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第一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若点在函数的图象上,且满足,则称点.函数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称为集.
(1)判断是否是函数点,并说明理由;
(2)若函数集为,求的最大值;
(3)若定义域为的连续函数满足,求证:
2 . 正弦信号是频率成分最为单一的信号,复杂的信号,例如电信号,都可以分解为许多频率不同、幅度不等的正弦型信号的叠加.正弦信号的波形可以用数学上的正弦型函数来描述:,其中表示正弦信号的瞬时大小电压V(单位:V)是关于时间t(单位:s)的函数,而表示正弦信号的幅度,是正弦信号的频率,相应的为正弦信号的周期,为正弦信号的初相.由于正弦信号是一种最简单的信号,所以在电路系统设计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经常以正弦信号作为信号源(输入信号)去研究整个电路的工作机理.如图是一种典型的加法器电路图,图中的三角形图标是一个运算放大器,电路中有四个电阻,电阻值分别为(单位:Ω).

是两个输入信号,表示的是输出信号,根据加法器的工作原理,的关系为:
例如当,输入信号时,输出信号:
(1)若,输入信号,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2)已知,输入信号.若(其中),则___________;
(3)已知,且.若的最大值为,则满足条件的一组电阻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
2022-07-07更新 | 76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练习数学试题
3 .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各行各业,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所谓人脸识别,就是利用计算机分析人脸视频或者图像,并从中提取出有效的识别信息,最终判别人脸对象的身份.在人脸识别中为了检测样本之间的相似度主要应用距离的测试,常用的测量距离的方式有曼哈顿距离和余弦距离.假设二维空间两个点,曼哈顿距离.
余弦相似度:.
余弦距离:.
(1)若,求AB之间的和余弦距离;
(2)已知,若,求的值.
2022-07-02更新 | 696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第五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
4 . 已知函数,则对任意实数x,有(       
A.B.
C.D.
2022-06-07更新 | 17245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北京数学高考真题
5 . 已知集合.对集合A中的任意元素,定义,当正整数时,定义(约定).
(1)若,求
(2)若满足,求的所有可能结果;
(3)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对任意都有?若存在,求出n的所有取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22-05-17更新 | 150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二模数学试题
6 . 某公司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工人工作效率E与工作年限,劳累程度,劳动动机相关,并建立了数学模型
已知甲、乙为该公司的员工,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甲与乙劳动动机相同,且甲比乙工作年限长,劳累程度弱,则甲比乙工作效率高;
②甲与乙劳累程度相同,且甲比乙工作年限长,劳动动机高,则甲比乙工作效率高;
③甲与乙工作年限相同,且甲比乙工作效率高,劳动动机低,则甲比乙劳累程度强:
④甲与乙劳动动机相同,且甲比乙工作效率高,工作年限短.则甲比乙劳累程度弱.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
2022-05-05更新 | 2155次组卷 | 1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二模数学试题
7 . 某种信号的波形可以用函数的图像来表达.则下列各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___.
①最小正周期为
②对称轴为
③在上有9个零点;
④值域.
2022-05-02更新 | 2235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北大附中2021-2022数学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解答题-证明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已知集合(),,且.若对任意),当时,存在(),使得,则称元完美子集.
(1)判断下列集合是否是的3元完美子集,并说明理由;
                       
(2)若的3元完美子集,求的最小值;
(3)若)的元完美子集,求证:,并指出等号成立的条件.
解答题-问答题 | 困难(0.15) |
9 . 已知非空数集,设为集合中所有元素之和,集合是由集合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
(1)若集合,写出和集合
(2)若集合中的元素都是正整数,且对任意的正整数,都存在集合,使得,则称集合具有性质
①若集合,判断集合是否具有性质,并说明理由;
②若集合具有性质,且,求的最小值及此时中元素的最大值的所有可能取值.
2022-02-11更新 | 98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10 . 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2030年为碳达峰时期,2060年实现碳中和,到2060年,纯电动汽车在整体汽车中的渗透率有望超过70%,新型动力电池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风口.Peukert于1898年提出蓄电池的容量C(单位:),放电时间t(单位:)与放电电流I(单位:)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其中nPeukert常数,为了测算某蓄电池的Peukert常数n,在电池容量不变的条件下,当放电电流时,放电时间;当放电电流时,放电时间.则该蓄电池的Peukert常数n大约为(       )(参考数据:
A.B.C.D.2
2022-01-16更新 | 1942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西城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