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界之势力之影响于学术,岂不大哉!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自汉以后,天下太平,武帝复以孔子之说统一之。其时新遭秦火,儒家唯以抱残守缺为事,其为诸子之学者,亦但守其师说,无创作之思想,学界稍稍停滞矣。佛教之东,适值吾国思想凋敝之后,当此之时,学者见之,如饥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饮,担簦访道者,接武于葱岭之道,翻经译论者,云集于南北之都,自六朝至于唐室,而佛陀之教极千古之盛矣。此为吾国思想受动之时代。然当是时,吾国固有之思想与印度之思想互相并行而不相化合,至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自宋以后以至本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1905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明王国维所谓“能动时代”与“受动时代”的含义及表现。
(2)请证明自宋至晚清中国“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的观点。
2 . 明末清初一些进步思想家认为,君臣皆应以“天下万民为事”,“要严君子、小人之辨”,还提出以“天下之法(公法)治天下”的主张。据此可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A.主旨在于推翻君主制度B.尚未摆脱传统思想范畴
C.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D.反映了西学东渐的发展趋势
2024-03-25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从贾谊的《过秦论》开始,中国古代就不乏对天下兴亡进行反思的人,多半就事论事。能对制度进行思考的更是寥寥无几。明清时期,一些对制度进行反思的进步思想家还有一些重要的见解,如“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下列体现这一见解的是(       
A.李贽B.王阳明C.朱熹D.顾炎武
2024-01-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清代文学家袁枚在《子不语》中记载:一沙弥自幼随禅师修行,与世隔绝。一日师徒下得山来,沙弥不识牛马鸦犬,禅师一一告知。后见一女子,禅师告之是吃人的老虎。回去后禅师问沙弥所见是否有留恋之物,答曰:“只想那吃人的老虎”。这个故事(     
A.反映了思想解放的潮流B.提倡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C.否定了压抑人性的观念D.冲破了专制统治的牢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阳明主张“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这些主张(     
A.成为明清官方哲学B.反映理学走向僵化
C.隐含平等叛逆色彩D.否定传统道德标准
6 .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同时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并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这些思想主张(     
A.带有民主启蒙思想的色彩B.冲破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
C.奠定法治社会的思想基础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023-04-18更新 | 108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高一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知识卡片。据此判断该思想家是(     

明末清初思想家

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

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A.朱熹B.李贽C.黄宗羲D.陆九渊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4)如果要给以上三则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三 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1)请列出中国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代表人物。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中“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指什么事件?概述其兴起的背景。
(3)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是什么?请列举三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并概括其主要学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