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加热溶液,发生反应:(粉红色)(蓝色),溶液颜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向冷溶液中加入固体,溶液变蓝
D.加水稀释,平衡正移
2024-05-2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联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2 . 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被氧化为,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B.500℃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C.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
D.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2024-01-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松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3 . 氟碳铈矿(主要成分为)是提取稀土化合物、冶炼铈的重要矿物原料,以氟碳铈矿为原料提取铈的工艺流程如图:

(1)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氧化焙烧时不能使用陶瓷容器的原因是产物会腐蚀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氧化焙烧后的产物之一为,则酸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操作I的名称为___________;有机物能将从水溶液中提取出来,该过程可表示为。向中加入稀硫酸能获得较纯的含水溶液,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4)写出向悬浊液中通入氧气得到产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024-01-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松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4 . 实验室以二氧化铺铈废渣为原料制备,其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能被有机萃取剂(简称HA)萃取,其萃取原理可表示为:(水层)(有机层)(有机层)+(水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浸”过程中做氧化剂
B.加氨水“中和”除去过量盐酸,主要目的是提高的萃取率
C.试剂a一定是盐酸
D.“沉淀”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023-03-29更新 | 62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小组同学用乙醛进行银镜反应实验时,补充做了以下实验。已知:
实验①:
实验②: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无需加热,说明碱性条件有利于银氨溶液与乙醛的反应
B.实验①中加入NaOH后,溶液中c(NH3)增大
C.实验表明,相同pH条件下,不同存在形式的Ag(I)的氧化性不一样
D.对比实验①和②知,形成[Ag(NH3)2]+后Ag(I)氧化性降低
2023-01-16更新 | 30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题
6 . 实验室模拟工业处理含铬废水,操作及现象如图1所示,反应过程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如图2,已知:深蓝色溶液中生成了Cr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5 s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
B.实验开始至30 s溶液中发生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C.30-80 s过程中,Cr元素被氧化,可能是溶液中剩余的H2O2所致
D.80 s时,在碱性条件下,溶液中含铬微粒主要为
7 . 已知: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在水溶液中呈绿色。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橙色)(黄色)。用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为黄色
B.②中还原
C.对比②和④可知,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若向④中加入70%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2022-09-04更新 | 837次组卷 | 9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化学试题
8 . 硫氰酸钾(KSCN),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学药品,常用于合成树脂、杀虫杀菌剂等。某化学小组用下图实验装置模拟工业制备硫氰酸钾,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已知:①不溶于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
②D中三颈烧瓶内盛放、水和催化剂,发生反应,该反应比较缓慢且在高于170℃时易分解,在高于25℃时即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a是____,装置D中盛装KOH溶液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2)制备KSCN溶液:将D中反应混合液加热至105℃,打开K1通入氨气。
①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K1,此时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保持三颈烧瓶内反应混合液温度为105℃一段时间,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
②打开K2,缓缓滴入适量的KOH溶液,继续保持反应混合液温度为105℃。
(3)装置E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4)制备硫氰酸钾晶体:先滤去三颈烧瓶中的固体催化剂,再经___(填操作名称)、减压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氰酸钾晶体。
(5)取少量所得KSCN晶体配成溶液,将装置E中混合液过滤得溶液x,进行如下实验:

①设计实验探究ⅱ中银镜产生的原因___
②小组同学观察到ⅲ中实验现象后,用力振荡试管,又观察到红色褪去和沉淀增多,请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解释:____
2021-03-11更新 | 1366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9 . 如图所示为接触法制硫酸的设备和工艺流程,其中关键步骤是SO2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增大反应容器内压强一定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
B.反应放热,为提高SO2转化率,应尽可能在较低温度下反应
C.工业生产要求高效,为加快反应速率,应使用催化剂并尽可能提高体系温度
D.沸腾炉流出的气体必须经过净化,并补充适量空气,再进入接触室
2020-09-08更新 | 553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10 . 化学环分解氯化铵的纯碱和氯乙烯集成清洁工艺如下:

(1)“释氨反应”步骤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NH4Cl(s)≒ NH3(g)+HCl(g) ΔH=163.57 kJ/mol
MgO(s)+ HCl(g) ≒ MgOHCl(s)     ΔH=-102.23 kJ/mol
则总反应NH4Cl(s)+MgO(s)≒NH3(g)+MgOHCl(s) ΔH=____kJ/mol
(2)“释氯反应”可能的化学反应有:
i. MgOHCl(s)≒MgO(s)+ HCl(g)     ΔH=+97.50 kJ/mol
ii. MgOHCl(s)+ HCl(g)≒MgCl2(s)+H2O(g) ΔH=+2.89 kJ/mol
iii. MgCl2(s)+ H2O(g)=MgO(s)+2HCl(g) ΔH=+94.61 kJ/mol
图为“释氯反应”在不同温度下各组分的平衡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①应选择的最佳反应温度是___________
②500°C时,释氯反应器的压强为P,计算该温度下反应i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 (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③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原料气增加水蒸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氯乙烯反应”中,(g)+HCl(g)CH2=CHCl(g)的反应机理如图,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

①碳碳叁键的键能:M1_____ (填“>”或“<”)
②“M2→M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该反应的决速步骤为__________
(4)下列有关该工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H3、MgO、HCl
B.“石灰窑”和“纯碱反应”的副产物可实现资源化利用
C.利用MgO作为吸附剂可有效实现NH3与HCl分离
D.减少了从氯碱工业的产品获取HCl的电能消耗
2020-01-29更新 | 21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