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进入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增加。这一变化
A.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
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D.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
2021-01-24更新 | 2209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先秦诸子中,儒家主张“仁”以血缘为基础,强调等级秩序;墨家主张“仁”要“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使彼此利益兼而为一。儒墨关于“仁”的主张
A.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B.目的是重构社会价值
C.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D.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几种社会形态。广义的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这是一种质的变化;狭义的社会转型是指在同一种社会形态下,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甚至较为剧烈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涉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只是一种量变。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提炼材料中有关社会转型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正确且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12-18更新 | 383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2020-12-11更新 | 439次组卷 | 105卷引用:江苏省南阳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选修试题
5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下表为宋明时期儒家不同学派的核心主张。

代表学派

核心主张

“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材料四   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局面?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局面出现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3)材料三表中①、②分别是儒学中的哪一思想体系?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到“发展”的主要表现。
6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该时期所创造的精神文化深刻影响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属于该时期的中国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尊崇佛教、兼收并蓄
2020-12-01更新 | 244次组卷 | 11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宿迁沭阳县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7 .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A.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B.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C.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D.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认为“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据材料一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种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的意义。
2020-10-14更新 | 506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树恩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推崇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0-10-01更新 | 70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春秋末期,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大批下层人士得到学习机会,形成了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这
A.反映了私学逐渐取代了官学B.为社会转型奠定了人才基础
C.促使血缘纽带关系大大淡化D.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结果
2020-09-22更新 | 549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必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