加热,接着有两步操作
Ⅰ:将生成的气体用适量溶液吸收得到单一组分的正盐溶液X
Ⅱ:除去余酸,将硫酸铜配成溶液,并加入溶液X,反应过滤即得
已知第Ⅱ步反应需及时补加以保持反应在条件下进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中,浓硫酸表现为氧化性和酸性
B.若从溶液X获得固体X,可将X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C.硫酸铜和石灰乳混合可以制备波尔多液
D.若产量不变,参与反应Ⅱ的X与物质的量之比增大时,需补加的量减少
2024-06-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大连第二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9 . FeOOH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I.用硫酸渣(主要成分为)制备铁基颜料铁黄(FeOOH)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图。

已知:“还原”时,发生反应均与不反应。
(1)基态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还原”时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氧化”时,当滴加氨水至pH为6.0时,停止滴加氨水,开始通空气,生成铁黄。通入空气过程中,记录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25℃时,完全沉淀的时段发生的反应为时段,溶液pH明显降低,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
II.在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4)在80℃下,向溶液中边搅拌边分批加入固体,同时滴加溶液,使溶液pH控制在4~4.5之间。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得固体。
①制备1mol理论上需要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实际生产过程中所加低于理论用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为检验已被完全氧化,某同学向过滤所得滤液中滴加酸性溶液,该设计方案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
(5)可用于脱除烟气中的。脱硫、再生过程中可能的物种变化如图1所示。生成的结构如图2所示。

①64g分子中的共价键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②写出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自然界的氮循环如图所示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图中表示了三种不同的固氮方式B.②中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除外,①和④中均需还原剂参与D.含氮有机物和含氮无机物可相互转化
(2)施用化肥可有效提高粮食产量.化肥氯化铵施用时需要注意避免烈日曝晒,因为(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类铵态氮肥不宜和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海洋生物参与氮循环的过程如图所示(其它含氮物质不参与反应).

以上六种含氮微粒中,共呈现了氮元素的________种价态.过程②中氮元素被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
2024-06-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A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