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后魏昭成皇帝,稹十代祖也。父宽,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稹八岁丧父,其母郑夫人,贤明妇人也。家贫,为稹自授书,教之书学。稹九岁能属文,二十八应制举,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制下,除右拾遗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又以前时王叔文、王伾以猥亵待诏,蒙幸太子,永贞之际,大挠朝政。是以训导太子宫官,宜选正人。乃献《教本书》,宪宗览之甚悦。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宪宗召对,问方略。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丁母忧,服除,拜监察御史。四年,奉使东蜀,劾奏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赋,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户、田宅一百一十一亩、奴婢二十七人、草千五百束、钱七千贯。时砺已死,七州刺史皆责罚。稹虽举职,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使还,令分务东台。浙西观察使韩皋杖决湖州安吉令孙澥,四日内死。徐州监军使孟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既飞表闻奏,罚式一月俸,仍召稹还京。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宰相令狐楚一代文宗,雅知稹之辞学,谓稹曰:尝览足下制作,所恨不多,迟之久矣。请出其所有,以豁予情。稹因献其文,楚深称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太和初,就加检校礼部尚书。三年九月,入为尚书左丞。振举纪纲,出郎官颇乖公议者七人。四年正月,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五年卒于镇,时年五十三,赠尚书右仆射。

(节选自《旧唐书·元稹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B.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C.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D.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犹登科,特指考取进士。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B.拾遗,唐代谏官名,与补阙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一直沿设至清朝。
C.丁母忧,指遭逢母亲去世,也叫丁内艰。朝廷官员在此时应辞官守丧。
D.太和,中国及周边国家古代史上多位帝王的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稹在其母郑夫人的亲自教育下,最终学有所成,参加科举考试而高中状元,被授予右拾遗的官职。
B.鉴于前有下流品行的人担任要职而扰乱朝政,元稹主张选用正直有品行之士任宫官,并上书给皇上。
C.元稹奉旨出使东蜀,上奏弹劾东川节度使严砺违规征收赋税,东川所辖七州的刺史都因此遭受责罚。
D.元稹出任郎官时振兴法纪,与违法乱纪的七个朝臣交锋争斗,体现元稹整顿法度,肃清吏治的决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宪宗召对,问方略。
(2)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
5.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侧面描写体现出元稹文章写得好?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登进士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簒囚者,兑以便宜斩之,人服其略。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戚里故用。改同知谏院。

狄青宣抚广西,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副,兑言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非计。仁宗为罢守忠。太常新乐成,王拱辰以为十二钟磬一以黄钟为律,与古异,胡瑗及阮逸亦言声不能谐。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进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转运使制禄与郡守殊,时有用弹劾夺及老疾请郡者,一切得仍奉稍。兑言非所以劝沮,乃诏悉依所居官格。兑在言职十年,凡所论谏,不自表襮,故鲜传世。出知杭州,帝书“安民”二字以宠。徙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南人谓自刘氏纳土后,独兑著清节。还知河阳,帝又宠以诗。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兑历守名郡,为政简严,老益精明。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六,谥曰庄。

从弟先,起进士,知信州、南安军,抚楚州,历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所至治官如家,人目以俚语:在信为“错安头”,谓其无貌而有材也;在楚为“照天烛”,称其明也。楚有民迫于输赋,杀牛鬻之。里胥白于官,先愍焉,但令与杖。通判孙龙舒以为徒刑,毁其案。明日龙舒来,先引囚曰:“汝罪应杖,以通判贷汝矣。”遣之出。积官至秘书监致仕。兄兑尚无恙,事之弥笃。闲居一。卒,年八十三。子庭玉,年六十即弃官归养。人贤其家法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
B.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
C.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
D.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节是符节,古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杖汉节牧羊”。
C.“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战国时亦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D.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年)为一纪,《马嵬》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一句,用“四纪”突出玄宗在位时间之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兑为人有胆略。他审问齐州叛乱士兵时,案件已经裁定,有人想在夜间劫掠囚犯出狱,他灵活处置,自行决断斩杀了囚犯,受到大家钦佩。
B.李兑为官敢于直谏。针对任守忠担任狄青的副职一事,李兑认为宦官担任军职,会使主将受牵制,非明智之举。皇帝因此罢免了任守忠。
C.李兑任职期间备受荣宠,他出朝任杭州知州时,皇帝亲书“安民”二字以示宠爱;到河阳和邓州任职时,皇帝又为其作诗以示宠爱。
D.李先为官有道,受到百姓拥戴,人们用“错安头”“照天烛”评价他,认为他容貌不好却有才能,行事明察秋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戚里故用。改同知谏院。
(2)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藏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间,卒于家。奇博通经典,作《春秋左氏删》。奋晚有子嘉,官至城门校尉,作《左氏说》云。

(选自《后汉书·孔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B.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C.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D.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左氏传》,又名《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B.建武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以年号纪年是从汉高祖开始的纪年方式。
C.羌胡,指我国古代的羌族和匈奴族,亦用以泛称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各民族。
D.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奋侍母孝顺。担任姑臧长时,虽然自己生活俭朴,却尽力以美食孝敬母亲,而自己和妻子儿女以普通饭菜为食。
B.孔奋清正廉洁。在富县姑臧为官四年,财产一点没有增加,离开时,姑臧的老百姓送他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他一无所取。
C.孔奋足智多谋。他做武都郡丞时,率领督促当地氐人大豪齐钟留等,拦截抄袭,里应外合,擒获消灭了叛贼隗茂等人。
D.孔奋舍家保国。为武都郡丞时,贼人作乱,抓住了他的妻子儿女推到阵前,希望他退兵,他不为所动,妻儿因此被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
(2)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已,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魏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诚二弟/
B.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C.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诚二弟/
D.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诚二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本人,也称为“青宫”。
B.江东:也称“江右”,古时称长江九江至南京段的东南方的地区为“江东”。
C.崩:古代常用山塌下来比喻天子的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称“崩”。
D.阙下:古代皇宫大广]前两边供嘹望的楼叫“阙”,“阙下”泛指帝王的住所。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丰名声在外,受人瞩目。他年轻时品行端正,善于鉴别人才,得到国人的一致称颂,没有人不关注他;他的名声甚至传到了吴越之地。
B.李丰名过其实,不被重用。魏明帝死后,朝廷认为李丰的名声超过了他的实际才能,就很少重用他;李丰在台省任职,常托病不上朝。
C.李丰不畏权贵,善于周旋。他儿子被选中娶公主为妻,他心里一点都不害怕;曹爽与司马宣王有矛盾,他周旋于二者之间,不依附任何一方。
D.李丰治家有方,教子严格。他经常约束儿子不能有侵吞行为,所得赏赐都分给亲族;他死后,有关部门查抄他家,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2)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
B.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
C.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
D.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B.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年号,从汉朝开始,开国皇帝年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年号常常为“太宗”。
C.可汗,又称大汗,或简称为可汗,古代游牧民族鲜卑、回纥、突厥、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
D.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忠于旧朝,胆识过人。仕隋时,李靖察觉李渊有异志,伪装成囚徒,准备向隋帝密告;后被俘获,临刑将斩时,大声疾呼而改变命运。
B.李靖富于才干,志气不凡。他想凭借功名博取富贵,不愿做一介书生;在隋朝担任殿内直长,左仆射杨素认为他是能够辅佐帝王的人才。
C.李靖战功卓著,受到肯定。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居功至伟,甚至超过汉代名将李陵很多。
D.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平定萧铣,利用矛盾离散敌人,后长驱袭击;平定突厥,看中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大胜敌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②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