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63 道试题
1 . 紫杉醇是目前最好的抗肿瘤药物之一,但其药源植物红豆杉十分稀缺。利用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是解决紫杉醇药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紫杉醇是红豆杉体内的一种___代谢产物,该物质不是生物生长所必需的。
(2)红豆杉外植体经___获得愈伤组织,再将愈伤组织移至___培养基大量培养。但紫杉醇本身是抑制细胞生长的毒性物质,在培养基中的积累量越多,对细胞增殖的抑制越强,为了减弱其抑制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有___(答出1点即可)。
(3)为提高紫杉醇产量,研究人员构建紫杉醇合成关键酶基因(Bapt基因)的超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红豆杉细胞,其具体流程如下:

   

①Bapt基因的获取:提取红豆杉的mRNA,并通过___得到其cDNA,利用PCR技术以图甲中的cDNA片段为模板扩增Bapt基因,需要的引物有___(从A、B、C、D四种引物中选择)。上述过程中,用1个图甲所示片段产生2个双链等长的子代Bapt基因片段至少要经过___次循环。
②构建Bapt基因的超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受体细胞:在构建过程中,所用DNA片段和Ti质粒的酶切位点(注:图中所示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如图乙所示。强启动子能被___识别并结合,驱动基因持续转录。Ti质粒中的T-DNA在培育转基因红豆杉中的作用是___。为使DNA片段能定向插入T-DNA中,可用PCR技术在DNA片段的两端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M、N端添加的序列所对应的限制酶分别是___
③Bapt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可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红豆杉细胞中___(填“Bapt基因”或“强启动子”)的有无,从而确定超表达载体是否导入。为检验最终的实验目的是否达到,还应检测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的___
2024-04-30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2 . SRY是人类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决定睾丸发育的基因,其表达产物为睾丸决定因子TDF。TDF可促进胚胎生殖腺髓质发育成睾丸并合成睾酮,睾酮与靶细胞受体AR结合后共同促进雄性特异的基因表达,从而使个体发育为雄性。缺少SRY的胚胎生殖腺皮质发育成卵巢并进一步发育成雌性。
(1)根据题意分析,下列性染色体组成的个体的性别为雄性的有_____________
A.XXXB.XXYC.XYYD.XO

(2)一对肤色和色觉都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白化病的红绿色盲小孩(基因型为aaXbY),该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小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若该夫妇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红绿色盲孩子,且其性别特征表现为雄性,经基因检测发现其含有SRY基因,从该小孩亲本的角度分析,原因最可能是父亲XB基因突变为Xb基因或_________________,且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_______________含有该X染色体的精子与含Xb的卵细胞受精并发育成该子代个体。
(3)进一步研究发现,人类男性性别决定中的基因相互作用关系如图所示:

   

I.过程④说明基因N_____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控制性状,理由是______________
Ⅱ.过程⑤是指睾酮通过______________运输,并以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体细胞与AR结合并进一步调控相关基因表达。
Ⅲ.某染色体正常的男性个体的睾酮分泌正常,但是其雄性第二性征极不明显,根据上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24-04-3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3 . 帕金森病(PD)是人群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PD患者往往具有肠道病变症状且症状早于神经病变。丹酚酸-B(SalB)是丹参中含量丰富、生物活性最强的水溶性化合物,研究显示 SalB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缓解肠道炎症反应等重要功效。为探究 SalB对PD小鼠肠道功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及试剂: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成年小鼠若干,用生理盐水配置的MPTP(PD诱导剂)溶液,用生理盐水配置的SalB溶液,生理盐水,5%活性炭悬液,饲料,注射器等。
(注:各溶液浓度和剂量、具体检测方法不作要求,肠道功能紊乱的小鼠首粒黑色粪便排出时间长,粪便含水量少。)
(1)实验步骤:
①制备PD模型小鼠:
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成A、B两组,A组第 1~5 天每天上午8时腹腔注射适宜浓度的 MPTP溶液,B组______,在第5天对A组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估,达到标准的作为PD模型小鼠。
②将处理成功的A组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B组小鼠均分为丙丁二组,在第 6~12 天进行如下处理:
甲组:_____
乙组:______
丙组:______
丁组:每天两次腹腔注射等量的SalB溶液
③第13天对每组小鼠进行胃肠蠕动功能测定,测试前小鼠禁食不禁水12小时,5%活性炭悬液灌胃1次,灌胃后开始喂食并即刻计时,观察并记录第一粒黑色粪便排出时间,收集每组小鼠的粪便量并称重,烘干后计算粪便含水量。
④统计并分析所得实验数据。
(2)实验结果:甲组小鼠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粪便含水量显著低于对照组。SalB能显著减缓模型组症状,且对正常小鼠无明显影响。请设计一个柱形图表示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SalB能显著改善PD模型小鼠的胃肠功能紊乱。
(3)分析与讨论:
PD模型小鼠肠道微生物紊乱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进而可能引起______,同时肠道处的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并诱发全身炎症,通过血液循环进而导致大脑胶质细胞和肠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引起PD模型小鼠运动功能障碍。可见机体的稳态是依靠______调节机制实现的。
4 .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V)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传染病,人和动物感染后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死亡率几乎100%。当前,接种疫苗和抗体注射是预防狂犬病最为有效的途径。RABV是一种RNA弹状病毒,RABV-G(病毒表面糖蛋白)是RABV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唯一抗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获得重组RABV-G蛋白(rRVGP)的亚单位疫苗,并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国内外研究中,rRVGP已经在多种细胞系统中实现了合成。在昆虫细胞系统中获取疫苗过程如下:
①提取病毒的RNA进行RT-PCR,即将病毒RNA经过______过程获得cDNA,并对cDNA进行PCR扩增。RT-PCR过程中需要加入的酶有______
②利用______进行核酸分子杂交或利用______技术鉴定PCR产物以检测是否获得正确的目的基因。
③待用②中后者方法鉴定结束后,用刀片切割______并回收目的基因,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接着将纯化得到的目的基因与特定质粒酶切连接,再利用______法将重组DNA分子导入果蝇S2细胞,待表达后破碎细胞,最后利用______技术对rRVGP进行检测。
(2)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布给了两位在mRNA疫苗上做出突破性贡献的先驱。在狂犬病的预防中,同样也可以使用mRNA疫苗,但缺陷是机体缺少______(填“RNA聚合酶”或“DNA聚合酶”),使得mRNA进入细胞后不能在体内持续产生大量抗原,且mRNA在体内容易被降解。对此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自扩增RNA(saRNA)疫苗,即在mRNA中加入一段可复制的序列,并对mRNA5'端加帽,3'端加尾部修饰,使其能在机体内稳定存在。相比于传统的mRNA疫苗,saRNA疫苗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
(3)RABV-G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过程如下:
①将RABV-G作为抗原对小鼠多次注射后,从脾脏中分离出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可以______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并利用选择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
②对筛选后的细胞进行______培养和抗体检测,最后获得所需的杂交瘤细胞。
③将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内培养或体外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
(4)除了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还可以利用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单克隆抗体。过程如下:
①体外获取单克隆抗体的基因后,将该基因插入到乳腺细胞特异性表达的乳清酸性蛋白(WAP)基因组中,为减少后续分离单克隆抗体的难度,可对原WAP基因进行______,但必须保留原有的启动子和调控序列,且插入的位点在调控序列下游,以保证基因的正确表达。
②将上述重组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通过同源重组技术获得经转化的细胞。
③将符合要求的细胞的细胞核植入_____,从而形成融合细胞。将融合细胞进行______,一段时间后植入雌性动物代孕体,直到母体分娩出转基因动物。
④待个体长大后,从乳汁中分离纯化RABV-G单克隆抗体。
5 . 已知某种群中的雌性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BBXAXa: BbXAXa=1:1, 雄性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bbXAY: bbXaY=1:2, 现某兴趣小组利用雌1、雌2、雄1、雄2四个信封来模拟上述种群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子代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雄1中只放入1种卡片,则雄2中需放入2种卡片且比例为1:2
B.若雌1中有2种卡片且比例为3:1,则雌2中也有2种卡片但比例为1:1
C.雌1和雌2中各取一张卡片并组合在一起,可模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雌1、雌2、雄1、雄2中各取一张卡片并组合,卡片组合类型共有10种
6 . 科学家制备了掺杂铬的普鲁士蓝纳米酶(以下简称纳米酶),发现该酶具有催化H2O2分解的能力,科学家对该酶的特性展开一系列实验。

(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纳米酶催化H2O2分解具有___的特点,该酶能使化学反应极易进行,这是由于其可以___
(2)通过溶解氧测定仪测定溶液中的溶氧量,从而实现对纳米酶酶活性的测定。为探究该酶在不同pH值下的活性,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得到图1所示结果(△DO表示加入H2O25min后的溶氧量变化),可知纳米酶作用的适宜pH___(填“偏酸性”或“偏中性”或“偏碱性”)。
(3)科学家建立监测体系,通过监测样品中溶解氧的含量变化,以探究草甘膦对纳米酶的影响。以添加草甘膦的△DO(△DO(GLY))与不添加草甘膦的△DO(△DO(0))的比值(y)为纵坐标,草甘膦浓度(x)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2,可知草甘膦对纳米酶酶活性具有___作用。该监测体系也可用于草甘膦浓度的定量测定,使用该监测体系测得某土壤样品△DO比值为0.2,则该土壤样品的草甘膦浓度约为___。可知使用该监测体系定量测定草甘膦浓度时,建立标准曲线的作用是___
(4)科学家们在分别测定了不同浓度Cu2+与H2O2混合5分钟后溶液的△DO值,实验结果见图3,可得出的结论是:___。查阅资料后发现Cu2+对纳米酶的作用有影响,科学家为探究Cu2+对纳米酶的影响,实验思路如下,请完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①A组:测定___与30%H2O2反应5min后的△DO值;
②B组:测定不同浓度纳米酶与30%H2O2反应5min后的△DO值;
③C组:测定___与30%H2O2反应5min后的△DO值。
实验结果表明,Cu2+对纳米酶在催化H2O2分解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具有协同作用,图4中画出B组、C组的结果曲线,完善实验结果图(不要求具体数值)___
7 . 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终产物,马铃薯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茎贮藏,红薯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根储存。下图是马铃薯和红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马铃薯叶肉细胞中光合色素位于______上,若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分离结束后,距离滤液细线最远的色素是______。红薯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物中能参与图中②过程的是______
(2)为红薯叶片提供一段时间的C18O2,块根中的淀粉会含18O,请写出元素18O在红薯体内的转移路径______(用图中相关物质的名称及箭头表示)。
(3)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内部有一些颗粒,它们被看作是叶绿体的“脂质仓库”,其体积随叶绿体的生长而逐渐变小,但叶绿体的光合作用会增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Ⅰ.钾的含量是影响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钾在植物体内往往以不稳定的化合物形式存在,容易转移。科研人员比较田间条件下蕾苔期油菜不同叶片(短柄叶为幼叶,长柄叶为成熟叶)对缺钾胁迫的反应,测定了相关的代谢指标,结果如下表所示。

叶片

处理

净光合速率/CO2μmol·m-2·s-1

胞间CO2浓度/CO2μmol·mol-1

气孔导度/H2Omol·m-2·s-1

叶绿素含量/mg·g-1

叶片钾含量/%

短柄叶

缺钾

27.3

277

0.45

1.87

2.23

钾正常

27.1

276

0.46

1.94

2.45

长柄叶

缺钾

22.0

269

0.41

1.29

2.01

钾正常

25.3

273

0.43

1.95

3.84

请回答下列问题:
(4)叶片中保卫细胞积累K+可提高______,有利于保卫细胞______,从而使气孔开放;油菜进行光合作用时,若气孔导度增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酸的含量将______
(5)与钾正常比,缺钾条件下,短柄叶的净光合速率______(填“增强”、“降低”或“基本不变”),从钾的角度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6)请根据上表分析,缺钾胁迫抑制长柄叶的光合功能,影响机制主要是______
8 . 为了发展生态农业,某地农民分别建立了庭院生态系统和以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为基础设计的稻鱼共生系统,其中图为庭院生态系统结构图。表为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表中单位:kgCO2·eq/h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产方式

化肥

农药

饲料

合计

氮肥

复合肥

小麦

玉米

水稻单作

459.0

1578.5

51.5

0

0

2089

稻鱼共生

278.2

1116.2

43.2

222.6

265.5

1925.7

A.相比稻鱼共生系统,水稻单作系统是没有消费者的,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差
B.稻鱼共生系统增强了土壤肥力,其设计体现了循环、协调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C.流入该庭院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D.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而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可自我复制并具感染性的因子,为验证朊病毒的侵染因子,科研人员按照图示1→2→3→4进行实验。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题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

   

(1)该实验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图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T2噬笛体与朊病毒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T2噬笛体侵入细胞是向宿主细胞注入______________(填物质),利用宿主细胞的______________进行自身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而朊病毒可能是向宿主细胞注入______________
(3)按照(2)的推测,离心后上清液中________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沉淀物中________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添加试管5,从试管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5,同时添加35S标记的(NH4235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提取朊病毒加入试管3,培养适宜时间后离心,检测放射性应主要位于______________中,少量位于______________中,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24-04-23更新 | 2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金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10 . Cre-loxP系统能够实现特定基因的敲除,其技术过程如图1所示。科学家把几种荧光蛋白基因和Cre酶能识别并切割的序列(loxP1和loxP2)串在一起,构建如图2所示的表达载体T,在Cre酶的帮助下,一部分荧光蛋白基因会被随机地“剪掉”,而剩下的部分得以表达,这样就可以随机呈现不同的颜色。这种利用荧光蛋白“点亮”神经元的大脑成像技术被称为“脑彩虹”,能帮助科学家了解大脑。

(1)loxP序列的方向是由图1中的区域____(填序号)决定的。经Cre酶敲除后获得的片段1和2共有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构建表达载体T时应先用____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再用____酶连接形成重组DNA。用PCR扩增表达载体T,3轮扩增共需要消耗引物____个。
(3)表达载体T构建成功后常用____法将其导入小鼠的____中,经____得到细胞中含有一个表达载体T的转基因小鼠A(体内不含Cre酶)。该小鼠A的脑组织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的色彩分别是________
(4)已知两个1oxP1之间或两个loxP2之间的基因,最多会被 Cre酶敲除一次。研究者将 Cre酶基因与病毒基因重组构建Cre病毒,然后将Cre病毒注入小鼠A体内,出现“脑彩虹”现象,小鼠A的一个脑细胞的色彩为____
2024-04-23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