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吴于廑整体世界史观的理论基点,是认为世界历史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尽管吴先生未做明确论述,但仍能从其诸多行文中感受到整体世界史观富含的内在逻辑。有三点特别值得注意。其一、“整体世界”涵义非常明确,即人类各阶段社群的活动范围和认知范围整体化;它是开放的,即每代人都有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其二、各个阶段的“世界”都呈整体化趋向,历史是“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逐步成为全世界历史的。其三、整体内部是不平衡的、呈现差异的,有中心和边缘之别;整体各部分间的联系,也有疏密和强度差异,即使20世纪的整体化世界。内部格局也不断演变……

——刘景华:吴于廑先生的整体世界史观述评

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20世纪下半叶(二战后)的“整体化世界”与“内部格局不断演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结构完整、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长期确立的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成功开拓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时期

现代化目

标现代化实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78年前)1956年八大将“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奋斗任务写入党章。
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思想:《论十大关系》
政治:民主法治建设
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现代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
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精神文明:英勇奋斗革命传统艰苦奋斗
改革开放时期( 1978--2012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7年中共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
思想:拨乱反正;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
政治: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改革开放、“三步走”战略、小康社会
外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外交理念
精神文明: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
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政治: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
经济:扩大高水平开放;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两个一百年";“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外交: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程实《“现代化”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现代化建设提炼一个观点,对新中国的现代化进行评析。(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5-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具革新带来的乡村变革

19511月,农业部部长李书城指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一直被落后的生产工具束缚看,改进和补充农具成为当时发展生产的重要环节。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改造和新建了农具修造厂,推进农具革新,国家出台致策鼓励各地群众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进行农具改造。双轮双铧犁是当时在全国推广使用的典型新式农具,山东省在27个农业社做了小麦产量对比试验,在同等条件下,双铧犁比旧犁平均增产22.2%。拖拉机成为当时先进生产力的象征,当一个拖拉机手成为众多青年人的梦想。据统计,1949-195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了85.3%

革新后的农具为农村发展互助合作社创造了条件。如松江省集贤县1951年只有较高级的互助组64个,随看新式农具推广数量的增加,1952年该县的高级互助组增加到368个。还出现了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许多农村因此有了公共资金积累,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一些地区还用公共资金开办了农忙托儿所、农村合作医疗,为五保户提供吃、穿、柴火、教育等福利。新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还提升了农民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有的地方将识字扫盲与生产劳动的内容密切结合。他们学习的课文中充满着玉米杂交“颗粒肥料”“除四害等字句。

——据苏泽龙《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萆命实践与社会主义乡村建设》

以“农具革新与乡村变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摘选自《国家人文历史2018年第19期:大国小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目录

●小岗村“大包干”——农村经济改革的第一声春雷
●试验田、先行地、排头兵、风向标——深圳:中国首个经济特区
●农村经济最坚实的支柱——乡镇企业:世界工厂的起点
●从灰蚂蚁到红裙子的国民审美变迁——第一次选美:万众趋同的时代已经过去
●放宽自主经营权,实行承包制——走向市场的国有企业改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工程: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从麦当劳到金拱门——快餐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告别票证时代——打开市场经济下的民生新局面
●一根网线连接世界——互联网改变中国
●抓大放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百年耻辱——朝雪——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独木桥变立交桥——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
●谈判15年“破局”入世——加入WTO:与世界共赢
●从“探亲游”到“享受世界”——中国出境游从无到有的变迁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保护私有财产权写入宪法
●短短几年改变都市人生活习惯——已成日常的移动支付从何而来
●不折不挠的申奥之途——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一个开放的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源自中国,属于世界——亚投行:对外开放的新起点
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论题,并就所拟题目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充分利用材料信息)
2024-05-2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霍布斯、洛克、卢梭的近代契约论到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再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代表了历史上三种国家理论范式。

近代契约论——个人本位主义国家观霍布斯的“君主专制”国家观人们的权利一旦转让给君主,人们就必须遵守契约的规定,但君主却不必履行契约,君主具有绝对的权力,法律也由君主制定,主权者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正义的,并且具有决定契约内容的权力
洛克的“君主立宪”国家观君主专制是对个人权利的扼杀,因此坚决反对君主专制,进而探讨如何建立符合人们利益的好政府
卢梭的“普遍意志”国家观采用直接民主的形式,设立“公意”,建立民主制。在民主制中,人民是政治的主体,由人民的一致意见产生的“普遍意志”——公意,是政治决策的出发点,人民服从政治共同体实质上也是在服从自己,人民是政治的决策者和行动者
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观市民社会内部存在着普遍性与特殊性,在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又具有更大范围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国家是实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马克思国家观的转换:个体与共同体的统一按照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个体的特殊利益与普遍的公共利益的矛盾是由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引起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工的扩大,单个人的利益与其他交往的个人所组成的共同利益之间产生矛盾、有力量的一方采用“国家”的形式来维护自己的特殊利益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晚清时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选官制度发生变革。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其 统一的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办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以西学沦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章程》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做了具体规定,直接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等 内容定为教育宗旨,指出学堂应“陈述黄帝尧舜以来历朝治乱兴衰大略,俾知古今世界之变迁……以养成 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章程》规定了学校教育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体 操等课程的课时,在中学堂180个课时中,读经讲经以45课时居于榜首,还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   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 举人、贡生、生员五级),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晚清时期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进行评述。
2024-05-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五校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以前,并不存在所谓的“全球标准时间”,多种时间表述在世界范围内共存。至19世纪,计时对于世界大部分地区仍是一项混乱而令人困惑的事情,如19世纪中期的美国存在数百种时间标准,仅成斯康星州便有38个时间标准;德国在当时存在5个时间系统。统一时间运动始于英国。1840年,英国大西部铁路率先采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并逐渐推广至全国。至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已经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883年,美国铁路部门开始效仿英国,将全国划分为四个时区。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在华盛顿召开,正式引入世界标准时间概念,世界标准时间运动也从北大西洋地区逐步扩张到世界其他地区。但此时欧洲仍存在多个时间,如德国采用的是“中欧时间”(直到1893年,在德军总参谋长冯·毛奇推动下才更换为格林尼治时间),法国及其殖民地采用的是“巴黎时间”。

——摘编自艾仁贵《全球时间趋同的成就与隐忧》

根据材料,围绕“全球时间”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4-05-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未来”是个包罗广大的问题,从1900年至1930年左右,短短二三十年间,新派人物的时间意识及其连带的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与计划呈现巨大变化,“未来”成为一个无以名之的巨大力量。近代中国,经过晚清以来的历史巨变,过去与现在变得愈来愈不相似,范例式史学也逐渐没落。晚清民初流行的几种新史学,所带出来的新时间观与传统史学有所不同,也使得历史与未来的关系,以及“未来”的性质产生重大的改变。这些史学带有寻找并建立公例、律则、规律的特色。它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认为历史中可以找到规律;另一种是以律则或类似律则的方式在写历史。

——王泛森《中国近代思想中的“未来”》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思想中的“未来”加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4-05-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季(即清末)以前,谈及宋朝学界常以“积弱不振”来概括。这与“积贫积弱”存在本质区别,其一,“积弱不振”更多偏向宋朝“积弱”,比如王夫之甚至认为宋朝的忧患有弱无贫;其二,更多侧重主观政论而非客观史评,比如古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恶语相向,以致人们将其视为奸邪小人。与前人相比,梁启超共有两大突破:第一,在评论宋朝的国衰兵弱时,兼顾评议宋朝的国贫民穷。第二,在谈论自家的主观政见时,立足讲说宋代的客观史事。从此,学界开始摆脱儒教史观中君臣之分与正邪之辨的束缚。积贫积弱论的定型,首次显现于民国钱穆的《国史大纲》一书,后来该论因邓广铭师徒的播扬而备受全国学界青睐。改革开放后,宋朝形象从积贫积弱论向登峰造极论迈进,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转型只是趋势,目前尚未彻底完成。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清季以降宋朝贫弱形象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宋代形象评价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
2024-05-23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宋代经济革命,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不同视角,都高度肯定了宋代经济的发展。下表为部分学者关于宋代经济革命的研究观点与成果一览表。

类型内容发生“革命”的大致时间提出者、出处及最初发表时间(年)
农业
革命
早熟稻给土地利用和粮食生产带来一场革命,使得中国人口有条件持续增长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1957
绿色
革命
耕犁的多用途化、手耕铁农具的出现,占城稻的推广、矮株桑和植桑园林化、农艺学的进步等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第1卷《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1985
大范围地实行复种制、提高亩产量,取得突出成就王曾瑜《宋代的绿色革命》1989
饮料
革命
从饮浆到饮茶,带动茶叶生产的发展和贸易繁荣唐后期至
北宋
王利华《中古华北饮食文化变
迁》2001
燃料
革命
煤炭的使用逐渐普遍,所有的产业都受到影响宋代宫崎市定《宋代的煤与铁》1957
煤铁
革命
铁产业技术进步、产量增加,引起煤的用途增加北宋都若贝《北宋时期中国铁煤工业的革命》1962
商业
革命
强调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商业方面的发展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中国:传统与变革》1973
商业活动的发达,特别是中国人首次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而不再依靠外国中间商斯塔里阿诺斯(L.S.Stavr ianos)
《全球通史》1971
商业和城市由古代型向近代型转化;商业成为自由商业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第5卷1989
早期
商业
革命
由多极化东亚“世界-经济”体的发展而催生出的贸易发展唐末五代
至宋
小林多加士《中国文明》1999
城市
革命
五个鲜明特点:(1)放松县城设置市场的限制;(2)官市组织表替、瓦解:(3)坊市制破灭(4)城外商业郊区蓬勃发展;(5)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中小市镇出现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1977

——摘编自斯波义信《宋代商业史研究》

从表中提取两个或多个相关信息,以“宋代各类‘经济革命””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5-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