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9 道试题
1 . “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①”。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②”,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③。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释】 ①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②雠(chóu):同“仇”。仇雠:仇敌。③制:控制,制止。

材料二

材料三   汉承秦制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类别

措施

结果

政治

实施“A”、察举制、刺史制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经济

收回铸币权,盐铁官营、专营,平抑物价

思想

B

军事

派卫青、C北击匈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表中A、B、C处补充完整。
2024-02-0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汉武帝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其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尤为明显。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四

秦朝

汉朝

思想

焚书坑儒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统一政权的精神支柱。

军事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万大败敌军,收复黄河以南土地。

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汉军三次发动对敌军的战争,获得大胜,使北部诸郡得以安宁。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种政治制度?这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显著区别?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如何在制度上“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上述制度变革有什么影响?
(3)材料四表格中汉朝维护思想统一的措施是什么?秦汉共同面对的“敌军”是哪一少数民族?
(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
2024-02-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3 .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深刻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很重要的人物,即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摘编自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经历孝文帝融合和后来的发展,百多万鲜卑包括北方各族移民迁移到中原和洛阳,并最终融入了汉族之中,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为汉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而鲜卑民族也在一个新的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重生。在吸收了鲜卑各族文化后,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远远超越了北方的汉族文化,民族融合波澜壮阔,南北文化相互碰撞。

——摘编自焦兴青《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中国之教”“中国之政”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孝文帝推动“民族融合”的影响。
(3)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作用,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化成文化符号。请你结合材料及所学,以“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进程”为主题,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2024-02-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4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二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如下图所示。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2)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在地方上开创了什么制度?
(3)据材料二,概括西汉前期存在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
2024-02-01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王室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三   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政治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这种制度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出秦朝在地方建立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相较于之前“地方分权的封建制”什么优势?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5)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024-01-2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秦汉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在秦国原来政权机构的基础上,创建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统治机构和封建的专制主义制度。嬴政统一中国后,认为“王”的称号与自己统一天下的功业不相称,于是令臣下议帝号,决定号称“皇帝……秦统一后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尽罢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材料二   汉初中央与封国辖郡及人口对比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的“封国”造成的影响,并阐述汉武帝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的重要措施及其效果。

材料三   完成统一后的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兴师动众出外巡游、封禅,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秦朝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赭衣器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刘彻用兵数十年,造成民力疲敝,到前107年,关东流民超过二百万人,造成“天下虚耗,人复相食”的局面。重用酷吏的恶果也日益凸显,社会动荡,“盗贼”四起,除了社会危机的萌生,宫廷内部的斗争也日益激化。

(3)综上材料,请你谈谈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的原则。
2024-01-26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2023-2024学年(五四制)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日照市某中学历史项目学习小组正在开展“透过千年历史,追寻秦朝足迹”活动,请你根据他们搜集的材料,完成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     百川归海势所趋

左图为收藏于陕西咸阳博物馆的秦朝铜权底部铭文,上刻有:“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出该诏令用哪一字体书写,并分析该铭文内容指哪一历史事件。
任务二     多措并举固统一

(2)上图为秦朝形势图,请从图中找出关于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至少三条),并就上图历史信息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朝建立的认识。
任务三   昙花一现终有时

秦朝的赋税沉重,农民要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刑罚残酷,单是死刑就有10多种,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摘编自《史记•陈涉世家》

(3)写出下列史料分别反映的史实,并简述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2024-01-2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从古至今一直是广大人民的期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时代沿革,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董仲舒和汉武帝生活的时代,汉王朝的安全和稳定正面临着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严重威胁。面对这样的形势,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1)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遇到的内部危机是什么,写出汉武帝解决内部危机的措施。
2024-01-18更新 | 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的发展,从而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得到巩固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秦汉帝国延续四百余年,其中秦代国运短促,但它建立了负责管理行政、军事、监察等各方面工作的中央机构;地方上也设立各种行政机构,由中央委派有俸禄的官员主持。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系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效的系统。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这一套“官僚系统”是什么?

【控制命脉】

材料二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实行“盐、铁的专利”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读图悟史】

材料三:如下图



(3)依据上述图片所起到的作用,拟定一个标题。

【盛世特征】

材料四

西汉西汉的文景之治,从文帝即位的公元前180年算起,到景帝去世的公元前141年为止。然而,文景之后,盛世并未结束,武帝把西汉的盛世推向高峰。武帝晚期虽然颇多失误,但国家元气未伤。经过昭帝和宣帝的调整,即“昭宣中兴”,保持了盛世的延续。
唐朝唐朝的兴盛是由贞观年间开始的,经过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的过渡,到玄宗开元年间,再度出现盛世。与西汉的盛世不同,唐朝的盛世有着明显的起伏,有着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两个高峰,其间存在着数十年的低迷状态。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4)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汉、唐朝两个盛世局面的主要不同点。
(5)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个大概念提炼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历朝历代君王不懈的追求,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其中,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秦朝重要措施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回答,秦朝在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3)材料三所述内容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此事件地位如何?

材料四: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过秦论》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写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朝的灭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024-01-1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