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经济全球化既是过去历史发展呈现的一种趋势,更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的观点?
材料二:一些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萌芽阶段(16C—18C);②发展阶段(19C初—19C中期);③进一步发展阶段(19C晚期—20C初);④困境阶段(一战后——二战中);⑤制度化阶段(二战后期——20C80年代);⑥迅速发展阶段(20C90年代以来)。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不同经济模式使世界市场处于分裂状态。期间,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但对列宁来说,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 “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罗斯福则变化了企业与政府关系,有人这样形容: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指出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的内涵?结合新政有关工业方面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政府是二老板。”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为应对全球化迅速推进的趋势,采取了哪些重大内外举措?联系材料三,指出中国入世并在区域经济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有何新的特点?
2019-01-30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浙江杭州市及周边地区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2 . 人类历史上形成过很多惯例。对惯例的坚守与扬弃,激荡着人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编者注:这是古老习俗——“同态复仇”)。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头骨,他必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减半。                           
——《十二铜表法》
(1)《十二铜表法》的形成体现了惯例的遵从与打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安妮女王时情况发生变化了,议会把内阁置于自己控制下,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竞选成为下院议员。这样,政府成员必须同时是议会议员。安妮逐步认识到,政府大臣必须与议会多数党保持一致,否则政府将受到议会的强烈抵制,行政事务便无法运作。因此,她在1708年组织了一个辉格党政府,开创了内阁与议会多数党一致的先例。……如果说在光荣革命之初,行政与立法的关系尚不明确;那么到18世纪中叶,国王的权力已经消退了,立法权已高出行政权,将行政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王的权力”逐步“消退”的历史过程。并概括这一历史过程的特点。
材料三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
2019-01-30更新 | 4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浙江桐乡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3 .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周公不会有武王灭殷后的一统天下;没有周公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没有儒家,中国传统的文明可能是另一种精神状态。此所以孔子要梦见周公,更称赞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而后人称周公曰“文”!我们不是过分强调周公,他一人也做不出许多伟大事业来,但他是这许多事业中的代表人物,历史上这种代表人物越多,文明越昌盛……。”
——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而拟之,可谓有其实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材料三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我们研究制度,必然是一种通学。一方面,每一制度,必前有所因,无可凭空特起,必须通古今;又一方面,每一制度,同时必与其他制度相通合一,始得成为某一时代、某一政府之某一制度,必须通彼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周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指出作者在评价周公时有何突出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两个基本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内阁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通古今”、“通彼此”的理解(各举两例)。
2019-01-3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浙江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丁·路德认为,属灵的宗教与属世的生存两者之间并不能混淆。例如:做好事和行善都是属世的事情,与属灵的救赎应当没有关系。此外,对人的救赎是上帝的事情,人并没有能力进行自救。还认为,基督教的崇拜对象是上帝而不是教皇、主教和僧侣,后者不具有神性,更不具有凭着自我神化来为世人赎罪的权力。对人类进行救赎的不是教皇和教会,而只能是耶稣基督,从而把教会和宗教的事务置于政府的管理之下,避免了教会通过教权干涉政治的弊病。

——摘编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二   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它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它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提出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5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伴随着商路的开辟、战争的交锋,在这个过程中,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乃至重构提供了契机。

材料一   公元36世纪,随着东方匈奴人的不断南迁,各支日耳曼人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其中许多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昔日繁荣的罗马帝国一去不复返了。在古典文明的废墟上,形成了一种以基督教文化为载体的、包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与东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文化。……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大多处于原始部落阶段的匈奴、氏、鲜卑等游牧民族,纷纷南迁至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内迁各族相继经起兵反晋,建立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与西欧不同,内徙中原的北方诸族,历来仰慕汉族礼仪文化,并进行了全面深入学习。

——摘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二十七部首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

——魏源《海国图志·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叙》

材料三   2023年度“茶之道”国际峰会于521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致辞,强调中国茶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发展下,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名片,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西欧日耳曼人与中国北方诸族的文化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时期游牧民族迁徙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源所赞许的美国文化产生的直接推动因素,并概括其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茶文化传播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指出日本和英国在中国茶文化基础上创造出的新的茶文化。
6 . 人口流动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游牧业是河西走廊的主要经济形态。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为了打通西域的道路和断匈奴右臂,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进兵河西,打败了匈奴在河西的统治者浑邪王和休屠王,设置了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史称“河西四郡”。在设立河西四郡之后西汉政府便开始向其大规模的移民,其中的主体是关东贫民,他们会得到官府贷借耕牛、农具、种子以启动农作。除耕作以外,当戍卒减少时他们就代替戍卒守边,他们还要承担国家的田租和算赋。经过西汉政府的五次大规模移民,河西地区人口达到百万。

——摘编自高宏《浅谈西汉甘肃农业的发展》

材料二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通往新大陆的航路,从而拉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人口大迁徙的序幕。在这次迁徙过程中,由东向西横越大西洋的移民船队络绎不绝。在17世纪里,仅从不列颊群岛前往美洲的移民约25万人,18世纪增加到约150万人。据估计,自愿或不自愿地卷入这场大迁徙的移民超过1亿。而世界总人口在1500年时为4.4亿人左右,1900年时为16亿人左右。……大迁徙以及应运而生的新国家、新文化和新民族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格局。

——摘编自潘兴明《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迁徙》

材料三   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1618世纪,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华文化在欧洲也得到传播。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政府开始向河西走廊“大规模移民”的背景。结合所学,简述该行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大迁徙”的特点。结合所学,以美国为例,说明“大迁徙”如何使“新文化”应运而生。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徐光启、李子藻等人针对“新知识”所提出的主张,并列举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也得到传播”的表现。
2024-04-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启蒙运动是欧美各国启蒙运动的源头。中世纪以来形成的宪政文化传统给英国人创造了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16世纪30年代开始的清教运动为英国启蒙运动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自然科学的领先发展则使英国人推崇经验,理性的思维方式成为英国的主流。将近半个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孕育英国启蒙运动思想的温床……英国启蒙运动引发的整个欧美启蒙运动,确立了现代人理性的思维模式,奠定了现代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础。政治上的“自由”概念,宗教上的“自然神”概念,哲学上的经验主义,经济上的自由主义思想都是由英国传入欧洲大陆的。

——摘编自谌章明《英国启蒙运动的思想特征及其影响》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这就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下图是位于英国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

说明:卡尔·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卒于1883年3月14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在英国率先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经济上的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创造的全新政体并概括其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并简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2024-04-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故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当然理学家也会把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熔铸其中。这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摘编自郑师渠、史革新《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二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周边国家大量的僧侣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文化的同时,也将茶的种植方式传播到了各自的国家和地区。譬如朝鲜和日本,茶文化传到这些国家后便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催生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茶文化。……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在海外的殖民贸易在本质上是以国家组织的形式对落后地区的资源掠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的茶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传播。

——吉峰《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渠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述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概括新航路开辟前中国茶文化传播的特点,分别指出日本和英国在中国茶文化基础上创造出的新的茶文化。
9 . 古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自国家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乌尔第三王朝以来,奴隶制私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关系日趋复杂。为了维护私有制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伊新、拉尔萨等邦都曾制定法典似代替过去不成文的习惯法。汉谟拉比即位后,便吸取以前各邦的立法成果,并结合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制定法典。法典大概在其在位第30年后刻石颁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汉谟拉比法典》诞生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在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法学家起了突出的作用,这表现为:解答法律问题;指导诉讼;撰写契据;注释、整理和编辑罗马法的各种渊源,并著书立说。其中,解答和著述对罗马法的发展起了显著的作用……裁判官告示和罗马法学家的解答、著述是紧密联系的,前者为法学家的互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公元六世纪,皇帝查士丁尼(公元527-565年在位)进行的系统的、大规模的法典编纂,不仅是罗马法学之树结合的果实得以收获、罗马法律得以传至后世的一个关键性步骤,也是法律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

——何勤华《略论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对罗马法形成和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因素;结合所学,简述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
2024-05-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国际秩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缔结的和约全面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际联盟作为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民族自决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划分欧洲边界的特点……《国际联盟》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联合国宪章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交给以五大国为核心的安全理事会,使其有权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强制性决议。宪章取消了国联盟约的一致通过原则,把大国地位和大国一致的内容明文载入有关条款。表决程序采取大会2/3多数和简单多数通过两种办法,否决权仅仅限于安理会,只给五个常任理事国。不仅如此,联合国还拥有派遣部队充当安理会支配下的一支常设军事力量的权力。这样联合国不仅从道义上而且在武力上使其决议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高华《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结合所学,指出国联形成决议的原则,这一原则有何局限性?
(2)依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上联合国运行机制的特点。结合所学,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构建的政治体系的共同之处。
2024-04-3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