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如图是某学者描绘的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他意在说明
A.儒家居各家中心的地位B.法家成为各家思想归宿
C.诸子思想的传承与联系D.荀子集儒家思想之大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材料二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材料三   伏尔泰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他信奉自然权利说,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

材料四   (启蒙运动)的“砸烂可耻的东西”、“自由放任”和“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此外,它们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做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做人类的成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次思想运动所承担的相似的历史使命。
(3)根据材料三,概括伏尔泰的主要主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产生的重大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近五百年之久的跨世纪社会大辩论,各派纷纷发表本学派的思想主张。虽然各派的观点主张各有侧重,但却有着共同主题。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共同主题是
A.扩大各自流派思想的学术影响B.争夺国家主流思想的地位
C.探寻重建社会秩序的途径与方案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2019-11-19更新 | 342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对治国思想各有所求,各有所好。有的“重法黜儒”,有的“尊墨斥老”,有的“尚农折商”。这说明当时(       
A.兼并战争促进思想活跃
B.文化融合推动百家思想
C.社会主流思想更替频繁
D.“百家争鸣”引发争霸战争
5 . 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
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②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③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④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A.法家、儒家、道家、墨家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C.儒家、道家、墨家、法家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2019-10-11更新 | 655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
①“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②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③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
④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19-10-09更新 | 740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讨论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结合所学,“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C.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D.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2019-09-29更新 | 322次组卷 | 2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逐步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9 .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2019-07-23更新 | 707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选修)历史试卷
10 . 历史上“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
视角一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材料一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视角二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

材料二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依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思想?
视角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四   (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2)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材料三、四,指出这一“质的飞跃”主要是指什么?据材料三、四,从真正关注民生的角度看,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国民党一大确定的哪三大政策?
视角四共产党的以人为本理念

材料五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3)依据材料五,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2019-04-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兴洪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历史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