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圈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字,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出来的礼俗。从俗即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节选自《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有制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B.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
C.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从心”。
D.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01127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这在核电站建设进程中是一个重大节点。

华龙一号的成功研制,将使我国成为继美、法、俄之后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华龙一号最大的特征是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能动安全系统,必须依靠电力来实现和保障安全;非能动安全系统,就是不依赖电源,而是利用重力、温差、密度差这样的自然驱动力来实现流体的流动和传热等功能的设施。为此华龙一号在最主要的三道安全屏障上,都设置了包括从内到外——核燃料芯决的金属包壳、一回路承压边界和反应堆厂房的安全壳——能动+非能动的安全系统。

必须发展核电产业。我国已向世界作出了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20%的庄严承诺。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主力能源,在治理雾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核电产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华龙一号包含6万多台设备,涉及设备供应商5300多家,核电‘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战略。目前,中核集团已出口3华龙一号。据测算,每出口1台核电机组,全寿命周期价值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摘编自郑蔚《邢继:建造安全标准最高的核电站》)

材料二: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给公众带来了持久且严重的心理影响。核污水泄漏持续恶化,核事故产生的污染清理工作仍在继续,核能是一种安全、可靠、清洁、经济的能源的结论正面临严峻挑战,涉核项目污名化以及邻避问题突出。

污名化是风险放大后的社会效应。涉核项目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专业性,且民众往往并不充分知晓实际情况,在传播过程中,更易被贴上有害的标签,从而产生污名化现象。

在核能问题上,民众对涉核项目的安全风险表现出天然的抵抗。如果官方仅仅通过对话机械地强调绝对安全,出于本能和基于对涉核项目的误解和恐慌,致使项目最终无法开展。

邻避现象指政府部门在规划和建设有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公共或工业设施时,受到当地居民的集体反对与抵制。邻避设施(垃圾场、变电所、机场、核能工程等)中核能工程是一种具有特殊性风险的邻避设施,邻避设施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不均衡的风险——利益空间分配,即利益由社会共享,而风险和损失却由附近居民承担。居住在核项目附近的居民既渴望发展清洁的核能,但又不愿承担风险,就可能产生所谓的邻避现象

核电产生邻避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尤为突出的两点是:公众对涉核项目不了解,又存在恐惧心理,就容易对核电产生误解,也容易信谣、传谣;企业是直接利益相关方,公众对企业主导的核科普和公众沟通存在较大不信任。

近几年来,国家将发展核电作为能源供给侧改革、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选择积极推进,而涉核项目污名化以及邻避问题成为核电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此,政府、核行业、学术界、媒体等应给于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必要的科学措施。

(摘编自张振华等《涉核项目的污名化现象及对策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主三代核电项目“华龙一号”的成功研制,是我国核电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对国家高科技战略产业意义重大。
B.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非化石能源占比很低,由此产生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核能,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C.“华龙一号”的出口,响应了核电“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D.日本福岛核事故严重污染了环境,强化了民众对核能的负面心理,随之产生了涉核项目“污名化”及“邻避”问题。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极大提高了“华龙一号”的安全性,这是该项目能够成功走出国门的关键因素。
B.为发展核能,调整不合理的能源结构,我国制定了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的目标。
C.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恰当运用各种便捷的传播手段,能促进民众对涉核项目的了解,涉核项目的神秘性也会逐渐降低。
D.在取得公众基本信任的前提下,企业若能给涉核项目附近的居民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将有利于解决“邻避”问题。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属于“华龙一号”非能动安全系统运行机制的一项是(     
A.一旦事故发生,换热器内的水受热膨胀,水蒸气将沿上升管道排出,达到散热目的。
B.遭遇外部强力撞击时,双层安全壳的外层抵御冲撞,内层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C.如果发生事故,柴油机将驱动水泵,把水打入到反应堆内进行冷却,带走堆芯余热。
D.核反应堆加热水产生蒸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实现能量转换。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大数据和AI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构筑了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短视频成为互联网用户日益依赖的内容产品,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也越发普遍。如何更好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防止短视频沉迷,值得全社会共同探讨和努力。

短视频既有生活的记录和抓取,也有类似原创短剧的展示,还有各种知识的普及,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视频的长度又非常符合注意力法则,往往具有顺畅的用户体验。此外,短视频平台还能根据算法,按用户偏好推送相应的内容。对那些缺少时间管理观念和自我约束意识的用户,尤其是青少年来说,短视频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专注力受损;观看大量无意义的内容造成生活本身的空洞化;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现实感欠缺等等。

针对短视频沉迷产生的负面影响,国家版权局积极推动短视频平台以及自媒体、公众号运营企业全面履行主体责任。当前,一些短视频平台已经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对短视频的观看行为进行相对可行的管理。监管部门还需拿出相应的办法,让防止短视频沉迷有规可依,让平台和创作者、发布者有所遵循。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相互配合,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养成更强的自主、自觉意识,形成正常多样的爱好和积极合理的社交,培养对学习和工作的专注力,从而更加自信地拥抱正向、有更高文化含量的数字化时代。

(摘编自张颐武《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

材料二:


青少年模式使用情况调查统计

未成年人对青少年模式的态度占比青少年模式有用功能认同情况
很不赞同不太赞同比较赞同非常赞同限制使用时长77.0%
软件都应匹配10.5%18.1%35.0%36.4%限制充值打赏46.5%
愿意主动使用11.5%16.0%35.6%36.9%限制搜索某些内容39.6%
未成年人使用青少年模式的人数占比限制浏览评论33.5%
用过53.3%限制发布某些内容13.0%
没用过46.7%限制收发私信6.3%

青少年模式指的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主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南方都市报》2021年3月发布的报告,在被测试的20款APP中,仍有15%尚未上线青少年模式。建议各平台严格履行社会责任,主动上线青少年模式。也有一些小的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模式上存在漏洞,如诱导打赏、允许13岁以下未成年人直播等。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使青少年模式更好地发挥保护作用。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目前,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实现统一标准,提升保护力度。开展青少年防沉迷工作,已经成为短视频平台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快手执行总编辑刘洋说,快手APP目前能通过地理位置判定、用户行为分析等技术手段筛选农村留守儿童用户,并自动切换到“青少年模式”。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分析:“在防沉迷的问题上,社会一定要通过多方共治来形成合力,而不能是观望或互相指责。”另一方面,建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长效机制,重点仍在于培养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

受访专家指出,作为内容提供者,平台应该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兼顾娱乐和教育之间的平衡,这对于青少年成长意义重大。“作为一个平台或技术,如果优质的内容不去占领,那么有害的内容就会去占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建业指出,短视频是实现知识普惠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制定《健康中国行动》,要求“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2019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等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安排。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运用制度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才能更好解决游戏沉迷等问题。

目前,游戏沉迷的危害性及规制的必要性得到了普遍认同。世界卫生组织已把“游戏成瘾”列入了“成瘾行为导致的障碍”疾病项下。因此,针对以游戏为主的电子产品上瘾问题,我国有必要制定和完善以科学为基础的、系统的制度体系,不仅着眼于个体的自我约束,而且要强化对相关产品及其营销的直接规制。《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5条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如何分类、以什么标准分类等问题。此外,针对网络游戏广告及销售等营销行为,有必要根据分类结果作出禁止、限制或许可的规定。通过明确的规范,引导相关责任主体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消费等行为,在数字化时代更好守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

(摘编自应飞虎《以制度效能守护健康上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化时代青少年短视频上瘾等网络沉迷现象普遍,可能与青少年缺少时间管理观念和自我约束意识有关。
B.短视频是把双刃剑,它是实现知识普惠的重要途径,有正向的社会价值;但沉迷短视频和沉迷游戏一样,对未成年人有很多负面影响。
C.目前推行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在“不让孩子看什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们还应考虑“孩子们该看什么”的问题。
D.从2019年到2021年,国家层面先后出台多个文件,说明相关制度在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成未成年人每天刷短视频的时间超过一小时,表明不少未成年人沉迷于短视频。
B.使用过短视频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还不到六成,表明该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推广。
C.材料四列举诸多政策性文件甚至法律法规,意在论证游戏沉迷的危害性巨大。
D.四则材料都指出网络平台应对防止未成年人的网络沉迷履行责任。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做法不属于避免青少年网络沉迷的正确做法的是( )
A.抖音建立了“白名单”机制,并开发了专门的内容审核模型,来确保青少年模式下内容的安全。
B.吸收古人讲解诗词的优点,结合现代的方法,制作成教学短视频,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C.学校组织提升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方式,让孩子培养更多的爱好。
D.家长控制孩子手机使用时间,确保不让学生把手机带入课堂,给孩子的手机设置青少年模式。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①这一两年,文学出圈和破圈被文学批评从业者作为议题频繁地提出来讨论。这些文学讨论建立在我们有一个假想的文学圈,我们也大致知道哪些人、哪些部分写作在圈内。这个文学圈,说穿了,不过是以传统文学期刊为中心的严肃文学——有时也替换为精英文学或者纯文学、雅文学的文学“朋友圈”。在很长时间里,这个文学朋友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学传统和谱系,有着自己的生产方式和运行机制,它是自足的、自洽的,甚至是排他的。因此,一方面,今天文学的出圈或破圈已经被替换成大众传媒推动的“注意力经济”。大众传媒有意识地培育符合他们规格的作家,遴选一些有故事的作家成为招徕读者的卖点;另一方面,更多写作者想象的所谓出圈和破圈,出的、破的这个圈可能连文学朋友圈都算不上——就像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在用微信转发各种文学消息,我们共同制造着我们文学朋友圈的繁荣,但似乎忽视一点,朋友圈就是朋友圈,朋友圈里虽然不都是真正意义的“朋友”,但至少都是通过添加好友才成为一个朋友圈的。因此,朋友圈的文学繁荣至多只是一个文学的小时代。

②毋庸讳言,五四新文学从一开始就在重建一个审美等级秩序,使得古典文学时代处在审美低位的小说得以翻盘到“上乘”。20世纪20年代,文学研究会宣言“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这意味着文学的新旧之别不仅仅在于白话和文言,新文学之新也是文学趣味意义上的有别于游戏和消遣的“严肃”。因此,新文学的排他性,在时间上选择了以新易旧;在共时性的空间上,则是避俗就雅,避游戏和消遣就严肃。新文学发端之初,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的想怎么说就怎么写,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的国民文学,而实践中形成的新文学圈无疑有所偏移,也收缩了很多。胡适和陈独秀,包括更早的梁启超,他们的文学理想落实在新民和启蒙,自然要诉诸通俗和平易的表达和传播。但观察五四新文学后来发展的路线图,即便我们说文学研究会形成的文学意义系统是“为人生”,但它的文学技术路径走的却是精英道路。及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文学大系》出版,我们现在坚守的文学圈大致已经圈定了。这就是一个相对于通俗和大众文学而圈出来的高雅、精英,也是纯且雅的文学圈。

③到这时候,应该看到的一个延续至今的基本事实是,因为国民的文学教育和审是启蒙接驳、接续不上,从五四新文学之初,客观上已经将绝大部分的文学市场和读者拱手让给被其排除的通语文学,进而也很难兑现文学新民和启蒙的实用价值。可以这样说,预先设定了精英身份和文学理想,也设定了精英和大众的关系方式,才有所谓的出圈和破圈一说。我们很少听说通俗文学会提出圈和破圈的。所以,我们今天常常说的出圈的圈是特指的,而不是全部的文学。

④缘此,姑且承认我们假想的严肃文学圈代表着国民审美的金字塔。如果没有圈内自身冒犯性和革命性的审美涤新,吃的还是五四新文学的祖宗饭,那么,出了这样一个文学圈,并不能输送创造性的思想和审美,那么,出圈不过是一个自我想象的幻觉而已。因此,出圈和破圈,首先要做的不是虚造文学繁荣的幻象,而是汲取、拿来和学习,是面向世界敞开自己,是去重建文学和公共生活的关系,是持续有力的审美拓殖。这样,真有所谓的“圈”,也是有机的、开放的和创生的“圈”。破圈而出,也不只是觊觎和争夺没有圈进来的市场、读者和话语权,而是基于文学未来的实践性的国民文学教育和大众审美启蒙。在发微新审美的同时,启发新读者。

材料二:

①之所以要“破圈”,是因为圈层确实存在。这个“圈”,既是人际关系的图于,也是媒介的圈子,更是舒适圈。在互联网传播范围,传播媒介从“被时代”的纸媒时代转变到了“我时代”的融媒体时代,信息在传播和接受中其价值在不断被重构。传播土壤和传播路径较之纸媒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新媒体平台的还速崛起使碎片化、去中心化成为当前传播环境中的显著特征,个体围绕特定的兴趣爱好形成一个个封闭的圈层,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图层的“信息茧房”效应,文学的普世价值被困在一个个透明的“信息泡沫”里,一不小心,就成了“信息飞沫”

②“破圈”难,“出圈”更难。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受众早就进入了娱乐至死的大众狂欢时代,如诗歌等文学的传播也容易被“泛娱乐化”思维所侵蚀。当我们盘点近两年诗歌“出圈”的热搜事件,一些“诗人”饱受争议,不断地消解着诗歌这门最古老的文学样式的深刻与文学价值,成为读图时代饭后谈资和娱乐消遣。对诗歌而言,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异化传播,在喧嚣过后,严重背离了读者和受众对诗歌固有的审美期待,在及时行乐的拟态环境中,诗人、诗歌和诗坛正被时代和受众所疏远和放逐。

③我们呼唤“破圈”,是当我们谈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能在城市森林的冰冷之中感受到海子充满神启式的灵悟,而不仅仅是被地产商引用为广告词时所代表的消费暗示。未来的文学创作,只有技术革命与文学自省共舞,才能让流量与质量齐飞。只有更好地构建“破圈”“出圈”之路,才能更好地提升广度、宽度、美度,走向更加辽阔的传播空间。

1.材料一第①段中的“注意力经济”是指(     
A.有着自己的生产方式和运行机制。
B.培育或遴选一些能招徕读者的作家,以此谋取经济利益。
C.构建一个假想的文学圈。
D.重建审美等级秩序。
2.以下各项中,属于文学出圈的一项是(     
A.2006年,特立独行的“梨花体”诗歌引发了读者的广泛争议,甚至集体恶搞。
B.2019年,易烊千玺在社交媒体贴出班宇小说集《冬泳》封面,引发大众关注。
C.2020年,在薇娅的直播间,3万册麦家的《人生海海》在5秒内即宣告售罄。
D.2020年,《中华文学选刊》更名并转为推介关注现实人生的最新的精品小说。
3.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被出圈问题困扰的主要是以传统文学期刊为中心的文学圈。
B.文学朋友圈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因此不可能也没必要出圈。
C.五四期间形成的新文学圈是指向新民和启蒙的大众文学圈。
D.文学要能出圈的关键就在于争夺到更多的文学市场和读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劳动教育?如何扎实开展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做出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和部署。准确理解、贯彻这一意见,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大要点。

新时代教育使命,首先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决定中国教育的宗旨之一是培养有劳动素养的时代新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强调要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在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则应当有更为自觉、水平更高的教育安排。因此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强调劳动教育理所当然。正如《意见》所指出的那样: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新时代教育使命,另外一个重要内涵是指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中国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劳动教育。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新历史阶段,没有健康的劳动价值观引领,人们极易在丰裕的物质生活中迷失。与此同时,人们的“优势需要”也已经越来越聚焦于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劳动对彰显人在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中的主体性、创造性,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并获得积极的人生意义,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新的时代,人类劳动的形态已经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比如:脑力劳动的比重空前增加,服务性劳动在CDP中的占比已经远远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性无与伦比,复合型劳动已成为最为日常的劳动形态……因此站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深刻理解劳动形态的演变,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我们不能简单重复20世纪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时期对于劳动及劳动教育概念的理解,将劳动教育等同于“学工学农”的教育,而对脑力劳动、消费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等的重要性熟视无睹;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简单否定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者的重要性。《意见》强调“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政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在这个意义上具有教育实践的针对性。

此外,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深刻理解劳动形态的演变,一定要与劳动精神的坚守相统一,人类历史川流不息,劳动形态会一直演变下去。但是无论形态如何改变,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理从未改变。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一定要准确把握这一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劳动教育工作和其他教育工作一样,都是一项具有专业性的事业,都离不开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加强劳动教育一定要尊重各学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学习生活的实际、社区环境的实际,“大呼隆”“一刀切”的形式主义教育不可能有任何理想的效果。专设劳动教育的课程(如《意见》规定的中小学每周不少于一课时劳动教育课),固然是劳动教育重要着力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劳动教育也应该有更为广阔的加强空间。比如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艺术、体育,甚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自然学科都可能蕴藏着大量劳动教育的素材,各学科领域教学因而也有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地开展劳动教育的可能性。又比如师生互动、校园环境、课业评价、学校制度等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应当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劳动教育只有有机融入全部教育生活,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此外,当代社会的劳动教育乃至全部教育,都只有在与全媒体、自媒体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形态的激烈竞争中才能取得胜利。当代社会的少子化人口结构又使得今天的教育对象有着特别突出的个性或自主性。没有以理服人的互动模式、没有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劳动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受到教育对象的欢迎。既然时代不同了,教育对象已经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环境之中,劳动教育就理应不断创新形式。故探索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新形式,应当成为新时代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摘编自檀传宝《培养有劳动素养的时代新人》)

材料二: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之一,热爱劳动是做人、立身、安家、兴邦的根本。正是依靠着劳动和节俭,人们生产和积累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支撑起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发展成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虽然历经艰难曲折,但是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首先靠的就是热爱劳动这个传家宝。

也许有人认为,勤劳是小生产时代人们不得已的无奈之举,现在已经进入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达,实现了生产现代化,用不着再像以往那样热爱劳动了。这话不对。无论什么社会,怎么现代化,人们都不能不进行劳动,热爱劳动永远是人类的美德。诚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简单的体力劳动会越来越少。但是,第一,人类的体力劳动永远不会完全消失,无论多么高明的电脑、机器,也离不了人的两只手,两只眼,两只脚,离不开人的身体的参与;第二,人类的脑力劳动也是劳动,有时可能是更加艰巨的劳动。研发精密仪器、宇宙飞船、先人的石器、青铜器,比起锄头和铁锤来,只是劳动形式的改变,而所需要的劳动一点也不少,甚至可能更复杂,更艰巨。不必说无限的宇宙空间,无穷的生命奥秘,需要我们进行科学探索,任何创新,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其他的什么创新,都是劳动的结果,都要有热爱劳动的品德才能实现。就是日常进行的工农业生产,哪一天、哪一步又离得开生产劳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这是一点也不错的。

(摘编自陈瑛《爱劳动是第一美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培养有劳动素养的时代新人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决定的,但是这需要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论来实现。
B.在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人们更需要健康的劳动价值观的引领,才不至于在丰裕的物质生活中迷失。
C.新的时代,人类劳动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脑力劳动、服务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复合型劳动等劳动形态占有重要地位。
D.研发精密仪器、宇宙飞船等脑力劳动与锻造石器、青铜器、锄头、铁锤等体力劳动相比,只是劳动形式的改变,其结果都是劳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人类历史的推进演变,即使劳动形态会一直演变下去,也不会改变“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这一真理。
B.20世纪将劳动教育等同于“学工学农”的教育,是对劳动及劳动教育概念的错误理解。其实,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重要。
C.专设劳动教育课程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他学科中也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有着开展劳动教育的可能性。
D.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达,实现了生产现代化,人们的简单体力劳动越来越少,但是,热爱劳动仍然是人类社会的美德。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说:“使人愉快的劳动,能医治心灵的创伤。
B.清仁宗曾言:“农夫不勤则无食;桑妇不勤则无衣;士大夫不勤则无以保家。”
C.《墨子·非命下》:“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D.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022-11-0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手艺自古以来就是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工业文明前,过日子的吃穿用度大多有赖双手劳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手艺塑造了生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就地取材,量材为用,施以工艺,制作器物,满足日常所需,也积极发展副业生产。如费孝通指出的:“凡是有特殊原料的乡村,总是附带着有制造该种原料的乡村工业。靠河边有竹林的地方,有造纸和织篾器的工业;有陶土的地方,就有瓷器的工业;宜于植桑养蚕的地方,有缫丝、织绸的工业。”乡村手艺成为经济生产的组成部分。

经受过工业化冲击,乡村手艺因文化产业、创意经济重新振兴,其文化价值、生态价值进一步凸显,与电子商务、旅游结合,成为乡村经济新增长点。据统计,目前我国73%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存在乡村。2020年,在淘宝上年成交额过亿的14个非遗产业带,近一半位于县级及以下地区,乡村手艺是其中重要板块。电子商务消弭了空间距离与信息不对称,中西部地区保存较好的乡村手艺优势被激发,“除江苏宜兴(紫砂壶)、浙江龙泉(宝剑)、福建德化(瓷器)、安徽泾县(宣纸)等传统手工艺产品重镇,大多数传统手工艺淘宝村分布于中西部省份”,中西部地区乡村手艺文化赋能作用开始显现。如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绿松石工艺、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清水镇清水村铜器铸造工艺等,都带动生产,造福当地居民生活。

乡村手艺在慢生活、新文创、国货国潮及电子商务综合助力下,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产生新的文化创意。制作银器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制作唐三彩的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南石山村、制作社火道具的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霍庄等,一系列特色手艺村获得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手艺作为乡村文化IP打造上,目前需从工艺品生产加工终端向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延伸,形成全线产品和乡村文化IP生态链。如乡村手艺IP标识打造,需发掘梳理传统手艺世代相传历史,明确其地方独特性,发掘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内容和样式,打造符合当代语境、有血有肉的匠人形象,实现物出有故、见物见人,产生认同感和吸引力。又如乡村手艺衍生品布局,需加强环境氛围等特色场域建设,围绕乡村手艺开发文创旅游、美食、主题民宿等。可加强乡村手艺IP形象相关的农副产品、礼品等设计销售,带动乡村相关产业发展,构建乡村手艺产业生态,形成自身循环系统,使乡村手艺作为文化创意发挥赋能作用,促进乡村农产品、手工产品、旅游等相互带动,发展互联网带动下的乡村手艺新经济。

(摘编自《人民日报》潘鲁生《守望乡土润泽生活》)

材料二:

日前,抖音在江西景德镇正式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扶持对象包括国家认定的“大师”级手艺人,也包括大量普通的传统手艺人和创新型手艺人。根据该计划,抖音将利用短视频直播和平台优势,通过流量扶持、费用优惠、官方培训、专属运营活动、直播基地服务等多项举措,助力传统手工艺传播发展。

手艺也称“传统工艺”,是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

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但随着工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种类繁多的工艺制品大量挤占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不少传统工艺由此衰落甚至失传。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以切实可行的方式“看见”传统工艺,大力扶持支持传统工艺传承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此次抖音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切中了传统工艺亟待支持和保障、亟须被更多人“看见”的现实。而短视频和电商平台参与扶持传统手艺,本身也得益于手艺天生具有适合视频和直播传播的特点——不仅可以精确展现作品细节,还可以直播作品制作过程,高清大屏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更加真实可感。诚如专家所说,“传统手工艺品的艺术文化价值既体现在产品的形态设计上,也体现在制作过程和工艺历史等背后的故事里。”

(摘编自郭海英《以什么方式更好地“看见”手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生活中就地取材发展的副业多是费孝通认为的“有该原料的乡村工业”。
B.尽管乡村手艺源远流长,其传承却在各种工艺制品的巨大冲击下不容乐观。
C.乡村手艺本身蕴含的文化和生态价值,使得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得以重新振兴。
D.围绕乡村手艺开发文创旅游、美食、主题民宿等属于其衍生品布局的具体实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商打破了空间距离限制和信息封闭的现实,使得中西部乡村手艺优势被激发。
B.工艺品生产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形成全线产品和乡村文化IP生态链意义重大。
C.手艺具有传统特质,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包含较强的历史传承和民族风格特点。
D.凭借抖音的扶持计划对传统工艺的助力,有可能更好地了解手艺人群体。
3.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一、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乡村手艺与电子商务等结合成为乡村经济增长点。
B.乡村手艺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产生新的文化创意。
C.乡村手艺生产有助于重建村落生产生活互助传统。
D.乡村手艺亟待支持和保障,并被更多人“看见”。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引言

农村集市分布在广大中国农村土地上,以商品交换为基本形式,承担人际关系、信息传递、文化交流等相关功能,具有特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一、农村新集市的定义

农村新集市是在整合梳理原有旧集市的特征和功能的前提下,将景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融合到传统集市中,结合新零售等技术平台,顺应新时代的同时保留传统文化元素,对传统集市进行改良重塑,将集市作为一种文化,和旅游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些便利,另一方面可以使文化得以传播延续。

二、文化传承下的农村旧集市现状

本文调研了无锡地区部分集市,许舍集市和雪浪集市最具代表性,如表1无锡地区部分集市概况对照统计表:

集市概况
集市名称
时间地理位置集市规模服务人群
许舍集市每月农历逢八(定期集市)位于山水东路东侧、学府路南侧,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南门对面。邻近雪浪山庄和许舍小学。百年传承老集市:规模较大,沿马路两边布局,长数百米,宽有十几米,形态呈十字形分布。许舍集市传承久远,远近闻名,很多人慕名而来,服务人群主要为附近村民、许舍村拆迁户和城中老年人。
雪浪集市每天都有(常设集市)位于雪浪街道锡南路道路两侧,无锡集贸市场附近,邻近江南大学和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街道集市:规模较小,集市分布在锡南路中段两侧,长度约50米。雪浪集市服务人群主要为邻近小区居民和过路散客。

笔者多次走访许舍集市,每次都发现有不同的变化。在近期调研许舍集市的时候,发现集市换了位置,已不见绵延几里的农村大集,经过找寻才发现集市由原来的马路边迁到了许舍村内原来老菜场的位置,规模相对缩小了很多。集市的感觉还在,但是文化传承的味道已经开始渐渐消退。

三、家乡的延续——文化传承下的农村新集市

为了使这种农村集市文化得以传承,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农村集市进行优化更新。

(一)集市整体空间结构优化。在新集市的设计更新中,采用了“广场+休息区+售卖区”的规划格局,注重集市贸易的体验感,使集市中贸易的人们拥有一定的活动和交流空间,把赶集当成一种文化、一种享受。在集市贸易的同时,也应该注重集市信息的推广和收集,可以利用新零售等技术平台和市民信息推广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和扩散。

(二)新集市原有功能扩大。调研所得数据显示,农村集市的服务主体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且多以农村村民为主。所以,在新集市中,可以将其原有功能扩大,形成一种集贸易和旅游体验为一体的功能场所,增加其原有功能属性。

(三)物理空间更新。通过调研许舍集市,我们了解到许舍集市的场地有很多资源被废弃,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原先的设摊处损毁严重,屋顶坍塌,屋前屋后杂物乱放,久而久之形成了小型的垃圾场。

其实可以拆除原先的设摊处的房屋,做成小公园。废弃摊位后面是一排废弃的房屋,制订方案时,设想把这些废弃房屋整体拆除后,将腾出来的地方作为临时摊位和活动空间。同时将对面的闲置房屋,用作商业店铺,活化和联系整个空间。

在设计中,秉持空间功能重叠的理念,以生态共生的设计手法,将公共空间与市集结合起来,进行再生设计,激活村落,从而形成一种模式。平时,小广场作为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白天为小孩娱乐嬉戏的地方,夜晚成为老年人跳舞的场所;集市开市的时候,这个地方充当流动摊位的售卖点,与菜市场连接。

(四)材料延续。在材料的选取上,以生态共生的设计手法,选取当地常见材质玻璃、竹编、夯土方等,对光、热、风、水、土以及绿化材料进行合理利用和体现。在集市中,无锡夏季雨水较多,在设计中应巧妙运用管道作为承重载体,既起到承重作用,又可以达到排水的效果,同时在形态上采用三角形构筑,可以增加屋面的稳定性。

结论

农村集市的文化传承是家乡延续的精髓和重要支撑。集市延续了大量的民俗文化,本身形成了一个无界限的文化空间,集市的产生强化了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也反映出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家乡的延续。

(摘编自聂李虎、过伟敏《家乡的延续——文化传承下的农村新集市》,有校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与旧集市相比,新集市会加入文化的元素,将呈现一种全新的面貌。
B.新集市最大的特点是与科技相结合,这也是在顺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趋势。
C.笔者在比较了无锡的许舍集市和雪浪集市后认为,后者要更具竞争力,后来许舍集市的搬迁也证明了这一点。
D.许舍集市因为搬迁的缘故,导致其文化交流的功能在减退,本质上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特点与风格在逐渐消失。
2.下列对表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许舍集市相比,雪浪集市规模较小,但是开设的频率较高。
B.传统的许舍集市是定期集市,每月会开市一次,位于雪浪山庄和许舍小学附近。
C.传统的许舍集市因为规模大,历史久,吸引的人群会较多,影响力更大。
D.许舍集市和雪浪集市在开市时间、地理位置、规模和服务人群上都存在很大不同。
3.下列哪些具体措施不能体现材料中对传统集市优化的理念(     
A.在集市中可以建一些茶馆等休息场所,利于人们休闲与交流。
B.可以在集市中心设立民俗博物馆,介绍当地的特色民俗和历史。
C.可以设立小广场,作为小孩子的游乐场所,也可以定期举办老年人歌会。
D.可以将年久失修的摊位连在一起建立垃圾场,净化集市的环境。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气象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我们以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可是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有所不同的。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正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爱的,它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起《国风》来说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的如太阳一般的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一个诗歌时代总的成就,无数优秀的诗人都为这一气象平添了春色。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谐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并非揭露黑暗的作品才有思想性,属于人民的作品也是有思想性的,而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一定会有揭露黑暗的文字。
B.盛唐时代,人民的力量高涨,喜欢歌颂正面力量的作品,比如李白的作品。因而,人民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C.李白《将进酒》中有关“万古愁”的文字,是对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境界的发展,感情虽然沉重,但气象万千,充沛饱满。
D.盛唐气象呈现出鲜明、开朗、深入浅出,以及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等特征,表明盛唐时代的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证,最后总结论点,环环相扣。
B.文章将文学作品追求理想和描述黑暗并举,分析两者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
C.文章将李白《将进酒》和李煜《虞美人》中的愁进行了对比,突出两者的差异。
D.文章以王昌龄的诗歌为例,论证了饱满蓬勃、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
B.诗风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盛唐时代,性情相对于战国时期更为平易开朗,因此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
C.李煜的《虞美人》中,描写愁的文字是名句,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的地方,但李煜《虞美人》中的相关文字境界不高,没什么可取之处。
D.盛唐时代具有饱满的生活热情,对新鲜事物敏感,诗歌作品中,即使是千愁万绪也仍然开朗,这个时代的美学造诣就像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
2022-10-20更新 | 297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从春节期间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一鸣惊人,这一年间河南卫视充分运用了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河南卫视《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深度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描摹历史风貌,其国风、国韵、国潮引发一轮轮观看热潮与网络热议,引起观众共鸣。

在主题挖掘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厚度得到进一步呈现。北京卫视节目《上新了·故宫》以新颖的形式为古朴典雅的建筑增添鲜活气息。浙江卫视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让观众跟随嘉宾探访中华文明之美,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赜索隐、披沙拣金,以典籍为载体,从文明起源讲到当代传承。

(取材于《2022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文化环境分析》)

材料二: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环境来源于年轻人的需求。摸准观众日变日新的需求,展开对新圈层、新领域的探索已是业内共识。相比网综的反应速度,电视综艺的步伐较为稳重。但这一年,在坚守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下,电视综艺也越来越靠近年轻人。

如今的文化类综艺已成功由早年间的《百家讲坛》1.0时代迈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2.0时代,而《典籍里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万里走单骑》等节目则拉开了文化类综艺3.0时代的大幕。在不断升级创新中,文化综艺始终坚守文化内核,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同时,找到与年轻观众能够共情的突破口,拥抱流量、跨界融合。《国家宝藏》热播时,许多网友将节目中提到的国宝制作为表情包。在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卫华看来:这种‘流行化’的创新表达拉近了受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不仅激发了观众主动接近和理解文化内容的兴趣,也让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社会影响力。让草根成为流量,让流量回归草根是文化类节目创作的另一个制胜法则。草根的加入让文化类节目形成了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取材于《2021-2026年综艺节目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材料三:

材料四:

我国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2013年之前一直处于低迷期,但是到了2013年之后有了飞速的发展。2013年之后国家开始大力提倡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中央台推出了一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首次定位将学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结合起来。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明确的认知。

从文化继承方面讲已经有了初步的分类:第一种是传统文学类即传统的诗歌曲故,文字,文学作品等,代表的经典节目有《中国诗词大会》《成语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第二种是文物鉴宝类,以史为剧,以器为内容展开。例如《天下收藏》《一锤定音》《鉴宝》等。还有一种是以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为基础的节目:《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第三种则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线的文化传承,这里面包括接近失传的手艺,名家戏剧等,最著名的有《梨园春》《武林风》《传承者》《非凡匠心》笔;第四种则是与中国餐桌息息相关的饮食文化传承。例如《舌尖上的中国》《一城一味》等。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固有的特点。首先,其具有时空性和参与性的特点。其次,传统文化节目的程式化非常固定。第三,传统文化仍然具备综艺类节目的表演性特点。

(取材于《国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现状》)

1.关于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从2013年起取得飞速发展,其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推动。
B.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时空性和参与性的特点。
C.年轻人的喜爱是推动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的重要力量。
D.文化类节目找到与年轻人共情的突破口,从而使草根成为流量,是文化类节目发展的制胜法则。
2.关于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重要内容。
B.将思想性与艺术性、专业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原则。
C.河南卫视充分运用历史文化资源,创作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取得巨大成功,引一时风潮。
D.当今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题材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早已升级换代。
3.对于材料三两张图表的信息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2018年相比,2020年文化类节目的题材分布明显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均衡。
B.2018-2020年“历史故事”“文学”“文物”“文化交流”数项内容一直占据文化类节目半壁江山。
C.近年来“历史故事”和“文学”内容一直是文化类节目最为重视的项目。
D.近年来,“地理文化”“诗词”“时代故事”等项内容在文化类节目中的占比明显增大。
2022-10-1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阶段性统一练习(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那些造就天才的疾病

前阵子有条新闻,美国有个名叫贾森帕吉特的中年男子出了本书,说自己12年前遇袭,脑后挨了一闷棍,醒来后变成了数学达人,满眼都是数学公式,洗澡的水流在他眼里都变成了直线。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结果显示,帕吉特的左脑非常活跃。那一闷棍似乎改变了他的脑部结构,使他变成了数学天才。

医学界将帕吉特的这个症状称为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有专家认为,这是大脑的代偿性机制在运作当右脑受损后,左脑负责弥补右脑失去的功能,从而激发了大脑的潜能。据悉,截至2014年,全世界约有40名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患者。

有人说,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同理,他让你成为一名天才,或许会拿走你的一些什么,比如健康,或是让你拥有许多怪癬。拿帕吉特来说,他称自己在被袭后变成内向宅男,不爱见人,还用毯子盖住窗户,有洁癖,洗手时经常搓到双手发红。

同样能造就天才的还有艾斯伯格综合征、自闭症、威廉斯氏综合征、马凡氏综合征等,上帝拿来与之交换的条件各不相同。

说起艾斯伯格综合征,这是一种精神上孤僻的状态,被定义为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由奥地利精神病专家汉斯艾斯伯格于1944年首次发现。据悉,爱因斯坦、牛顿、凡高、莫扎特都是这一病症的疑似患者。

艾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专注于特定的事物,同时存在社交和沟通上的障碍,但智力与常人一样或高于平均水平。他们无法理解常人言语、字面意思以外的表达形式,比如表情、目光等,且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较差。艾斯伯格综合征的致病原因可能有许多,如遗传基因、生物化学污染、滤过性病毒、托振期和分娩时出现的一些问题等,患病概率为0.7%。

提起自闭症,又是另一个概念了。它与艾斯伯格综合征有点相似,但并不等同。有人说,自闭症患者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艾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则是努力让自己的小世界能够与外面的大世界融合。

自闭症是一种因神经系统失调影响到大脑功能而导致的终身发展障碍,症状在3岁前出现,患者有社交和沟通障碍,喜欢做重复单调的动作。其发病原因为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有些自闭症患者具有某方面的天赋,比如音乐、数学。电影《雨人》中的白痴天才雷蒙就是自闭症患者。

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称,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自闭症的形成。大体说来,其成因中,遗传因素仅占一半,而各种环境因素,如新生儿时期的并发症、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健康状况以及生活方式等,则同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占到了一半。

还有一个威廉斯氏综合征。它盛产音乐天才,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由基因排列失常造成。这种患者的发病率约为两万分之一,虽说是由于出生时体内的7号染色体少了20个基因所致,但较少源自遗传。威廉斯氏综合征患者多半有学习障碍,却是社交达人,独处反而会不安。他们似乎天生就有音乐细胞。

最后一个我所能想到的天才病症,就数马凡氏综合征了。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马凡氏综合征的患者有手指和脚趾较长,手臂平伸时长过身高等特征,估计中国每10万人中有17人会患此病。患者最大的生命威胁来自血管病变,如治疗不及时,寿命将止于30岁左右。从病症上来看,双手过膝的刘备、小手指特长的著名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美国女排著名主攻手海曼、美国游泳健将菲尔普斯都疑似患有此病。

天才的诞生总伴随着遗憾,而且这些病症目前是较难治愈的。尽管如此,也有不少人对其灿烂人生心生羡慕。其实普通人也能拥有闪耀的人生,如果你对某个事物很感兴趣,不妨疯狂地投入尝试,忘我地努力付出,定会有所收获。

1.下列对那些造就天才的疾病,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后天性学者症候群就是大脑的代偿性机制在运作当右脑受损后,左脑负责弥补右脑所有的功能,从而激发了大脑的潜能的一种症状。
B.艾斯伯格综合征被定义为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它与自闭症在社交和沟通上存在障碍方面有点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C.威廉斯氏综合征盛产音乐天才,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由基因排列失常造成,基本源自遗传。
D.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马凡氏综合征的患者有手指和脚趾较长,手臂平伸时长过身高等特征,患者最大的生命威胁来自血管病变,寿命一般不超过30岁。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男子贾森帕吉特12年前遇袭,脑后挨了一闷棍,那一闷棍好像改变了他的脑部结构,使他变成了数学达人,但他的性格和生活习惯随后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B.艾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存在社交和沟通上的障碍,他们无法理解常人言语、字面意思以外的如使眼色、做鬼脸等表达形式的含义,且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C.自闭症是一种因神经系统失调影响到大脑功能而导致的终身发展障碍,在自闭症患者中,约有一半人是遗传因素致病,另一半人是环境因素致病。
D.威廉斯氏综合征患者和艾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某些症状相反,他们半数以上有学习障碍,却是社交达人,独处反而会不安。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悉,截至2014年,全世界约有40名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患者。他们在成为天才的同时,或许会失去一些东西,如健康,沟通能力,或是拥有许多怪癖。
B.因为艾斯伯格综合征和自闭症的致病原因中都有遗传因素,所以造成艾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和自闭症患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
C.马凡氏综合征也是容易产生天才的一种病症,从病症上来看,双手过膝的刘备、小手指特长的著名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美国女排著名主攻手海曼、美国游泳健将菲尔普斯都疑似患有此病。
D.具有文中所列病征者不一定都有天才的表现,所谓天才,更不都是具有上述病征者。普通人如果对某一感兴趣的事物疯狂地投入,说不定也能成为某一领域的天才。
2022-10-1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汇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基础能力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