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市,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应该出自
A.孔子
B.韩非子
C.孟子
D.老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日: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与之相吻合的观点是( )
A.礼法并施B.法术势相结合C.外儒内法D.以德辅刑
5 .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
2016-11-27更新 | 673次组卷 | 48卷引用: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了。关于二者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是
A.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B.旨在限制贵族特权
C.反映了贵族势力的衰落D.以往习惯法的汇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
2016-11-27更新 | 27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荆州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2014·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10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
2016-11-27更新 | 1423次组卷 | 5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高三历史复习限时练-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