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时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节选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二: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孜孜以求的。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尚书》中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以及贾岛关于“推敲”的斟酌,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匠人精神。

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商品出口国及匠人之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是世界各国王公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设立了“百工制度”,古代的“中国制造”闻名遐迩。

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就是例证。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倾斜并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精益求精,就连今人也定会竖大拇指。

《五杂俎》记载,明朝中期有一位木工蒯义,参与了紫禁城建设,最终迈上了工部左侍郎的岗位;王世贞《奔山堂别集》记载,明朝成化年间的木工蒯刚,仰仗木工技术,官至工部右侍郎;嘉靖年间的木工郭文英因建造宫殿有功,走上了工部侍郎的岗位,而同期的徐杲“以木匠起家,官至大司空”。

中国古代工匠匠心独运,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创造出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

总之,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匠心独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如今,尊重工匠的劳动,以良好的环境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才能使“工匠精神”绽放异彩。

(摘编自张勇《古代的工匠精神》)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同当今企业对技术的追求不谋而合。
B.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
C.工匠精神的内涵不只是将一门技术掌握纯熟。
D.工匠精神能疗治社会上浮躁、短视的坏风气。
2.恨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就努力追求的,许多古文献都有对工匠精神的描述。
B.北宋工匠预浩建造的开宝寺塔,是中国古代建筑优于西方设计的典型例证。
C.工匠精神在明代非常受重视,蒯义、徐杲、郭文英等都仰仗技术做了高官。
D.工匠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工程技术和器物制造上,也可以体现在艺术创作中。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成语最能体现工匠精神核心的一项是 (     
A.炉火纯青B.精益求精C.切磋琢磨D.匠心独运
2024-03-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就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

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哨子,说哪个人犯规,哪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之下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的程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

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

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我记得一个很有意思的案子:某甲已上了年纪,抽大烟。长子为了全家的经济,很反对他父亲有这嗜好,但也不便干涉。次子不务正业,偷偷抽大烟,时常怂恿老父亲抽大烟,他可以分润一些。有一次给长子看见了,就痛打他的弟弟,这弟弟赖在老父身上。长子一时火起,骂了父亲。家里大闹起来,被人拉到乡公所来评理。那位乡绅,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接着动用了整个伦理原则,小儿子是败类,最不好,应当赶出村子。大儿子骂了父亲,该罚。老父亲不知道管教儿子,还要抽大烟,受了一顿教训。这样,大家认了罚回家。那位乡绅回头和我发了一阵牢骚:一代不如一代,真是世风日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当时体会到了孔子说这话时的神气了。

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在英美以判例为基础的法律制度下,很多时间诉讼的目的是在获得以后可以遵守的规则。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

材料二:

嘉兴114日电“39”“25”“11”——在浙江嘉兴平湖市新埭镇星光村,村书记许强自豪地向记者举出三个数字:2017年星光村在平湖市法院涉诉纠纷39起,2018年下降到25起,2019年至今只有11起。

星光村涉诉纠纷走起了下坡路,靠的正是平湖近年来探索推广的无讼工作——调和息讼,就地化解矛盾。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不仅从源头上有效减少矛盾纠纷产生,更推动了传统无讼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融合。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浙江平湖息事无讼:擦亮基层社会治理无讼品牌》)

材料三:

今天,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人们的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各类利益关系相互交织,各种社会纠纷也大量增加,诉讼案件数量逐年增长。然而,司法资源相对有限,司法机关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强调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这一模式与传统的无讼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

当然,我们对无讼理念的借鉴,不能简单照搬历史上的某些做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纠纷的内容及复杂程度远异于前,而司法与其他矛盾纠纷解决方式的配合已有较好的制度基础和现实条件。我国正在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非诉解纷手段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努力使大量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

与此同时,要强化司法对于社会纠纷解决的引导作用,特别是通过司法案例明确司法对于各种社会行为的判断,引导当事人对纠纷解决结果形成合理预期,为非诉化解纠纷提供示范。通过这些具体措施,推动人们对诉讼形成理性认识,正确对待和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抑制滥用诉讼权利、浪费司法资源的行为,让无讼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顾培东《认识传统社会无讼理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社会需要人们服膺传统规则,做人必须遵循传统的“规矩”,即“礼”。
B.乡土社会非常注重教化,如果有人越出规矩,会被认为教化不够;如果有人打官司,也会被认为教化不够。
C.每个人都自动守规矩的情形只能出现在有理想礼治秩序的社会,所以孔子的“无讼”理想从来就没有真正成为现实。
D.乡土社会中人的利益关系相对简单,人们的权利意识也不够强,教化更多的是“以儆效尤”而不是获得规则。
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觉得,听讼的过程就是自己在被批评教化的过程,十分难受,所以他认为让诉讼行为不发生才是重要的。
B.浙江平湖“息事无讼”的成功做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是当前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
C.推行现代司法制度,能帮助人们树立法治思想、权利意识,改变其诉讼观念,因而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纠纷。
D.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不断健全,各种非诉解纷手段充分发挥作用,让一些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成为可能。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与“无讼”无关的一项是(     
A.孔子指出“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德政使人们富足,用礼教使人们知耻,人们就会自我约束,走上善道。
B.卷入党派政治斗争的苏轼,被迫承认在诗中批评新政,从而平息事端,苏轼最终也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C.《儒林外史》中“族长严振生,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乡约,即乡中小吏,主要负责传达政令,调解纠纷等。
D.《阿Q正传》中,阿Q调戏吴妈,被地保教训一通后,答应了地保所提出的包括到赵府赔罪在内的五项条件。
4.材料一运用了多种与鲁迅《拿来主义》相同的论证方法,请分别指出并简要说明。
2024-01-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汾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1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

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

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跟上,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居民之间相互协作,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

乡风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要结合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摘编自王晓毅《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北京青年报》20171126日)

材料二:

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在参加河南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扭住乡村振兴这个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就能为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画上句号,为举世瞩目的中国梦写下惊叹号。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秉纲张目,执本末从,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才能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

(摘编自《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河南日报》2019315日)

材料三:

近年来,新疆哈密市五堡镇坚持以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基本形成环境因乡村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旅游更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

近日,在伊州区五堡镇吐格曼博依村,一场中式面点培训课程正在村委会进行,这场培训是五堡镇为镇里旅游业发展培训后备餐饮人才。吐格曼博依村村民茹孜古丽·沙依木受同村村民阿木提的影响参加了这次培训。阿木提原是吐格曼博依村的贫困户,2016年五堡镇举办了首届桑葚节,大批外地游客蜂拥而至,吃饭、住宿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阿木提由此找到了商机,开办起农家乐,第一年就盈利8万元,2018年收入达到10余万元。

旅游业发展也促进了五堡镇生活环境的改变。为了吸引游客,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五堡镇加大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并制定各项制度改善乡村卫生环境。如今,走进五堡镇,现代感十足的街道,整洁美观的院落,美丽的新农村景象跃然眼中,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摘编自《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央广网2019317日)

材料四:

中新网重庆新闻1012日电12日,四川美术学院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该研究院下设乡村建筑与环境研创中心、艺术与社会创新中心,将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载体,积极促进理论和研创成果落地,以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美术学院整合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介美术创作实验室、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西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高校创新工程中心等校内外资源,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汇聚中外艺术与乡村研究人才,构建跨学科的学术团队,搭建跨文化的学术平台,开展在地性的学术探讨。

长期以来,学校在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当代艺术走入乡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摘编自《植根乡土振兴乡村   四川美术学院成立重庆首个艺术与乡村研究院》,中新网20181013日)

1.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文化能使乡村充满生机活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B.节日文化具有联通意义,可使乡村中的个体连成整体,人与自然成为共同体。
C.在维持乡村良好秩序和实现乡村和谐有序的发展上,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D.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
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乡村文化在乡村社会的核心地位说起,引出了振兴乡村文化这一论题。
B.本文从生活意义、社会秩序和振兴基础三方面论述乡村文化对乡村的作用。
C.本文通过东西方对乡村不同态度的比较,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
D.本文在论证中,以不少篇幅阐述在乡村振兴中应如何践行文化先行的做法。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秉纲张目,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B.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全面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必要的制度保障。
C.因为新疆哈密市五堡镇环境美丽,产业兴旺,百姓富裕,所以五堡镇的乡村旅游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D.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等方面的案例和项目,是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哪些方面共同努力?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述各方面所起的作用。
2024-01-1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绿城育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12月,亚奥理事会全体大会正式批准电子竞技作为正式项目入选2022年杭州亚运会,标志着电竞项目正式登上大型洲际综合性运动会舞台,这是电子竞技在制度化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相对欧美电子竞技职业化的发展路径而言,电子竞技进入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即把电子竞技体育化,则是一个亚洲现象。

2022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正式比赛项目包括《王者荣耀亚运会版本》《DOTA2》《梦三国2》《FIFAOnline4》《炉石传说》《英雄联盟》《和平精英亚运版本》《街头霸王5》8个小项。此外,《机甲大师》、VR虚拟科技体育作为表演项目。

最终选定的电竞项目中,与腾讯直接相关的占据了4个,其中2个为腾讯自研的首次进入电竞亚洲的“手游”项目。网易和完美世界作为国内仅次于腾讯的两大游戏企业,分别有1个中国区代理运营项目入选。这也与目前国内游戏市场份额占有率基本吻合。考虑到《DOTA2》在全球电竞市场的地位,某种程度上也是对2018雅加达亚运会电竞项目遴选失衡的一次纠编。在模拟体育游戏市场,《FIFA》系列不管是销售表现还是合作生态都远远强于《实况足球》系列。考虑到2026年亚运会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街头霸王5》作为日系游戏的“独苗”入选对于志在团结亚洲电竞力量就是一种必要的利益平衡。相对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老牌电竞项目《星际争霸2》《魔兽争霸3》纷纷落选,最大的黑马就是杭州电魂的《梦三国2》,这样一款知名度与普及度都达不到进入亚运会标准的项目最终入选,除了因为电魂是杭州本地企业外,三国题材有利于在亚运会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重要因素。这应是回报杭州的“东道主福利”,另外一个隐性的东道主福利就是金牌,雅加达亚运会电竞比赛项目没有被换掉的3个项目正好是中国队和中国香港选手获得金牌,这种妥协就不难理解了。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2018年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曾表示:“我们不能允许某些提倡暴力和歧视的游戏进入奥运会,也就是所谓的‘杀人’游戏,它们与奥林匹克价值观是矛盾的。”但巴赫也表示,“如果有选手在虚拟世界中进行足球或其他体育项目的竞技,我们对此很感兴趣”。换言之,国际奥委会如果接纳电竞,模拟体育游戏肯定是首选。FPS(第一人称射击)类等游戏因包含轻度暴力或幻想暴力内容,因而很难成为奥运项目。换言之,按照这个标准,《和平精英》作为一款射击类游戏是离当前国际奥委会标准最远的一类。因此,为了适应奥林匹克价值观,《和平精英亚运版本》以现实体育项目为参考,在线上还原越野、射击、赛车等多种竞技项目的真实对抗。可以说《和平精英》是除《FIFA》以外,在亚运版本8个电竞游戏里最接近真实体育和运动状态的一个项目。

总体来说,目前的主流电子竞技在展现人的身体活动能量(体能)方面确实很难说符合体育的特征。国外还有学者认为,电子竞技尚未实现制度化,具体来说就是电竞作为一个项目的历史还不够长,纳入体制化组织运作以及规则的稳定性都还没有得到检验。因此,杭州亚运会电竞项目的实践在制度化的进程中就具有历史性意义。在电竞进入综合性运动会的过程中,新兴的超国家电竞组织是否能超越传统第三方电竞赛事的局限,与拥有版权且相互竞争的电竞游戏开发商达成一致的协议,杭州亚运会电竞项目《英雄联盟》和《DOTA2》的共存至少展示了一种可能性。亚电体联主席霍启刚甚至提倡使用“电子体育”的概念,“电子体育不光包含我们所见的电竞比赛,还包括无人机、机器人比赛等,它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作为表演项目的《机甲大师》让我们看到电子竞技的另一种可能。

2021年3月,国际奥委会全会通过的《奥林匹克2020+5议程》明确数字化战略重点会放在“虚拟体育”上,即模拟传统体育项目的电竞游戏。为了鼓励虚拟体育的发展,国际奥委会于2020东京奥运会开幕前举办了首届“奥林匹克虚拟体育系列赛”,参与的游戏包括《实况力量棒球2020》、开放式的虚拟赛艇游戏等。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所有比赛采取线上比赛的形式,来自全球超过100个国家的约25万人参赛,在奥林匹克官网上共吸引了75万人观看。相比之下,2021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EDG对阵DKEsportsCharts仅统计了不包括国内直播平台的海外观看人数峰值就达到401万。资深电竞观察家TrentMurray在评价国际奥委会的电竞战略时说,“如果国际奥委会希望加强与游戏共同体的联系,就用正确的方法去做。不要指望看《堡垒之夜》(一款欧美流行的射击电竞游戏)长大的一代人会对虚拟赛艇产生兴趣”。从这个意义上看,亚运会更激进的电竞战略更像一枚探照灯,可能会对奥运会具有镜鉴价值。

(摘自洪建平、刘庆振的《制度化中的网络互动与利益平衡: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比赛项目研判》)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当前情况看,电子竞技的发展蓬勃迅速,大致呈现出两条相对不同的发展路径:职业化和体育化。
B.《和平精英》和《FIFA》是亚运版本8个电竞游戏里中最接近真实体育和运动状态的两款电竞游戏。
C.由于新冠疫情,首届“奥林匹克虚拟体育系列赛”观赛人数远远低于2021《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
D.作为杭州亚运会表演项目的《机甲大师》很符合亚电体联主席霍启刚提倡的“电子体育”这一新概念。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并不反对所有的电竞游戏进入奥运会,例如他对模拟体育游戏就表现出兴趣。
B.只要把电竞项目纳入体制化组织运作和规则的稳定性都得到科学检验,假以时日,电子竞技就可以实现制度化。
C.杭州亚运会电竞项目《英雄联盟》和《DOTA2》的版权从属于不同的并且相互竞争的开发商,两者可以共存。
D.资深电竞观察家TrentMurray认为,国际奥委会将数字化战略重点放在模拟传统体育项目的电竞游戏上不可取。
3.下列选项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最后一句中的“镜鉴价值”的一项是(       
A.在杭州亚运会的电竞比赛项目中,保留了2018雅加达亚运会电竞比赛时中国队和中国香港选手获得金牌的3个项目。
B.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正式比赛纳入了两款亚运版本的“手游”电竞项目,宣告了亚运电竞植入移动电竞游戏的基因。
C.在杭州亚运会电竞项目入选和组织筹措方面,赛制主办方和新兴的超国家电竞组织的合作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和平精英亚运版本》的推出,告诉我们FPS(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和模拟体育是可以融合的,类型是可以渗透的。
4.请结合材料归纳影响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项目设置的因素。
5.分析文章最后一段采用的论证方法。
2023-11-29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刚刚过去的新时代十年间,文艺工作者自觉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坚定观众的文化自信而创作,奉献出一批批精品力作,确实起到了树立文化自信的作用。当前和未来,文艺工作者将面临新的使命,这就是在文化自信基础上锐意推进文化自强,努力让文艺作品真正成为增强观众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强力的精神力量。具体地看,优秀的文艺作品有可能以多种不同方式去造就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之间的交融格局和相互增强态势。

不少作品能以文化自信心为文化自强力奠定基础。河南卫视《唐宫夜宴》《芙蓉池》《纸扇书生》《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系列作品在运用多媒体、融媒体等大众媒介方式实现文化传统的通俗化表达方面走出新路,舞剧《五星出东方》《只此青绿》运用非凡想象力而让古代文化遗产“活”在当代观众心坎里,对中国古典传统生出惊羡之情,这些既可以帮助观众树立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心,也可以促进他们释放出文化自强的新动力。

有的作品可以由文化自强的提升而返身夯实文化自信。影片《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等中式战争大片,在全景式战争巨制中刻画志愿军的“悲歌慷慨”“气韵沉雄”的英雄群像,突出我军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熔铸出现代中国人民家国同构、军民同心的强盛形象。这可以让观众在获得文化自强力的同时,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形态有着更深沉而坚定的自信心。

还有的作品可以让文化自信心与文化自强力之间形成互动共生的局面。从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为寻求救国真理而东奔西走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典型人物形象身上,当代观众可以同时获得走向未来的自信心和自强力。透过《山海情》中成功的闽宁帮扶脱贫攻坚范例,观众在品味“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的同时,可以产生出实现当代乡村振兴强大的实践驱动力。

提出“文化自信自强”的真正着眼点,在于“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进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即让文艺作品成为广大观众投身其中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精神动力。当然,文艺作品不过是人类创造的感性符号表意形式,它不可能直接推动历史车轮前进,但毕竟可以通过感动正在历史洪流中前进的人们,为他们提供可以产生自信心和激发自强力的不竭动力源,从而间接地起到介入和影响历史进程的精神作用。在这个特定的意义上说,文艺作品产生的精神力量是可以通过影响人的精神状态而间接地转化为影响历史进程的物质力量的。

(节选自《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推动文艺发展》)

材料二:

文艺的重要特点是以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意趣。由于形象总是具体的、个别的,如何使具体艺术形象超越个体感性的存在,包蕴更加丰富的内涵及更大的普遍意义,历来是文艺家向往和追求的境界。

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何红舟、黄发祥创作),突破以往同类主题的作品多半描绘开会场景,或只是刻画南湖红船的窠臼及套路,以党的一大代表或从小船(俗称拖梢船)跨步踏上大船,或在船头站立相视交谈,或在船舱内就着烛光准备会议材料,以及,船娘警惕观察四周情况的崭新画面,对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大会议及其曲折过程作了新的描绘和诠释。青年毛泽东身穿蓝色长衫,肩挎深色包袱,目光炯炯,站在船头回首眺望,既是人物群像的视觉焦点,又与其他人物形成呼应和互动关系。作品色彩运用精心而巧妙,营造出激情澎湃、撼人心魄的视觉效果:天空乌云密布,暴风雨就要来临,而在大块黑色云层中,又有彩云翻卷,迸发出亮色照射下来,与船上的一大代表融为一体,传达出即便风雨如磬,但革命的曙光已然显现,烘托出中国共产党蓄势“启航”的重大主题。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到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线索,展示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和历史进程,全景式展现朝气蓬勃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艺术再现一百年前一批热血青年所演绎的一段执着追求真理的澎湃岁月。该剧的热播,不仅在于它清晰还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必然性,更在于它以一个个典型细节和动人形象,提升了革命历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使其与新时代广大青年产生共鸣,唤起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的激情。

近年有些文艺创作,如有的美术作品,以人多势众、画幅巨大博人眼球,大主题、大场面、大制作,以全景式众多人物形象的描绘来烘托说明主题,承续《清明上河图》《康熙南巡图》及民间年画的创作思路,当然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和较好的表现效果。不过,中国画创作向来讲究“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并不主张像社会调查那样,以扩大统计的数量和规模来保证归纳定性的可靠性及其价值,而主要通过赋予具体形象更加鲜明的特征和更为深厚的意蕴,来增强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和感染力。文艺表现生活并非以表现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而擅长,而是以锤炼形象典型特征、深化形象丰厚内涵、赋予形象感人魅力取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以动人心魄的艺术,更好地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节选自《以艺术魅力增强作品的精神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宫夜宴》《芙蓉池》《纸扇书生》等作品由于运用多媒体、融媒体等方式,帮助观众树立了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心和自强力。
B.《五星出东方》《只此青绿》运用非凡想象力释放出文化自信心和自强新动力,让古代文化遗产“活”在观众心里。
C.品味《山海情》中闽宁帮扶脱贫攻坚成功的范例,可以让受众在文化自信心与文化自强力之间获得互动共生的体验。
D.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的崭新画面和精心而巧妙的色彩运用,都渲染出中国共产党蓄势“启航”的重大主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10年文艺工作者往往为坚定观众的文化自信而创作,今后文艺工作者将锐意造就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交融格局。
B.从特定的意义上讲,文艺作品往往通过感动受众,为他们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间接地转化为影响历史进程的物质力量。
C.只要文艺家都把具体艺术形象超越个体感性的存在作为追求,文艺就能形成以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意趣的重要特点。
D.优秀的文艺作品,并非一味以表现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为追求,而是追求锤炼形象特征、深化形象内涵、赋予形象魅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体现文化自信的一项是(     
A.国外掀起“汉语热”B.《中国诗词大会》的蹿红
C.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D.动画片《我们的冬奥》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电视剧《觉醒年代》是如何体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之间的交融格局和相互增强态势的。
2023-04-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技术在改变生产、服务模式的同时也将被应用到监管科技领域,提升监管部门的科技能力和行业自监管水平。

数字监管正在成为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等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成为我国政府监管数字化的主要技术手段。数字监管是治理方式的重要变革,政府监管数字化是大数据驱动与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必然结果;是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的能力现代化的标志,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是治理环境作用下政府数字化转型与地方治理绩效的现代管理工具选择。

数字监管是现代政府监管的基本特征。现代政府监管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政府监管职能的政府行政机构基于公共利益目标,依据法律制度并运用多种监管方式,对微观市场主体所采取的各种制约与激励行为。面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它既是一套政府监管的法律制度,更是一系列包含监管机构、监管方式、监管对象、监管绩效评价以及各自之间相互关系的整体。面向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进程,需要建立一个以监管有据、运行高效、精准有效、公开透明、激励约束为特征的政府监管体系。在这样一套现代政府监管框架中,现代技术对于政府监管的影响和应用渗透到管理的方方面面,数字化监管也成为现代监管的必然特征。数字化监管是指在监管活动中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来进行政府监管活动,有效履行监管职能。为此,政府监管的数字化改革,实际上就是通过政府监管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数字化改革方式,实现政府监管数字化的过程,也是从传统监管模式逐步向数字化监管模式的变革过程。

随着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阶层和等级不断被打破,信息和权力也不再完全垄断在政府手中,信息社会监管与被监管对象的界限逐渐模糊,传统的监管模式不再适应数字时代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需要,在时间、空间以及对风险的防范等各方面都不能履行政府应有的职能,也不利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引入数字化的政府监管,实际上就是监管主体、监管客体、监管方式都借助数字化,共同在数字平台上实现信息表达、信息归集、信息比对以及信息互动,通过信息化、大数据方式实时、动态地掌握和监控,最大限度实现全方位、全流程、全角度、多向度的监管。这一监管过程也提供了线上政府进行智慧决策的监管信息基础,以线上监管的实时性、线上服务的公平性、线上行政的协调性,带来无缝隙的整体性政府高效能。

(摘编自胡仙芝、李婷《现代政府监管的模式变迁与数字化改革路径》,有删改)

材料二:

数字监管离不开算法,算法权力一旦出现功能性失衡,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算法伦理困境。

技术的应用始终离不开技术伦理的约束。作为技术的算法,当其权力被当作实现利润或达成特定目的的手段的时候,其迭代更新将面临“逃离”技术逻辑而失控的风险——当算法权力在资本的催化下,被扭曲成为企业不正当竞争的工具,这种行为就放大了算法本身蕴含的安全风险。

从算法的设计来看,若某算法被选为最佳或最有效,其设计和功能就反映设计者的价值偏好,算法设计者所持价值观不经意地凝结于代码中,并被算法权力拥有者有效制度化。那些由商业公司编写的算法,其背后也符合公司追逐私利、创造商业利润的逻辑和要求,在这种追逐利益的逻辑之下,大数据杀熟、个人隐私泄露等现象频出,大型科技公司的社会责任会因算法权力功能性的失衡而处于相对真空状态。

政府对算法权力的依赖有可能导致公共责任主体的模糊化。在数字社会,行政人员对算法权力的依赖日益加深,但算法只能按照指令代码行事,一旦出现破坏性后果,算法自主决策易导致行政人员摆脱责任追究,同时又无法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因为算法只是代码,此时责任主体变得模糊不清,追究相关责任以维护公共利益面临困境。如英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漏检丑闻,由于名为“公共卫生英格兰”的医疗机构的计算机算法出现故障,导致从2009年至2018年,大约45万名英格兰女性未能受邀接受乳腺癌筛查。受这一故障影响,估计有135名至270名女性因未能及早发现乳腺癌而死于该种疾病。关于此次“算法错误”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国家卫生医疗系统、公共卫生局以及负责维护软件的日立咨询公司三方互相“踢皮球”,造成问责困境。

(摘编自杨华锋《赋能与均衡:算法权力秩序的合法性风险及其治理》,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监管是治理方式的重要变革,大数据驱动必然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实现数字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B.数字化监管是指各类监管机构在监管活动中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来进行监管,从而有效履行监管职能。
C.算法权力如果被当作实现利润或达成特定目的的手段,那么在权力的迭代更新中,就有可能会在资本的催化下失控。
D.在数字社会,行政人员会严重依赖算法权力,因为在出现破坏性后果时,算法自主决策能让他们摆脱责任追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实施过程中,数字化监管作为一种现代管理工具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
B.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阶层和等级不断被打破,信息和权力不再完全垄断在政府手中,政府的监管模式必然需要发生变化。
C.算法的设计和功能可以体现设计者的价值偏好,当算法用于数字监管时,该价值偏好存在有效制度化的风险。
D.英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漏检丑闻中出现问责困境,是因为政府过分依赖算法权力,导致公共责任主体模糊化。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算法权力失衡所带来的伦理困境的一项是(     
A.某省部分村镇银行储户、烂尾楼业主在没有达到赋码条件的情况下被跨省远程“赋红码”而无处申诉。
B.某客户在一购物平台购物时发现只能使用平台指定的支付方式,而其它的支付手段都不被平台允许。
C.某小区的居民登记信息被物业一个临时聘用人员传到了互联网上,导致该小区居民隐私泄露。
D.某购物平台客户发现在该平台上自己常买的商品价格比新注册用户的高很多,也比其它平台的同类商品要高。
4.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算法伦理困境”的表现。
5.“数字图书馆”“个人成绩查询系统”“校园一卡通”……“数字化校园”成为学校管理的大趋势。与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相比,数字化管理有哪些优势?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这一重要命题。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和共情传播,通过多样化的媒介应用和丰富的内容创作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展示中国,将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以及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讲好中国故事”的工作也面临着被“污名化”、“妖魔化”的挑战。因此,如何通过对实践的不断创新来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便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甚至是历史意义。

主流媒体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实践通常依附传统媒介形式(如广播、电视、报刊)来展开。2016年12月31日,隶属于央视旗下的中国环球电视网(以下简称CGTN)正式成立。CGTN自成立以来在发展建设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建立了包含六个多语种电视频道、三个海外分台和一个视频通讯社的新媒体集群,在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实现了节目制作与播出。通过专业精良的节目制作水准和丰富的媒介传播形式成为主流媒体在“讲好中国故事”这一传播实践当中的典型代表。相较于CGTN成规模化的信息传播能力,其他主要媒体则通常依附海外既有的媒介平台进行内容传播。比如在海外主要社媒平台(脸书、推特、油管等)开设官方账号便是许多知名省级卫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等)的常用方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非线性传播和双向流通模式赋予了个体进行自我表达的权力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网红经济孵化出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创作者,结合“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许多国内“网红”纷纷“出海”,在海外视频网站上开设账号,在通过获取点击量赚取收益的同时,也收获了极高的网友关注度,在一定的社会圈层内形成了对中国形象的有益探讨。比如李子柒和美食作家王刚,都是早期运营的美食博主代表。他们通过对中国劳动人民生活的展现在网络当中获取了极高的关注度。这种接地气、生活化的信息传播与沟通应当被视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正面案例。

当前在进行对外宣传与国家形象建立等跨文化交流工作中,不仅存在着媒介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同时也面临着外部环境的挑战。例如英国政府在2021年一度取消了CGTN在其境内进行新闻活动的许可。面对诸如此类的不友好行为,如何在进行“讲好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当中建立真实、可亲、友善的中国形象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在广大受众与中国故事之间建立价值观上的共识是“讲好中国故事”在未来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从广义的角度看,奥斯卡颁奖典礼、欧洲足球冠军联赛、NBA等国际知名的文化活动与体育赛事便是人们在寻求建立“共识社会”当中的文化实践。因此,在“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实践当中,不仅要通过主流话语体系下的新闻传播活动来提升国际话语权;也要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构与传播,通过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赛事活动,产出优秀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及建立权威的科学技术奖项来丰富“讲好中国故事”的“工具箱”。

(摘编自赵子豪《媒介融合趋势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介创新思考》)

材料二:

优秀影视剧能跨越不同文化,走进各国观众内心,帮他们了解并爱上中国。4月以来,国产剧《开端》上线海外流媒体提供商网飞,陆续发行至韩国、泰国等国。随着走向海外的中国剧集增多、类型丰富,国产剧出海已成为重要文化现象。

我们发现,国产剧在国际市场的传播正在走向多元化。以古装剧作为对外传播突破口的时代已去,古装剧仍有广阔海外市场,但海外观众已摆脱将其视为“文化奇观”的初级阶段,进入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并对消费精品内容有更多需求的阶段。去年播出的《山海情》、今年的《开端》等类型多元的作品,同样在对外传播中取得佳绩。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近来在海外口碑良好的作品本身,分析为何《山海情》这类扶贫题材“主旋律”剧集能在外国观众中引发共鸣,为何《开端》在故事设定的新奇性上贴近国际流行剧集,其保留的中国印记也能被海外观众接纳,是我们总结这些作品对外传播经验的价值所在。

在作品的策划阶段,主创团队便应思考其中蕴含的主旨表达与精神内核,要注重观众视角,寻找具有不同成长背景和人生经历的观众趣味的“最大公约数”。影视作品是面向大众的艺术,这种创作方法论,为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打破文化壁垒提供了天然的基础与优势。《山海情》从个体成长经历入手,展现“闽宁模式”的发展,贴近“平民视角、国家叙事、国际表达”的创作需求。创造者抓住“展现西海固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创造历程,激发不同时空下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的精神内核。这是身处不同地区、发展阶段人们的共同追求,是为人性驱动的普遍需求,是人类共通的“主旋律”。在此剧中出现的不同角色,不论是基层干部、科技工作者还是辛勤劳作的村民,都具有质朴、真实的人物面貌令其他文化环境中的观众容易产生亲切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对话关系。

放眼未来,国产剧出海前景可期、契机已显;回到当下,我们仍需意识到,能“破圈”“出海”的剧作一定是优秀作品,这需要创作者沉下心来,在剧本创作、拍摄技法、后期制作等方面深耕细作。例如,与近期在国际上获得一定影响力的其他影视剧相比,《开端》在制作水准上仍有提升空间。

国产剧出海热潮的背后,是中国故事、中华文化对海外市场的吸引力增强。加快“走出去”,国产剧的内容要更多元,从多维度呈现真实全面的中国。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不仅是题材的选择面,更应是一种创作态度,是对社会、生活、人的整体认知与审美表达。这类剧作在提供观赏价值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展现出中国当代蓬勃发展的社会面貌,以及向善向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侯鸿亮《国产剧“走出去”步伐加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通过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和共情传播,通过正确的方式将中国形象传递给世界,才可能使国际竞争当中蓄意“行名化”“妖魔化”中国的不实言论不攻自破。
B.“讲好中国故事”在民间和个人领域的传播实践证明,国内“网红”纷纷“出海”,最终目的只是通过对中国劳动人民生活的展现获取网络关注度。
C.在跨文化交流工作中要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建立真实、可亲、友善的中国形象,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广大受众与中国故事在价值观上的共识。
D.国产剧的“主旋律”题材不应该成为其他文化环境中的观众的欣赏屏障,只要精神内核共通,就很有可能引发异域观众的共鸣。
2.下列选项的内容,不符合两则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A.公共领域中受众通常热衷或乐见的文化传播议题值得被关注,国际知名的戛纳电影节就是人们在寻求建立“共识社会”过程当中的一种文化实践活动。
B.国际中文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创办十余年来,累计为数千万各国学员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提供服务,成为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
C.西班牙语版《琅家榜》在拉美受热荐,是对其呈现的东方美学这一审美表达的肯定,也说明展现东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精品古装剧仍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D.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的电影《隐入尘烟》不仅拍出了农事劳动的苦与美、农人夫妇的善与爱,还拍出了农村社会复杂的世情百态,是当代中国真实面貌的一种呈现。
3.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4.如何延续、扩大国产剧“出海”的良好势头,推动国产剧的海外传播?请结合材料二加以概括。
2023-03-3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高一上】【期中考】【杭二东河】【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算法是指计算机为了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步骤,用于计算、数据处理和自动预测推理。当前,算法技术广泛融入线上线下的各种应用场景,在提供各种便利性的同时,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算法作恶”逐渐引起人们重视。

算法自身不会对人们造成直接的危害,一般是通过算法的运行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带来影响,算法作恶背后的心理效应主要包括回声室效应、信息茧房和尖叫效应等。

回声室效应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分享变得更加便捷简单,但也在无形中打造出一个封闭的、高度同质化的“回声室”,使得人们更重视跟自己的假设或信念一致的事例。目前部分商业网站会根据用户的搜寻结果,进一步提供内容相近的网络信息,这种让人产生“挠到痒处”的心态反而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当我们越喜欢看某一类的文章,算法就越会更多推送类似的内容,这导致我们越来越加深自己原本的想法,即便自己原本的想法可能并不都是正确的。

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一般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内容,久而久之,会陷入像蚕茧一般的“信息茧房”中。信息茧房会加剧网络用户群体的极化,群体内的成员与外部交流会大幅减少,群体成员因为拥有相似的观点和看法,内部趋同的特征愈发显著,容易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并诱发极端思想和极端行为。

互联网平台的功能设置中,有时为了规避用户的反对,将一些体现个人自主性的设置隐藏很深,一般用户面对眼花缭乱的设置,很多情况下只能接受系统的缺省设置,将自主性完全交由平台。这种情况下,个体会不自觉地陷入平台算法推荐的信息中,对推荐内容感到高度满意并很难感知到自身的信息受限。算法借此不断培养用户对平台的依赖,久之,用户信息接收维度变窄,获取渠道单一,在单调的信息交互中形成特定的兴趣习惯,深陷“信息茧房”的桎梏。

尖叫效应是在资讯传播中得以显著体现,通过非法剪拼改编的惊悚、恶搞等低俗内容,迅速引发人们的大量关注,无论是从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还是引发人们的指责批评,都能获取高额的流量和点击率。在网络关注为王、流量为王的导向下,这种效应会成为一种传播的价值导向,吸引更多人制作违反道德、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在众多平台的裂变式传播下,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算法就会沦为尖叫效应的帮凶。

(摘编自朱廷劭《算法技术人文应用中的向善思考》,《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年第10期)

材料二

如今,AI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AI会利用大量的数据,再通过一定的算法,验证过去学者们依靠观察、访谈等传统社会科学方法所得到的有关人类社会的认识理论,但有时也会给出一些令人“大跌眼镜”的观点,貌似违反了过去我们对于人类社会的认知常识。

在有些专家看来,如果通过数据、算法得出的结果违反直觉或者常识,这不仅是常见的,而且是应该的。“直觉、常识本身就不一定是正确的,大数据很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帮助我们寻找出一些靠人类直觉无法得到的结论。”

但要依靠数据和算法对人类社会进行理解、解释,乃至帮助人们进行抉择,数据就必须具备一定条件。首先是数据规模要足够大,即使无法做到全样本数据,也应尽量实现数据来源的随机性,选择的数据要有代表性;其次则是数据质量应尽量可靠,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有所保证;此外,如果有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算法的复杂性也能够大大降低。

如果上述要求能够得到满足,那么当我们利用AI进行决策时,将更有可能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但人类社会高度复杂,并且时刻都在变化,相对固定的算法很难做到长久有效。而且,算法的不断更新、修正,也是保证大数据应用能够取得可靠结果的重要因素。以互联网上运行的推荐算法为例,可能几小时就会迭代一次。

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毫无疑问是近年来数据和算法给大众带来的最大改变之一。因此,也不断有批评者对信息推荐算法导致“信息茧房”效应加剧的问题进行批判。有研究表明,“信息茧房”是算法和受众认知偏好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

算法归根结底是受人控制的,算法的规则是人制定的。人完全可以写出一个“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的算法,让大家的选择多样化,远离“信息茧房”,但是这种算法不符合商业利益,所以没有人去做。

所以,人与大数据、算法之间不存在固有矛盾。大数据、算法的应用是为了提高人类某些行为的效率,是为人类服务的,总体上是需要拥抱的。同时,如果大数据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当然也会产生负面效果,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我们应该合理、恰当地应用大数据和算法,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要避免其被别有用心的人用于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用途,比如大数据杀熟、大数据售假等,而这则需要有关部门提高监管水平,营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环境。

(摘编自都芃《在做选择这方面 人类直觉竟不敌数据和算法?》,《科技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算法技术本身是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信息技术,应用时可能产生的“算法作恶”并非它固有的特性。
B.回声室效应、信息茧房效应和尖叫效应等是互联网时代随着算法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心理效应。
C.“信息茧房”使网络用户群体观点和看法愈加趋同,更容易丧失对事物的客观判断,产生错误心理和行为。
D.人是算法的控制者和算法规则的制定者,算法应用方向和方式的选择,反映了人在利益方面的权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平台不应将个人自主性的设置搞得复杂隐蔽,这种加剧用户陷入“信息茧房”的做法是错误的。
B.网络平台和信息传播者不能利用尖叫效应来博取关注度和流量,尤其是面对青少年这个群体。
C.利用数据、算法得出违反人类直觉或者常识的结果,恰恰能够体现数据、算法对于人类独特的价值。
D.算法更新得越快,其取得的结果就越可靠,就能用来对人类社会进行理解、解释,帮助人们进行抉择。
3.下列选项,和材料一中所说现象最符合的一项是(     
A.夫妻使用同一款短视频APP,丈夫看到的多是体育军事,妻子则多是美妆美食。
B.在某“文化交流群”中,本来现实中身份各异的成员在群里都互称“大师”。
C.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卡夫卡也说过“应该阅读那些伤害我们和捅我们一刀的书”。
D.张老师喜欢看纪录片,在央视播放的纪录片中他最感兴趣的是人物类纪录片。
4.结合两则材料,概括人与算法的关系。
5.在享受算法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个人如何减少甚至避免“算法作恶”的影响,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
9-10高三·安徽·阶段练习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2022-12-08更新 | 292次组卷 | 94卷引用:2010-2011学年浙江省杭州十四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①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习近平思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不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②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③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既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⑥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①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枝,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②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由于古代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工艺如瓷器、丝绸、家具等的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B.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追求在坚守中突破,能够为制造业创新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C.只要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就能消除社会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
D.工匠们看似“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他们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世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工作成为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工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体现了工匠精神,我国古代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也非常浓厚。
B.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仍需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
C.或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或盲目神化工匠精神,或鼓励匠人与世隔绝,诸如此类,都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
D.两则材料话题相同,但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内涵,材料二侧重阐述如何弘扬工匠精神。
3.材料一说“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