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尊

①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②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

④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

⑤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文革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

⑥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

(选自《钱江晚报》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不是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B.道理论证C.比喻论证D.对比论证
2.下列关于本文主要观点的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
B.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C.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D.生活中需要保持着对人的谦恭。
3.第⑤段中,“遭受凌辱和侮辱”时,态度正确的一项是(     
A.自我尊重B.尊重别人C.自我膨胀D.有力反击
2022-05-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绿豆那些事儿

①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②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所以,它被分在杂粮之中也就合情合理了。

③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绿豆粥、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的绿豆汤,就足以证明其对餐桌的贡献之大。

④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制成的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吧。

⑤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棍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棍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⑥只是,绿色的绿豆真如其颜色一样能为我们遮挡烈日,提供凉爽吗?

⑦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⑧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便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

⑨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净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⑩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龙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只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百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

1.第①自然段的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A.列数字   举例子B.作诠释   作比较
C.举列子   作比较D.作比较   列数字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其历史十分悠久。
B.绿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淀粉,因此,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C.早些年,用纯绿豆汤所制作出的绿豆冰棍,虽不是很松软,却很受欢迎。
D.夏天中暑之后,可以及时喝富含矿物质的饮品,但不能立即喝纯净水。
3.根据文中信息,对“绿豆汤”概括正确的一项(     
A.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给他们喝绿豆汤,会很好地解除症状。
B.绿豆汤中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能增加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
C.绿豆汤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就会变红变质的。
D.喝了绿豆汤,神龙氏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所以,绿豆拥有“解毒”的光环。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其历史十分悠久。
B.早些年,用纯绿豆汤所制作出的绿豆冰棍,虽没有疏松感却很受欢迎。
C.绿豆淀粉含量虽不如水稻,可绿豆淀粉颗粒细腻,质量高于水稻淀粉。
D.夏天中暑之后,可以及时喝富含矿物质的饮品,但不能立即喝纯净水。
2022-05-1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高三二模汉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传统医学由汉、藏、蒙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它既有东方传统医药学的神秘之处,又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它含有神话、传说的成分,它的许多原理至今也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解释。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②中国传统医药学和西方现代医药学,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例如中医(汉医学),它对疾病的诊治,主要从整体着眼,针对功能采取多方面的调节性的治疗;而建立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西医学,则是从局部出发,针对结构采取比较单一的治疗。中医既重视外邪致病,也重视七情内伤,充分考虑到了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它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按症候将病人分类定型;处方用药时,既考虑到病人所患的疾病,又考虑到病人所属的症型,通过君、臣、佐、使,进行灵活的辨证论治。而西医,更注重的是病理方面的因素,它借助仪器设备,从组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来阐述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规律。

③西医学在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优势的同时,往往由于认识手段的局限,导致素材的不足而难以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而中医学,它虽然不能借助仪器设备对疾病作出精确的科学的解释,但在把握疾病的整体思维上显示出它的优势。例如,前几年,有人提出了下丘脑存在免疫——神经——内分泌整合中心的学说,这反映出西医学在更深入的层次上认识生命本质的同时,对机体整体的调控研究也日趋重视;但它对于免疫、神经、内分泌这三个原来认为独立的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又相互协调以维持机体稳定,这一整合功能失常用什么措施纠正等问题,还是解释得不够清楚。而中医学对于肾阳虚症的研究,发现这一症型的患者存在着潜在的以下丘脑免疫——神经——内分泌功能减退为主的病变,其影响可波及免疫功能,波及下丘脑、垂体所属的内分泌腺。中医采用补肾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④中国、埃及、罗马和印度的传统医药学,是世界知名的四大传统医药体系,在历史的变迁中,唯独中国的传统医药学经受了考验,传承下来。中国传统医药学因迥异于西方现代医学,常被人认为是非科学的。客观地说,它的确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中国传统医药学将不再神秘而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现在,美、德等许多国家都开始接受中药,英国所开设的中国传统医药诊所,就已经发展到近3000个。

1.关于第①自然段,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中国医药学即东方医药学,不光指汉族、藏族的医药。
B.中国传统医学神秘在于含有科学无法解释的神话传说的成分。
C.中国传统医学的原理都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进行科学解释。
D.藏医学使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药物治疗,有西药所不及的功效。
2.关于第②自然段,下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中医学的着眼点为整体而西医着眼点为局部。
B.中医学的针对点为结构,一般采用望、闻、问、切的诊治手段;西医针对点为功能,往往借助仪器设备进行诊治。
C.中医学考虑的因素为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西医更注重病理。
D.中医学能够进行灵活的辨证论治,现代西医学已经能够从分子水平阐述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变化规律。
3.关于第③自然段,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医学由于认识手段的局限而难以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很难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优势。
B.免疫——神经——内分泌整合中心的学说的提出反映了西医学日趋重视对机体整体的调控研究。
C.研究表明人体中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各自独立,三者如何维持机体稳定还难以解释清楚。
D.对于肾阳虚症的研究,中医学虽然不借助仪器设备,但在临床治疗的效果上明显优于西医学。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本文介绍内容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医学的神秘性。B.中国传统医学的功效奇特。
C.中国传统医学治疗各种病的详细过程。D.中国传统医学的思维模式。
2022-05-1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汉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利用有利契机,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人文社会影响研究,建设具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建设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是大势所趋。科技进步使得生产力得以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科技创新带来的两极分化、社会摩擦、生态破坏等负面影响也一直萦绕难散。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中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既为我们揭开了改善人类生活的前景,也为我们开辟了毁灭人类的可能性。”与传统科技相比,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最大的特色在于它能够具有和人一样进行思考和决策的能力。然而,当人工智能开始替代人类进行思考与决策时,它们能否像人类一样,在理性之上兼顾感性认知,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顾及伦理、价值观、情感和文化,这正是人类区别于动物,并能够建立起灿烂文明的核心因素。一个有人文温度的人工智能社会,不仅要拥有更加高效的生产力,也要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空间,更加包容和谐的人文关怀。这需要我们构建全新的具有人文温度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消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隐忧。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防患于未然,应对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冲击,积极倡导建立负责任的研发和创新价值体系,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创新阶段以及后续技术全生命周期,加强对科技创新过程中伦理问题的关注和控制,避免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和美国创新企业家埃隆·马斯克都曾不断发出对人工智能威胁的警告。霍金认为,人工智能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不幸的是,也可能会是最后的重大事件”。马斯克也指出人工智能之险尤甚于核武器。他们普遍担心具有人类决策能力的机器人最终将摆脱人类的控制,反过来奴役人类。电影《流浪地球》里,宇航员怀疑国际空间站控制系统叛逃的情节,就反映了我们可能面临的这种隐患。科技研发的同时,要加强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机理、规律与趋势研究,完善和强化人工智能发展的社会政策体系。同时还要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促进与新兴技术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实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融共振,才能从根本上消解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隐忧。

深入开展社会实验研究,提升智能社会认知水平。社会实验是种典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以现实情境下的人、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所开展的研究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某些社会、政治过程或技术变革导致的近似于理想实验的场景来研究社会科学的问题。而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在深刻改变人类物质生产体系的同时,也将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开展智能化时代的社会实验提供了理想的要素和场景。在不对人类社会造成较大规模影响的情况下,开展长周期、宽领域、多学科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有助于我们从小切入,准确识别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特征与态势,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演进的规律。

我国是全世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行动最早,动作最快的国家之一,面对全球科技创新的新态势,我们要牢牢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引领世界人工智能发展新潮流,建设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

(改编自苏竣、黄萃《探索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

材料二: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社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应与法制建设同步。2018年9月19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与法治”高端研讨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发布了《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上海倡议》,强调加强人工智能的研发,构建精准化人工智能办案系统,建立人机互动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应用宣传及培训评估机制,探索和研究人工智能在法院等司法领域进一步运用的相关措施,以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抓住机遇,跟上时代的步伐,主动作为,准确把握司法规律与人工智能特征的结合,积极拓展司法应用的空间,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司法,推进司法本身现代化的实现。

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存在着风险,北京优炫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赵春学特别关注我国Al数据安全技术发展与法律保障。他指出,Al数据安全风险越来越大。首先,管理风险越来越大。存在违规使用数据以及数据泄露,互联网+等第三方APP接入数据保护,数据分权管理,数据分级管理等风险。其次,技术风险越来越大。面对新的Al数据安全威胁,传统安全技术显得滞后,传统网安设备很难应对操作系统漏洞、应用系统漏洞、数据库漏洞、硬件芯片漏洞、数据共享需求膨胀等威胁。因此,急需法律保障促进Al数据安全技术加速发展,加强人工智能发展与法治的前瞻性研究,积极构建人工智能未来法治体系,用法治保障人工智能健康持续发展,创造出更高效的产业,给人们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

(改编自严剑漪《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像人一样进行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它们在拥有理性认知的同时,也能够感知人类的情感需求。
B.更加高效的生产力,更加丰富的精神空间,更加包容和谐的人文关怀,是具有人文温度的人工智能社会的必备要素。
C.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人工智能的新时代,要想深刻把握社会的演进规律,需要针对某个学科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
D.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法治建设最有效的做法是主动探索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宣传及培训评估机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有利契机,在发展中加强人文社会影响研究,建设具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意义深远。
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构建全新的具有人文温度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C.相关人士对人工智能密切关注,其中斯蒂芬·霍金以及埃隆·马斯克都曾对人工智能的威胁发出过警告。
D.以现实情境下的人、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所开展的研究活动,为开展智能化时代的社会实验提供了理想的要素和场景。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项是(       
A.小张利用语音启动家庭影院B.小王和他的同事在网上下棋
C.小赵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出行D.某单位用人脸识别系统考勤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2022-04-1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西洋团体格局),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般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膳宿费的西洋社会里,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在团体里的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选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差序格局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族制度为手段存在下来的。在任何社会,血缘关系都是存在的,但并不是任何社会的血缘关系都被强加有同样的义务。中国人的血缘关系深受儒家孝悌思想的影响,每个人都被儒家思想在血缘关系的网络中安排了具体的道德义务,而家族制度进一步在组织和制度上强化了这种义务。西方的宗教信仰和国家观念则大大削弱了血缘关系中的这些义务。因此,中国传统社会血缘关系的义务与西方社会血缘关系的义务有所不同,这就是费老讲中国传统社会是差序格局,而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的理由。

但在今天的中国农村,家族的力量已基本上消失了,特别是以族规家法为代表的宗族制度早已不再存在。而儒家孝悌思想在现代传媒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也不大有道德约束力。这种情况下,构成附着在传统中国血缘关系上的道德义务越来越弱,以至于与西方社会相差不多了。这时候,我们不应再说中国农村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的。

差序格局解体相一致的是农民人际联系的日渐广泛,姻亲关系的重要性在许多农村已远远超过宗亲,朋友同学关系越来越多,类似的人生经历、共同的业余爱好、一致的经济利益、相近的年龄等等,都正在构成农村人际关系的主流。以前农村人情往来大都是宗亲与姻亲,现在人情中朋友的比重则越来越大。农民越来越成为社会各个朋友圈子的一部分,而不再只是宗族圈子的一员。朋友圈子是团体格局的,如徐勇所说圈子内的人具有一定的平等和互利性

重要的是,在差序格局解体的时候,人们自己选择关系,这种选择的关系,依他们的理性算计。市场经济和现代传媒则为农民提供了进行理性算计地交往朋友的理由。人际关系与经济利益越来越紧密地挂上了钩,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理性化了。

当前农村普遍的人口流动和农民的贫困化进一步强化了农村人际关系理性化的趋势。人口流动使农民可以摆脱村庄舆论对自己的压力,从而更容易摆脱道德义务和选择交往空间。贫困化则使他们将较少的资源更多地用于投资那些可以带来经济回报的人际关系而不是由血缘决定的人际关系之中。

人际关系理性化在农村形成了一个一个较宗族小得多的圈子,尤其是朋友圈子和亲戚圈子。当农村的经济环境较为恶劣、农民占有的经济资源较少时,这些圈子可能会缺乏经济滋润而变得更小。而农村传统文化的解体,使农民越来越看重实际的有时是即时的好处,越来越忽视交往中的感情,这个时候,理性算计的农民终于会因为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足够的人际联系,而在出现突发性生产生活事件时,没有应对能力。

(选摘自贺雪峰《新乡土中国·人际关系理性化》)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已基本不符合当今中国农村的发展。
B.“差序格局”的解体,在某种意义上,其实质就是“人际关系的理性化”。
C.过去农村人们将较少的资源更多地用于那些由血缘决定的人际关系之中而不是投资可以带来经济回报的人际关系中,从而导致自身贫困。
D.随着人际关系与经济利益越来越紧密,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理性化,其原因之一是人们的理性算计。
2.结合材料,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差序格局”观点的一项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地僻柴门堪系马,家贫蕉叶可供书。
C.一人飞升,仙及鸡犬。D.有酒有肉是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3.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下中国农村“人际关系越来越理性化”的原因。
2022-04-1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那曲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种草叫铜草花,学名香薷(),开兰色的花,少数也开紫色的花。这种花的颜色十分罕见,喜欢铜草花的人也就相当多。他们设法培植它们,但结果都失望了:无论栽种者如何精心照料,铜草花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整天发蔫,好像它们生不逢时。原来,发蔫的铜草花是“生不逢地”:铜草花的生长要求土壤含铜量特别高,其花的兰色,需要吸收大量铜离子来扮靓,只有蕴藏了铜矿的地区才能支持铜草花的这种生物。1984年,在大冶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遗址,据考证是公元前13世纪殷小乙时期的遗址。发现遗址的一个重要线索,就是这个地区的地表长着美丽茂密的铜草花。

澳大利亚桉树是植物界鲸鱼级别的树种,它的身高记录是160米,有50层楼房那么高。支撑其庞大身躯的,是它特别坚硬的木质。如此卓立的特征,当然引来无数“粉丝”,想把澳大利亚桉树移植到自己那儿。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雇用了20名意大利劳动力,在他位于索若马岭的土地上种植了10万棵澳大利亚桉树。但杰克·伦敦和许多美国的拥趸(dǔn[1]都遭到了这种桉树的嘲弄:美国的澳大利亚桉树不管什么时间砍伐,也不管如何处理,总难于加工,板会弯曲,裂纹会扩展开来;即使去做枕木,由于布满莫名其妙的裂纹而无法把钢轨钉上去,也不能派上用场。在其故乡澳大利亚,这些毛病统统没有。

这是什么原因呢?澳大利亚林学家雅各布斯数十年后才发现是桉树在北美长得过快,因而材质就差。在澳大利亚,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会减缓其生长速度。当种子散布到全球各地时,却把这种天敌留在了家乡。麻烦在于桉树已经进化得适应这些天敌。在正常的虫害配合下慢速生长时,桉树的组织显然是最优化的。当没有这些害虫时,快速生长的桉树就会陷入物理学定律的陷阱。生活中有些人用方言表达时眉飞色舞,用普通话表达时却会口蹇(jiǎn[2],也可以用雅各布斯的发现解释这一现象。

④我国南方某地从美国引进脐橙栽种,其口味与美国脐橙非常接近。但两种脐橙的外观差别明显: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与果蒂相对的底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表面也没有美国脐橙光洁。林业专家借鉴雅各布斯的思路,发现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与美国同一纬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对应到语言现象,可以这么理解:美国脐橙落户我国南方某地后,它的“口音”不再是纯正的美国口音,而是带有那种微生物环境下的当地口音。

⑤生活在什么地方的人发什么口音,树也是。树挪死,人挪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树是比人更讲方言的生命。

(摘自《读者》第39期)


(注:[1]拥趸:指演员、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支持者。[2]蹇:不顺利。)
1.文章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这种花的颜色十分罕见,喜欢铜草花的人也就相当多。
B.据考证是公元前13世纪殷小乙时期的遗址。
C.我国南方某地从美国引进脐橙栽种,其口味与美国脐橙非常接近。
D.对应到语言现象,可以这么理解。
2.文章第②段中,没有运用到下面哪项说明方法(       
A.列数字B.举例子C.作比较D.引用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D.总分顺序
4.下列选项与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们可以根据地表上长着美丽茂密的铜草花这个线索,在大冶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遗址。
B.在北美,澳大利亚桉树就算面对虫害也能以最优化的组织生长,导致生长过快材质变差。
C.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其原因是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与美国同一经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
D.结尾说树是比人更讲方言的生命,就是告诉我们植物生长需要适合它的环境。
2022-04-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汉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 ,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⑦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气温升高后,特别是冬季气温加快上升,冻土开始融化。这些融化的水也会注入地势较低的纳木错湖中,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⑧通常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水体蒸发量加大。然而,研究表明,蒸发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气象要素,伴随气温的升高,水体的蒸发量不一定随之增加,它还与云量、日照、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⑨笔者曾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康世昌谈起过纳木错湖水蒸发的问题。根据他们的分析和研究,在水位上涨的那几年,纳木错地区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增加了,但纳木错地区的蒸发量相比之前反而减少了。

⑩这意味着,蒸发量的减少也是造成纳木错水位上升的一个原因,但与冰川和冻土对湖水水位的影响相比,这一因素要弱得多。

⑪说到这里,大家基本上就明白纳木错的湖水水位为什么升高了。归根结底,这种情况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因此,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

1.对这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列数字、作比较B.摹状貌、打比方
C.举例子、列图表D.作比较、下定义
2.对纳木错湖越变越大的原因,下列解释不科学的一项是(     
A.人们对环境的污染,惹怒了天神,天神发怒下了大雨因而导致纳木错水位上涨。
B.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纳木错周围的冰川融化,冰川通过降雪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导致湖水水位上升。
C.气温升高后纳木错周边地区冻土中的冰层融化,融化的水注入到地势较低的纳木错湖中,导致水位上涨。
D.水位上涨那几年纳木错地区的湖水蒸发量相比之前减少了。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纳木错湖越变越大,归根结底是气候变化导致的。
B.本文是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纳木错湖水位上涨原因的。
C.冰川、冻土和湖水蒸发量的减少这三个原因对纳木错湖水水位上升的影响是一样的。
D.第⑥段加点的“一定程度”在文中起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4.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作本文标题的是(     
A.全球变暖B.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C.冰川融化D.纳木错的环境
2022-04-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那曲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汉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引得春风度玉关

1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情形在1000多年后有了根本的改观。光绪五年(1879年),新任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的杨昌浚目睹了左宗棠在西北的所为,赋诗一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2左宗棠不仅是个军事家,他对于发展西北的经济也颇为关注。鉴于甘肃地气高冷,节候暑少寒多,物产甚稀,……民间无衣之苦,甚于无食的状况,他建议广种棉田,以解决穿衣问题。他认为甘肃凡是可种罂粟的向阳肥暖之地,都适宜种棉花。于是,他不仅通令下属各地严禁种植罂粟,劝告农民广种棉花,还采购纺车织具,设立专门机构,雇请民妇来教习纺织,并刊行《种棉十要》及《棉书》,分行陕、甘两省,目的在于拔恶卉而植嘉苗,为一举两得计也,期望这些举措能为甘省开万年之利

3左宗棠在西北注意修河、治路,于沿河、沿路广种榆柳数年来陇中遍地修渠、治道、筑堡、栽树。尤其是植树绿化举措颇得后人称赞,他命令自径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柳,这些柳树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被后人艳称为左公柳

4收复新疆之际,为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这固然出于军事目的,却也具有开发大西北的用意。他令张曜率军在哈密办屯垦、水利,垦得荒地19000余亩,获粮数千石。他还善于因地制宜,依据新疆许多地方可渔可牧,不必垦田种粟亦可足民的特点,认为西北之利,畜牧为大;而牧利又以羊为长,其毛可织,其皮可裘,肉可为粮,小民日用所必需用也,何必耕桑然后致富?长民者因其所利而利之,则讲求牧务,多发羊种宜矣。这些主张对他后来率军收复新疆极为有利。

5把近代机器生产引入西北,更是左宗棠的一大功绩。同治七年(1868年),左宗棠在参与镇压捻军后抵西安,他为解决所部使用的军火从上海等地采办价值甚昂的问题,决定在西安设立机器局。同治十一年,左宗棠进住陕甘总督任所,他将西安机器局的机器搬至兰州,创办了兰州机器局,以精通西洋枪炮制作的记名提督赖长为该局总办,并从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抽调了技术工人,主要生产枪、炮、子弹、炮弹。兰州机器局的设立,既有镇压回民起义的用意,更有收复新疆之图,因为在该局创办前一年,俄国已派兵占据伊犁,左宗棠便在筹划收回伊犁时提出精求枪炮的主张。很明显,他在兰州设局是为了实现这一主张。

6光绪三年(1877 年),赖长在兰州机器局内试制了一台织呢机,用甘肃所产羊毛织成一块绒布,呈送给左宗棠验看,受到了左宗棠的称赞。于是,左宗棠打算从国外购买全套织呢机,他写信并附赖长所绘织机图给在上海的采办委员胡光墉,以甘肃羊毛、驼绒均易购取,煤也易得,只要有机器便省工力等由请他从德国访购织呢机器。直到光绪五年,织呢机器才全部运至兰州。织呢局正式开工,中国第一家纺织工厂在西北诞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7创办兰州织呢局被左宗棠视为气象更新之举,高兴之余,他还费尽苦心就地取原料,想以成本低廉来抵制洋呢进口。但是,兰州织呢局的生产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理想,所织成的呢绒品质很坏,几乎不能出售,品质上和价格上都比不上外国呢绒,即便把产品运到各通商口岸,也比从欧美输入呢绒要贵多了,再加上局中被安置了大批干领薪俸的冗员,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左宗棠经营近代民用企业的这次尝试未能成功,但他勇于在风气未开的情况下把机器生产率先引入西北,已是一个创举。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鉴于甘肃的气候特点,左宗棠建议首先解决穿衣问题,并通令下属各地禁植罂粟而改种棉花,最终收到一举两得之效。
B.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还主张在新疆许多地方不必只是强调“耕桑然后致富”,还应该“讲求牧务,多发羊种”。
C.赖长用试制的织绒机织成了一块绒布不仅受到左宗棠的称赞,还促使左宗棠委托张曜最终从国外购回了全套织呢机。
D.生产的呢绒品质不好,价格上比不上外国呢绒,再加上局中大批冗员消极怠工并煽动罢工,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
2.左宗棠“发展西北的经济”有哪些显著的具体成效?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来看,第一段引用杨昌浚的诗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2-04-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②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套因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第二碳足迹。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为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③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斤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④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⑤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它的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水稻生产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而每千克氧化亚氮相当于296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84%。

⑦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会危度环境,但我们却不可能因噎废食,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例如,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费源和资金。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冯云 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低碳生活”无关的一项是(     
A.低碳生活指的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
B.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
C.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
D.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
B.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C.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
D.女性消费化妆品的碳足迹仅属于第一碳足迹。
3.对文章第三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下定义   分类别   作比较B.分类别   举例子   打比方
C.列数字   分类别   打比方D.下定义   举例子   列数字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后,语意变化不大的一项是(     
A.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B.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
C.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D.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近来,一首融合京剧曲调和流行旋律的古风歌曲《赤伶》成为各大音乐排行榜的热门歌曲,更得到李玉刚等歌唱家的多次演绎。从十几年前虽然还未被冠以“古风歌曲”头衔的《青花瓷》,到当下旧词新唱的《琵琶行》,网络歌手、民间唱作人原创的《踏山河》等作品的风起云涌,这种风格的歌曲在一代代年轻人中始终未曾沉寂。

古风歌曲之所以能盛行,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有三个明显因素。其一,古风歌曲满足了青少年对真爱的憧憬。青少年是流行歌曲的主要受众,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往往笃信爱情至上。古风歌曲的内容绝大多数是爱情主题或带有爱情元素。除了纯粹的爱情主题外,古风歌曲更多的是把爱情作为其中一个元素去润色情感。如方文山作词的《缘分一道桥》直接以演唱古诗开篇,霸气展现塞外战场的恢宏之气,其中融会着“谈爱恨不能潦草”的爱情观,更要以生死去证明。其二,古风歌曲充满对侠义精神的推崇。古风歌曲塑造了大量侠士,其中惹人注目的是在民族危机中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如《赤伶》中的优伶与侵略者一同烈火焚身的民族大义感人至深。这些歌词可以激起青少年追求自由生长、个性解放的情感共鸣。其三,古风歌曲的主题满足了人们情感宣泄的需求。“饮风咽沙”“枕风宿雪”等折射的是当下生存境况的不易;渴盼如英雄“长枪策马”“浪迹天涯”满足了现实个体在群体中想要突出自我的精神需求;推崇“美人画卷”“红楼斗酒”年少的鲜衣怒马是对青春的致敬,而歌词中隐约可见“青丝成灰”“冷月空对”是时光流逝的感叹,是只恐时不我待,无处挥洒热血的隐忧。

古风歌曲的风靡,还得益于其形式上符合流行音乐的创作传播规律。词语押韵、节奏明快,可以有效提升传播的到达率,也是流行音乐得以广泛流行的重要因素。而古诗词的简洁、精炼、押韵,一定程度上成了歌词创作的富矿。

主题上古风歌曲的创作往往选择古典文学中熟悉的故事、意境进行解构再造,语言上通过模仿文言的词语来提升内涵,营造氛围,通过个性的表达吸引眼球。优秀的古风歌曲很多有历史出处,它们改编自民间故事,传奇色彩浓厚。如《霸王别姬》等来自历史上的经典爱情故事,塑造的是社会认可的传奇英雄。古风歌词喜用成语来模仿古人表达方式,这样可以快速被听众理解并产生情感共鸣,演唱起来别有一番韵味。由于词作者的水平差异,有些作品则是带有古典词语的词语拼贴:如“折断月光”“叶黄退入长秋”等歌词读起来不通,断句混乱,丧失了古典诗词之美。虽然初听惊艳,但其表述或不明所以,或强行押韵,是用现代表达方式去强行模古的体现。如《盗将行》中“笑像一条恶犬”的表达就饱受诟病。这种批评并非是不尊重创作自由,而是此类歌曲的流行度、传唱度高,且主要受众偏年轻,所以让社会不能忽视这类歌词对年青一代文化积淀潜移默化的影响。

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表示听过或可以接受古风歌曲,半数以上的同学能够随口唱出喜爱的古风歌词。也有个别同学表示反感,主要原因是“伪古风”。所谓“伪古风”,其主要表现就是打着古风和传统文化的旗号张扬个性,歌词不注重叙事逻辑。前言不搭后语导致不易理解,或只是文言词汇的生搬硬套,甚至是生编硬造,忽视对原本古典诗词中“温柔敦厚”的诗教或文化精神的探寻。追溯古典艺术的源头,诗词歌赋发挥着“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的作用。这些经典借助文字和声音传承千百年,历久弥新,刻印在民族精神和文化中,在后人心中激荡起层层共鸣的涟漪。分析古风歌词的特点,就是要针对问题引导背后的艺术创作趋势。

我国古典文化蕴含丰富的艺术资源,可以为当代的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关键是如何挖掘、利用。当下,国潮奔涌,既有民间自发的古风歌曲创作,也有汉服文化热,还有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综艺类节目为代表的各主流媒体的创新之作。这些都是对古典文化的体认,是民族自信和文化复兴的物质表象。在这种大背景下,引导古风歌曲创作“去伪存真”,领悟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文中的精髓,用民族精神的丰厚滋养去破除流行文化的困境,不失为一种创造性继承、创新性转化。

(摘编自武玥《古风歌曲何以风廊》《光明日报》2021714日,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风歌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青花瓷》,近来《琵琶行》旧词新唱,《赤伶》成为热门歌曲,说明古风歌曲未曾沉寂。
B.很多古风歌曲改编自民间故事,传奇色彩浓厚,它们有历史出处,塑造的是社会认可的传奇英雄,所以才能成为优秀的作品。
C.因为不注重叙事逻辑,或者前言不搭后语让人费解,或者生搬硬套文言词汇,甚至于瞎编乱造,古风歌曲也遭近半同学反感。
D.出于对古典文化的体认,才有了民间自发的古风歌曲创作热、汉服文化热以及《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热的奔涌局面。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风歌曲中的“饮风咽沙”“长枪策马”“红楼斗酒”“冷月空对”等主题满足了人们突出自我、致敬青春等情感抒发的需要。
B.部分古风歌词断句混乱,强行押韵,不知所云;只重感官,忽视古典美感。此观点忽视了古风歌曲受众为青年的现实。
C.我国古典诗词发挥着“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的作用。古风歌曲要追寻这一源头,进行文化精神探索。
D.古风歌词需要借助文字和声音来传承经典,分析其词汇、韵律等特点,就是要针对古风歌词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其背后的艺术创作。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古风歌曲在内容上满足了当下青少年对爱情的憧憬,并通过对传统经典故事、意境的重构,赢得了当代青年们的青睐。
B.古风歌曲流行是因为其节奏明快,注重押韵,并且契合青少年对侠义精神的追求,能够激起他们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C.当代古风歌曲因满足人们的自我精神需求,其歌词充分借鉴古典诗词简洁、精练、押韵的特点而深受欢迎,广为流行。
D.在内容上契合青少年心理,在形式上符合流行歌曲的规律,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是古风歌曲风靡当下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