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74 道试题
1 . 王维的诗作《终南别业》中写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过香积寺》中写到:“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诗句中字字充满的禅道之意,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诗歌的面貌也更加绚丽多彩。由此可见,唐代(       
A.佛教思想丰富了诗歌创作B.三教思想渐趋于合流
C.文化氛围呈现多元化特征D.诗歌呈现世俗化倾向
2024-05-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老子主张恢复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周监干二代,郁郁平文哉!吾从周”;墨子提出“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性之时。”这表明三人都(       
A.肯定现实社会的进步B.强调礼制的重要地位
C.代表没落阶级的利益D.追求理想的社会秩序
2024-05-3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落后的封建制度对新兴资本主义的阻碍越来越突现。启蒙思想家认为,社会停止不前,人民思想落后,主要是由于宗教势力与封建势力的存在,封建专制制度造成了社会上的不平等和文化经济上的落后。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利用理性和科学,用科学知识武装人们,消除迷信。启蒙运动由此应运而生。作为欧洲历史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发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

——摘编自朱勇《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影响》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是主要以文化革新实现社会思想的全面而彻底的改造。对于资产阶级来说,中华民国的建立只是资产阶级确立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脉络,而涉及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社会思维等方面的工作并未健全建立。这一时期,中国仍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新文化运动大力宣扬资产阶级思想,倡导民主、科学,意在解放人们的思想,完成思想变革。

——摘编自闫改凤《浅析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启蒙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
4 . 玻利瓦尔反对君主制,主张在独立后的拉美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制。在《牙买加来信》中,他说:“渴望和平、公正、科学、艺术和贸易的美洲人更喜欢的是共和国,而不是王国。”由此可见,拉美独立运动(     
A.反对殖民者残酷掠夺B.促使民众推崇联邦政体
C.是对光荣革命的学习D.深受启蒙思想传播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获得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为了巩固其殖民统治,英国竭力扶植犹太人复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转而“限制犹太移民获得土地,并预想通过一个特殊的协议最后建立一个与英国有联系的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二战以后,英国在中东的利益遭到美国的侵犯。19472月,英国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并且预料由于苏联的反对,联合国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有关委任统治结束后巴勒斯坦未来的计划不会在联合国大会得到2/3的多数投票通过,英国会被要求继续委任统治……美国是最早谴责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的国家……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认识到中东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于是把这个地区纳入美国全球战略的轨道上来,具体措施之一就是拉拢犹太复国主义者,使之成为遏制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的工具。

——摘编自贺雅琴《二战后初期美英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争夺——美英苏对以色列建国问题的影响》

材料二   1947514日,联合国讨论巴勒斯坦问题特别会议结束前一天,苏联代表葛罗米柯作了长篇发言。他的发言表明,苏联在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上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转变为支持建立犹太国。苏联为什么突然在巴勒斯坦政策上发生转变呢?原因之一是苏联认为以色列具有亲苏倾向,因为当时以色列移民中的大多数都是东欧和苏联的犹太移民,苏联认为支持以色列建国,以色列可能会支持苏联,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苏联希望利用以色列来打击阿拉伯国家中的亲西方统治集团,削弱美国势力。

——摘编自和婷《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美两国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态度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的目的是否实现,并说明理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数千年的历史演变所形成的,但“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是近代中国人民在与西方列强的斗争中出现的。经过百年抗争,“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这一“伟大转变”既是中华民族在挨打受辱中奋起抗争、不断觉醒、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历史过程,又是中华民族走向精神独立、凝聚共同体意识、自觉构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过程。

——摘编自张可荣、刘奕汝《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近代中华民族觉醒与共同体意识形成》

材料二   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观念。1902年,梁启超又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的观念。同年,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1904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等文中,多次提到“中华民族”,并就“中华民族”自始是单一民族还是由多民族混合而成,如果是由多民族混合而成,则有无“最重要之民族”以及“最重要之族为何”等问题进行了考察。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观念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任选一个或多个影响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因素,自拟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春秋战国时期,“圣王卑礼以下天下之贤而王之,均分以钓天下之众而臣之”成为各诸侯国的共识。例如燕昭王“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秦孝公也曾下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这些现象(     
A.打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B.源于社会层级之间流动渐趋强化
C.促使平民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内要求政府救回侨民与战俘的民众很多,他们对政府的不作为政策非常不满。为此,美国请求当时在日内瓦开会的英国驻华代办杜维廉向中国代表团说明,美方准备在中国留美学生、学者出境问题上作出相当程度的让步,以换取美国侨民的遣返。于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双方进行了四次大使级会谈、两次领事级会谈。双方会谈的具体成果,除双方互换已知侨民和战俘名单,请求查找下落之外,中国方面允许6名美国侨民出境,而美方答应交出15名可以离境的中国留学生名单。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中美双方“在没有正式外交途径的情况下打开了一条表达意见的通道”。尽管美国一再强调此类接触不涉及外交承认,但美国首先向中国发出外交谈判的讯息就表明它的对华政策并非如其宣称的那样坚如磐石,在双方存在重叠利益,需要双方谈判并作出一定的妥协的情况下,美国与中国一样不会放弃这种已建立起来的接触渠道。对中国来说,日内瓦会议除了展示新中国的外交力量之外,也增长了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打交道的外交经验。

——摘编自王娟娟《接触与对话: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关系的现实选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接触与对话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接触与对话的意义。
2024-05-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性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土地租佃关系中永佃制土地租佃关系占有一定的地位。永佃制下佃户拥有永佃权,即田面权(田皮),也就是租用和耕作土地的权利,田面权是同田底权(田骨)相对立而存在的。田底权是指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地主。永佃权的产生,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对佃农的经济生活有一定的好处。在实行永佃制的情况下,具有田面权的佃农不仅可以长期使用这块土地,而且有将田面权出卖典当的权利。地主对土地有田底权,因此地主有权收租,可以把土地出卖、典当或抵押。永佃权的确立,给小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佃农有了永佃权,相对而言生活就有了保障。永佃权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延迟家庭手工业从小农经济中分离的作用。

——摘编自严玲玲《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抑制》

材料二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土地所有制——股份制,这一制度下农民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获得土地股份:一是为地主开垦荒地时,农民垦荒开拓投入了工本,从而可以在原土地所有者那里获得一部分土地的所有权,这是以工本为形式的股份所有制;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购买,如赔价、顶首等。这样原来的地主垄断土地的私有制逐渐朝“一田多主”的方向发展。此外,以“永佃制”为典型代表的另一种土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以永佃制和土地股份所有制为代表的土地制度变革,促使土地关系进一步松解,地权分配逐渐分散也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屈昕璐、叶普万《明清时期土地关系演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永佃制和股份制的区别。
2024-05-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性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10 . 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署“石油美元”协议,形成了石油—美元—美债的有机组合。2007年,俄罗斯在圣彼得堡成立了以卢布为计价单位的石油交易所;2008年5月,伊朗提出彻底“去美元化”,欧盟对伊石油交易用欧元结算;日本近年来也在中东推销以日元为计算方式的日本国债。据此可推知(     
A.美元的霸权地位已经丧失B.政治多极化趋势有所发展
C.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恶化D.能源危机改变了大国关系
2024-05-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性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