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晚明,新的市民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下,李贽将真情感的抒发与深刻地揭露道学家们的极端虚伪性联系起来。····从李贽生存的时代来看,晚明是资本主义萌芽初期,手工作坊不断出现,逐渐代替了自然经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

——摘编自肖国华《李贽的“儒学情结”》

材料二:明清两代的文化,一方面是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是以李贽为首的反理学思潮。与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出现了带有一定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潮。如被称作“异端之尤”的李贽,他对封建独断论的怀疑和否定是空前的;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及唐甄、颜元等人,从不同侧面与封建社会晚期的正宗文化宋明理学展开了论战,有的批判锋芒更直指封建专制的统治。他们抨击宋明理学中的禁欲主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等新的命题。顾、黄、王等人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相对立。然而,在明清两代,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仍然是理学,启蒙思潮不过是在潜滋暗长。

——摘编自刁国庆《试论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的递变》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李贽思想主张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潮的表现,并简析“启蒙思潮不过是在潜滋暗长”的原因。
2022-12-0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监察机构御史台,由御史大夫主管,御史台并不是专门的监察机构,仅为分权而设置。汉朝继承并完善了秦朝的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除中央外,地方监察制度进一步改革,实行刺史出巡制,将地方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工作方式由常驻式改为流动式,由此制定了被称为百代不易之良法的《刺史六条》。此外,汉朝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性的监察法规,即《监御史九条》。东汉时期首次出现了“专任弹劾”的专职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从此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初步形成。

——摘编自杨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迁、特征及启示》

材料二:权力的集中利于行政命令的发布与实施,但也可帮助官员与监察机构间构建信息壁垒。尤其在信息通讯技术欠发达的封建国家,实权官员极易利用权力优势要求治下官员瞒报税收、虚报灾情、抵抗监察。人治背景下,监察权来源于皇权,监察制度的良好运行寄希望于皇帝的贤明,使其极难成为具有公定力、稳定性的法治制度。本意为“为朕耳目”的地方提刑按察使有权监督、弹劾监察御史,但是在明朝历史上几乎没有提刑按察使弹劾监察御史的案例。明嘉靖年间世宗皇帝迷恋炼道修玄,政事懈怠。到明中叶,随着监察官员威权日重,各种恶习也暴露出来,如攀结权贵、贪赃枉法……凌辱地方官吏,干扰地方行政。

——摘编自漆晨航《明代监察制度衰败成因分析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朝中后期监察制度走向衰败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船队,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不到9 个月的时间里,两国陆军一战于朝鲜,二战于辽东,三战于威海,海军在黄海也展开决战。清军“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清廷被迫向日本屈膝求和。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割地赔款,落得一个丧权辱国的结局。从一定意义上说,甲午之败,虽败于日本,实质上根在制度,根在清廷,根在清军自身。“国势蹙也,财源匮也,民心涣也,威柄失也,而四者皆国之命脉所系,失之何以自立?”

——摘编自《甲午战争120周年:必须有强大的实力》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对此,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三天,台北市民“鸣锣罢市”,集会抗议割台,宣布饷银不准运出,制造局不准停工,台湾税收要全部留作抗日之用。 一批台湾爱国官绅也纷纷上书清政府,反对割台。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摘编自李艾丽《从反割台斗争看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特点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2-12-0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 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 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 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 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概括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科举制的积极意义。
2022-12-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太祖曾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夜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一日两餐的传统饮食制度发生改变,变为一日三餐。酒店夜间营业成为刚需,并出现了灯箱广告。夜市的经营时间不断延长,甚至通宵。自此,夜市由原来的非法交易,变为合法经营,州桥夜市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街”,美食美味各具特色,应有尽有。马行街夜市里出现了很多“瓦子”,表演杂耍、曲艺、傀儡戏、影戏等。宋朝各大城市的夜市“侵占官道,接造浮屋”“起造屋宇,侵占河岸”。以致“坊无广巷,市不通骑”。街道司负责街道卫生管理,“每日扫街道垃圾”。据《铁围山丛谈》记载,马行街的油烟污染,致使蚊虫不生。潘楼街鬼市杂有假冒伪劣商品,是出售来路不明之物的专门夜市场。汴京相国寺市场也被称为“销赃所”。

——摘编自铁引《<清明上河图>里的烟火气与大宋的地摊经济》

材料二: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发展繁荣的时期。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利于海上贸易,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吴江的河里、平望,湖州的南浔,都是著名的水乡市镇。这些市镇有的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些行业著称,有的是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随着市镇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达,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诸翟,湖州的南浔、乌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

——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经济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5年,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提出,要把工农共和国改变为人民共和国,“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这是因为日本侵略的情况变动了中国的阶级关系,不但小资产阶级,而且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参加抗日战争的可能性”。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的信中,改用了民主共和国的口号。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报告中,正式提出“新的民主共和国”概念。从“人民共和国”到“民主共和国”再到“新的民主共和国”,说明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毛泽东对新中国理想形象的设想也在逐渐深入。

——摘编自雷艳芝、陈金龙《从理想到实践:毛泽东对新中国形象建构的贡献》

材料二:对任何新生政权而言,国家形象建构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国家形象是国家实态的反映,它由政治形象、经济形象、社会形象等多种要素构成。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和政体四分五裂,公共秩序和风气已经败坏,被战争破坏的经济遭受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折磨”。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中国,亟待励精图治,重塑崭新的国家形象。毛泽东不仅为中国人民勾画了新中国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理想形象,构筑了新中国团结统一、民主和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安定有序、风清气正的现实形象,还塑造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而又不畏强权的国际形象。

——摘编自(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对新中国政体设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毛泽东对国家形象建构的变化。
2022-12-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笼罩着中国大地,促使中国知识分子继续探索救国的真理,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那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观念和一切社会问题,宣传进化论、唯物论,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摘编自王顺生、何虎生、汪云生编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教程》

材料二   正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时,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部分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受到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开始认真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使由1915年肇兴的新文化运动起了根本的变化,即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刊物。李大钊则是推动这一历史性转变的伟大先驱者。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转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发生转变的背景,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022-12-0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自从孔子开创以人为本的儒家,中国的思想家们,有延续,也有对立,百家争鸣,各擅胜场。秦政之时,独重法家,其他学派无不遭受压制。汉兴之初,人主与民休息,黄老之学是主流,百家也渐有传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学,又压抑了其他学派。一般历史,大致都如此谈。然而,如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秦汉时代毋宁是经历了一次全盘整合,先秦思想学派,如百川汇海,终于综合为中国文化的思想模式。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平民儒学以王阳明心学为契机而生成。平民儒者们不拘泥于儒家经典文义,反对《四书集注》为代表的章句之学,认为可任意解释经典。他们恢复和发展了孔子和先秦儒家学者重视平民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学术大众化、社会化的基础上创立起真正的平民学派——泰州学派。在授学传道过程中,平民儒者按照自己的理想将“圣人”塑造成为没有特权的平民,还把自己打扮成“以先觉为己任”的新教主。

——摘编自陈寒鸣《论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代各思想流派“经历了一次全盘整合”的含义及这一整合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平民儒学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平民儒学兴起的原因。
2022-12-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行政区划与唐无大差异,而行政组织与运用则大有不同。 …… (宋代)对于地方行政采取绝对控制政策。其方法:最高级地方行政区划之路,不置元首性之长官,而以帅、漕、宪、仓诸司,分掌众务,不相统属,互相牵制不能自专。上自诸路使司,下至县知事,皆以中央文官权充,以便中央直接控制。犹惧知事官权太专,又置通判,以资牵制与监视。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二: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尽管采用满汉并用的政策,但实权却掌握 在满洲官吏手中,很大程度上诱发了汉人排斥满族的“大汉族主义”情绪。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封建统治的“稳定”,肆意干涉地方政务,地方要员也“扶洋自重”。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国内一些持巨资的买办、商人在地方投资设厂,使得中央政府在经济上对地方依赖。作为封建王朝支柱的八旗军腐朽不堪,面对地方起义,清政府不得不依靠湘军、淮军镇压。

——摘编自马淑娴《略析晚清中央体制变化的动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中央集权变化的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产生的动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拓跋鲜卑在正式建立国家之前,存在部落的管理和决策层,“掌事立司,各有号秩”。但这些官员基本上只有治民之事,无守土之责。在建都平城的北魏前期,由于其是半游牧半农耕性质的国家,民众的社会组合分成两种类型,官吏也随之分为“内行与外朝”,显得混杂多变。491年十月“大定官品”,493年与499年,孝文帝两次颁布《职员令》,《官氏志》里才有类似列朝官志的完备记载。列代的职官“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功能为“治百事”,故而“其为法则精而密”,且须“职有常守,而位有常员也”。这两个《职员令》之发布,对北魏行政制度的变更无疑有着划时代的性质。因为基本上“以统一的标准仿南朝的官制,去掉胡人部落的习惯”,也使南北两边的政权在体制上相差无几,很有利于之后的统一。

——摘编自严耀中《关于孝文帝行政改革的一些新诠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
2022-12-0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