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08 道试题
1 .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他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该报告可用于说明(       
A.新中国理性地对待文艺工作B.文艺战线已进入社会主义状态
C.双百方针的指导思想已出现D.中国知识分子的作用日渐凸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8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的宣传画(下图)敏锐地切中了时代的脉动,一经上市便被抢购一空。据此可知(     
A.上海引领思想变革潮流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C.科教强国观念受到重视D.现代主义成为艺术主流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古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明末清初的颜元认为人人都应该积极参加劳动。他把礼、乐、射、御、书、数、兵、农等作为教育内容,既培养出了善于制造器具的学生,也培养出了垦荒种田的能手。在课程实施的方法上,颜元提出与传统“主静”相对立的“主动”“习行”方法。此外,他认为劳动能使人去除邪念、克服懒怠。他进一步明确指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摘编自崔海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新旧价值观念之间冲撞激烈。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学校劳动教育肃清封建剥削思想,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 动员青年一代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指导方针,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密切结合,大学、中学与小学的劳动教育同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相互统一。

——摘编自李欢《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元对劳动教育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
2023-04-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4 . 1949年12月23日,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了“教育必须为工农服务,必须为国家的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两为”教育方针确立的根本遵循是(     
A.革命任务B.经济建设需要
C.国家性质D.教育发展阶段
2023-04-09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恢复教育权”运动,要求一切外国设立的教会学校在教育部登记,以及所有这些院校中的领导人都必须是中国国民。不久,国民党有关孙逸仙的三民主义的政治教育进入院校。另一政策是在全国加强或建立国立大学,直接由南京教育部监督。从1933年开始,政府发布法令,包括管理必修课、选修课和大学入学考试程序等事宜。此外,还限制文科的招生人数,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科。虽然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教学计划的调整尚未完成,但政府的努力已初见成效。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接管了教会学校以及各级各类学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采取“以俄为师”的方针,模仿苏联教育重建新中国教育制度。从教育理论到学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教材、方法等各方面对“苏联经验”系统地全盘移植。为了适应工业化需要,加速培养专门人才,从1952年开始,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其基本特点是教育计划与国民经济计划紧密相连,国家对高校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

——摘编自杨东平《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相比,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新中国初期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邓稼先(1924.61986.7),中国著名科学家。1950年他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仅过去9天,就放弃美国的优越条件踏上归国的轮船。行李中除了少量的日常用品,大部分都是对建设新中国有用的杂志和书籍。回国后,他相继发表多篇重要的核理论研究论文,为我国的核武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1959年邓稼先担任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带头攻关,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在中国总共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他参加过32次,有15次,是他现场亲自指挥。他参与编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总结了上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具有指导作用,也是培养核能领域科研人员的入门教科书。他身受核辐射侵袭,留下“死而无憾”的遗言并表示:如果可以死后重生,他仍然会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摘编自《邓稼先了却报国之志》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稼先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邓稼先的生平做简要评价。
2023-03-2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1959年10月,故事片《五朵金花》《青春之歌》、中苏合拍片《风从东方来》等18部电影在全国大城市举办新片展览。在短短24天里,观众就达1.2亿人次,电影界也将1959年誉为“难忘的一九五九”。这些影片的放映(     
A.凸显了工业建设的成就B.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新貌
C.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D.表明中苏两国关系日益紧密
2023-03-2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所示为1960年1月在中国出现的宣传画,画面中左侧的工人举着大学课本,右侧的大学生拿着锤子,两个群体互相学习。该宣传画体现出当时中国教育(     
A.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
C.呈现急躁冒进倾向D.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2023-03-25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77年10月,在邓小平的积极推动下,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不再根据家庭成分限定考生资格。这一举措(     
A.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体现B.落实了“百家争鸣”的方针
C.彻底否定了“文革”的错误D.建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10 . 1992~2022年,我国先后成功发射15艘神舟飞船,先后将16名航天员、26人次顺利送入太空。2022年,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由此可见,我国(     
A.现代科技创新居世界前列B.航天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C.已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D.国防建设倚重航天技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