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请解释下面这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认同孔子这句话中所说的观点?请联系现实生活或阅读经验说明理由。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2023-12-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

首先来说研究现状。像我党这样一个大政党,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们所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二十年来,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其次来说研究历史。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不论是近百年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

其次说到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许多同志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对于中级以上的干部,害处更大。

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

(取材于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材料二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

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

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取材于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材料三

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毛主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原是工人运动中的一个派别,开始并不出名,反动派围攻它,资产阶级学者反对它,但是,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终于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一个时期内,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没有占主导地位。长期的革命斗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正确的,而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是错误的。标准是什么呢?只有一个:就是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

(取材于《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根据材料一,作者对当时中国现状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主义真理一来到中国,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了。
B.二十年来,我们对于国内国际的很多方面还缺少较系统地研究。
C.许多党员对近百年和古代的中国史都知之甚少,研究气氛稀薄。
D.许多同志学习马克思主义只会片面地引用,不会拿来解决问题。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人的正确思想的产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充分说明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
B.在认识的第二个阶段中,指导实践失败了的思想就是错误的。
C.第二次飞跃能够证明第一次飞跃正确与否,因此它更加伟大。
D.人的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要多次反复才能够形成正确的认识。
3.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正确思想来自于社会实践,是对客观外界规律的反映,又能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
B.社会实践能改造客观世界,能把思想和实际联系起来,因此,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C.经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的不断阐释,马克思主义终于被承认为真理。
D.毛泽东思想被中国革命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4.下列说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一项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参考你的阅读积累,举例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检验”的基本原理是如何指导中国革命或建设实践的?
2023-12-26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屋脊上有这样一个山东人

——记山东籍援藏干部、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

1978年,34岁的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孔繁森愉快地踏上了赴西藏日喀则地区的路程,他奉调担任这一地区的宣传部副部长。

看到孔繁森的身体素质不错,前来接收干部的日喀则地委组织部的同志试探着问他:你到岗巴县担任县委副书记怎么样?

岗巴县海拔4750米,比日喀则整整高出1000米,而且地处偏僻,条件异常艰苦。到这里工作,对一个刚刚进藏的内地干部来说,困难可想而知。孔繁森没有丝毫犹豫:行!

孔繁森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在落后地区工作,说一万句空话,不如干成一件实事。他很快克服了高山反应,学会了骑马,在险峻的小路上策马颠簸,到基层农牧区调查研究,了解农牧民的疾苦。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孔繁森就骑马跑遍了全县所有公社,为指导全县工作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孔繁森在济南军区总医院工作过,针打得很好,他看到岗巴县的农牧民群众缺医少药,决定重操旧业。每天,他白天工作、劳动,晚上背起药箱,走村串户,为病人送药打针。最多时他一晚上要走几十里路,打20多针。几年来,他治好的病人连他自己也说不清。

一次,孔繁森下乡骑马时不慎落马,摔成了严重脑震荡,昏迷不醒。当地老百姓扎起担架,抬着孔繁森走了30多里山路来到县医院。当孔繁森从昏迷中醒来,看到的是一双双焦急期盼的目光,一位老大娘还手捻佛珠,不停地为他祈祷。他的视线一下子模糊了……

1982年初,孔繁森内调回山东工作。听说这一消息后,岗巴县群众背着醇香的青稞酒,手捧洁白的哈达,赶到县委所在地,为孔繁森送行。许多群众泪流满面,难舍难分:孔书记,我们舍不得您走啊!

人的一生往往会有许多出乎意料的考验。1988年的一天,山东省委组织部找到当时已是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谈话,告诉他省委已决定让他再次进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

听到这一消息,孔繁森脑海中闪过家中的情景:老母亲年近九旬,体弱多病,爱人做过手术,不能干重家务活;孩子们正在上学,经济上不能自立……孔繁森一走,这个家庭会遇到什么困难,可想而知。沉思片刻,孔繁森又一次作出了人生历程中重大的选择:去!

孔繁森进藏时正值深冬,寒冷、干燥、严重缺氧,使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也感到不适。然而,为了尽快掌握他分管的全市教育工作的情况,孔繁森进藏不足一个星期,就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

到拉萨仅四个月,孔繁森就跑遍了拉萨所属八县区的每一所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民办小学,走访教职工近600人,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他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集中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全民教育意识,三年来,拉萨市教育事业有了明显起色:全市达到了乡乡有学校,绝大多数村有了民办学校,儿童入学率由过去的45%提高到的近80%。

这次进藏,孔繁森一心为群众的心肠跟过去一样火热。拉萨市有55个敬老院,孔繁森在短短几年内跑了48个。每次到敬老院,他都自掏腰包,买上罐头、衣服、药品、收音机等送给老人,一次,敬老院一位老人病了,恰巧院里的汽车出了故障。孔繁森听说后,背上老人,直奔医院,看病、化验、打针……孔繁森背着老人整整转了一个上午。医生护士都误认为孔繁森是老人的儿子。老人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活菩萨,活菩萨

孔繁森有3个子女,然而他却说他有5个孩子。原来他到拉萨后收养了两个藏族孤儿,这两个孤儿都只有10岁左右。

一方面要当公务繁忙的副市长,另一方面要做照料孩子的慈父,这双重角色使孔繁森心力交瘁,晚上孩子尿了床,要半夜起来换床单;每天下班,要急急忙忙回家为孩子做饭;几乎每天都要洗孩子的脏衣服……这些困难都没有使孔繁森后悔,孩子们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健康地成长起来,孔繁森到阿里地区赴任时,又将孩子带到了那里。

那是1992年下半年,自治区领导找孔繁森谈话,准备让他担任一个厅的领导职务。正当他准备赴任时,突然又接到了让他担任阿里地委书记的任命。勇于吃苦的他把到阿里工作当成自己人生经历中又一次严峻挑战,毫不迟疑地接受了组织任命。

阿里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通电的地区,就是地委大院每天晚上也只能用小型发电机发两三个小时的电,来维持昏暗的灯光。生活的艰苦更不必说。

条件的艰苦使孔繁森消瘦了,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他那乐观忘我的情绪,上任伊始,他就一头扎进基层,有路的地方坐车,没有路的地方就骑马。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孔繁森认清了阿里地区条件的局限性,更看清了这里得天独厚的优势。采访中,他如数家珍地摆出了阿里取之不尽的宝藏:

——金矿、水晶矿、硼砂矿等十几种矿产资源储量极为丰富,孔繁森和地委、行署研究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开发。

——阿里靠近普兰口岸和斯不气口岸,另外还有80处通向国外的山口,边贸开发前景广阔。去年阿里地区外贸纯收入达到600万元。

——阿里水资源丰富,目前正准备投资两亿元,修建一个大型水电站,解决制约阿里经济发展的电力问题。

……

阿里是西藏最偏僻的地方,也是潜力和希望最大的地方。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步子迈得再大一些。我有信心和全地区人民同舟共济,艰苦创业,把阿里建设成一个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阿里!孔繁森语气坚定地说。

孔繁森房间的墙上挂着一副迟浩田将军的题词——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这不正是孔繁森和西藏人民、西藏这块土地结下深情的最好写照吗?

是啊,孔繁森的确与二百多万西藏人民必连着心,他深深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选自1994217日《大众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繁森两度进藏,都事出突然且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但他并未退缩,而是勇敢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B.孔繁森每来到一地任职,都迅速地了解了当地的客观情况,为接下来开展工作准备了大量一手资料。
C.孔繁森会打针、学骑马,在条件极度恶劣的西藏地区,他的一身本领帮他更好地完成了他的本职工作。
D.孔繁森与西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正是这份情谊让他下定决心要将阿里建设成文明富裕的新阿里。
2.下列选项中,对材料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五、六两段,连用多个数字,意在突出孔繁森艰苦的工作环境与投入的工作态度。
B.本文主要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以孔繁森职位的变迁划分作板块,串联起全文。
C.大娘捻佛珠为孔繁森祈祷、老人称其为“活菩萨”等侧面描写,烘托了孔繁森高大的人物形象。
D.本文挑选了能够体现人物品质的典型素材,进行了适度的想象夸张,使人物的形象饱满而生动。
3.请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孔繁森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一:

太空之家

①我国成功发射入轨的天宫二号,是一个长10米、最大直径3米多、重约8吨的人造航天器。天宫二号在离地球近4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运行,开展各种工作和实验;它既是一个真正的太空实验室,也是能供航天员居住的太空之家

②高智能是天宫二号作为太空之家的一个突出特点。天宫二号可以自主进行飞行轨道及姿态调整、运行状态的智能化诊断等工作。科研人员整合了航天器十多个分系统的数据,把复杂、晦涩的专业数据浓缩成52组画面,为航天员执行任务提供了清晰、直观、舒适的显示界面。

③科幻电影中技术人员像插拔U盘一样快捷更换损坏部件的场景,将在天宫二号内真实上演。天宫二号在供配电、热控、数据管理等系统方面采用了高集成化模块设计,打造出插拔式接口,航天员在几分钟内就能完成一次维修更换。这是天宫二号作为太空之家的一个新亮点。

④两名航天员要在太空驻留30天,为避免出现粮草不足问题,科研人员研制了在轨补给系统。天宫二号在太空可以边飞行边加油,而不必像天宫一号那样,起飞前必须把油箱加满,携带一吨多的推进剂。天宫二号起飞前只加了半箱,节省的重量用来携带更多的载荷产品和航天员的生活物资。

⑤科研人员还对天宫二号的居住环境进行了精心设计,使其更宜居。航天员生活在由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组成的组合体中,吃饭、睡觉在神舟飞船内,工作、娱乐和锻炼在天宫二号内,15立方米的空间被紧凑地隔成多个功能区。工作区和生活区的噪音控制在50分贝以内:舱内空气温度控制在22-24摄氏度,相对湿度控制在45%-55%,这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湿度。

⑥此外,科研人员在天宫一号基础上,对电子邮件传输、天地视频通话等系统进行了改进。天宫二号增加了邮件下行能力;航天员能与地面视频互动,也能与家人私密通话。

(取材于《人民日报》2016916日)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是天宫二号作为“太空之家”的特点的一项是(     
A.高智能B.更换损坏部件方便快捷
C.更宜居D.增设天地视频通话系统
2.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驻留”中的“驻”是“停留”的意思。
B.“重量”中的“重”字,第七画是“l(竖)”。
C.“载荷”与“下载”中的“载”,读音不同。
D.“锻炼”不可以写作“锻练”。

材料二:

天宫二号守护者——伴随卫星

①天宫二号的伴随卫星(以下简称伴星)重约47千克,体积相当于一台普通打印机。在发射时,伴星由一个微型的释放机构牢牢连接在天宫二号上,进入轨道后才会被释放到太空中,围绕着天宫二号或远或近不同角度地伴随飞行。它带有一台2500万像素的高分辨率全画幅可见光相机,当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时,伴星将在旁边拍下这极其重要的一刻。科研人员将它戏称为天宫和神舟大婚的摄影师

②除了为大婚摄影,伴星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对天宫二号表面状态进行检查。随着人类发射航天器数量的增多,太空中的碎片也在增多,而空间站等身躯庞大的航天器在轨时间也越来越长,万一和微小的空间碎片有个摩擦,就可能形成漏热的裂缝,带来巨大的危险。伴星的红外相机,就好比一个非接触式的医疗热像仪,天宫二号哪里体温出现异常,它都可以及时发现并报警。

③与神舟七号伴飞小卫星相比,天宫二号伴星看上去了一圈,体积减小了1/4。天宫二号伴星采用了高集成化设计,如在伴星所携带的单机中,有一个微型测控应答机,在传统卫星上常重达5千克,现在被压缩成长110毫米、重量不足100克的小家伙。此次伴星的功能密度要求更高,科研人员严格采用了很多宇航级的高可靠元器件,并进行了大量安全可靠的试验。

④为减轻整星重量,研发团队要求所有电子学供货单位把传统的单机外壳全部去掉,只留下电路板,并根据微纳卫星的尺寸特点和接口形式,严格制定统一标准,重新设计标准电路板模块。伴星的结构设计师是两位女性,她们用特有的细腻,为伴星设计了镂空刻槽的减重结构板,星体最薄处仅有0.5毫米,其精美程度让装配师惊讶不已。

⑤这样,省出的空间可以使天宫二号伴星搭载更多载荷,提高主星应用效率,扩大新技术的空间验证平台。

(取材于《文汇报》2016918日)

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能说明天宫二号伴星“采用了高集成化设计”的一项是(     
A.降低了微型测控应答机重量
B.进行了大量安全可靠的试验
C.重新设计了标准电路板模块
D.使用镂空刻槽的减重结构板
4.根据“材料二”,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什么是“伴随卫星”。

材料三: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正式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并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

②第一步为载人飞船阶段。主要任务是研制裁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到太空,开展空间应用实验并返回。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完成首次载人飞行任务;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完成多人多天飞行试验任务。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

③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2008年,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圆满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标志着中国掌握了太空行走的关键技术。2011年,天宫一号出场,这个目标飞行器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开展了交会对接试验并取得成功,自动及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得到验证。同时,天宫一号经过对接后,被改造成为太空中一个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平台,多名航天员短期驻留太空,参与完成多项科学实验,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关键性进展,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圆满收官。

④建造空间站要突破四项关键技术。前两项分别为太空行走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已分别于2010年前后实现;其余两项是在轨补给技术和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需要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来实现,这也是第二步第二阶段的任务。天宫二号搭载的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能够把人体排出的体液进行物理、化学的处理,让它循环再生,从而持续稳定地维持航天员的生命健康。这一技术得到验证之后,还将突破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期驻留的技术。天宫二号将首次实现与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对接,以验证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在轨补加等空间站建造与运营的关键技术。在以后的空间站建造和运营中,货运飞船将担负重要的任务。

⑤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战略的第三步,计划2020年左右建成。届时,中国将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空间站技术的国家。中国空间站2022年全面运行,其质量超过90吨,至少包括一个核心舱、两个科学实验舱;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进行对接。核心舱要求长期有人驻守。

⑥由16国建成的国际空间站使用期限到2025年,而中国空间站将在轨运行至少10年。那时,中国空间站将是人类唯一的太空家园。

(取材于尹怀勤、罗琼的相关文章)

5.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天宫二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平台
B.处于“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C.承担了两项关键技术的验证
D.将首次实现与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对接
6.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实现了航天员短期停留太空并安全返回
B.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活动,标志着我国太空行走技术实现了突破
C.交会对接技术由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验证完成
D.国际空间站到期之后,中国将成为第三个拥有空间站技术的国家
2023-08-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二十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屠呦呦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新思路,提取出青蒿素,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籍的惊人价值。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通行的是:1911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古籍的类型除了大量的汉文古籍,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认识和了解古籍成为一种需求。古籍的价值是多重的。古籍的载体材料主要包括纸张、织物和墨。这三种材料由于产生或制作的年代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元代以前印书主要用麻纸、皮纸,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纸,通过载体材料体现出的文物价值显而易见。浩瀚的古代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为了解先人的政治、文化、制度、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就是古籍的文献价值。古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人们看到一部古籍,往往还未翻阅,就已为其精美的外观和典雅的色调所征服。对文献研究者来说,文献价值是古籍的“皮”,其他价值则是古籍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20万种。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写的古籍已万不存一,流传至今者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为文物被珍藏在图书馆,读者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取材于李致忠、梁爱民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以往,古籍保护提倡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原生性保护指保护古籍文物本身,可谓之“存形”;再生性保护指对古籍的影印、缩微复制和整理出版等,可谓之“移形”。不过,这两种方式主要解决古籍“藏”与“用”的问题,而古籍的“藏”与“用”长期局限在特定的机构与学者群体中,未能引起普通大众的广泛注意。传承性保护则是利用各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将古籍推向大众,让古籍“活”起来,实现古籍从“藏”到“用”最后至“活”的飞跃。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飞跃提供了条件。人工智能处理古籍的过程大体包含四步:首先,将古籍扫描并处理成图像文件。其次,通过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图像文件中的文字识别为计算机可处理的电子文本。再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所获取的文本进行基础性加工,包括自动断句、标点以及词语切分等。最后,识别并抽取文本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书名)等概念与知识,为后续深入的古籍知识挖掘提供基础性支撑。

目前,研究者引入序列标注模型,在计算机自动断句、标点、专名识别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谓序列标注,即输入字符串,预测每个字符在该位置的专名属性以及是否在该位置断句。例如,输入“论语云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模型应预测为“(B-BOOK)(E-BOOKSB-PER)(E-PEROOSOOOO”,其中,“B-BOOK”表示书名开头的字,这里指“论”;“E-BOOK”表示书名结尾的字,这里指“语”;“S”表示其后应断句的字,这里对应“云”和第一个“礼”;“B-PER”表示人名开头的字,这里指“管”;“E-PER”表示人名结尾的字,这里指“氏”;“O”表示不做任何操作。每一个字都对应一个或一组符号。研究者通过多种机器学习模型,训练计算机自动标注文本序列的能力,进而使其完成自动断句、标点、专名识别等任务。模型预测的综合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由此,海量的典籍就可以转化为数字化、结构化的文本,从而降低普通人阅读古籍的难度,实现互联网环境下古籍的传承性保护。

让古籍“活”起来的尝试还有很多。《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不断涌现,各地古籍存藏单位联合举办“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延续古人“曝书护书”的习俗,不仅晒古籍珍宝,也晒修复、装帧等相关技艺,有的还能让人现场体验。

(取材于周余姣、胡韧奋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古籍的一项是(     
A.《三国志史传》散页(刊刻于明代,2018年发现于日内瓦图书馆)
B.《韩柳文研究法》(林纾,1914年铅印本,研究韩愈、柳宗元古文的著作)
C.《秦妇吟》残卷(唐•韦庄,1900年发现于敦煌藏经洞)
D.《春秋左传》(明代刻本,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
2.根据材料二,模拟计算机对“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的序列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应标为“(B-PER)(E-PER)”。
B.“愀然”应标为“OS”。
C.“正襟”应标为“OO”。
D.“问客”应标为“SO”。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改善古籍的收藏条件属于原生性保护,可以保护其文物价值。
B.修补古籍的残损处属于再生性保护,意在保护其艺术价值。
C.实现古籍从“藏”“用”到“活”,只能依靠人工智能技术。
D.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古籍,并能深入地挖掘出古籍蕴含的知识。
4.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为什么要让古籍“活”起来。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2224日至220日,中国将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次盛会将由北京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办。北京将主办冰上项目,张家口将主办雪上项目,北京延庆将协办雪上项目。北京冬奥会在场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持科技冬奥的理念,处处彰显中国智慧。

北京冬奥会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坐落于奥林匹克公园内,在冬日暖阳下是得格外亮丽。这座场馆由22条晶莹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基墙还绕,因此又被亲切地称为冰丝带冰丝带的外墙由3360块曲面玻璃拼装而成,首次应用了20450米国产高钒密闭索。冰丝带还应用了世界首个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制冰技术。该技术可使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按照国际滑联的要求,场馆冰面温差不能超过1.5摄氏度),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冰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该技术采用环保性和安全性最佳的自然冷媒--无异味、不可燃的二氧化碳制冷刺。与传统制冷技术相比,该技术可提升能效20%以上。冰丝带暗藏的黑科技不止于此,场馆内的多功能超大冰面亚临界、跨临界多工况并行二氧化碳直接蒸发制冰集中式制冷系统等应用,均属国际首次。多项冬奥首创的背后是无数科研攻关者拼搏奋战的结果。

大规模风电、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的输送,将助力北京冬奥会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世界首条50万伏柔性直流输变电工程的投入使用,使得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成为现实。为减少损耗,多个冬奥场馆还在照明节能方面狠下功夫:通过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可实现年供电约70万千瓦时,可满足冰上运动中心的部分用电需求,进一步节约能耗;国家体育馆依靠仿冰玻璃砖设计,能充分引人自然采光,最大限度减少照明能耗……

坐落于首钢老工业园区的滑雪大跳台中心由废弃的钢铁冶炼厂变身而成,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这体现了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可利用、可收益的理念。很多场馆也都体现了该理念。北京赛区除国家速滑馆和首钢清雪大跳台中心两个比赛场馆外,其他比赛场馆全部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遗产。50多岁的首都体育馆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排球主赛场,它将再次出征,在冬奥会时承担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项比赛任务。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通过水冰转换,实现了水立方冰立方的华丽转身,成为奥运场馆可持续利用的典范。水立方把柔软的水设计成坚硬的方块,冰丝带则把坚硬的冰设计成柔软的丝带,这其中蕴含了中国古老的哲学智慧。

科技冬奥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新技术,而且使中国人民更进一步了解了高新科技,促进了人们对科技的热爱。科技冬奥必将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发展。

(取材于刘垠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冰丝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丝带”因丝带般曲面玻璃幕墙环绕而得名。
B.“冰丝带”采用的二氧化碳制冷制冰技术为世界最佳。
C.“冰丝带“不仅美观,而且应用了多项国际首创技术。
D.“冰丝带”的设计理念蕴含着中国古老的哲学智慧。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的照明能源将由世界首条柔性输变电工程完全提供。
B.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能进一步节约能耗。
C.国家滑雪大跳台中心直接采用废弃的首钢冶炼厂为场馆。
D.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全部直接由现有竞赛场馆改造而成。

材料二

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将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红利呢?

冰雪运动首当dāng其冲,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中国掀起了一股冰雪热潮,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冰场雪场,滑冰滑雪成为一种时尚。冰场和雪场的大规模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冬季运动锻炼提供便利。很多滑雪发烧友为了在雪白的赛道上过一过风驰电掣chè)的瘾,纷纷赶赴张家口、延庆等地。民众参与度的提高也正推动冰雪运动的南移,越来越多的冰雪场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落地生根。奥林匹克研究专家裴东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冬奥会是实现‘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良好契机,带动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冬奥会传播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民众体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体育的核心价值,建设‘健康中国’。

惊艳世界的首条时速350公里的京张智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张家口至北京最快选行时间由以前的3小时7分缩至47分钟。京张智能高铁作为京津冀地区一条重要的交通大动脉,不仅拉近了京津冀的时空距离,更促进了三地协同发展的步伐提速,为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便捷的交通除了更好地为世界各国运动员参加冬奥会提供服务外,也为推动京津冀地区间优势互补、缩小城市发展差距提供契机。

2015年成功中奥以来,张家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旅游业的发展让各大雪场、酒店、农家院等生意争争日上,获得可喜的收入。据初步测算,举办冬奥会将给张家口带来35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增加20万个就业机会,同时为地方带来数十亿元税收。

冰雪运动和冰雪休闲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冰雪装备产业的发展。为了让冰雪经济全链条发展,张家口紧紧抓住冰雪特色产业,加快冰雪装备产业的发展,面向法国、美国、瑞典、芬兰等10多个欧美传统冰雪体育强国开展了合作交流,并正在规划建设张家口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国、张家口宣化区冰雪产业2个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截至20211月,张家口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82项,落地项目70项,总投资335.04亿元,投产运营项目32项,全市冰雪产业实现产值26.48亿元。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2015年宣布北京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时说,奥运会交给了放心的人2022年北京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举办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的城市这将在奥运史上留下浓墨重采的一笔。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终将让大众受益。在走向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日子里,我们的生活正因冬奥会筹办工作的推进而变得更加精彩。

(取材于赵鹏飞等的相关文章)

3.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读音、字形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首当(dāng)其冲: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B.风驰电掣(chè):形容速度非常快。
C.争争日上:形容事业兴旺发达,不断向上。
D.浓墨重采: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
4.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张家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许多滑雪爱好发烧友前来滑雪。
B.旅游业的发展使各大雪场、酒店、农家院等增加了收入。
C.已经开展了与国外传统冰雪体育强国的合作与交流。
D.已建成的张家口宣化区冰雪产业园推动了冰雪产业发展。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丝带”使用的技术使冰面温差优于国际滑联要求。
B.京张智能高铁有助于京张两地打造“一时经济圈”。
C.自申办冬奥会以来张家口政府已投资3500亿人民币。
D.2022年冬奥会成功申办,给张家口带来了巨大就业机会。
6.某中学准备围绕“科技冬奥”和“冬奥红利”两个主题宣传北京冬奥会,请结合两则材料,帮助他们概括这两个主题下的若干要点。要求语言简洁,有一定的宣传色彩。
2023-07-2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二十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0.65) |
名校
7 .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2】兼人:勇于作为。

2023-07-26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离不开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民俗。乡土小说创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真正抓住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特征并成功运用民间语言。

对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书写是乡土作家让民俗“活”起来的重要实践和探索。乡土民俗作为村民千百年生活中习焉不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转化过程中既可以通过产业转化的方式实现经济上的振兴,也可以通过挖掘其内在活力,实现地方文化的振兴,赵德发的《经山海》、张炜的《独药师》、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中,都有作家对地方传统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独到思考。《经山海》是赵德发新近出版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中提及的诸多举措,如对地方传统曲目“斤求两”的挖掘并将其列入市级“非遗”名录、以海边民俗踩高跷下海推虾为基础创办的“海上高跷”节目、因地制宜举办楷坡祭海节和“鳃人之旅”项目等,都是在地方原有传统民俗基础上的创新之举,其中既有对传统民俗予以改造以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举措,又有将传统民俗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的探索,给现实生活中传统民俗的现代转化提供了参考。张炜的《独药师》中,作者除了对胶东民俗近乎百科全书式的呈现之外,还主要挖掘并讲述了流传已久的道家“养生文化”。作者敏锐地发现本土养生文化对现代人的重要价值,以此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中,科研人员的到来让楚王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将楚王庄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如相对原始的耕作方法、历史悠久的楚国文化遗存、古老的烹饪技巧等,充分利用起来。这些楚王庄遗留下来的民俗传统,无疑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作家对传统民俗产业转化可能性的独到思考,既让读者认识到了乡土民俗的非凡价值,也通过文本探索出了一条活化民俗文化之路。

(节选自《乡土文学:让民俗文化“活”起来》,《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4月22日)

材料二:

文学源于生活,当现实生活层面的“乡土中国”日益转变为“城市中国”,乡土文学的末日是不是会随之而来?对此许多人是深表忧虑的,甚至直接给出了“乡土文学消失成必然”的断语。但我以为不必过虑,城市化并不会必然带来乡土文学的消亡。

首先,对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乡土空间趋于萎缩的问题应理性看待。乡土中国的转型并不能随着乡变镇、县改市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住进楼房、“被市民化”后的农民,离真正从思想意识上“市民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事实上,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还会保留甚至影响到数代以后。这种情况也可以从创作者一方得到印证。许多写乡土小说的作家都自称是“农民”,沈从文一直以“乡下人”自居,即便在进城多年,做了北大教授后也是如此。莫言也说自己的创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这类说法往往容易受到些质疑,因为进城多年的他们早已远离农民生活,不再熟悉现实中的农民和乡村。“作为农民的写作”是个伪命题,这种质疑或许会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来自乡土的“新城市人”要想完全摆脱乡土的灌注,彻底告别农民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却也的确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土作家强调自己的写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又不完全是矫情或虚饰。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民心态和思维方式更是将长期存在。

其次,即便现实的乡土空间越来越狭小,城市化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逆,也不意味着乡土文学就定会走向衰落。事实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空间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乡土经验也越来越成为对城市人来说充满陌生化的经验。新兴的城市正在变得千城一面,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审美疲劳。于是,在外出旅游时,越来越多的人会将与自然更加接近的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村寨游成为旅游新宠,体验农家乐、乡土民俗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乡土世界虚拟文本的乡土文学也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它会伴随着城市人对乡土的怀旧和对一种乡村生活方式的追求,而长久地存在下去。

(节选自《乡村振兴与乡土文学的未来》,人民网2019年12月12日)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的中国,随着社会变革的持续与深入,乡土文学叙述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那种史诗般的叙事模式、宏大的结构和伟大的文学家,逐渐被新时期的小叙事、小结构、新流派作家所代替。虽说这一时期产生了《红高粱》《白鹿原》等重要作品,但乡土叙述的式微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

从“五四”乡土作家到先锋派的乡土作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几乎都有乡土生活的经验。这也是他们写作乡土小说最为重要的基本条件。作家群体的整体特征反映的是中国一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这个重大的社会变迁将在21世纪初期完成。这也意味着,21世纪以后成长起来的中国作家,将失去乡土生活的直接经验。

伴随着作家群体而改变的,是广大的读者群体。年轻一代人的乡土生活经验与老一辈人的经验差异明显。在互联网时代,地域区别早已被打破。那种乡土中国的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的美学要素早已失去异域情调的感觉,而变得如此普遍、单一而雷同。乡土经验已经不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神秘性。

只要中国还有农村,就不乏农村题材的写作,但农村题材不等于乡土题材。作为一种世界文学的书写流派,乡土文学的边缘化甚至消亡是正常的文学更新换代,也是无法阻遏的历史潮流。未来的乡土题材写作,只能在多元语境下,与其他流派的写作范式相融合,而难以再以独立的姿态骄傲于世。

(节选自腾讯文化《乡土文学的前世今生:如何从政治先锋到落寞无声》,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文学的成功在于既对传统民俗予以改造,又将传统民俗转化为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
B.为了让民俗“活”起来,当代不少作家在乡土文学创作上进行各种重要实践和有益探索。
C.作家赵德发在《经山海》中提及诸多举措,在地方原有传统民俗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创新。
D.《湖光山色》中周大新对古代遗留民俗传统的再思考,挖掘了乡土民俗蕴藏的巨大价值。
2.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红高粱》是莫言在北京求学时所写的作品,但作品中的颠轿、高粱酒坊及剪纸等地域民俗文化符号表现的却是高密乡这片土地的无限生命力。
B.沈从文的《边城》借助吊脚楼、对歌、端午节庆习俗等描绘了湘西地区原始自然的民俗生活形态,这是身居北平的他在想象中对湘西的回望。
C.《独药师》的作者张炜长居省城,但在他的笔下出身于养生世家的主人公所研究的不是近年流行的养生保健,而是胶东本土自古已有的长生术。
D.曹禺的《雷雨》展现了来自农村的佣人侍萍和资本家周朴园及其家人的封建家庭悲剧,作品的原始创作动机与曹禺的封建大家庭生活经验有关。
3.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1世纪后成长起来的中国作家失去了乡土生活的直接经验,也就丧失了乡土文学创作的土壤。
B.不仅作家群体失去了乡土生活经验,年轻读者群体的乡土经验也受时代影响与老一辈产生差异。
C.被打破的地域区别和趋于单调雷同的乡土风情使得乡土经验已不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神秘性。
D.由于社会转型、作家群体改变等因素,乡土叙述的衰落、乡土文学的边缘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生活层面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并不意味着思想意识层面的“市民化”过程已经完成。
B.虽然一些作家自称农民,但因远离农民生活多年,其写作过程的心态和思维已发生改变。
C.乡土空间日益稀缺,体验乡土生活成为城市人感受陌生化经验、缓解审美疲劳的新风尚。
D.《白鹿原》《红高粱》是重要的乡土文学作品,但它们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正逐渐被替代。
5.乡土文学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条概括。
2023-01-26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论语·子路》)

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心目中“士”必备的品格。
2023-01-24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下列选项中,对《论语》章则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要在生活中行“仁”,就要克己复礼,加强自我约束,而要想达到“仁”的境界,就需要从自我入手,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一味要求别人。
B.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子贡认为应文质兼备,表里一致,并用比喻的方法,将质比作虎豹之鞟和犬羊之鞟,来反驳棘子成。
C.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
在为政理念上,孔子主张回归礼、义、信的安民定邦传统,反对樊迟学稼、圃的做法,也体现出了其对劳动生产者的轻视。
D.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孔子认为,学习知识和技能,需要运用到实践中去才是有效的,主张学以致用。
2023-01-24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