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02 道试题
1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历朝历代都采取各种措施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边疆治理上,秦始皇“并一海内,以为郡县”,设官置守,进行管理。在东北设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在东南设会稽郡,为了有效管理边疆,秦始皇还大规模向边疆地区移民,仅向岭南地区就移民55万人。通过移民垦殖,秦朝统治者还把统治核心地区的农耕技术和经济模式推广到边疆地区。

——陈跃《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   唐朝将安西都护府移驻龟兹后,在西域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建立镇戍守捉等军事防御体系,而连接这些府州、镇戍的道路,就是具有法令意义的“官道”或叫“驿路”了。按唐制,官道上三十里置一驿,非通途大道则立馆。当地出土文书记载的馆驿名称以及与馆驿有关的赋税记录,证明了唐安西四镇地区馆驿的广泛存在,唐朝的馆驿是当时西域地区最小的行政单位,它和烽铺往往同设在一处,所以兼有防御和交通功用。唐朝以安西为中心的驿路系统的开通,以及馆驿制度在西域地区的建立,成为唐朝军政人员、公文、物资往来的途径与支撑,同时也为丝绸之路上兴贩贸易的商人,提供了有安全保障的通畅道路。

——摘编自荣新江《唐代安西都护府与丝绸之路——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

材料三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对边疆的治理方式。
(2)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西域地区“官驿”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时期“大一统”观念的特点和目的。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政策积极影响的认识。
2023-04-18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临时政纲明确规定和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戴雪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进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在当时的延安,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宪法性文件。建立干部管理制度,实行了干部的培养制度、教育制度、考核制度、报告制度、任用制度、奖惩制度等,做到了严管干部。实行统一财经制度,由于金融领域存在诸多制度漏洞、导致金污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建立和完善了自收自支制度、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税收制度、地方财政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训练等财经制度,从而统一了财经,堵塞了漏洞,使得财政经济收支基本达到平衡。

——摘编自刘国成《延安时期从严治党的实践及现实启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在延安时期制度建设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重大意义。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3)根据材料三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五世纪的意大利,不仅思想变,乃至行为亦无一不变。研究文艺复兴应注意不能专注意大利,意大利固为文艺复兴之源,然而欧洲其他诸多地区取得之成就亦大有可纪者。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型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作品成为他们肯定个人价值、表达个人真实感情的工具。

——摘编自蒋百里《欧洲文艺复兴史》

材料二   16世纪初,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以本国的封建政权为后盾,这就决定了这场改革并不彻底。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对于完全由宗教培养起来的群众感情来说,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马丁·路德指出,信仰的唯一途径就是《圣经》,每个人自己有权凭借自己的理性和智慧去理解《圣经》。正如罗素曾指出:“为自由的斗争是从宗教问题上开始的,也是在宗教问题上得到一个几乎彻底地胜利。”马丁·路德还肯定世俗生活的价值,称“履行世俗的职业劳动”是个人道德活动所能采取的最高形式,这种关于“职业”的理论被后人称为“资本主义精神”。

——摘编自范迎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方近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启蒙运动最早出现于英国,而法国的启蒙运动以其彻底地反封建性质对欧洲、美洲以及以后的亚洲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封建等级制度排除了资产阶级进入国家权力机构的一切机会,因此彻底铲除封建专制、要求政治权利成为资产阶级的斗争目标。在自然科学、文化艺术迅速发展的法国,先后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批思想家,他们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促进了思想领域新面貌的展现。

——摘编自张朝阳《法国何以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文艺复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革命运动”以宗教改革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并简要说明其积极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启蒙思想家并指出其主要观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5060年代英国移民数量是1718世纪移民数量的总和。1811年英国总人口是1197万,1931年是4479万。据统计从18151930年,有1140多万人从英国移出。这些移民主要迁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方,其中大部分去了美国。19世纪上半叶殖民署为移民提供资金、信息,组织他们向外迁移。19世纪后半叶官方的资助仍在进行,但非官方机构表现得更为积极,包括各地工会组织、慈善机构等等。工会资助的移民大部分去了美国,他们大多有一技之长。英国移民的迁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些地区的人口和民族构成,对这些地区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整编自镡娴娴《19世纪英国人口对外迁移问题探析》

材料二   下南洋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一直到明清时期才越走越宽,呈现大规模的迁徙潮。从汉朝到明清时期,每当新老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的一部分会移居海外。“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因此凭借着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特别是闽广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有资料记载,鸦片战争之前下南洋经商谋生的华人就已有150万人之多。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接受纷至沓来的不平等条约,此时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出现了马来西亚联邦给予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等优惠措施以吸引华工的现象。“下南洋”的华人与华侨或工或商,胼手胝足,打下了华人的一片天地。

——摘编自高荣伟《下南洋: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人口大迁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人口外迁的特点,并分析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华人“下南洋”与19世纪英国人口外迁的不同点。
2023-03-27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章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提出少数民族参与国家会议的主张。1912年颁布的《参议员选举法》和《众议员选举法》中,在参众议员的分配问题上,还规定了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的代表名额。

——摘编自刘卫宁《民国时期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研究》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中涉及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023-07-28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传承与交流,是文明发展不变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在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中人贵于物。《荀子·王制》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在天地万物之中,人是一个具有感性、能够创造、能够进行自我发展的万物之灵,人有突出的价值。《论语》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问伤人了吗?不问马,说明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即人的生命价值比动物重要。其后的儒家学者都坚持这个观点并将其充分发挥与引申。

——韩星《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

材料二   在智者学派的推动下,哲学从主要研究客观自然界转到研究人和社会。这时候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哲学思想是属于个人的脑力劳动,哲学家个人的品格、爱好和学识,甚至他的思维方式和论证方法所能发挥的自由作用就可以大得多,对以后哲学的发展也可以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亚里士多德由于惯于归纳和概括历史和经验事实,善于分析和推理,对于以后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汪子嵩《<希腊哲学史>前言》

材料三   以洋务运动为契机,西方的凸版印刷术、平版印刷术、凹版印刷术也陆续传入国内。中国出版业由此在晚清时期实现了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生产的跨越……在“出版救国”思想影响下,章太炎、谭嗣同、蔡元培等对洋务派的译书阅读甚多,期望甚大;康有为曾经购买译书“以赠友人及自读者,达三千余册”;王韬评价国际法著作的翻译出版“采取广富而断制详明”。此外,洋务派翻译出版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书价较为便宜,在客观上有助于扩大译书发行量,有利于更广泛地传播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和技术知识。

——万安伦《洋务派翻译出版活动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本思想的主要内涵。结合所学,简述战国时期这一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结合所学,指出古希腊哲学家认识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并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举一例洋务派设立的翻译出版机构,并概括“出版救国”活动的历史意义。
2023-07-01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成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唐中期至宋,当时的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要数扬州和益州(成都)。唐开元年间,成都府的人口户数为137046户,在当时位列全国第二。宋代时,成都为西南大都会,素号繁丽、百货川委。宋人田况有诗写到:“蜀虽云乐土,民勤过四方……所以农桑具,市易时相望”。

——据何一民、王毅《成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宋时期成都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不断发展。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从欧洲购买机器设备,创办西南地区第一家机器厂——四川机器局,四川开启了早期现代化进程。四川机器局管理上采用封建官僚社会的管理方式,早期主要生产机器、枪炮、火药等,后期还增加了电灯等民用产品。在四川机器局的带动下,一部分官僚绅商等投资现代工业企业,到1911年四川近代工业企业遍及矿业、印刷、纺织等20多个行业,还对云南等周边省区的现代工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据何一民、王毅《成都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川机器局创办的特点,并分析四川机器局创办后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茶馆是成都的一个文化象征和发展的缩影。改革开放后,茶馆中电视和录像机逐步取代了旧时茶馆里的地方戏和其他形式的演出,室内的墙上贴满了影碟的封面,大部分都是港台和美国片。尽管这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已发生根本性的巨变,但茶馆仍然可以容纳掺茶师傅、算命先生,挖耳师、擦鞋匠、小贩等在其中谋生,并进一步展示出传统生活方式和地方文化的活力。

——据王笛《农民工的城市经历:改革开放后的茶馆观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成都的社会风貌。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三年,太宗派兵十万征讨东突厥,擒拿颉利可汗,东突厥十万余口尽数投降唐室,唐室将降部安置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的边塞地区,设置州县并任命原东突厥贵族突利、阿史那思摩两人为都督以统理之。此外,东突厥诸首长“皆拜将军、中郎将,步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太宗说:“诸部落悉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从善,并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爱之如子,与我百姓不异。”

——摘编自王义康《唐代册封与授受四夷官爵试探》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先后征服南疆的回部,占据天山南北,还进兵青海,笼络西藏,侵扰甘肃地区1696年康熙率军亲征,平定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1720年,康熙帝又派兵进入西藏,驱逐了准噶尔的势力。清朝也十分重视边疆治理,对边疆上层人物加强控制的同时在待遇、名位和礼遇方面加以厚待;在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积极倡导喇麻教,发挥宗教聚集人心、教化风俗、缓服边地的作用;在中央设立理藩院,掌管内外藩蒙古、回部及诸番杂部;在北部、东部、西北部、西部边疆设置军府,派将军、都统、大臣等官员监督、管领当地的军事与行政。通过上述的治边方略,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卓有成效。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政府经略东突厥地区的措施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前期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封建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治理对当今民族政策的启示。
9 .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工业革命中的女性角色与地位也随之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国北部,也就是新兴工业革命的中心地区,首先响起了蒸汽机车的轰鸣声。刚开始时,机车的烟雾和汽笛声惊到了很多人,也吓坏了在路边劳作和在附近草场吃草的马儿。虽然他们被蒸汽和煤烟弄得基本上什么都没看到,但是机车的速度和动力还是让第一批乘客惊诧不已。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简史》

材料二   伦敦布莱恩特和梅公司的火柴厂女工每天工作14小时,每周的工资却不到5先令。公司实行从3便士到1先令不等的罚款,女工并不能每次都拿到全额工资。违规行为包括聊天、掉火柴或未经允许上厕所。……火柴所用的黄磷原料,导致皮肤发黄、脱发和颚骨炎(骨癌的一种)。

——1888年 安妮·贝桑特《伦敦的白奴制》

材料三   女工处境经报道后,引发关注。该公司强迫女工签署声明,这激起了她们的愤怒,发起了“1888年火柴女郎罢工”。记者安妮·贝桑特积极参加争取改善工厂工作条件的运动。英国最著名的《泰晤士报》等其他资本控制的媒体报纸,指责安妮·贝桑特是社会主义煽动者,评论说:“女工们没有被允许走自己的路,而是在不负责任的顾问怂恿下去罢工。这些现代工业化世界的害虫,正竭尽全力使这场争论达到顶点。”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引擎的应用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女工工作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英国对女工罢工产生不同态度的原因。
2023-06-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铭仁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并概括归纳其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为构建未来的“正义”“平等”的理性王国,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思想主张。
2023-06-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