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8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十七年(1891年)九月二十一日,正是西山红叶灿烂之时,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光绪皇帝率领军机大臣、各部尚书一同出席。礼堂里站着将近一千名学子,各部官员和京师大学堂的教习们站在两侧,见皇上进来后,都跪伏在地上,山呼万岁。站在人群前面,光绪沉默片刻后,徐徐说:今天是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所谓学堂,在朕看来,就是研习学问的地方。我们的古人有一个传统叫“坐而论道”,今天,朕就和你们论一论这世间的道。

……

所以,朕今日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朕为什么坚持要开办这个京师大学堂,就是希望在座诸君能够破除我们心中之贼,以国家强盛为己任,不骄狂,不自卑,正视现实,发愤图强。

——《光绪皇帝在北大的演讲》,摘编自“面条20082012年发表的网络小说《一个人的甲午》

材料二   国内外部分知名大学的校训

序号国家校名建校时间校址校训校训出处
1中国北京大学1898北京
2中国清华大学1911北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
3中国复旦大学1905上海博学而骂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4中国中山大学1924广州博学审问情思明解笃行《礼记。中庸》
5中国厦门大学1921厦门自强不息止于至着《周易》《礼记.大学)
6中国山东大学1901济南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昭昧后言·通论五古)》(孟子.公孙丑》
7中国西南大学1906重庆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周易》《朱子全书.周子书》
8中国四川大学1896成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三国名臣序赞》《尚书.君陈》
9中国北京师范大学1902北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启功
10中国河北师范大学1902石家庄怀天下求真知
11美国哈佛大学1636马萨诸塞州Veritas(真理)“追求基督教与数会意义上的真”
12美国斯坦福大学1885加利福尼亚州愿学术自由之风劲欢16世纪的德国人类学家修顿
13美国加州理工学院1891加利福尼亚州真理使人自由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14法国巴黎大学1200巴黎磨难,永远是成长的基石
15英国剑桥大学1209剑桥郡此地乃启蒙之所和智识之源Hinc lucea et pocula sacra
16英国牛津大学1096牛津上帝给我光明The Lord Is My Light
17澳大利亚悉尼大学1850悉尼繁星纵变,智慧永恒Sidere mens eaden mutato

(1)材料一是否可作为研究北京大学办学历史的史料?请说明理由。并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学习和研究历史问题应遵循什么样的基本原则。
(2)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而北京大学自建校至今却一直未确定校训。在民间,有人将蔡元培先生1917年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称为北大的校训;也有人将北大精神核心“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称为北大的校训;还有人将西南联大时期的“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称为北大的校训。请运用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以上三种“北大民间校训”的历史依据(只写出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即可)。
2024-02-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奇石艺术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中国出现大量农业家庭将自有之相当比例的农产品售出,并依靠市场交易取得日常消费品。跨区域的大额贸易也开始包括了主食作物,与其他单位价格较低的项目,如棉花、谷物、豆类、植物油、林业产品、动物产品与肥料。曾经是帝国稻米主要生产区域的长江下游三角洲,现在忽然因为栽种棉花导致粮食作物短缺,因而开启了其他区域出口导向之商业化稻作的大门。大量来自新世界墨西哥,经由菲律宾藉朝贡贸易输入中国的白银,使晚明时期帝国逐渐转变为银本位制,且“一条鞭法”等税赋改革所形成的财务政策在康熙朝达到高峰,其主要特征是以白银来估算并征收田赋。

——摘编自卜正民、罗威廉《哈佛中国史·大清》

材料二   史料1

史料   2


(1)根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商业贸易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两则史料,自拟一个研究课题,并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2023-11-12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在公元前221年的统一、是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被史学家称为周秦之变的重要标志。秦武力扫平作为宗法政制之承担者的周朝诸侯之后,建立了郡、县、乡、里的垂直型行政系统,“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原六国的贵族被废为平民,秦始皇按军功等能力任用官吏,士兵按征兵的程序入伍。

春秋战国的儒家主张以仁义治天下的王道,法家则基于治野人的办法,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倡行“集权”“法治”。秦选择立足国家之维而攻击儒学为“六虱”的法家,“举事实,去无用,不道仁义”,把君主的意志作为法律,以秦篆的形式“颁行天下”,不分吟域地强制实施。夏商周形成的“华夏”“诸夏”的“文化共同体”的意识,在秦朝统一六国后变成了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的政治意义上的紧密共同体。

——摘编自陈明《从殷周之变到周秦之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秦之变”在政治方面的体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变化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之后,选官标准的设定向治国经邦的方向发展。北宋科举重经义、策论,元朝规定科举考试要从四书五经中出题,明清两朝则固定以经义和时务策为重点考试内容,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向经义实务并重的方向细化。

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颁布法令规定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和选考科目两种:必考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摘编自丁凌华《科举制与西方的文官制度》


材料二   晚清选官制度变革进程先后历经18401898年的初步尝试、18991905年传统选官制度的彻底废止和新式选官制度的形成、19061911年新式选官制度的发展三个阶段。在这近乎于革命性的进程中,科举选官制被彻底废止,学堂选官制度、留学生选录制度、议员选举制度成为新式选官制度的主体性内容。但是由于晚清统治者守旧与变革思想的矛盾冲突以及封建儒家思想的长期沉淀,传统选官制度中生员补考优贡、拔贡与考职,举贡会考,封赠和荫典,保举,捐纳等方式仍然沿袭了下来。

——摘编自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与英国文官制在考试方面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分析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特点。
2023-11-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金科新未来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教士李佳白与尚贤堂

1882李佳白从纽约协和神学院毕业便自愿要求到中国传教
1897经清政府批准“尚贤堂”在北京正式成立。得到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和中国招商轮船公司等清朝官员、商务机构的捐助;尚贤堂不分宗教派别,各教人士都可入会
1910年前尚贤堂设有英文、经济、法政分科学堂,招收学生,聘请中外教员授课,李佳白亲自讲授各国宪法等课程
1912尚贤堂特辟十间房,开设华品陈列所,其“意在发扬中国美术之精良,引起外人观感,且籍以引进工艺扩张商业”
1913孙中山被邀请到尚贤堂演讲并举行植树典礼
1914李佳白向“劝用国货会”建议,鼓励中国制造商在堂内展销国货,华品陈列所免费提供展览场地;尚贤堂中外女士会在华品陈列所为即将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的武陵女塾绣品举办展览会,经过中外人士鉴赏和挑选的绣品,在万国博览会上大放异彩
19221923上海尚贤堂联合各教举行和平祈祷大会;北京尚贤堂各教联合会讨论和平方案向各省首领发出息战通电,这些活动会同国内各方要求和平统一的呼声,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和平运动
1927李佳白去世,《芝加哥联合报》评价他:“李佳白开创了一种不容忽视的传教方式,这种方式对中国和整个东方的传教事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胡素萍《李佳白与尚贤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尚贤堂能够在华创办并得到发展的原因。
(2)运用唯物史观,谈谈如何认识尚贤堂在华活动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儒家民族观的表现

先秦时期

与早期夷夏思想相比,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民族观在承认差别、对立和碰撞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了礼分华夷的标准,大力倡导“化夷”“变夷”的思想

两汉时期

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汉儒把封建帝王与四夷的关系比作手足关系,把天子和四夷酋长界定为君臣关系,将华夏与四夷、中原与边境看作一个整体

隋唐时期

彰显胡汉一家、华夷无隔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民族思想,诸如“夷狄亦人耳”“胡越一家,自古未有”“虽云华夷,欢若亲戚”等语言不胜枚举

辽宋夏金时期

宋儒不再强调传统“正统”观中只认华夏——汉族建立政权——为正统的看法,而是强调政权是否统一了“天下”

——摘编自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就表格中的某一时期或多个时期的儒家民族观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初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的发展,帝制的倾覆,共和制度的诞生,宪法的制定,国会的召开,选举的进行,政党政治的尝试,都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是一场民主宪政的真正试验。这场试验虽然结局不成功,但依旧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国初期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之中,且中国的封建专制持续很长时间,这种背景下效仿西方的政治制度,甚至是“拿来主义”,使得受封建统治多年的民众缺乏心理准备,有些麻木不仁,国内的资产阶级力量也薄弱,不可能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彻底的决裂。辛亥革命的胜利具有特殊性,它不是具有共和理念的革命党人一方取得的彻底胜利,而是以暴力加谈判取得了成分复杂的胜利,由于各种目的而与清政府决绝的政治派别,拥兵武人挟革命大潮而来,为后面的政局动荡埋下了伏笔。

——摘编自刘英涛《民国初期政治制度分析》

材料二   1940年,毛泽东指出,抗日民主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抗日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根据地规定无论是抗日根据地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还是民族资产阶级、富农和一般地主,均可参加抗日政权。各地按照“三三制”的人员结构比例进行选举,“三三制”政权所体现的是以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为基础,成为抗日根据地具有自己独创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抗日民主政权的产生“经过人民选举”,凡年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和性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精神在各抗日根据地都得到了认真实行,并且制定了相应的选举制度。1944年美国观察团成员赴延安考察时也深刻感受到边区政治的特色,这里“人民积极向上,与重庆相比是另一个世界”。

——摘编自谢双明《论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特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政治变革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特色,并简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民主政治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周易》提出:“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孟子称:“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的诸子百家以及后来的经史子集各门学问,多为治国安邦的国家安全之学,国家安全始终是统治阶级的基本追求。历代统治者多遵守“划疆自守,不事远图”“尚武而不黩武”的理念,坚持“守内制外”,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唐太宗更是强调“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

——摘编自刘江永《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安全思想与经验教训》

材料二   清末,清廷逐渐注重以科学的经纬度来测绘精确的边界地图,现蒙古、西藏、新疆同中原地区一起被纳入国家安全的施政范围内。清末有识之士主张“驭外之端”为保证国家安全的第一要务,要“筹自强之计,为安危全局一大关键”,并且对危机下的国家安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尝谓中国自南北统一之后,中国之火患,不在内讧,而在外侮。故中国之守备,不在腹地,而在边疆”。于是以洋务派为代表的近代海军建设逐渐发展起来。

——摘编自张永攀《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论中国传统“国家安全观”的流变与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国家安全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晚清时期国家推动近代国家安全思想形成的因素。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乾隆以来,称海关所在口岸为“母口”,内陆常关、厘卡为“子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依《天津条约》之规定,英、法、美等国外商若“已在内陆买货,欲运赴口下载或有洋货进售内陆,倘愿一次纳税,免各子口征收纷繁”,而中国商人仍需逢关纳税,遇卡抽金,不堪重负,只得部分地将税金转嫁于蔗农,许多蔗农被迫改种它物。据《东莞县志》(1911)记载,随着洋糖大量倾销,台湾、福建等地“旧日之糖,销路日微……多转由洋糖厂漏煮(精炼加工)”,民间不乏“或有以重金告求外洋糖车(制糖机械)奥妙者”。在此形势下,四川尤内江地区糖业经济却得到巨大发展——1911年,内江本地甘蔗种植面积超耕地面积50%,每年糖产量近万吨,超全国总产量50%

——摘编整理自范毅军《广东韩梅流域的糖业经济》等

材料二   民国初年,四川军阀割据,关卡林立,糖税冗杂,无一定规,杂乱难考,多以糖房的牛只数量和产糖量进行双重计税,甚至有预征至1985年,致使内江糖业渐渐没落。1937年川政统一后,内江开展糖税制度改革,撤销了糖税(厘)局,实行糖清、白糖、桔糖改一税制,由营业税局负责核实征收,统一征收糖类专项营业税。1942年,国民政府财政部设川康区食糖专卖局于内江,糖类统税改为糖类专卖,按糖类收购价格(未核定收购价格前按当地批发价格)的30%征“专卖利益”,内江地区的糖税收入暴发性增长,与自贡制盐业并驾齐驱,内江成为川内重要经济中心,财政影响力甚至超过成都和重庆。1941年内江糖类统税收入不到1000万元,1943年增长到20845万元。

——覃玉荣《抗战时期川康区食糖专卖政策对内江糖业的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初期明确规定甘蔗、土糖为国家统一收购物资,一律不许进入利伯维尔场,全部实行统一收购,内江糖业进入“黄金时代”。1991年,内江市恢复征收糖业营业税,鼓励制糖自主经营,与市场接轨。但糖税制度改革忽视了必要流动资金、储存设备和等问题,许多糖厂选择将税负转嫁蔗农,导致蔗区损农坑农现象普遍,甘蔗面积剧减。糖厂进而“难为无米之炊”,最终许多制糖人才出走内江,内江制糖业逐渐衰落沉寂。

——张格《新中国成立后内江糖业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晚清关税制度下中国糖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内江糖税制度改革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从内江糖业兴衰中得到的启示。
2024-02-0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2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后半叶是国际法传入中国的重要时期,国人对国际法的认识逐渐深入。李鸿章认为“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在面对日本武力挑衅时指出“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谁即理诎。”薛福成在《论中国在公法外之害》指出:“各国之大小强弱,万有不齐,究赖此公法以齐之。虽至弱小之国,亦得藉公法以自存”“西人辄谓中国为公法外之国,公法内应享之权利,阙然无与……近年以来,使臣出驻各国,往往援据公法为辩论之资,虽有效有不效,西人之旧习已稍改矣。”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盖国之强弱相等,则借公法相维持,若太强太弱,公法未必能行也”“所立之约,就通商一端而言,何其矛盾之多也?如一国有得,各国均沾之语,何例也?烟台之约,强减中国税,则英外部从而助之,何所仿也?华船至外国,纳钞之重数倍于他国,何据而区别也?”

——摘编自韩小林《洋务派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运用》


(1)据材料概括国人对近代国际法的基本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人对近代国际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