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

材料二:

“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行“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

孔子践履“孝”这种德行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第十八章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是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性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性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

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

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与柏拉图早期的作品《游叙弗伦》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诘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孝”是人类对上天的侍奉。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基于苏格拉底对上天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天真正的“孝”。对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天。践行“孝”这一德性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寻真理。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尽管每一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做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地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

(摘编自余纪元、金小燕、韩燕丽《“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材料三:

“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然燕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

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

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样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

(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虽然记录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其实孔子在传述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东西,后孔子时代的儒学都长期传承并发展着这种精神。
B.“述而不作”中的“述”内涵非常丰富,在古代辞书中解释为“循”,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被“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含义所取代。
C.在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一书中,认为“孝”应包括“善述人之事也”,也就是说,“述而不作”中的“述”与“孝”是统一的,这种理解恰好切合孔子的观点。
D.“述而不作”的信条,后来成为儒学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后来的科举考试,并且命题答案均以四书五经为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位教育家,孔子期望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认为从事“孝”的活动是对天道的传承。
B.孔子认为,儿子出生的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故父母死后孩子应以同样的时长服丧以表感恩,于是提出了“三年之丧”的礼制。
C.“孝”在儒家思想学说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看来,“孝”不仅限于父母,也体现在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传统的延续。
D.孔子、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都将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因做哲学的方法不同,对“孝”的理解也有差异。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上天为每个人灵魂提供了选择机会: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
B.“倘若没有天地,哪里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献上的一份崇高敬意。”
C.“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D.“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对影响两千年之久的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3-06-26更新 | 292次组卷 | 44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提升版)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朴园     (突然抬起头来)我听人说你现在做了一件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

周萍        (惊)什——什么?

周朴园     (低声走到萍的面前)你知道你现在做的事是对不起你的父亲么?并且——(停)——对不起你的母亲么?

周萍        (失措)爸爸。

周朴园     (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周朴园     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敢当一件事。(甲句)

周萍       (失色)爸!

周朴园     公司的人说你总是在跳舞窝里鬼混,尤其是这三个月,喝酒,赌钱,整夜地不回家。

周萍        哦,(喘出一口气)您说的是——

周朴园     这些事是真的么?(半晌)说实话!

周萍        真的,爸爸。(红了脸)

(选自《雷雨》第一幕)

1.台词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请分析“哦,(喘出一口气)您说的是一一”这句话的潜台词。
2.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23-24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3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顺流而
C.鱼虾而麋鹿D.方其破荆州,江陵
2023-06-23更新 | 679次组卷 | 4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23-24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4 .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舳舻千里,旌旗蔽空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知不可乎骤得D.相与枕藉乎舟中
2023-06-23更新 | 426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23-24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5 . 下列各项中的省略成分补充错误的一项是(  )
A.送客(于)湓浦口B.使(之)快弹数曲
C.沉吟放拨(于)插弦中D.感(于)斯人(之)言
2023-06-23更新 | 310次组卷 | 4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23-24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6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翻作《琵琶行》            霓为衣兮风
B.为长句,歌以赠之            势利导
C.转徙江湖间                      迁客骚人,多会
D.岂无山歌村笛                  微斯人,吾谁
2023-06-23更新 | 392次组卷 | 4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23-24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自本是京城女     凡六百一十六
B.使快弹            钟山只隔重山
C.曰《琵琶行》       如南山石
D.商人重利别离     绿杨烟外晓寒
2023-06-23更新 | 294次组卷 | 4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8 .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吾得事之                           (2)人如恐不胜            (3)常以身蔽沛公
(4)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5)沛公霸上
(6)沛公欲关中                       (7)范增数项王            (8)芷阳间行
(9)项伯驰之沛公军                 (10)此其志不在          (11)项伯杀人,臣
(12)吏民,封府库                  (13)素留侯张良
A.(1)(2)(3)/(4)(5)(6)(7)(8)(9)/(11)(12)/(10)(13)
B.(1)(2)(4)(5)/(6)(7)(12)(8)(3)(9)/(10)(11)/(13)
C.(1)(2)(3)/(4)(5)(6)(7)(8)(9)/(10)(11)(12)/(13)
D.(1)(3)(9)/(2)(5)(6)(7)(8)(12)/(4)(11)/(10)/(13)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乌江项王庙

严遂成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

[注]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②韩信:先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据传是宋玉为屈原而作。④灵均:指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看见项王庙得到后人拜祭,以此引出对项羽功过是非的叩问。
B.颔联借用“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的巨大影响。
C.颈联以范增和韩信为例证,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
D.尾联说江上的楚歌切合了招魂的情绪,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项羽的态度。
2.同样是凭吊项羽,本首诗与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所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

2023-05-17更新 | 625次组卷 | 25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提升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