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材料 当立足于西方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化潮流,以强制性方式突入中华大地、裹挟着“天朝上国”踏入“现代化”发展轨道的时候,中西文化发生剧烈冲突,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面对汹涌而来、表现强势的西方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能否救亡图存的质疑声中,“国粹派”“西化派”“折中派”的主张与应对策略泾渭分明。

客观上,起始于鸦片战争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构想行动,使绵延久远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刚刚启程的中国现代化在相互对视中,共同进入一条既要互为助力又难免间有阻滞、既要协调促进又必然存在矛盾的历史通道之中。历经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在抵御外辱、保国保种的历史任务面前,中华传统文化的功能作用渐显不支,中国现代化清理路障、辟出通道的努力亦显坎坷。

——摘编自商志晓《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自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05-24更新 | 25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主观题
2023·河北·模拟预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对“长城”的称呼不同。战国时期称为堑;汉代和唐代称为塞;金代称为界壕;明代则称为边墙。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指出,“在建设范围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

长城是一个关、城一体的综合体系,它承担着防御功能、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使命,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摘编自赵琛《为何说“长城两边皆故乡”?》等

历史事实和现实取向决定了对长城的价值判断,而从其兴建、功用、变迁和遗存等不同角度考查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请从上述文字材料和图片中提取论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
2023-05-13更新 | 59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情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城市规模仅奉天规模较大,其他多为中小城市大城市数量明显增多
中心城市奉天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
分布特点多分布在辽河下游以及官道沿线,较为分散多分布在铁路沿线及沿海内河港口,分布趋于集中

城市形态
多为传统的方形城市,外有城墙,内以政府机构为中心,向外发散,主要是“丁”字型或“井”字型街道拆除了城墙,道路系统主要干道往往沿铁路走向布局,多呈平行状态
市内交通道路狭窄,行人多步行或乘马车修建了马路和车轨,汽车、电车出现
市内建筑以传统单层木结构建筑为主出现多层建筑,火车站往往成为城市象征性的建筑

提取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9世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帆船贸易作为早期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一环,既是沿线各国包括中国、日本、菲律宾等为主的东亚、东南亚国家,与西属美洲殖民地及欧洲西班牙等国在内的各种物资、人员大流动的通途,同时也是沿线各地文化大交流、融合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南海、菲律宾地区至北美西海岸地区的航线上,不断发现西属沉船资料。我国在东南海域发现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沉船.在广州、漳州、厦门等地的港口城市及周边地区也发现了许多西属银币及西班牙人的基碑,以陶瓷为代表的船货生产地考古发掘和调查,为我们生动再现这一海洋文化历程提供了重要资料。

——摘编自刘森《马尼拉帆船贸易与海上丝绸之路》

从材料中提取任一有关“马尼拉帆船贸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大流之本身就是我们"人,正因中国文化传统看重此本身,所以到今天,中国历史传统仍还没有断。商亡有周;周亡有秦汉;秦汉亡了有唐宋;有元明清以至现在。历史命脉显然只靠"人,从中国历史上看,不论治、乱、兴、亡,不断地有一批批人永远在维持着这"道,这便是中国历史精神。所谓"道,即是"文化,即是文化中有价值意义者……由此推去,到人皆可以为尧舜,到各自身修而家齐、国治而天下平。乃以"天下平,与"世界大同,为道之极限。道在,故历史文化可以不断有再兴与复盛。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精神》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文化的价值"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05-01更新 | 20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中国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以及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伦关系;刚健有为思想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体系,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文化的一个或多个要素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4-23更新 | 41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所有文明的古代和现代形态都不同,现代化对所有古老文明都是重大考验。西方的古代和现代也大不一样,西方是在近一两百年才变成我们今天熟悉的这个样子,西方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变也是一波三折。……说到底,现代文明对于所有古代文明都是革命,都是天翻地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定要通过政治革命来实现,即便有政治革命,也只能完成这个大任务里面的一小部分。如果中国文明必须走向现代化,这种革命、这种天翻地覆就是必须的,对中国来说,它们就是内生的。……现代化不是西化,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就是中国自己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而是用博大的胸怀去看自己、看世界,把别人的经验和教训里面的道理提取出来,把握住大方向,掌握好硬通货,避免犯无谓的错误。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


提取材料中作者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因此而为流动的,进取的。农耕可以自勘,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而为静定的,保守的。

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于是而遂有强烈之“战胜与克服欲”。此种民族,其内心深处,无论其为世界观或人生观,皆有一种强烈之“对立感”,于是而尚自由、争独立,此乃与其战胜克服之要求相呼应。故此种文化之特性常见为“征伐的”“侵略的”。

农业生活所依赖,曰气候、曰雨泽、曰土壤,此三者,皆非由人类自力安排,而若冥冥中已有为之布置妥帖而惟待人类之信任与忍耐以为顺应,乃无所用其战胜与克服。故农耕文化子最内感曰“天人相应”“物我一体”,曰“顺”曰“和”。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该书写于1940年代)

结合中外历史,评析钱穆的观点。(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叙述成文,条理清晰)
2023-04-18更新 | 624次组卷 | 9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五)历史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1年,张之洞授山西巡抚,整顿吏治、严禁鸦片,使山西民风大有好转。他大力从事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84年春,中法战争前夕,张之洞奉命署理旋又补授两广总督。他起用前广西提督老将冯子材等,大败法军,为战事的进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891——1895年署督两江时,仿德国营制,筹练江南自强军,后来又以此为基础在湖北编练新军。张之洞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先后在鄂、苏两地设武备、农工商、方言、铁路、师范、普通教育等类新式学堂,并多次派遣学生赴日、英、法、德等国留学。

在湖广、两江总督任上,张之洞起先以支持维新活动的面目出现,但当维新运动日益发展、新旧斗争渐趋激化后,即登报声明自除上海强学会会长之名,并对《时务报》的进步言论大加干涉,严斥积极支持变法维新的官员。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张之洞主张“安内乃可攘外”,多次上书清廷,要求对义和团严加镇压。1905年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张之洞因破坏革命组织,镇压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受到社会各方面舆论的强烈谴责。

——摘编自胡晓曼 马道宗《中国名人大传:张之洞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评价张之洞。(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3-04-11更新 | 255次组卷 | 6卷引用:贵州省江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   

高潮时间引进对象手段规模
第一次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借贷,以货物偿付结算;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共计102.3亿元,按20世纪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
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43化美元引进方案,总投资的200亿元
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末各类国家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7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

——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