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秦亡以后,历代统治者大多耻于与法家为伍,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理论面临着要么改变、要么消亡的命运。”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法家思想
A.是主张专制集权的思想理论B.不利于政治局势长期稳定
C.是秦朝暴政形成的理论依据D.违背了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2 . 韩非子认为,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这些思想“铸造了韩非子管理(治世)思想的独到价值”。体现其这一价值的思想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B.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3 . 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
A.“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B.“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C.“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
D.“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2017-03-06更新 | 228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言论应当出自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5 . 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A.“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6 .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
C.庄子、孔子
D.孟子、荀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著名学者牟宗三认为:“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下列解决“周文疲弊”最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的思想是
A.推行“仁政”B.兼爱、非攻
C.加强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
8 . 柏拉图在其晚期著作《法律篇》中指出:“人性是贪婪与自私的,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和毁灭,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下列主张与其最接近的是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B.“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之相怜也”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
9 . 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①韩非子
②秦始皇
③黄宗羲
④康有为
⑤孙中山
⑥毛泽东
A.①③②⑤
B.①④②⑤
C.①③⑤⑥
D.①③②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积极而又务实的思潮”,“这一思潮基本上紧扣帝国建立前两百年整个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一是‘富国’(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二是‘强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或主权)。”掀起“这一思潮”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