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7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人认为宗教与科学是互相对立的学说,在中世纪,宗教是扼杀科学的最大敌人,现代社会科学是破除迷信与宗教的最好的锐利武器,宗教是落后势力的典型。也有人认为宗教是科学的前身,科学是从宗教里面发展而来的,所以宗教往前一步就成为科学。近代初期的科学家大多是基督教神职人员,如哥白尼、开普勒、布鲁诺等,或具有神学背景,如伽利略等。

——摘编自蒋四清《宗教是科学的死敌吗?》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体现出的现象并加以合理解释。(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古希腊人热爱人本身,而不像中世纪欧洲那样更爱上帝,所以他们关注自身的身体锻炼和人的荣誉;为了提升人的荣誉,古希腊人还会在城邦内举办各种各样的公开性活动。这些做法(     
A.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B.保障了各个阶层的权利
C.有利于增强城邦内部的凝聚力D.培养了居民的参政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临安的瓦肆,大小就有二十余座。瓦肆里设有勾栏、店铺、摊贩、酒芦、茶社等商贸、休闲、娱乐的场所。瓦肆纵横街衢,游人往来,昼夜不绝,“深冬冷月无社火看,却于瓦市中消遣”。这反映出南宋(     
A.宫廷之风蔓延到民间B.城市政治功能的衰退
C.临安城市生活多样化D.坊市制度已日趋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最初,古罗马人订立契约,双方当事人必须同时亲自到场,使用固定的动作和说固定的套语,稍有差错便导致契约无法成立。后来,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被上升到了首位,一方当事人在提出订立契约的要求时,若另一方全部接受则契约成立。这一变化表明,罗马法(       
A.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B.强调程序性和逻辑性
C.凸显原始性和随意性D.追求平等性和专业性
2024-03-11更新 | 352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97年,出身仕宦之家的孙宝瑄在其日记中写道:“居今世而言,学问无所谓中学也,西学也,新学也,旧学也,今学也,古学也,皆偏于一者也。惟能贯古今,化新旧,浑然于中西,是之为通学……通则无不通矣。”这折射出当时(       
A.救亡思想新旧杂陈B.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C.变革呼声日渐高涨D.革命形势风起云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忠”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本义是“尽心尽力”;春秋战国时期,其意义明显朝着下对上的关系发展或转化,并成为一种政治规范。《战国策》一书中“忠”字共出现97次,如表所示:

篇名

东周策

西周策

秦策

齐策

楚策

赵策

魏策

韩策

燕策

中山策

次数

2

1

31

9

5

21

9

7

11

1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法家思想成为社会共识B.秦国社会转型较为彻底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百家思想出现融合趋势
7 .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上谕:“今三宝(浙江巡抚)办理此案,本章于昨日进呈,奏折于今日始到,竟系于拜具题本数日后,方行具折。缓急倒置,殊属不合。三宝简任封疆,已经数年,不应不晓事若此。着传旨申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A.奏折制避免了政治决策的失误B.题本是皇帝处置政务的主要依据
C.官员均可向皇帝单独呈送奏折D.中央已对文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5世纪,西欧绘画中圣母的形象更加柔和,更加具有生气。作为“母性”“亲情”这些精神含义的形象载体,圣母也更多地置身于山川河流,而不是豪华的宫殿,圣母像和世俗生活中的普罗大众联系也更为紧密了。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     
A.人文主义影响广泛B.宗教改革深入发展
C.现实主义绘画兴起D.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公元1世纪印度地区出现的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像。其特色是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这类佛像的造像风格可用于佐证(     

A.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文化融合B.阿拉伯帝国在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C.希腊城邦海外殖民产生的影响D.印度地区佛教出现了世俗化倾向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青年时期,王征就对机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王征因为九次进京考试,所以有机会接触到西洋的一些机械成就,他对机械的兴趣便更加浓厚了。王征的发明有很多,如灌溉机械“虹吸”和“鹤饮”、计时器“轮壶”、耕作机“代耕”,以及“自转磨”“自行车”和先进的武器“连弩”“自飞炮器”等。1626年,王征在北京与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的交流中,曾向他们请教《职方外纪》上所载的西方奇器,并从他们那里看到了许多西方的关于力学、机械学方面的书籍。他还曾向金尼阁学习过拉丁文。由此,王征得知了欧洲的《诸器图说全帙》一书的概貌,遂即由邓玉函口授,王征执笔,并参考其他书籍,选择“关切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翻译成书三卷,名为《远西奇器图说录最》,连同王征自著的《新制诸器图说》一卷,于1627年在扬州刻印成书,刊行于世。

——摘编自姚远《我国明代引进西方力学的先驱者——王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征在科技领域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征取得上述科技成就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