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的主张、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孔子把社会制度称为“礼”,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殷礼,吾能言之”。此外,孔子还强调周制在殷商制度基础上作了修改,比夏、商的制度更文明、更完善。孔子意在说明(     
A.多元一体是文化发展的归宿B.政治文明应在传承中创新
C.制度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D.礼乐制度是最理想的制度
2 . 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即只要本人有学习的愿望,主动奉送10条干肉以履行师生见面礼,就可以成为其弟子。孔子这一做法(     
A.推动了春秋时学术下移B.有利于官僚制度的形成
C.促进了教育的公正平等D.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023-10-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尚书》中记载:“安则民惠,黎民怀之。”“惠者,爱也。”这句话反映出(     
A.儒家仁爱B.民本思想C.自由平等D.主权在民
4 . 《孔氏家语》记载: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时提出“隳三都”的政治主张:“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乃使季氏宰仲由隳三都。”孔子“隳三都”旨在(     
A.贯彻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B.遵守天下共主的分封制度
C.维护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D.缔造四方臣服的专制主义
5 . 古希腊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中国文明高度发展,交相辉映。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文明成果是(       
A.《十二铜表法》《史记》B.《荷马史诗》《论语》
C.《万民法》《道德经》D.《荷马史诗》   《世说新语》
6 . 在谈到国家治理时,老子认为应该“损有余而补不足”;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注意改善劳动者的生活处境,农民“有恒产”才“有恒心”;荀子认为求国家之安的关键在于统治者“平政爱民”“轻田野之税”。这体现了他们(     
A.轻徭薄赋的理念B.提倡重视人民利益
C.为政以德的思想D.主张大力发展农业
7 . 如表是先秦时期两位著名思想家的部分主张。由此可看出他们(     
人物主张
老子“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圣人“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持守本真,以“无为”治国,“使民无知无欲”
孔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主对臣民道德感召,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无为而政令可行的效果
A.顺应了封建贵族参政要求B.积极探索理想的治世之道
C.主张发挥君主无为的作用D.试图重塑时代道德价值观
2023-08-29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孟子则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则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政治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为宗旨。这反映出当时(     
A.士人阶层参政意识强烈B.政府推崇思想自由理念
C.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D.思想发展促进政治统一
9 .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老子追求返璞归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上述思想(     
A.是社会转型的反映B.均得到不同诸侯国重视
C.具有明显人文精神D.发展成为传统主流思想
10 .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在讲学的同时,其与弟子们一起收集和编纂上古时代的文献典籍,不仅使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学者,也才有诸如《诗经》《易经》《尚书》《礼记》等经典佳作的问世。这反映出古代教育(     
A.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B.推动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C.具有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功能D.以私学教育为主要教学形式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