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进生命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1 道试题
1 . 为探究洋葱是否具有抑菌作用,科研人员多次重复实验,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实验装置、操作过程及数据如下表所示:
培养皿编号A1A2B1B2


实验装置及操作过程
培养基中含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含金黄色葡萄球菌

37℃培养48小时
抑菌圈的平均直径(cm)1.1101.330
●:已灭菌且浸过100%洋葱汁液的滤纸     ○:已灭菌且浸过无菌水的滤纸
(1)实验中在配制培养基时要高温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待冷却后,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用于实验。
(2)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属于__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在培养基上看到的菌落相对较_________(填“大”或“小”)。它们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区别在于它们没有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在37℃培养,说明它们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
(3)各培养基和菌种的量保持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对抑菌圈直径求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以洋葱汁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有__________(填编号)。
(5)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洋葱汁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抑菌作用,其中对________的抑菌作用更强。
2024-05-2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2 .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12345
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小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2mL唾液A2mL唾液2mL唾液2mL唾液
是否搅拌搅拌搅拌B搅拌搅拌
温度37℃37℃37℃0℃100℃
水浴加热10分钟
加入两滴碘液后现象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
(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那么B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
(3)试管1、2、3放在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分钟,原因是_______。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变量是_______,滴加两滴碘液后,预期的4、5号试管__________
(4)如图表示三种物质的消化程度,曲线丙的最终分解产物是__________,曲线甲表示的是物质是__________,D中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_______________

2024-05-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如图是小明设计的“验证食物含有能量”部分实验步骤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便于测量准确,温度计应接触锥形瓶瓶底
B.易拉罐可以有效地挡风,减少实验中能量散失
C.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物实际含有的能量
D.只需要做一次实验,就可以得出一粒花生仁中的能量
2024-05-1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脑神经细胞外沉积大量有神经毒性的β-淀粉样蛋白导致的。为了探究有氧运动对小鼠AD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多只AD小鼠均分为4组,第1组不运动,第2、3、4组分别进行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运动。五个月后与正常小鼠一起进行走迷宫实验,结果如图1.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一种______行为,神经发达的小鼠学习能力更强,走出迷宫经历的错误次数一般更_______(填“多”或“少”)。实验结果应取各组小鼠错误次数的______值。
(2)本实验用的小鼠性别、年龄等应_______。图1结果显示,第_______组和第____组小鼠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说明________强度运动对小鼠AD有显著改善作用。
(3)科研人员在以上实验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他们检测上述小鼠的______,得到图2所示结果。图2结果说明_______
2024-05-0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联考(一)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泡菜在发酵过程中易产生亚硝酸盐,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具有致癌性。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完成下面小题。
编号盐水浓度不同发酵天数亚硝酸盐含量(mg/kg)
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第13天
1号坛4%1.63.23.83.53.43.2
2号坛6%1.25.54.01.81.21.2
3号坛8%0.52.01.81.61.51.2
1.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A.乳酸菌B.曲霉菌C.醋酸菌D.酵母菌
2.对于上述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变量是亚硝酸盐含量
B.盐水浓度越高,亚硝酸盐含量越高
C.亚硝酸盐含量随天数增多而上升
D.第11天的泡菜比第7天的更适合食用
2024-04-2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联考(一)生物试题
6 . 小明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图)来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起初蚂蚁都爬向通道A;用镊子将通道A尽头的糖水换成清水后,蚂蚁仍爬向通道A;或用镊子将通道A与通道B互换后,蚂蚁仍爬向通道A。据此实验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蚁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蚁群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B.蚁群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蚁群中以年长者为首领
D.群体中的成员都是同一种类的蚂蚁
2.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请你推测蚂蚁通过什么进行通讯(       
A.气味B.动作C.声音D.语言
7 .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随机选取A、B、C、D四只1月龄小鼠,在如下图所示迷宫中分别进行寻找食物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此回答问题:
1月龄小鼠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秒)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A10688806030
B11198595149
C9777723228
D15595485333
平均值117.2589.5064.7549.0035.00

(1)从获得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_______行为,该行为是在_______因素的基础上,通过______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_______获得。
(2)实验前,应使小鼠处于_______状态。
(3)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越_______,说明此类行为可通过训练得以强化,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________的能力。
(4)研究小鼠走迷宫,主要运用的方法是________(观察法/实验法)
(5)该实验选用多只小鼠而不是一只,原因是__________
(6)如果把实验动物改为蚂蚁,蚂蚁找到食物所需时间明显更长,由此可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_____
2024-04-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科学探究通常要经过6个基本步骤:
①实施计划②提出问题③制订计划④作出假设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比较科学的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①②④⑤⑥
C.②④③①⑥⑤D.②③④①⑥⑤
2024-04-02更新 | 31次组卷 | 40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信义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9 .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天空课堂”上,航天员展示了拟南芥和水稻的种植情况。某兴趣小组课后为探究拟南芥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此实验③号和④号的变量是(  )
A.光照B.空气C.水分D.温度
2.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对照组B.①②的变量是空气
C.③号能萌发D.该实验探究了2个变量
2024-03-3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
10 . 有研究表明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生物有机肥越来越受到重视。某科研单位探究生物有机肥的种类对温室栽种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乙、丙、丁组实验用土是用天然土壤与有机肥按比例混合,然后堆放三个月再经灭菌处理备用。
(1)该科研单位探究的问题是:生物有机肥的______对温室栽种番茄幼苗生长有影响吗?
(2)作为对照组,甲组所用的土壤为______,各组土壤都需要灭菌处理后再使用,这是为了控制______,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4)通过测量、分析______生长量和______生长量的数据可得:与甲组相比,添加了有机肥的实验组,番茄幼苗生长速度更______,且______组的效果最显著。
(5)为提高番茄的产量,请你提出1点建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2024-03-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