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理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A的内阻(小于)、直流电源的电动势E(约为)和内阻r。图中为电阻箱,为开关。已知电流表的量程为

(1)在闭合之前,使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断开,调节的阻值,使A满偏,若A满偏之前某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次的阻值为_______
(2)闭合,当A满偏时,保持的阻值不变,闭合,调节,当的阻值为时A的示数为。忽略闭合后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经计算得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闭合,断开,记录多组的阻值和相应的电流表示数I,作出图线,用电源的电动势E、内阻r和电流表内阻表示变化的关系式为_________。若所得图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电源的电动势_______、内阻________。(用已知和测量出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024-04-0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三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2 . 某实验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测量电压表V的内阻,提供的器材有:
A.直流电源(电动势E约为4V,内阻不计);
B.电压表V(量程为3V);
C.滑动变阻器R(阻值变化范围为0~20Ω);
D.电阻箱R1 (阻值可调范围为0~9999Ω);
E.定值电阻R2=5Ω;
F.定值电阻R3=100Ω;
G.开关及导线若干。
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并连接好了电路。
(1)定值电阻应选择___________(填“R2”或“R3”)。
(2)先调整电阻箱电阻,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然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_V。
(3)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使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6000Ω,电压表的示数为0.70V,则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___Ω。
2024-02-29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3 . 某实验小组用图(a)所示装置做“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实验。该小组同学在纸上画出实验草图,记录磁极运动的四种情况,根据实验结果,分别标出不同情况下磁体的N极、S极运动方向以及相应感应电流的方向,如图(b)所示,请回答下面问题:

(1)甲、乙两次实验记录表明,当磁体靠近线圈运动,即穿过线圈的磁通量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时,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以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磁体的磁场方向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
(2)丙、丁两次实验记录表明,当磁体远离线圈运动,即穿过线圈的磁通量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时,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以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磁体的磁场方向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
(3)总结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关于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__________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024-02-19更新 | 1239次组卷 | 13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23-24高一上·云南楚雄·期末
4 . 某实验小组用如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

(1)本实验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已测得第1、2点间的距离为,第3,4点间的距离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________(用表示)。
(3)A、B两同学分别以各自测得的小车的加速度a为纵轴、力传感器的示数F为横轴,作出的图像如图丙中的图线1、2所示,则图线1、2中对应小车的质量较大的是图线________(填“1”或“2”)。
2024-01-27更新 | 147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海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实验小组测定一个小金属圆筒的电阻率,圆筒横断面如图甲所示,进行了如下操作:
(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筒的长度为L,如图乙所示,则L=____________mm;圆筒内径已测出为d,用螺旋测微器测圆筒的外径D如图丙所示,则外径为D=___________mm。

(2)为了精确测量该圆筒电阻,实验小组设计如图丁所示电路,测出多组电流、电压数值,画出伏安特性I-U图线如图戊所示。则圆筒电阻R=___________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用此电路测量的电阻值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3)圆筒材料的电阻率ρ=___________(测得物理量分别用LdDR等字母表示)。
6 .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其中AO是拉伸的橡皮条,与左、右两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的拉力分别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的大小必须相同
B.的夹角越大越好
C.测量同一组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
(2)若左侧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乙所示,则的大小为______N。
(3)如果该同学的实验操作无误,那么图丙中的F两个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
7 .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1)在该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B.滑轮与小车之间的细绳要与木板平行
C.应补偿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D.牵引小车的钩码质量应等于小车的总质量
(2)实验过程中,该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使用50Hz交流电源,图中OABCDEF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根据纸带可计算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___________,并计算纸带所对应小车的加速度大小___________。(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小车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该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所示。发现图像既不过原点,末端又发生了弯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补偿阻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大,且小车质量较大
B.补偿阻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小车质量较大
C.补偿阻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所挂钩码的质量较大
D.补偿阻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大,且所挂钩码的质量较大
2023-12-07更新 | 1582次组卷 | 1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8 . 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本实验操作中应满足的要求是_________
A.在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必须正视弹簧测力计
B.单独用一个弹簧秤拉细线时的示数必须比分别用两个弹簧秤拉时的示数都大
C.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必须相等
D.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2)当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不需要记录的是_________
A.固定橡皮筋的图钉A的位置
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C.结点O位置
D.细绳OBOC的方向
(3)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在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选填“F”或“”)
9 . “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长木板水平放置,细绳一端与力传感器相连,另一端与砂桶相连,细绳与长木板平行,小车的质量为M,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固定在小车前端的小滑轮的质量为m0,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中的拉力大小,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实验时,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小车的质量M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这一条件.
(2)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乙,从0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0、1、2、3、4均为计数点,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
(3)仅改变桶内砂子的质量,测出多组加速度a与力传感器的示数F后,以F为横坐标,a为纵坐标,作出的a-F图像是一条直线,如图丙所示,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若图像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M_____
10 .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一定质量的小车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质量为m0的光滑滑轮用一轻质细杆固定在小车的前端,小车的质量为M,砂和砂桶的质量为m,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

(1)此实验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
A.实验前需要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B.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C.为减小系统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该同学以小车的加速度a为纵坐标、力传感器的示数F为横坐标,画出的a-F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___
A.       B.       C.k       D.2k
(3)某次实验中,力传感器的示数为4.575N,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丙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其中,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此次实验中砂和砂桶的质量为___________kg。(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