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皇五帝、禅让制、邦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三关遗址出土的器物有小口尖底斝、葫芦瓶、敛口彩陶体、夹砂红陶瓷等。研究表明,在三关遗址中不仅发现了小口尖底瓶与尖腹底耸共存,还发现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玫瑰花图案彩陶与红山文化龙鳞纹彩陶共存。这说明三关遗址(     
A.属于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B.出现了社会不平等现象
C.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D.融合了不同区域的文化
2023-11-1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名校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不同的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认识、分析历史的方法和视角。不同历史观折射出不同的思想观念。

材料一   上古之世……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韩非子》

材料二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

——《孟子》

材料三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

材料四   《道德经》与《论语》中关键词出现次数统计

书名

总字数

“道”

“德”

《道德经》

约6000字

75

40

《论语》

约11750字

89

43

(1)依据引注篇名人物,对其所属学派进行对应(填写材料序号)
儒家:______法家:______道家:______
(2)依据材料判断,“中古之世”距今大约(     )孟子生活的时代距离尧、舜时期大约相距(     
A.4000年B.2100年C.1600年D.1100年
(3)研究中古以前的历史,采信史料的途径是(     
A.查阅史书文献B.收集口传资料
C.阅读神话资料D.考古与文献互证
(4)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历史观?
(5)某校历史探究小组在阅读《道德经》与《论语》后,制作了下表。该小组认为“道”“德”两字出现的次数,《论语》均比《道德经》多,这足以证明《论语》比《道德经》更注重道德观念的表达。这种说法合理吗?简要解释你的回答。
2023-11-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材料二


   
(1)阅读原始社会两个分布图,指出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旧石器时代的代表遗存、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代表遗存。
(2)结合示意图分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023-11-0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尧死后,他的合法继承者舜曾让位于尧之子丹朱,而那些“诸侯朝觐者”“讴歌者”“狱讼者”却“不之(到)丹朱而之舜”。这表明(     
A.权力传承受传统影响B.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C.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D.世袭制度已经确立
2023-11-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史记·夏本记》记载,禹死后传位给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为恰,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这段记载说明,在禅让制下(     
A.禹直接传位子启破坏了规则B.继承人需要得到诸部落认可
C.启的行为违背了禅让的规则D.益主动让贤体现了高风亮节
2023-10-25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摘编《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种制度?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这一制度是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
7 . “巢、遂、羲、农,略见开化的迹象”,材料体现了何种史料在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时的价值?(     
A.神话传说B.考古资料C.传世文献D.甲骨卜辞
2023-10-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黄帝)”。轩辕采取了“修德振兵”“蓺五种(种植五谷)……”等措施,“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获得了胜利。上述传说主要反映了(     
A.原始社会前期各部落战争频繁B.黄帝部落以从事农耕生产为主
C.黄帝的胜利标志进入国家时代D.阪泉之战标志着华夏民族形成
2023-10-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图》


材料二   生产工具的改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氏族内部则分为富裕贵族和贫困普通成员两个集团。父系氏族公社末期,由于氏族部落战争的频繁,氏族内部贫富分化日益加剧。随着氏族内部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以及部落战争的激烈,作为阶级统治和扩大战争的工具的国家应运而生。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家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什么?
2023-10-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上古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再到“皓月凌空”的三个不同阶段。其中与“满天星斗”相符合的是(     
A.原始人群B.邦国林立
C.早期国家基本形态D.大一统帝国
2023-10-14更新 | 158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中学、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呈贡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