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4 道试题
19-20高三上·广东深圳·开学考试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士龙,字伯高,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杭州推官。熹宗即位,擢刑科给事中,首劾姚宗文阅视乖张。杨涟去国,抗疏请留。天启改元,正月疏论“三案”,力言孙慎行、杨涟等有功社稷,而魏浚辈丑正害直之罪。帝是之。

是年五月,魏进忠用事。进忠广开告密,诬天津废将陈天爵交通李承芳,逮其一家五十余人,下诏狱。士龙即劾锦衣骆思恭及诬告者罪,请究治妖言奸党并主使逆徒,进忠益憾。

至九月,士龙劾顺天府丞邵辅忠奸贪,希孔、允成亦劾之,辅忠大惧。刘朝等因诱以超擢,令攻士龙。辅忠遂讦士龙官杭州时盗库纳妓,进忠从中下其疏。尚书周嘉谟等言两人所讦,皆风闻,请宽贷。进忠不从,削士龙籍,辅忠落职闲住。进忠后易名忠贤,显盗国柄,恨士龙未已。四年冬,令其私人张讷劾之,再命削籍。明年三月入之汪文言狱词,谓纳李三才贿三千,谋起南京吏部,下抚按提讯追赃,遣戍平阳卫。已而辅忠起用,骤迁兵部侍郎。六年十二月,御史刘徽复摭辅忠前奏,劾士龙纳访犯万金,下法司逮治。士龙知忠贤必杀己,夜中逾墙遁,其妾不知也,谓有司杀之,被发号泣于道。士龙乃潜至家,载妻子浮太湖以免。

庄烈帝嗣位,忠贤伏诛。朝士为士龙称冤,诏尽赦其罪。士龙诣阙谢恩,且陈被陷之故。帝怜之,命复官致仕。竟不召用。至崇祯十四年,里人周延儒再相,始起漕储副使,督苏、松诸郡粮。明年冬,入为太仆少卿。又明年春,擢左佥都御史。时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惠世扬皆未至,士龙独掌院事。帝尝语辅臣:“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士龙闻,劾逮福建巡按李嗣京。十月谢病归。国变后卒。

注:①纛dào: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B.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C.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D.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新皇帝即位或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可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可称为“改元”。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C.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的部长。如吏部尚书,是吏部的长官。
D.嗣位,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士龙敢做敢为,敢于弹劾为官不正的官员,他曾弹劾姚宗文、骆思恭、邵辅忠、李嗣京等多名官员。
B.毛士龙因得罪权贵,被魏进忠及其党羽诬陷削籍,差点被杀害。后来毛士龙被重新任用,担任过左佥都御史。
C.魏忠贤掌握朝政大权,广开告密,诬陷朝廷重臣,遭到毛士龙的反对。后来,魏忠贤被判死罪。
D.毛士龙、杨涟都是有功之臣。毛士龙经历过几位皇帝的统治,被重用过,也被冷落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中逾墙遁,其妾不知也,谓有司杀之,被发号泣于道。
(2)士龙诣阙谢恩,且陈被陷之故。帝怜之,命复官致仕。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浪淘沙

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与文天祥一道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因病羁留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士大夫们经常相邀到此哀叹相慰。
1.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以“疏雨洗天清”简淡起笔,通过描写秋雨疏落、一洗天地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
B.“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既是报秋,又勾起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将景物的萧条与心境的衰颓熔铸一体。
C.“枕簟凉生”是写此时已从夏季转入秋季,暑退寒来本是自然节序,但一个“生”字却写出了词人是从枕簟渐生凉意的触感中感知到秋的到来。
D.“千里飘零”不仅写出了词人被押赴北上时远离故土的凄凉,更表达了独自羁留建康的孤苦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之感。
2.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的?请从艺术手法角度,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07-30更新 | 136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7 第六单元(B卷提升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同步单元AB卷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王赞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珠隔过商参。昔往鸧鹧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王赞,西晋文人。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③鸧鹧:又作仓庚,指黄鸷。④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不相见,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C.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对战争残酷无情的痛楚叹息,以及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2.本诗“昔往鸧鹧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请结合诗句,谈谈它们在情感内容方面的相异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
2020-07-28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 第七单元(A卷基础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同步单元AB卷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四时读书乐·夏

【元】翁森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歌咏读书情趣的劝学诗。它将夏季也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奋读书,宣扬的是读书的高雅情趣。
B.第一、二句借竹、桑、阳光等意象写出了小书斋清幽、安静、敞亮的特点。“明”字也带有主观色彩,可指在此读书的人内心一样敞亮。
C.夏天白天变长了,这是非常适合读书的;读完书后,可以听听蝉儿的鸣叫;夜晚入睡时,萤火虫飞入帷帐作伴,亦使诗人感受到乐趣。
D.“稔”是熟知的意思。诗人倒置了五、六句,突出和强调了夏日读书时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的感受。
2.这首诗是如何以夏季的景色衬读书之乐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2020-07-28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3 第三单元(B卷提升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同步单元AB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宋)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本词上阕“_______”二字承上启下,既回顾了以往的京城生活,又点出了眼前所面临的境遇。
2.在古典诗词中,点染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即先点明情感内涵,再用景物渲染烘托,试赏析本词的点染手法。
2020-07-27更新 | 19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7 第六单元(A卷基础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同步单元AB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6 . 下列对《蜀道难》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A.“连峰去天不盈尺”极言山峰之高,其后三句运用多个意象渲染蜀道艰险。
B.选段用“狼与豺”“猛虎”和“长蛇”喻指凭险据守、称霸一方的叛臣逆贼。
C.诗人从蜀道之难自然联想到仕途之难,表达出远离尘世、退隐田园的愿望。
D.“侧身西望长咨嗟”呼应“嗟尔”句,一叹再叹,抒写诗人内心深长的感慨。
2020-07-27更新 | 364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4 第四单元(A卷基础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同步单元AB卷
7 . 下列对诗句中有关意象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借“子规啼”渲染攀爬蜀道时的凄清氛围,抒发似望帝般忧虑朝廷的爱国情怀。
B.晏殊《蝶恋花》“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一句,以成双成对的“燕子”反衬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
C.《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词人主观地认为南飞的大雁曾传递过她和丈夫的书信,表达对亡夫的思念。
D.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中“长亭”是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的地方,后来逐渐演变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2020-07-27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4 第四单元(A卷基础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同步单元AB卷
8 . 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执着者

张丽

①时隔十年,我再次因为残疾教师王新来到笔架村。当年,我那篇《十年坚守,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的新闻发表后,默默无闻的王新变成了省道德模范,我也因此被领导赏识进了城。

②两次去笔架村,见的是同一个人,心境却截然相反。那时我二十出头,才在乡政府当通讯干事不久,梦想着妙笔生花,一鸣惊人。大清早在笔架村书记的带领下,翻越八座大山,走过几十道山岭,才在傍晚时分抵达。

③夕阳的余晖把群山抹上了一层金色,散落的泥巴土屋零零星星从密林里冒出来,蓦然一看,像是插在山腰上的几只狼毫。学校在一处开阔地上,有四间土砖墙教室。书记介绍,笔架村方圆十多里,山高石头多,难得有块地势平坦的地。这房子是李先念带领下的新四军第五师建的,做过后方医院。王新师范学校毕业后来支教,当上了几十个娃娃的孩子王,他的腿就是在冰天雪地里为救学生被野猪追赶咬伤的。

④孩子王正在上课,他一只手拐,一只手执粉笔,背影在低矮的课桌前单薄得像悬挂的毛笔。我问他,别的老师来了又走你怎么能在山里扎根呢?他回答,因为这里贫穷,交通闭塞,文化落后,我不能眼看孩子們当睁眼睛,一辈子困在山里……

⑤自那以后,我格外关注王新。听说他娶了一个山里妹子,媳妇每天帮他接送学生,还为留校的学生洗衣做饭烧水;他一个人教5个年级,难得片刻休息;他教过的学生陆陆续续有20多个考上了大学;笔架村也被列入省市扶贫重点村,建了新学校,修了公路。教育局、民政局、残联、义工联……总有单位和个人去送温暖。

⑥新修的公路沿山势盘旋,左边是山,右边是悬崖绝壁,我的车不时与私家车、公共汽车相遇。陪同我的乡干部说,这路修到村口和学校了,到乡里县里的班车一天十多趟。我把车停在校园里,种种疑虑涌上心头。王新出现在眼前,已是两鬓斑白。他并不带我们参观新的校舍,而是请我们去活动室坐坐。

⑦活动室很干净,有办公桌也有棋牌桌。他边给我们泡茶边说:“我知道你们的来意,咱们是老熟人,我直接交底——这学校有名无实,没有学生。”茶雾袅袅飘散,暮色四合,远山如黛,这样的坦白开场让我无言以对。王新像是自言自语:“城里教学好,娃娃们都跟爸妈在城里读书,有福啊!”我越发困惑,问道:“没有学生?你还保留学校,接受扶贫资金,岂不是……”他摇头叹气,“我并不想欺骗。娃娃们走了,学校空了,我拿退休金落得清闲自在。可有人要把学校拆了建祠堂,我哪能愿意?你还记得那篇《为了最后的坚守》吧?”我当然记得,写的是王新为了两个山里娃不辍学,仍然窝在笔架村教书。文章煽情,连教育局长都感动了,特批过一笔教育经费。“那也是我造假!你看,村里路路通,年轻人一个个像燕子往城里飞,赚了钱在城镇买房安家,老屋空了巢,哪还有学生在这里读书?”他顿了下继续说,“那俩学生是我的孙子,我强留他们读书,并让人去宣传,才保住了学校。”

⑧“你可真行!”我由衷地插了一句。王新苦笑道:“难哪!孙子去年上初中走了,我想学校空着不是个事,就和书记商量,让村里的孤寡老人住进来,可吃住得有钱。要是把学校废了,我也失去宣传利用价值,资金从哪儿来?”我接茬说:“把空置的学校变养老院,挪用教育资金养老,难怪有人举报你弄虚作假!”我把举报信递过去。王新看完,脸涨得通红,急急地说:“这个举报人就是想拆学校建祠堂的,不能让他得逞,学校一定得保住!”我瞅着王新——这个把青春和热血献给大山,处处为山民着想的执着者,暗暗为他担忧,就问:“你就不怕处分?”“咋不怕?担心得很哪,可这事不做不行!好在山高皇帝远,又有书记支持,总能化险为夷。这一年扶贫干部来得多,大多到乡里搞个捐赠仪式就收场。难得有进村的,书记带着转悠,搞点野味忽悠走。连写报道的也只听听汇报,哪像你恁认真……”

⑨王新的话让我无语。他看我的脸色沉重,更加着急地恳求:“刘记者,咱村能得到上级扶持是享你的福。这次,你可不能太执着。笔架村以前穷,男人娶不上媳妇,现如今仅老光棍就有14个。有的从来没出过山,苦了一辈子,老了没个亲人,咱不能不管吧?你要笔下留情啊,不能让学校没了!”

⑩窗外群山莽莽,雾霭沉沉,我心潮起伏。脑子里翻滚出一个又一个新闻标题:《大山里的老年学校》(笔架村最后的乡村教师》《空校,不空心》《执着者》……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局、民政局、残联、义工联……总有单位和个人去送温暖。”这既昭示了社会的大爱精神,也说明了王新给笔架村带来的影响。
B.那篇《为了最后的坚守》的相关内容,是王新为了保住学校造的假,他不想将学校改建成祠堂,而是让村里的孤寡老人有个安居之所。
C.“扶贫干部难得有进村的”“连写报道的也只听听汇报”,这反映了当时扶贫干部及记者的浮夸的工作作风,揭示了某些社会问题。
D.“我”“两次去笔架村,见的是同一个人,心境却截然相反”,这其中截然相反的心境分别是“兴奋、激动”和“沉重、疑虑”。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③段中写“我”第一次到笔架村时所看到的环境,笔法细腻,形象生动地突显了笔架村的贫穷、闭塞。
B.“一只手拄拐,一只手执粉笔”“背影像悬挂的毛笔”,使用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再现了王新上课的具体情景。
C.小说以“脑子里翻滚出一个又一个新闻标题:……”结尾,能引起读者对王新人生故事深入的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
D.小说第⑦⑧段主要写人物语言,通过人物对话侧面交待了与王新有关的背后的故事,丰富了人物形象和小说的情节。
3.小说中的“王新”主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述。
4.“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0-07-25更新 | 16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四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必修上册)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话

陈果

夫人出差,儿子趁机赖在姥姥家过夜,家里只剩下老妈和我。晚饭后,陪她在客厅坐下,对着电视上的大明星,我默默道声久违了,多保重啊。搭理我的却是老妈:今天柔力球队一朋友听人说你在文联,问我文联平常干吗,我又没文化,哪里说得清。哈哈笑过,我告诉她,三天两头,我们都在唱唱跳跳,写写画画。

这么说,你们的工作就是玩?

我差点没有笑出来。转念一想,她说的也对,玩音乐,玩摄影,玩文字,玩戏剧……越爱玩越受欢迎,越会玩越受尊重。因此我答,准确讲,我们的任务是陪人玩儿。

老是玩,哪来那么些钱?老妈帮别人操心好像比打柔力球还上瘾。

看来咱家的理论学习是该跟上了。不能高屋建瓴,我只有深入浅出:就拿咱家来说吧,贴春联挂灯笼总还不成问题。

老妈松了一口气:该省还得省着用啊!

总算是调到一个频道了。我告诉她,今天一整个下午,我和同事都在围绕一个项目做减法。

省下的钱,可不能吃吃喝喝——嗬,她拿自己当了领导!

这么多年,你啥时见我用公家的钱款冒充过自己的脸?

意识到话走了岔路,母亲很快回过身来:伞底下站一个人是站,挤一挤,站两个人也是站,是这么回事吧?

老妈原来深藏不露——这话她听了至少会高兴三天,可她没这福气,因为我没说出来。

尽管内心高山流水,我给她的却只是风平浪静一句话:我们可一直是这么干的哈!

她对这话来了兴趣,你说这句话,有人相信吗?

当然有啊,我说,你相信,你相信比谁相信都重要。

电视上的人走马灯换着,可不知啥时候起,我的眼里已只剩下母亲。

她眼里装的却是沙子,冷不丁就来了这么一句话:家里被你扔得到处是书,家里来个人,还以为在摆地摊。

我承认,这段时间,对于阅读,我前所未有地贪婪。一本本摊开的书,都没有看完,却一本都不舍得合上。走到哪里就看哪本,这是我的福气,也是母亲此刻缭绕话中的火气。要是她知道,我办公室还有一个午间落脚的大书摊子一样的地方,真不知火星子会蹿起多高。

可她似乎并不真正打算把火烧到我身上。老妈总是容易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过错,她说,也怪那时条件不好,农活把啥都挤一边去了,害得你现在看见书喜欢成这个样子。

同样冷不丁的,老妈又翻出来一个话题:有事没事扑到电脑上,你就不觉得累和烦?

我呵呵一笑,天天打柔力球不累,有空写几个字也就不烦。

柔力球天天都可以打上几回,你写两年三年,也不见写出个成品东西。老妈的语气,是心疼。

就像种地,只要种子撒下去,收成再不好,总能收几粒粮食。我安慰她,更像是安慰自己。

写完一本书,能挣不少钱吧?她说这句话,显然是受电视里高亢的歌声启发:黄金闪闪亮,昂,昂,昂!我知道我现在为啥看电视看得少了。

当然!我斩钉截铁告诉她,至少够用一年。

老妈显然很高兴,但她脸上的花瓣还没彻底绽放就因我后面的话凋落一地。我说,光是买米买盐打酱油的话,保证够用一年。

那还是别写了,老妈说,一天到晚喊颈椎疼,原来是折本生意。大不了,以后我炒菜时把盐放得再淡点。

她能说出后一句话来是我没想到的,或许她自己也没有想到。我笑了,她也笑了,笑得还有点不好意思。

生活中的动人时刻,往往就是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降临;这样一个时刻的美好是无以言说亦无需言说的,也许多少年后它仍会在时间深处向你招手,你也因此感动于人间淡而悠远的味道。你会感恩上苍的馈赠,并对光阴之手发酵亲情的娴熟充满敬意。而在此时,我对老妈说的却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埋头拉车,所图不过是心里的踏实和安稳,就像你把我们养大的动力,并不在于有朝一日,把儿子当鸡鸭一样卖掉。

老妈定定看着我,脸上表情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从错愕、迟疑、释然到熨帖的过渡。我从那个过渡里看到了我在她眼里的陌生,我,或者说,组成这个我的某一个部分,她是头一次看见。一个人活了整整四十年才发现,那个给予他生命并朝夕相处的人,自己对他的认识其实并不精确、并不完整,我们这一生,活得是多么的仓促和潦草啊!

好在她的表情是以一种轻松舒坦的方式靠岸。这个世上,现如今,这是我最要看重的脸色。

(选自2019年1月15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话的话题涉及与“我”相关的方方面面,饱含着母亲的关切之情;母亲主动发问,看似随意而突兀,其实不少可能是她思忖已久的问题。
B.母亲针对“我们可一直是这么干的哈”所说的“你说这句话,有人相信吗”,表面上是质疑,其实内心也蕴含着安慰,同时更是一种提醒。
C.在与母亲交流的过程中,“我”至少有两次没有把自己内心的想法直接说出来,这是因为“我”觉得跟母亲之间在年龄和文化上存有代沟。
D.这次夜话对母子二人都是一次精神洗礼,既让母亲对“我”有了新的认识,也引发了“我”对这淡而悠远的人间亲情更深刻的感受和体悟。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常见的生活场景写起,无意中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夜话情境,使下文母子二人切入交流话题显得非常自然,极易令读者产生代入之感。
B.画线句子用花瓣的绽放与凋落,生动刻画了母亲的笑容由浮现到消失的瞬间切换,细致表现出母亲试图掩饰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微妙心理。
C.文章最后,作者以一种极其简单直白的方式表达出对母亲表情和脸色的关注,看似风轻云淡,实则深沉厚重,蕴含着感恩尽孝的无限深情。
D.文中的对话部分,语言通俗易懂而又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风格特点既与人物的身份极度契合,又与夜话的情景高度贴合。
3.这篇散文的段落相对简短,甚至出现独句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次“夜话”,对你如何与父母相处有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
2020-07-21更新 | 34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必修上册)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B.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引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C.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D.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07-20更新 | 263次组卷 | 40卷引用:同步练2020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检测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