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     
A.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B.放松了对士人人身控制
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D.透露了经世致用的意识
2023-10-23更新 | 29次组卷 | 4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农家父子兄弟多是不分家的。商鞅在变法中改造“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社会,先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尔后再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规定男丁(15足岁以上)登记在册。这些规定(     
A.旨在加强教化改善社会风气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促使血缘宗法制度得到加强D.强调社会尊卑等级关系
3 . 秦国商鞅认为“强者必富,富者必强”,在分配社会剩余产品时,应重征赋税,尽量扩大国家所占有的份额。他主张“民弱则尊官,贫则重赏”,要想国强,就要使民在贫富之间运动。商鞅的主张(     
A.适应了兼并战争形势需要B.体现了重商的思想
C.削弱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D.冲击了贵族的特权
2023-10-20更新 | 23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选修)试题
4 .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有“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该措施的目的是(     
A.践行“小国寡民”思想B.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C.有效提升军队的战斗力D.鼓励发展小农经济
2023-10-1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什么历史史实?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措施的历史作用。
2023-10-1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德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 汉代河套地区濒临边境,与匈奴的冲突不断,汉政府派遣大量兵力驻守,因而需要数额巨大的粮草以维持军队生存和保障军事行动。为了维持河套地区守卫边境所需的军粮,汉文帝采取从内郡以入粟拜爵(即通过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粮就可以获得朝廷认可的爵位)的方式筹措粮食并运输到边郡,在爵位控制严格的西汉,实行入粟拜爵政策无疑是反常的。在主父偃的建议下,河套地区开始实行屯田,主要集中在河套外围的北侧和西侧,利用黄河沿线充足的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所生产的粮谷可以就地为边境驻军解决粮食问题。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实行屯田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实行屯田政策的影响。
2023-10-14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名校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5月押题文综历史试题(老教材老高考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书《周易》上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就是变,就是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旧文化和旧思想,创造富有旺盛生机的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摘编自张美兰、陈佰江《回眸中国古代的改革及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改革”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实施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鞅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转型。

——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

材料二   对孝文帝汉化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

观点二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经济和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商鞅变法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
2023-10-1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商鞅的改革措施中,虽然大多数都和政治、军事和经济相关,但都达到了移风易俗的效果。通过改革,秦国社会上形成了“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的风气,秦军士兵的战斗力得到极大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虎狼之师”。而且民众以勤于农事为荣,民风趋于淳朴,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发展。同时在社会习俗方面商鞅强制从大家庭中析分出大量的小家庭,使政府掌握的户数大增加,其征收的户赋也随之提高。商鞅颁布法令禁止民众私斗,违反者视情节轻重依律处刑,使秦人“法于私斗而勇于公战"。商鞅确立的法令,成为了秦国崛起至关重要的因素。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改变社会风气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材料二:孝文帝推行改革鲜卑族生活方式政策的直接目标是要用儒家的札治与孝治思想来完成鲜卑族的文化变迁,继而确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鲜卑民族在婚姻丧葬习俗、发式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同汉族一样,具有同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逐渐接受汉文化,与汉族相融合。

——摘编自岳雪莲《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拓跋鲜卑的文化变迁》


(2)据材料二分析北魏孝文帝推动鲜卑族“文化变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3)综合材料二和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
10 . 宗教改革使欧洲陷入了百年之久的宗教战争,最主要的战场是德意志。最终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和作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瑞典都得以巩固。材料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巩固了各民族国家的主权B.对路德宗教思想传播有促进作用
C.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发展D.对德国民族国家形成有负面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