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新华社香港 1997年7月1日电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是这一次不同:永远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港督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金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将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 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亲王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的两个“最后”强调米字旗再也不会升起,宣告英国对香港150多年统治的终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B.文中把“不列颠尼亚”号英国皇家游轮和巨幅紫荆花图案联系起来作为告别仪式的背景,暗示了英帝国主义的没落。
C.文章在新闻事件的叙述中引入相关的背景资料,引导读者体会香港回归的历史内涵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意义。
D.最后一段陈述了香港殖民统治开始和结束的时间。“156年5个月零4天”,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回归的期盼,直接抒发了胜利的自豪之情。
2.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自豪感,文章中港督府的沧桑巨变暗示了香港的百年变迁,也反映出中国的日益强大。
B.“‘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描写出王子和末任港督乘船驶离香港的情形,暗示这艘船及船上的人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C.彭定康“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这“最后一次”既回答了彭定康“面色凝重”的原因,又写出了中国人民收复香港的兴奋和英国失去香港的失落。
D.文章中英国的告别仪式之所以被称为“日落仪式”,是因为“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发生的时间是在“晚6时15分”。
3.人们评价本新闻以“别了,不列颠尼亚”为标题非常巧妙,你同意吗?请简要赏析。
2022-10-29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英才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我们来说中国民族革命营垒里的情形。

首先是红军的情形。同志们,你们看,差不多一年半以来,中国的三支主力红军都在作阵地的大转移。从去年八月任弼时同志等率领第六军团向贺龙同志的地方开始转移起,接着就是十月开始的我们的转移。今年三月,川陕边区的红军也开始转移。这三支红军,都放弃了原有阵地,转移到新地区去。这个大转移,使得旧区域变为游击区。在转移中,红军本身又有很大的削弱。如果我们拿着整个局面中的这一方面来看,敌人是得到了暂时的部分的胜利,我们是遭遇了暂时的部分的失败。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以为是对的,因为这是事实。但是有人说(例如张国焘):中央红军失败了。这话对不对呢?不对。因为这不是事实。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一个虾蟆坐在井里说:“天有一个井大。”这是不对的,因为天不止一个井大。如果它说:“天的某一部分有一个井大。”这是对的,因为合乎事实。我们说,红军在一个方面(保持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在另一个方面(完成长征计划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敌人在一个方面(占领我军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在另一个方面(实现“围剿”“追剿”计划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这样说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完成了长征。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主力红军如此,南方各省的游击战争怎么样呢?南方的游击战争,受到了某些挫折,但是并没有被消灭。许多部分,正在恢复、生长和发展。

(摘编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下列本文关于长征伟大意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B.长征是宣传队。因为长征,广大的民众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人民的道路的大道理。
C.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种子散布了在十一个省内,将来一定会发芽、长叶、开花,一定会有收获的结果。
D.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无论是领导机关,还是干部、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单独成段,开门见山,鲜明清晰地引起下文,并总领起了文本的基本内容。
B.第二段运用“坐井观天”成语来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要看到全体的观点。
C.第三段运用设问开头,有提醒读者注意,引起读者思考,并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D.文章在末段补充说明了南方各省的游击战争的情况,使文章的表达具体而全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红军的阵地大转移中,旧区域变游击区,红军被削弱,所以红军遭遇了失败。
B.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从来没有中国红军这样伟大的长征。
C.只有共产党,才可能设想这样的长征。是共产党,使长征以红军胜利而告结束。
D.党中央在直罗镇战斗胜利后举行了一个典礼,确认了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
2022-10-2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英才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材料一:

虎吼一声,威震山河。自从老虎跻身十二生肖,这位森林里的大王,便带着威猛之气、骁勇之神、智慧之光,走进了国人的精神世界。十二生肖的动物中,兔、鸡、羊,甚至身高体大的牛和马都被人类驯化,老虎依然我行我素,或在深山老林,或在荒野僻壤,世袭着百兽之王的尊贵地位。

威猛的老虎没能成为六畜中的一员。但是,这并不妨碍老虎与人的亲密关系,其幻化出的形象早就走进了千家万户,最具代表性的化身应属布老虎。先民将仁爱寄寓在威风凛然的老虎身上,布老虎与孩童形影不离。

老虎变成布老虎,没有了威猛,没有了骁勇,走进中国人生活的老虎早就人格化了,如果说,布老虎身上体现的是仁爱,那出现在《醒世恒言》里的老虎便是道义的化身。

冯梦龙在《醒世恒言》第五卷里写大唐天宝年间,福州有个勇武少年名叫勤自励,打猎归来路过大树坡,看见陷阱里掉进了一只黄斑老虎。老虎见到他便前足跪地,像是磕头求救。勤自励心一软放走了老虎。

这只老虎后来大义报恩,为他拦下要改嫁的媳妇。冯梦龙将人间大义维系在了老虎身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用《三字经》《弟子规》等教育人,而且将老虎人格化了,让它承载了大义,感染人。这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明代的冯梦龙让老虎承载了道义,清代的蒲松龄也不甘人后,《聊斋志异》里蹦出来一只赵城虎。赵城虎吃了人,吃掉的还是一个寡身老太婆的独生子。儿子死了,谁来供养老太婆?老太婆痛不欲生,哭闹到县宰那里状告恶虎。捕捉猛虎是件危险事,弄不好会搭上自家的性命,县宰担心无人领命,没想到小吏李能竟敢领命。但李能忙碌数日,没有交差,还挨了一顿板子。李能跑到庙里哭诉。门口竟蹲着一只老虎,乖乖待着,他绑缚着老虎并带到县衙,完成了差事。

县宰问老虎:你吃了老人家的儿子?老虎居然点头承认。县宰要老虎给老太太当儿子养老,老虎又点点头。要老虎给老人家当儿行孝,岂非笑话!次日老太太开门,门前有一只死鹿。是老虎送来的。老人家卖了鹿皮鹿肉,买来柴米油盐度日。老人家衣食丰裕,安享晚年。老人家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左邻右舍帮助安葬了老人家,平日的积蓄足够所需费用。老虎跑到坟前,大声吼叫,声如雷鸣,胜似痛哭。蒲松龄真乃大手笔,老虎被赋予了道义、诚信和礼仪。

冯梦龙和蒲松龄笔下的老虎,比照儒家的五常还差一个字:智。老虎是智者还是愚者?小学课本上出现过《狐假虎威》的故事。是呀,大老虎竟被小狐狸玩弄了一把,还能说老虎聪明?《黔之驴》与《狐假虎威》正好相反,似乎是要给遭到贬损的老虎正名。柳宗元从容走笔,一步一步展示老虎的智慧。第一步写老虎从没见过这个庞然大物,以为是神,小心翼翼地挨近。第二步写驴一声高叫,老虎以为要吃它,吓得跑出好远。森林之王吓成这般样子,实在可笑,不过老虎并未吓破胆,一走了之。第三步写老虎觉得这庞然大物无能,却没有轻易冒犯。第四步写老虎稍微接近并挑逗,看看老虎多有心计。驴子大发雷霆之怒,不过就是跃动后蹄来踢老虎。老虎暗自欣喜,庞然大物就这般本事。第五步写老虎断其喉,尽其肉

老虎乃大智者也。

即使老虎身上不携带仁、义、礼、智、信的基因,也难以动摇其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老虎是力量的象征。东汉应劭辑录的《风俗通义》指出: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何其勇武!何其威风!国人视之为神兽、瑞兽,赋予其美好的人格。

在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随处都活跃着老虎。书籍里有,绘画上有,最传神的是成语。如形容身体健壮的虎背熊腰,如形容智慧谋略的调虎离山,如形容胆量过人的降龙伏虎,如形容人才济济的藏龙卧虎,如形容威武气势的虎啸龙吟……

数千年积淀的丰厚的虎文化,影响着国人的思维。简而言之,虎是威风凜凛的图腾,虎是势运昌盛的象征。虎文化的精髓是威武雄健,勇往直前;虎文化的标识是王者气魄,无往不胜。

(摘编自乔忠延《漫谈中国文化里的虎》)

材料二:

西方人把狮子当作百兽之王,中国人则把老虎当作百兽之王。中国人自古就崇虎,喜爱老虎的勇猛和力量,认为老虎威震山林而使群兽畏服,是权力的象征;在中国古老的农业社会中,老虎是四瑞兽之一,它能驱恶镇邪,是保护神。据说,古时中原有个虎氏族,是黄帝的一个胞族,后来曾建立过虎方国。而在川蜀一带,古代巴人也有一支叫白虎巴人。

在中国文化中,虎文化是起源较早的图腾文化之一,它源于远古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属于初民原始文化内容之一,也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虽然虎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但它一直是权力或力量的象征,如虎符、虎将、虎师等。在普通民众的心里,虎是力量和正义的象征,能驱除灾难和邪恶。受其影响,在民间传说、民间美术、民间戏曲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如民间年画、民间剪纸、民间雕塑、民间刺绣、民间布艺等各种民间工艺美术品都在反复地刻画虎。人们以虎为瑞兽,认为它是力量的象征,让它来守护家、保卫家人;认为它是正义的化身,用它来镇宅、驱逐邪恶。

虎文化最早分布在以狩猎为主的黄河流域。在上古时期,黄河流域就有了虎图腾。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古墓中,挖掘出了一对蚌塑龙虎图形,由于其年代很早,被称为天下第一虎,可见虎是中原地区的原始图腾之一。黄河流域的虎文化一直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贯穿于人生礼仪的各个方面,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虎文化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

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从远古到北宋,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由于受战争影响,主要是唐末战争、宋朝南迁,特别是宋代靖康之变后,中原人大规模南迁,有的追随宋高宗赵构,有的则自找去处,总的流向是长江以南地区。迁徙到江南的,以寓居浙江、江苏者为多,他们将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也一并带到了江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迁移而来的民俗文化,慢慢与当地传统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民俗文化。

(摘编自刘涟《虎文化在中国的诞生和流传》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老虎能够跻身十二生肖,是因为老虎威猛、骁勇、智慧,拥有着百兽之王的尊贵地位。
B.先民将仁爱寄寓在老虎身上,将老虎变成布老虎,表明先民畏惧老虎的威猛和凶悍。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用《三字经》《弟子规》等教育人,还让人格化的老虎感染人。
D.老虎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难以动摇的。数千年积淀的虎文化主导着国人的思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聊斋志异》里写县宰担心无人愿领捕捉猛虎的差事,没想到小吏李能竟敢领命。但李能最终没能交差,还挨了板子。
B.国人视老虎为神兽、瑞兽,赋予其美好的人格。老虎活跃在书籍、绘画、成语里,活跃在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里。
C.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把老虎当作百兽之王。中国人崇虎,认为老虎威震山林而使群兽畏服,是权力的象征。
D.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被中原人带到了江南。这些迁移而来的民俗文化与当地传统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民俗文化。
3.两则材料都谈论了虎文化,但阐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2-10-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一中(南岭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疫情席卷全球,数字经济充分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保持全球经济活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关键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当前,中国数字经济需要的是打赢在关键核心技术、核心系统、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攻坚战。我们要善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依托超大规模市场锻造技术、打磨产品,实现中国数字企业从软系统与应用创新到“卡脖子”核心技术和硬科技的突破转型,实现数字经济的技术自主、产业自强、生态自洽,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数字经济全球化中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建设中国标准和谋求中国话语权。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中国需要将数字经济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力量、新空间、新增长点。数字经济是面向未来、面向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经济形态的关键力量,我们需要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站位,塑造数字经济的健康生态,牵引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摘编自曹钟雄《致力健康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天地宽》,中国网202110月24日)

材料二:

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聚焦数字贸易,把握全球数字经济脉动,为新冠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活力与机遇。

从海运集装箱的跨境运输服务到一枚芯片背后的知识产权服务,服务贸易无处不在。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服务贸易的数字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以数据为生产要素、数字服务为核心、数字交付为特征的数字贸易蓬勃兴起,正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

数字化提高了服务的可及性,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广泛应用,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和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指出,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也是国际贸易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预计到2040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将升至三分之一。中国服务贸易开放水平也在有序提升。中国连续7年保持服务贸易世界第二大国地位,与世界近240个国家和地区有服务贸易往来。

中国经济在数字化发展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诞生了一大批世界级的企业和企业家。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之一,跨境电商也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

(摘编自樊宇 眭黎曦《数字中国服务世界——服贸会为世界经济转型注入动力》,新华网202195日)

材料三:

当前数字技术爆发式发展,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角,全球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云服务、计算机超算、3D打印等数字技术创新,不仅颠覆了人们的生产方式,还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生命方式。

人工智能的应用,代表了自蒸汽机发明以来最大的突破性创新,各种应用通过智能化机器学习不断优化,创新成果平等地延伸到所有经济领域、私人空间和社会生活。

数字化基础设施成为人类更高水平互联互通的新基础设施,与人工智能、超级计算能力等叠加,人们此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认知革命、业态变革与生活场景将出现。中国从2G跟随、3G追赶、4G并跑到5G领先,在一些领域成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部队。中国2020年底已建成71.8万个5G基站,目前已经超过115万个,2025年将实现中国境内全覆盖。未来的世界,5G+强大算力,或者6G+量子计算,将构成巨大的不受边界限制的无垠网络空间。

未来30年,数字经济将替代当前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形成高渗透率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物化的物质生产与虚拟链接、运行、存在的关联方式将再一次发生颠覆性革命。

(摘编自陈文玲《未来10年全球数字经济渗透率将超过30%》,《北京日报》2021112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充分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发展速度最快、辐射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经济形态。
B.以数据为生产要素、数字服务为核心、数字交付为特征的数字贸易已应用到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领域。
C.人工智能的应用是自蒸汽机发明以来最大的突破性创新,各种数字创新技术颠覆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命方式。
D.中国数字化基础设施不断发展,5G基站于2025年将实现中国境内全覆盖,未来或将构成一个巨大的不受边界限制的无垠网络空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球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云服务等数字技术爆发式发展中,中国数字企业还有一些“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需要不断突破。
B.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致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助于带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谋求在全球的话语权。
C.我国服务贸易涉及世界近240个国家和地区,连续7年保持服务贸易世界第二的地位,这说明中国数字经济已遥遥领先于世界。
D.借助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数字经济未来将加大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产生强大的替代效应,形成高渗透率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
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需要怎样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作为坐拥“青少年”和“粉丝”两种身份的社会个体,青少年粉丝富有主动创造的激情,却又被打上了叛逆浮躁的标识;他们既是媒介化社会中积极主动的弄潮儿,却又经常在媒介技术的迅速扩张下演变为被动无意识的“群氓”。对青少年粉丝而言,偶像崇拜几乎是其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心理阶段,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特殊时期内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缺失,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伴随着粉丝的扩张,我们也看到,诸如情感冲动、心理偏执、消费狂热等负面行为也充斥于青少年粉丝行为中。对青少年粉丝而言,他们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和所呈现的现实缺乏辩证的认识和思考,由此,很容易“跑偏”。

要想对青少年粉丝进行引导,就必须借助于媒介素养教育来实现这一目标。媒介化社会来临后,媒介素养被誉为是和“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相比肩的另一种重要的公民素质”。对青少年粉丝的引导,既要着重培养青少年粉丝对媒介中偶像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意识,还要引导他们积极广泛地参与到媒介传播中来,参与多元化的媒介实践。

首先,学校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应该把媒介素养纳入基础的正规教育体系,根据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学生的不同情况,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以此提高学生对媒介世界中偶像的批判认知能力。譬如,可以在分析信息这一授课环节加强对偶像文本的分析,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观看偶像的作品、访谈、广告等,在共同的讨论中帮助学生从媒介分析的角度理解偶像,对偶像做出更为客观的判断,全方位地认识偶像。

其次,家庭也应参与媒介素养教育。家长在面对拥有粉丝身份的孩子时,应在跳出“保护主义”倾向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全面认识孩子所崇拜的对象。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媒介中所呈现的正面的、积极的形象,为其讲解这些偶像人物是如何通过艰苦奋斗而获得成功的,以此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同时,家长也可以让孩子了解社会上已发生的不良追星“惨剧”,让孩子能够真正体会到过度追星行为的负面影响;此外,父母应适当参与孩子的媒介使用行为,制定合理的媒介使用时间表,同时鼓励孩子进行多样化的媒介参与,逐步培养并发展孩子的多元兴趣,防止偶像崇拜成为孩子生活的“主旋律”。

最后,媒体也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引导青少年粉丝的重要力量。对媒体而言,媒体在塑造偶像时应更加注重他们的道德品质,树立一些勤奋、乐观、坚强、向上的榜样,消解偶像的神秘色彩;应通过宣传明星所从事的公益活动来倡导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媒体也不应忽视对科学家、学者、作家等杰出人物的报道,使这些人也能够成为青少年效仿的对象。

(摘编自蔡骐《媒介素养教育与青少年“粉丝”的引导》)

材料二:

对于年轻人来说,“粉”什么、怎么“粉”就非常关键。需要看到,不少人对粉丝群体还有着相对负面的印象,将其等同于“缺乏理性”。在现下,也有少数粉丝因对明星的狂热爱好而做出不良行为,如漠视隐私、扰乱秩序等。这提示我们,对社会来说,要提高包容度,接纳和规范粉丝文化的发展,引导年轻人去追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的“星”;对粉丝群体来说,形成健康的粉丝文化,有赖于每个人用理性的行为、礼貌的举止、文明的语言要求自己。

给粉丝文化以正面引导,需要在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基础上,放大其积极的一面。有人指出,相较以往,今天的粉丝群体是一种“参与式”“陪伴式”的追星。对这一热情加以正面引导,有利于鼓舞年轻人通过对标偶像,增添“变成更好的自己”的动力。

有调查显示,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粉丝群体,受教育水平更高、自律性更强。一个粉丝有可能是一名勤奋的公司职员,也可能是一位专业的摄影师、一位充满想象力的绘画设计师。近年来,在各类粉丝群体中,粉丝们都表现出文明有序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秩序感。在社会层面,从关爱听力障碍的儿童到改善贫困山区儿童的学习环境,从为城市的清洁工们送上免费午餐到捐赠爱心图书,粉丝们带来的正能量逐渐呈现和放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让‘爱豆’(粉丝对偶像的称呼)和我们一起变得更美好”。

粉丝们的心声,也要求明星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真正成为年轻人在各方面的“偶像”。比如,有的明星鼓励粉丝多读书、读好书,使阅读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习惯,也让名人名著被更多年轻人喜爱;有的明星带动粉丝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被年轻群体熟知和传播;还有的粉丝在明星的带动下,参与到环保、公益等公共事业中去,让人们感受到充满温暖和阳光的粉丝群体力量等等。期待更多粉丝借由共同喜爱的偶像聚集在一起,营造更多彩的娱乐景观、形成更丰富的文化生态。

(摘编自周珊珊《营造健康向上的粉丝文化——粉丝群体如何贡献正向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粉丝偶像崇拜本没有错,但如果对媒介缺乏辩证的认识和思考,就容易因对明星狂热爱好而做出不良行为。
B.青少年粉丝富有主动创造的激情,因此在媒介化社会中容易产生情感冲动、心理偏执、消费狂热等负面行为。
C.对于青少年粉丝而言,随着时代发展,追星方式也在变化,有“参与式”“陪伴式”,人们可以此为契机正面引导。
D.青少年粉丝群体能有文明自制力,讲究良好的秩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传递正能量,如此种种,值得点赞。
2.下列各项中,不适合用来对青少年粉丝群体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一项是(     
A.钟南山院士敢医敢言,勇于担当,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挽救了无数生命,做出巨大贡献,荣获“共和国勋章”。
B.中国女排运动员朱婷胸怀梦想,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率队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并蝉联世界杯MVP,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C.某自媒体平台为了吸引粉丝和流量,同时追求经济利益,邀请网红明星代言产品,广大粉丝崇拜“爱豆”,不惜重金打赏购买。
D.3月12日这一天,周润发、黄晓明等影视明星带领粉丝们一起植树造林、美化环境,阳光帅气的样子在劳动时更加有魅力。
3.在对待“粉丝”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侧重点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或学术形态,是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先秦时期的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到了汉代,儒学成了经学的支柱。魏晋时期的儒学则受了玄学的影响。宋明时期的儒学,主因经以识义理,被称为宋学。清代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又演变为汉学,但又不同于汉代的经学。近代的儒学,因受西学的影响,又有自己的特点。纵观两千多年的学术史,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儒学。每一时期的儒学,又分化为许多流派,相互争论。我们不能依儒学中的某一流派的思想谈儒学的特点,也不能脱离与其对立的学派谈儒学的特质。

儒学特质的具体表现为:第一,厚人生,黜彼岸。儒学总是关心或重视人间即生人的生活,而不追求或向往死后或来世的幸福。此种现实主义人生观始于孔子。如关于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他认为应致力于生人之事,不必追问死后之事。

第二,明伦理,主自律。无论哪一派儒学都提倡伦理教化和道德修养,以此来调整人际关系,并以圣人为人格的最高标准。儒家所推崇的圣人,是指道德境界最高尚的人。孔子、孟子、荀子都以此自勉,并教育其学生。儒家学者,都是伦理学家,其著述皆谈道德问题。在儒家看来,道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就维持生产和生活来说,道德贵于刑罚或法律的制裁,“德教行而民康乐”,“法令极而民哀戚”(《大戴礼记礼察》)。这两条为后来儒家学者所发扬。

第三,合人群,辨等差。儒学各派都将社会看成是集合体,认为个人总是生活在群体之中,或为家族或为国家或为天下中之一员,群体受到损坏,个人的生活也就失去了保障。因此,儒学总是置家、国、民族的利益于第一位,要求个人服从群体的利益。但是人群又不同于兽群,内部又分为许多层次。个人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各有自己的分位和职责,各尽其职,方能有秩序地从事于生产和生活。孔子批评当时的隐者“欲结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孟子则提出“人伦”说,将人际关系分为五个层次,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被称为“五伦”。认为维系五伦关系,是每一位成员应尽的义务,所谓“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儒家学者以群体的利益为公,以个人的追求违背群体的利益为私,从而尖锐地批判了佛道两家的出世主义。

儒学的思想特质,既不同于先秦的墨家道家和法家,也不同于汉代以后佛道两家。它们不仅宗旨不同,而且长期辩论不已。封建时代的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思想特质突出地表现在同佛道两大系统的对比中。儒学的思想特质可以概括为现实主义即肯定自然和社会,对实在的世界不采取回避的态度,特别是对人类现实生活采取积极的立场,其论宇宙和人生,其谈理想,其思维方式以及治学方法,都是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而佛道两家的思想特质,可以称之为避世主义,或者屈服于自然,或者幻想超越自然,而对人生都采取消极的甚至于否定的立场,从而追求一种自我解脱的精神境界或彼岸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学术形态的儒学,它是不断演变和发展的。清代儒学演变为汉学,即由汉代的经学演变而来的汉学。
B.我们要想把握儒学的特质,既要综合儒学中的各个流派的思想,又要结合与儒学相对立的学派的思想。
C.儒学的思想特质,和先秦的墨家道家法家以及汉代以后的佛道两家都不同,它们宗旨不同,长期辩论不止。
D.封建时代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思想特质概括为现实主义,佛道两家的思想特质概括为避世主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谈儒学的演变发展入手,然后论述儒学特质的三个具体表现,最后把儒学的思想特质抽象概括为现实主义。
B.文章第3段引用《孟子•滕文公上》和《大戴礼记•礼察》中的句子,证明了儒家有“道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的思想。
C.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使得对儒学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论述有理有据、观点鲜明。
D.文章末段对比了儒家和佛道的思想特质,儒家是积极的立场,佛道是消极的立场,但作者只是客观论述,没有贬斥佛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人生,黜彼岸”的现实主义人生观始于孔子,孔子认为人应当致力于人间的生活,不必追求或向往死后或来世的幸福。
B.儒家所推崇的圣人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儒学以圣人为人格的最高标准,孟子、荀子不仅以此自勉,还用来教育他们的学生。
C.儒学总是置家、国、民族的利益于第一位,要求个人服从群体的利益,因为群体受到了损坏,个人的生活也就失去了保障。
D.儒学“人伦”的内涵即“群体中的个人,各有自己的分位和职责,要各尽其职”,“五伦” 就是孟子提出的具体的五种人伦关系。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费孝通《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思维导图)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型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

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一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们可以继承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网络的中心是“己”,各个网络的范围不相同,界限清晰,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B.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文化倡导的礼治秩序决定了差序格局的长期存在。
C.差序格局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历史惯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也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D.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依然颇具启示意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的思维导图可以看出,费孝通先生试图通过与“团体格局”的社会结构相比较,来阐明“差序格局”的概念内涵。
B.材料二在论述差序格局特质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事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方法,论证有力,说理透彻。
C.材料二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方面揭示“差序格局”的特点,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D.材料三侧重从传统文化的重建角度,让人们认识到“差序格局”及《乡土中国》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3.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简要分析以下情节如何体现“差序格局”伸缩性的特点。

《红楼梦》第四回“雨村判案”故事的梗概为:冯家和薛家因为争买一个丫头(其实是甄士隐女儿甄英莲)而发生争执,拐子收了冯家钱又把丫头卖给薛家,薛蟠便喝令手下人把冯家公子冯渊打死了。贾雨村正要判案的时候一个幕僚拦住他,给他看“护身符”,贾雨村便改了结果,向冯家说薛蟠得病死了,就多赔了点银子给冯家,冯家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贾雨村借此拉拢薛家。

2022-10-28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烂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州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了《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人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随着岁月的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河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车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团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加画》)

材料二: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春皇汉式,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儿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由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桥”。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岁月流转,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缘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
B.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无比坚定地表示:革命青年能担负历史使命。
C.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D.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残酷现实,不过是“泥丸”“细浪”,这充分体现出其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了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
B.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
C.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了前进的动力。
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的指挥才能。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A.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B.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C.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D.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结合材材二内容,谈谈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的评价对我们有何启示。
5.讲简要梳理分析材料一的行文结构。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群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电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C.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
D.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请为我国纪录频道的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2022-10-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田间逐梦:共和国功勋获得者袁隆平

陈启文

从长沙市中心朝着浏阳河的方向一路东行,我的脚步在这里慢下来。浏阳河,九道湾,在流经长沙市芙蓉区、注入湘江之前拐了一道大弯,马坡岭,就在这个水汽充盈的河湾边。

我三番五次探访马坡岭,每次都在三伏天,正是水稻扬花灌浆的季节。这儿有着一片稻田,在一座省城,这几乎是绝美的风景,这里的每一条路,仿佛都是从稻田里延伸出来的,只要不迷失方向,你就会和一个伟大的灵魂走在同一条路上。这条通往稻田的路,在马坡岭的树木与田野间转弯抹角,我已不知走过多少回了。我用脚步反复量过,这条路,最多也就1000米吧,但每次在这路上一走,我又感觉特别漫长,这无疑与我追踪的一个身影有关,袁隆平先生在这条路上走了大半辈子。自20世纪70年代初他从雪峰山下的安江农校调到长沙后,他就一直在这条路上走来走去。当然,有时候他会走得更远,满世界的稻田,他差不多走遍了。

他“顶着太阳,蹚着泥水”“每天把脚扎在稻田里”。虽已过秋分,长沙的天气仍很酷热,老人一低头,便淌出一长串热汗,那弓着的背脊冒出白腾腾的热气。而每一次远行,哪怕只是短暂的分离,他也会早早地来跟自己的稻子告别。袁老伸出双手抚摸着还沾着露水的稻穗,而那稻穗一经触动,便散发出一阵一阵的稻香。又要丰收了,老人深深地嗅着,凝神地看着,轻柔地触摸着,他兴奋得两眼焕光,到10月中旬,这一茬稻子就该收割了。

这天早上,袁老在稻田里只待了半个钟头就回了家,他把那双沾满了泥水的长筒胶靴和一身被汗水浸透了的衬衫脱掉,换上了一身藏青色的西服和雪白的衬衫,还打起了一条绛红色的领带。平日老农的形象忽然为之一变。

袁老在大伙儿的欢声笑语中出门了,他要乘坐高铁奔赴北京,参加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这位90岁高龄的老人,一路上精神矍铄,谈笑风生。

第二天早上,袁老像往日一样准时醒来。每天早上起来,无论天晴,还是下雨,他都要去自己的试验田。这天早上,就在他条件反射般要下田时,他一摸脑袋,猛的一下清醒了。袁老用过早餐,穿戴整齐,出发了。这是一次庄严的颁授仪式,袁隆平和其他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乘坐礼宾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前往人民大会堂。

历史将铭记这一天,2019年9月29日,随着进行曲欢快有力的节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们一同步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以共和国的名义,首次颁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

恭喜袁老!当袁隆平一步一步地走向颁奖台时,前方的屏幕上出现了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他那黝黑的面孔被放大了,成了一个照亮全场的特写镜头。此时,除了颁奖现场,亿万名观看现场直播的观众,也下意识地鼓起了掌,掌声如暴风雨般遍及大江南北。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杂交水稻科学技术高峰,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杂交水稻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系,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杂交水稻学,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确保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袁隆平为国家担负的责任,他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之心,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未变。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也让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一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袁隆平积极推动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世界,帮助几十个国家提高水稻单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为人类战胜饥饿做出了中国贡献,他个人也因此获得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改革先锋”等多项国内荣誉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世界粮食奖等国际大奖。

对这些荣誉,袁老不在意。袁老透露,自己现在主要有两个任务:

一是超级稻的高产、更高产、超高产。袁隆平率研究团队历经30多年攻关,第一期目标亩产700公斤、第二期目标亩产800公斤、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第四期目标亩产1000公斤,现在都已实现,袁隆平说:“我们现在向每亩1200公斤冲刺,我们希望今年就能实现,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二是海水稻—耐盐碱水稻种植。袁隆平及其团队从2014年开始耐盐碱水稻育种和种植试验,计划在10年之内发展矿盐碱水稻1亿亩,每亩按最低产量300公斤计算,可以产300亿公斤的粮食,多养活1亿人口,袁隆平海水稻研究团队目前已经在全国多地开展合作研究,第一批希望亩产达620公斤。袁老充满自信地说:“我们还是很有信心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眼下,正是超级稻成熟的节骨眼,颁奖会后的第二天,袁老就匆匆回来了。这位年届九旬的老人,依然低着头、弓着背,在稻田里忙碌着。那一直支撑着他的动力是什么?我一直在思考。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我”多次在水稻扬花灌浆的季节探访马坡岭,是因为那儿的一片稻田是省城绝美的风景。
B.在离开长沙去北京之际,袁隆平早早地来跟自己的稻子告别,他每一次远行都是这样做的。
C.袁隆平帮助几十个国家提高水稻单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这才使得他获得“共和国勋章”。
D.文章以“那一直支撑着他的动力是什么?我一直在思考”结尾,主要作用是表达作者的疑惑。
2.关于文中袁隆平参加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颁授仪式当天早上,袁老准时醒来后还准备要下田,他在工作人员的提示下才清醒过来。
B.袁隆平是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前往人民大会堂的,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
C.当袁隆平走向颁奖台时,前方的屏幕上出现了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人们的掌声遍及大江南北。
D.袁隆平在颁奖会后的第二天,就匆匆回来了。这位年届九旬的老人,依然惦记着他的稻田。
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袁隆平身上有哪些品质和精神值得学习和传承?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