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社会,我们是“人治”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准确。“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人治”和“法治”自然是有区别的。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于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点来说,礼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做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可能会出问题。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进而礼可以为人所好,成为人的主动追求。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

材料二

客观地讲,“礼治秩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过一定的作用。正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旧日中国文明最使人惊异者,即是其社会秩序恒自尔维持,若无假乎强制之力”。礼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些行为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更在于通过这些外部的规范来起到教化的作用,启发和涵养人们内在的理性自觉,不断培育人们的道德心,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当道德境界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人们的行为就会由礼的约束上升为道德自觉,由他律转为自律。达此道德境界,人的内心高度自由,行为则于礼无不自然相合。孟子所谓“由仁义行”而非“行仁义”说的就是这一境界和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向道德之途,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自觉,这就是礼的教化之功,也是礼治所赖以运作的内在机制。

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阻碍社会的进步,阻碍科学,尤其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四百年来西方近代科学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却停滞不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过于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而“礼治”往往被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反对变革,维护封建制度的屏障。长期固定不变、几近僵化的思维模式和社会治理阻碍近代科学的兴起。

从“乡土社会”的角度看,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保守大于开拓,合作重于竞争,注重整体综合,轻视个体独立。这在无形中压抑了人性,甚至扭曲了人格。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就是旧中国农村“礼治秩序”统治下各种畸形人格的“集大成者”。礼治社会的直接后果就是民主、法治意识的淡薄,难以融入近代化的潮流之中。

(取材于张璐等人的文章)

材料三

在都市社会中一个人不明白法律,要去请教别人,并不是件可耻之事。事实上,普通人在都市里居住,求生活,很难知道有关生活、职业的种种法律。法律成了专门知识。不知道法律的人却又不能在法律之外生活。在有秩序的都市社会中,在法律之外生活就会捣乱社会的共同安全,于是这种人不能不有个顾问了。律师地位的重要从此获得。

但是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要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在旧小说上,我们常见的听讼,亦称折狱的程序是:把“犯人”拖上堂,先各打屁股若干板,然后一方面大呼冤枉。父母官用了他“看相”式的眼光,分出那个“獐头鼠目”,必非好人,重加呵责,逼出供状,结果好恶分辨,冤也伸了,大呼青天。——这种程序在现代眼光中,会感觉到没有道理,但是在乡土社会中,这却是公认正当的。否则为什么这类记载,《包公案》《施公案》等能成了传统的最畅销书呢?

我在上一次杂话中已说明了礼治秩序的性质。在这里我可以另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足球比赛时,裁判官吹了叫子,说哪个人犯规,哪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除了做个发球或出界的信号员)。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之下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他的责任是在察看每个球员的动作不越出规则之外。一个有Sportsmanship的球员并不会在裁判员的背后,向对方的球员偷偷地打一暗拳。如果发生此类事情,不但裁判员可以罚他,而且这个球员,甚至全球队的名誉即受影响。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的程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

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的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

(取材于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经常把“人治”与“法治”对立起来的提法是不准确的。
B.无论“人治”还是“法治”,维护社会秩序离不开人的因素。
C.维护秩序的力量和根据的规范不同,“人治”“法治”有别。
D.乡土社会是一个“无法”社会,只能依靠“礼治”维护秩序。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礼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权力推行法律,为“礼治”创造外部条件。
B.社会所积累的经验对“礼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C.“礼治”都是从教化中所养成的对个人的服从。
D.社会舆论是维护乡土社会“礼治”的主要力量。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礼治作用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借助强制力量的情况下,维护社会的稳定。
B.达到“行仁义”的境界,实现内心高度自由。
C.阻碍社会的进步,阻碍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
D.轻视个体,压抑人性,妨碍法治意识的形成。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治的形成与传统、习惯和特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B.礼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中习得的良好习惯。
C.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讲的就是礼治下的道德自觉。
D.礼治靠传统来维系,对传统的敬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5.根据选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律师地位是否重要,与其所掌握的法律种类、数量相关。
B.在乡土社会中,负责地方秩序的官员依靠折狱维持教化。
C.作者用足球比赛为喻,说明遵守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D.乡土社会中采用的“连坐”,是所谓“礼治”的具体表现。
6.根据文章内容,请分条概括乡土社会“礼治”的特点。
2023-01-0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拔萃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的创造行为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密切相关。聚合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散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简单说来,聚合思维是把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之后,再寻求一个最佳答案,而发散思维则是围绕着问题多方寻求不同答案。聚合思维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而发散思维则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总结,天文学家对海王星与冥王星的发现等,都是聚合思维带来创新与发明的佐证。而牛顿在苹果树下的奇思遐想引发对万有引力的研究,凯库勒受炉火“金蛇狂舞”的启发提出苯分子结构的设想等,则说明了发散思维在自然科学的创造活动中大有可为。可以说,没有聚合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条件和基础;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想象基础和想象动机。

可惜的是,在不少国家的教育制度中,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远远多于对发散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发展轨迹大体形成上图所示双曲线。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学校和家庭过分强调聚合思维对认识事物规律的主导作用,最终造成学生发散思维被干扰抑制。

(取材于岳晓东、龚放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对于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因素,一些研究者聚焦于思维过程、认知方式和智力水平,而另一些人则着重关注包括情绪、动机、人格、自我效能感等非认知因素的影响机制。

一般认为,积极情绪可能增强个体在不同观点间的转化、联系能力,促进思维的发散性和认知的灵活性,有助于创造力提升;消极情绪则不利于创造性表现。此外,研究表明,情绪的激活水平与创造力也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出倒U型特点:从较低到中等水平的情绪激活能逐渐提高认知坚持性,带来越来越好的创造性表现;极端高的激活水平使得思维无序,极端低的情绪状态又无法达到促进创造力思维的基本阈限。在情绪激活状态下,个体可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有助于提高个体在创造力任务中的认知加工水平。有学者认为,积极情绪可提高认知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影响时间较短;消极情绪可提高坚持性,影响时间相对较长。

几乎所有学者都承认内部动机对创造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兴趣、愉悦感和挑战性成为人们从事一项任务的动力源泉时,表现会更具创造性。外部动机对创造力的影响不一,指向创造本身的外部动机可提高创造力,而指向创造结果或任务完成度的外部动机会抑制创造力。

(取材于李晓巍、郝宁等人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人本主义创造观认为,创造力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充分认识和展开自我的本性时必然会达到的一种境界。但从系统演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谨慎地对待创造力的发展。如果说,当下通过运用实证测评的手段研究人的创造力可能还在人类的控制范围之内,那么,未来人工智能的水平会不会超越人独有的创造力?会不会出现拥有创造力的新物种?会不会通过基因改造设计出在创造力方面更加发达的超级“人类”?这些问题都不得而知。

在一些科幻电影中,人们用无限的创造力尝试各种各样的创造,出现了新技术、新工具、新物种,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但另一方面,创造也带来了新威胁和新挑战。现在的整个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经过长期演变和进化形成的,是不同物种和环境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博弈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新物种的出现必然会打破这种平衡。正因如此,创造力应该是有规范和限制的,不能随意发挥和利用。创造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应贯穿伦理的考量,既遵从人的理性而又超越理性的桎梏,确保人类所创造的未来适合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取材于郭佳楠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都以创新思维为基础。
B.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都可以引发创造活动。
C.图中的双曲线说明随着人的年龄增大,创造力会明显下降。
D.学校教育不应该强调聚合思维对认识事物规律的主导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创造力”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既包括认知因素,也包括非认知因素。
B.积极情绪可能增强思维的发散性,从而提高个体创造力。
C.在极低情绪激活水平之下,积极情绪也不易产生创造力。
D.对完成任务速度快的个体来说,外部奖励会激发创造力。
3.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本主义创造观认为,人的创造力必然达到充分发挥。
B.从系统演化的视角来看,创造力的作用是发展变化的。
C.用实证测评手段研究人的创造力,可能暂时是安全的。
D.超级“人类”可能会打破物种与自然界现有平衡状态。
4.根据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聚合思维对深入认识事物的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B.灵活而开放的认知态度是创造力人才应具备的。
C.吸引人又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常常会激发创造力。
D.基于人类伦理的创造力需要打破一切既有平衡。
5.下面是《五石之瓠》的学习任务,请联系材料内容,说明它是否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任务:
情境写作:假如你是“感悟经典之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推广活动的骨干成员,请为《五石之瓠》写一篇推荐词。
2023-01-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新北赋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绝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们的父亲赶考_______。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取材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氛围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的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他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的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

(取材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

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在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苏东坡的“异代知己”。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____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

(取材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苦读。
B.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苏轼从小就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信奉佛教有关。
C.夏承焘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他对许多日本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D.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苏轼词作的数量之多已然突破了前人。
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
C.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
D.森槐南等日本词人在模仿苏词时,经常撷取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相同情怀,足见苏轼对其影响之深。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A.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
B.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残酷的现实,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
C.《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
D.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
4.在材料一和材料三划横线处分别填上恰当的成语。
5.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普通常有以人治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

这样说来,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法律的统治了。统治如果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配合的。如果不根据法律,根据什么呢?望文生义地说来,人治好像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就算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如果共同生活的人们,相互的行为、权利和义务,没有一定规范可守,依着统治者好恶来决定。而好恶也无法预测的话,社会必然会混乱,人们会不知道怎样行动。那是不可能的,因之也说不上了。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璞归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在社会、政治、经济各个范畴中,都有人认为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决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

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让我先说明,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未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取材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1.根据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法律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需要由人来执行。
B.“人治”和“法治”的区别,仅在于维持秩序时所使用的力量。
C.老子认为社会秩序无需外力维持,靠人们的本能良知。
D.作者认为礼和法律并无不同,二者都是一种行为规范。
2.请分条概括作者对于“乡土社会秩序”的看法。
3.材料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2023-01-0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河南省以及广西桂平市西山景区陆续捕获鳄雀鳝的事情,引发公众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的高度关注。鳄雀鳝原产北美洲南部地区,是史前鱼类,在地球上存在超过1亿年,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雀鳝科,是大雀鳝属下的成员。雀鳝是一种古老鱼类,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包括7个物种,其中一个就是鳄雀鳝。鳄雀鳝是一种食肉鱼,它有一个长吻,形成它的上下颌,其上下颌较长,延伸向前,上面有很多细小但尖锐的齿,看上去比较类似于鳄鱼的嘴巴,因此,被称为鳄雀鳝。

鳄雀鳝身体很长,长度可以达到3米多,重量可以长到137公斤,它的背鳍以及臀鳍、尾鳍等都很靠后,当它抓住猎物或把猎物杀死,会先从头吞下去。鳄雀鳝主要生活在淡水区域,常出没于水湾流速较低的地方,它可以用鱼鳔直接呼吸空气,吞入水表面的空气,耐受力很强,而不像其他的鱼出了水面就容易死。鳄雀鳝会主动攻击它认为可以作它的饵料和食物的生物,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几乎通吃,对生态具有极强的破坏性。鳄雀鳝皮糙肉厚,它的瓣片被称作硬鳞,就像盾牌一样,紧密结合在一起,非常硬。一般鱼的鳞片,比如在吃鱼的时候是可以被刮下来的。而据新闻报道:“人们抓鱼(鳄雀鳝)时,用鱼叉去叉,鱼叉都断了。”

鳄雀鳝属于大型凶猛食肉型鱼类,虽然性情凶猛,但在原产地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环。这种鱼产卵的时候,鱼卵会被其他鱼吃掉,所以不会泛滥,在我国生态环境中它没有天敌,一旦入侵成功,就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湖水里鱼群总数下降。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李晨虹教授认为,江湖上鳄雀鳝之前的最大淡水鱼,可能是我们最近已宣告灭绝的长江白鲟。当然,世界上还有其他鲟鱼、巨骨舌鱼、湄公河巨鲇等要比鳄雀鳝大。论体型的话,东北鳇鱼也比鳄雀鳝大。不管怎样,生猛食肉的鳄雀鳝,算得上淡水鱼类中的巨物,堪称“新鱼王”。

材料二

历经亿万年的演变,地球上任何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都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在这里每个生物几乎都有自己的天敌。此如水葫芦,在南美洲,就有象甲虫吃它的叶子。在亚马孙河,食人鱼是其他鱼类的捕杀对象。那些今天被我们视为心腹大患的外来入侵生物,在原产地,都是温顺的良民,它们曾经无心也无力与整个生态系统为敌。然而人们在引进它们时,出于对成活率的考虑,忽略了同时引进它们的天敌。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日益加剧,造成原有生物群落的衰退,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农、林、牧、渔业损失严重,威胁全球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之后,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维持生态的平衡,靠的是一条奇妙的生物链。如果不幸失去了中间的任何一环,都将给当今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灾难,而目前人类研究的物种,不到地球上的20%,依据这样不完全的认识水平,人类每一次引入新的外来物种,无疑是在冒极大的风险。

我国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工作,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和防治工作。农业部成立了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部委,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按照“广泛发动、除防并举、突出重点、综合防治”的方针、群防群治,如对紫茎泽兰、豚草、红火蚁、水花生、少花蒺藜草等外来入侵生物进行了集中灭除,成效显著。

今年8月1日实施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未经批准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将依照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条进行处罚。未经批准,擅自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捕回、找回释放或者丢弃的外来物种,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专家表示,鳄雀鳝是外来物种,尽管目前法律上仍未明确对鳄雀鳝的销售进行限制,但如果购买后随意放生或丢弃,已涉嫌违法。因此,消费者对于一些不熟悉的外来物种应谨慎购买。如果市民在公园等地发现鳄雀鳝,要尽快上报,由当地管理部门捕捞清除,并作无害化处理。

(以上二则材料取材于北青网等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鳄雀鳝作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依据,不正确的一项是(     
A.鳄雀鳝属于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地区的古老鱼类雀鳝中的一种鱼。
B.鳄雀鳝攻击性很强,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几乎都是它的饵料和食物。
C.鳄雀鳝在我国生态环境中没有天敌,一旦入侵成功,危害性极强。
D.鳄雀鳝目前是最大的淡水鱼,长江白鲟灭绝后,它成为“新鱼王”。
2.根据材料一、二,我国相关部门重视鳄雀鳝的主要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A.鳄雀鳝攻击性很强,曾在一些景区里伤过人,影响当地的旅游发展。
B.鳄雀鳝属于外来鱼类,在我国没有天敌,会造成入侵水域生态破坏。
C.现在养殖鳄雀鳝的人较多,放生的人也多,观赏鱼市场需加强管理。
D.引进鳄雀鳝,但没有引进它的天敌,造成鳄雀鳝的生态环境不平衡。
3.根据材料二,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外来物种的入侵是相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的,并非生物本身的问题。
B.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引起地区生态安全,各国政府已开始关注。
C.外来物种的入侵是社会发展中的产物,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无关。
D.外来物种的入侵,占全球物种的20%,不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4.根据以上二则材料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鳄雀鳝是可以养殖的,但不能随意放生,更不可投入湖泊、池塘、河流等地。
B.发现鳄雀鳝要及时报告,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捕捞清除,不可私自垂钓、食用。
C.学校要教育学生夏季不要到河里野游,因为会受到鳄雀鳝这种凶猛鱼类的攻击。
D.我们可以引进鳄雀鳝的天敌生物,让它们相互制约,达到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
5.根据以上二则材料内容,请概括说明我们如何防止鳄雀鳝这种外来物种的入侵。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材料一: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

(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

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杼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

(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
B.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一定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
C.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D.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
2.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
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
C.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
D.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部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
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A.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
B.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
C.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
D.《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中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词人最喜欢的中国文人是苏东坡,这从仿作的词作数量最多可以看得出来。
B.日本词人喜欢模仿苏东坡的词作,主要是被苏东坡本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C.日本词人特别喜欢模仿苏东坡的词作,得益于苏东坡的词作得到了广泛传播。
D.日本词人的创作从多个方面学习了苏东坡的风格特点,但是却毫无创新之处。
5.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
2023-01-01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仪式开始

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投降书脏了

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原来加拿大代表签字时低了一格,随后各国代表也签错位置了。协商之后,有关代表做了更正。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取材于朱启平《落日》,有删改)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取材于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1.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描写投降签字前的宏大场景,渲染了庄严肃穆而又喜庆的氛围,表达了胜利者心中的喜悦之情。
B.材料一以《落日》为题,一语双关,一方面点出签降的时间,另一方面用“日落”象征着军国主义的失败。
C.材料二指出以闻一多、朱自清为代表的我国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都具有民族英雄气概。
D.《别了,司徒雷登》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标题形式相似,内蕴深厚,都表达了民族强盛的自豪之情。
2.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插叙了“九·一八”事件等,联系历史,充实内容,感动人心。
B.材料一采用小标题形式生动展现签字的过程,颇有镜头感,条理清晰。
C.材料二以一“走”一“来”结束,这个对比既总结了全文,也照应题目和开头。
D.《别了,司徒雷登》语意双关,明指司徒雷登离开中国,暗寓美帝侵华政策的失败。
3.下列选项中,论点和论据不匹配的一项是(     
A.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国民党反动派亲附美国。
B.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百万将士痛击日寇。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宁饥不屈。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回击轰炸广岛长崎。
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方法。
5.新闻通讯具有“真实性”“文学性”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具体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新网北京74日电(马帅莎)中国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202174日顺利出舱,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首次托举航天员刘伯明到指定位置圆满完成出舱操作,抬升天和核心舱舱外全景相机的位置,并验证了机械臂的大范围转移能力。

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是目前同类航天产品中复杂度最高、规模最大、控制精度最高的空间智能机械系统,主要承担舱段转位、航天员出舱活动、舱外货物搬运、舱外状态检查、舱外大型设备维护等八大类在轨任务。核心舱机械臂展开长度为10.2米,最多能承载25吨的重量,是空间站任务中的大力士

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是中国首个可长期在太空轨道运行的机械臂,其肩部设置了三个关节、肘部设置了一个关节、腕部设置了三个关节,一共七个关节,每个关节对应一个自由度,就如同人的手臂一般,具有七自由度的活动能力。通过各个关节的旋转,能够实现自身前后左右任意角度与位置的抓取和操作,为航天员出舱顺利开展出舱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为扩大任务触及范围,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还具备爬行功能。由于核心舱机械臂采用了3+肘1+腕3”的关节配置方案,肩部和腕部关节配置相同,意味着机械臂两端活动功能是一样的。同时肩部与腕部各安装了一个末端执行器,作为机器臂的触手,末端执行器可以对接舱体表面安装的目标适配器,机械臂通过末端执行器与目标适配器对接与分离,同时配合各关节的联合运动,从而实现在舱体上的爬行转移。

为实现整个机械臂的平稳运行和精确定位,空间站机械臂各处装有控制大脑,包括1套机械臂中央控制器、7套关节控制器和2套末端控制器。其中,机械臂中央控制器是机械臂管理系统的控制和通信枢纽,负责接收地面飞控人员的各种指令,迅速制定动作方案,进而控制机械臂精准地完成各种动作。该控制器实际上是一台高性能、高可靠的宇航计算机,核心部分采用三模冗余设计架构,三个模块同时执行相同的操作,能够有效识别故障风险,大幅提高可靠性。关节控制器和末端控制器负责控制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7处关节、2处末端执行机构,对各位置的信息交互起到连接和转发的功能,对于机械臂关节和末端的灵活性和精准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11171650分,经过约5.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陈冬、蔡旭哲已安全返回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的首次航天员出舱活动,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组合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进一步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

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首先完成了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天和核心舱与梦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安装,搭建起一座三舱间舱外行走的天桥,航天员蔡旭哲通过天桥实现了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此外,还完成了问天实验舱全景相机A抬升和小机械臂助力手柄安装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

本次出舱任务中,大、小机械臂首次联手,形成组合机械臂,全力支撑出舱任务顺利实施。组合机械臂由大机械臂、小机械臂和大小臂转接连接件共同组成。其中,大小臂转接连接件由大机械臂目标适配器和小机械臂目标适配器同原理部件组成,能够被大机械臂和小机械臂的末端分别捕获,捕获之后即形成组合臂。

大臂加小臂,使组合机械臂的覆盖半径大为扩展,站在天和核心舱的目标适配器上,能够对本次任务的三舱目标进行操作——这是单臂无法做到的。此外,相较于只有7个自由度的大、小机械臂,组合臂的自由度达到了14个,工作起来更加灵活。

不过,长度增加和自由度提高对组合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臂变长后,柔性随之变大,在进行目标操作时的稳定性控制难度增大,变长的机械臂也会增加运动规划的难度,同时两臂间的运动匹配难度增加。机械臂研制团队充分论证、反复试验,确保了组合机械臂的安全可靠,为舱外载荷照料和航天员出舱等任务提供了更强保障。在此之前,大机械臂已可实现三舱自由爬行,而小机械臂只能在指定舱段上工作。现在只需要通过组合机械臂,就能轻轻松松把小机械臂转移到梦天实验舱,转移之后大、小机械臂分开,小机械臂再爬到相应的目标适配器上完成任务。

2021年,大机械臂随天和核心舱升空,承载力可达25吨;2022年,小机械臂随问天实验舱升空,操作精度更高。二者各具特色,在本次任务中形成组合臂并发挥了关键作用。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机械臂大范围转移的能力,在首次托举航天员刘伯明完成出舱操作中得到了验证。
B.核心舱机械臂主要承担空间站八大类在轨任务,属于智能化的“大力士”。
C.核心舱机械臂七关节的设置,使其具有七个方向及相应位置的活动能力。
D.机械臂肩部与腕部均安装有末端执行器,可与舱体表面上的目标配适器对接与分离。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控制大脑”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控制器、关节控制器与末端控制器在内的共10套控制系统,共同组成一个机械臂的“控制大脑”。
B.中央控制器根据地面飞控人员的指令,控制机械臂七个关节和两个末端控制器完成各种动作。
C.三模冗余设计架构可实现三个模块同时执行相同操作,保证了机械臂管理控制系统的高可靠性。
D.关节控制器和末端控制器主要负责对各位置信息的连接和转发功能,影响着机械臂关节和末端的灵活性和精准度。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空间站组合机械臂性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小机械臂通过各自的末端分别捕获到同一转接连接件实现组合。
B.组合机械臂相较于单一机械臂覆盖半径更大、灵活度更高,柔韧性更强。
C.通过机械臂研制团队的努力,目前小机械臂也可实现三舱自由爬行。
D.大、小机械臂可组合工作,也可分开执行各自的任务。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推断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力士”臂长,承载量大;小机械臂活动比大机械臂更灵活。
B.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使舱外操作复杂度精细度更高。
C.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后,加大了任务跨度,组合机械臂应运而生。
D.“天桥”是指以天和实验舱为核心,分别连接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的链接装置。
5.航天员出舱任务结束后,在“太空日记”中以图表方式记录了自己对大、小机械臂及组合臂功能与特点的体验。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补全日记的内容。
2023-01-0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河南省以及广西桂平市西山景区陆续捕获鳄雀鳝的事情,引发公众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的高度关注。鳄雀鳝原产北美洲南部地区,是史前鱼类,在地球上存在超过1亿年,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雀鳝科,是大雀鳝属下的成员。雀鳝是一种古老鱼类,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包括7个物种,其中一个就是鳄雀鳝。鳄雀鳝是一种食肉鱼,它有一个长吻,形成它的上下颌,其上下颌较长,延伸向前,上面有很多细小但尖锐的齿,看上去比较类似于鳄鱼的嘴巴,因此,被称为鳄雀鳝。

鳄雀鳝身体很长,长度可以达到3米多,重量可以长到137公斤,它的背鳍以及臀鳍、尾鳍等都很靠后,当它抓住猎物或把猎物杀死,会先从头吞下去。鳄雀鳝主要生活在淡水区域,常出没于水湾流速较低的地方,它可以用鱼鳔直接呼吸空气,吞入水表面的空气,耐受力很强,而不像其他的鱼出了水面就容易死。鳄雀鳝会主动攻击它认为可以作它的饵料和食物的生物,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几乎通吃,对生态具有极强的破坏性。鳄雀鳝皮糙肉厚,它的鳞片被称作硬鳞,就像盾牌一样,紧密结合在一起,非常硬。一般鱼的鳞片,比如在吃鱼的时候是可以被刮下来的。而据新闻报道:人们抓鱼(鳄雀鳝)时,用鱼叉去叉,鱼叉都断了。

鳄雀鳝属于大型凶猛食肉型鱼类,虽然性情凶猛,但在原产地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环。这种鱼产卵的时候,鱼卵会被其他鱼吃掉,所以不会泛滥。在我国生态环境中它没有天敌,一旦入侵成功,就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湖水里鱼群总数下降。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李晨虹教授认为,江湖上鳄雀鳝之前的最大淡水鱼,可能是我们最近已宣告灭绝的长江白鲟。当然,世界上还有其他鲟鱼、巨骨舌鱼、湄公河巨鲇等要比鳄雀鳝大。论体型的话,东北鳇鱼也比鳄雀鳝大。不管怎样,生猛食肉的鳄雀鳝,算得上淡水鱼类中的巨物,堪称新鱼王

材料二

历经亿万年的演变,地球上任何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都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在这里每个生物几乎都有自己的天敌。比如水葫芦,在南美洲,就有象甲虫吃它的叶子。在亚马孙河,食人鱼是其他鱼类的捕杀对象。那些今天被我们视为心腹大患的外来入侵生物,在原产地,都是温顺的良民,它们曾经无心也无力与整个生态系统为敌。然而人们在引进它们时,出于对成活率的考虑,忽略了同时引进它们的天敌。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日益加剧,造成原有生物群落的衰退,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农、林、牧、渔业损失严重,威胁全球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之后,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维持生态的平衡,靠的是一条奇妙的生物链。如果不幸失去了中间的任何一环,都将给当今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灾难,而目前人类研究的物种,不到地球上的20%,依据这样不完全的认识水平,人类每一次引入新的外来物种,无疑是在冒极大的风险。

我国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工作,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和防治工作。农业部成立了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部委,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按照广泛发动、除防并举、突出重点、综合防治的方针,群防群治,如对紫茎泽兰、豚草、红火蚁、水花生、少花蒺藜草等外来入侵生物进行了集中灭除,成效显著。

今年81日实施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未经批准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将依照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条进行处罚。未经批准,擅自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捕回、找回释放或者丢弃的外来物种,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专家表示,鳄雀鳝是外来物种,尽管目前法律上仍未明确对鳄雀鳝的销售进行限制,但如果购买后随意放生或丢弃,已涉嫌违法,因此,消费者对于一些不熟悉的外来物种应谨慎购买。如果市民在公园等地发现鳄雀鳝,要尽快上报,由当地管理部门捕捞清除,并作无害化处理。

(以上二则材料取材于北青网等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鳄雀鳝作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依据,不正确的一项是(     
A.鳄雀鳝属于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地区的古老鱼类雀鳝中的一种鱼。
B.鳄雀鳝攻击性很强,只要是水里的活物都可成为它的饵料和食物。
C.鳄雀鳝的生活习性,使它在我国生态环境中没有天敌,危害性强。
D.鳄雀鳝目前是最大的淡水鱼,长江白鲟灭绝后,它成为“新鱼王”。
2.根据材料一、二,我国相关部门重视鳄雀鳝的主要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A.鳄雀鳝攻击性很强,曾在一些景区里伤过人,影响当地的旅游发展。
B.鳄雀鳝属于外来鱼类,在我国没有天敌,会造成入侵水域生态破坏。
C.现在养殖鳄雀鳝的人较多,放生的人也多,观赏鱼市场需加强管理。
D.引进鳄雀鳝,但没有引进它的天敌,造成鳄雀鳝的生态环境不平衡。
3.根据材料二,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外来物种的入侵是相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的,并非生物本身的问题。
B.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引起地区生态安全,各国政府已开始关注。
C.外来物种的入侵是社会发展中的产物,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无关。
D.外来物种的入侵,占全球物种的20%,不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4.根据以上二则材料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鳄雀鳝是可以养殖的,但不能随意放生,更不可投入湖泊、池塘、河流等地。
B.发现鳄雀鳝要及时报告,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捕捞清除,不可私自垂钓、食用。
C.学校要教育学生夏季不要到河里野游,因为会受到鳄雀鳝这种凶猛鱼类的攻击。
D.我们可以引进鳄雀鳝的天敌生物,让它们相互制约,达到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
5.根据以上二则材料内容,请概括说明我们如何防止鳄雀鳝这种外来物种的入侵。
2022-12-2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通州区运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含蓄之美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是中国古诗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不能不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蓄大;另一方面则与儒、道两家的思想有关。儒家诗教主张的”“,都要求委婉曲折,温柔敦厚,乐而不淫,怨而不怒。道家则认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并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儒、道两家上述思想有相通之处,即都重视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相通之处反映到诗学上面,就都以含蓄”“蕴藉”“空灵为美,以直语、铺排语、说尽语为不美。

含蓄这一说法,较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所谓文约”“辞微,指诗里说出来的比较简约;所谓指大”“义远,指所暗示出来的意味丰富深远。到了唐代,探讨含蓄美成为诗学发展的时尚,如皎然《诗式》中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白居易《文苑诗格》中为诗宜精搜,不得语剩而智穷,须令语尽而意远等。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他把含蓄作为其中的一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唐后,像梅圣俞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苏轼的以一点红表现无边春、王士祯的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尾等说法,都未超出司空图的概括。对含蓄美的重视,成为中国诗学的一大传统。

含蓄的艺术之美,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诗人面对的社会生活和心中涌动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诗人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生活和流动多变的感情全部直说出来。诗人所采取的策略,必然是以个别概括一般,即以少总多”“万取一收,企望在言外建立起一个以有限表现无限的艺术世界。

含蓄的艺术之美,又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其心理机制就是读者对诗作中空白的填充与投射。相信读者能充分地把握诗歌字面以外的景象和意味,对作品的思而得之,会获得再创造的愉悦。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追求含蓄之美是诗人成熟的标志。郑板桥说过:始余画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层功力,最为难也。近六十外,始知减枝减叶之法。(《郑板桥集》)所谓减枝减叶之法就是含蓄之法。这是以切身体会来说明含蓄美是艺术的高格和极致,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可能要花毕生的精力才能够追求到它。

(取材于童庆炳《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

材料二

文学作品大概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情。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指出与此类似的分别,不过他把叫做精神叫做物质:物质恰足表现精神的是古典艺术,例如希腊雕刻,体肤恰足以表现心灵;精神溢于物质的是浪漫艺术,例如中世纪哥特式雕刻和建筑,热烈的情感与崇高的希望似乎不能受具体形象的限制,磅礴四射;物质溢于精神的是象征艺术,例如埃及金字塔,以极笨重庞大的物质堆积在那里,我们只能依稀见出它所要表现的精神。

黑格尔最推尊古典艺术,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和顺积中,英华外发,我们的古圣古贤也是如此主张。不过,情溢乎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艺术的作用在于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拿绘画来打比,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都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在于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秕糠。

在普通情境之下,辞溢乎情总不免是一个大毛病。我们看到一大堆漂亮的辞藻,期望在里面玩味出来和它相称的情感思想,略经咀嚼,就知道它索然乏味,心里仿佛觉得受了一回骗,作者原来是一个穷人要摆富贵架子!不过辞溢乎情有时也别有胜境。汉魏六朝的骈俪文就大体说,都是辞溢乎情。固然也有一派人骂那些作品一文不值,可是真正爱好文艺而不夹成见的虚心读者,必能感觉到它们自有一种特殊的风味。我曾平心静气地玩味庾子山的赋、温飞卿的词、李义山的诗和商籁、弥尔顿的长短诗,觉得他们的好处有一大半在辞藻的高华与精妙,而里面所表现的情趣往往很普通。我最初无法在理论上找到一个圆满的解释。我放眼看一看大自然,天上灿烂的繁星,大地在盛夏时所呈现葱茏的花卉,我们就不能借它们娱目赏心么?再看一看艺术,中国古瓷上的花鸟,波斯地毡上的图案,不也都美丽得令人欣喜?我们欣赏它们所表现的情趣居多呢,还是欣赏它们的形象居多呢?我因而想起,辞藻也可以供人欣赏。辞溢乎情的文章如能做到这地步,我们似也毋庸反对。

(取材于朱光潜《谈文学》)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诗有字句长度的限制,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
B.儒、道两家思想都重视“无”与“有”、“言”与“意”的辩证关系。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人的感情流动多变,难以全部直说。
D.含蓄美是诗人成熟的标志,年龄越大的诗人写出的作品越具含蓄美。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相较于希腊雕刻而言,黑格尔更推尊中世纪的“哥特式”雕刻。
B.情溢乎辞的作品虽意味不深永,却能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C.画家用大笔头画法描画人物,比画匠工笔细描的更显生动有趣。
D.真正爱好文艺的虚心读者,会认为“辞溢乎情”的作品才最好。
3.材料中的下列论述,与“含蓄美”无关的一项是(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但见情性,不睹文字
C.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D.和顺积中,英华外发
4.在追求文学辞藻上,两则材料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