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9 道试题
1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材料二:秦统一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障碍,币制的混乱状况也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面对存在的问题,政府急需为各行各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王立群《读史记》

材料三: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四: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影响?
(2)对材料二所述的问题,秦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上”是谁?他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什么措施?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4-01-1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联盟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当年,即宣布废除西周创立并实行了八百余年的封建领主政治体制,推行新的适合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各朝基本沿用了这一制度。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汉武帝是两汉时期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旧史往往将他与秦始皇并举,称为"秦皇汉武"。材料四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1)材料一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任选两点)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具体内容。
(3)依据材料,结合史实分析比较“秦皇汉武”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相似措施。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两朝在思想控制的具体方式上有何差异?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2024-01-1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桃园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时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比起秦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其子弟为诸侯,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三   如图。



                 图一                    图二   

材料四   读图:



             图三                                                                                                       图四
(1)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举出该体制是在地方采取的措施及对后世的影响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内容,简述“推恩令”实行后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图一、图二两种货币体现的秦、汉的措施是什么?
(4)写出材料四图三中A、B两点的名称。指出图四西汉对匈奴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4-01-1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五四制)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制度、思想等各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的起源】

材料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制度的创新】

材料二: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都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思想的光辉】

材料三: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精髓的传承】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我国有文字可参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此文字的发现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项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3)孔子是春秋时期哪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24-01-0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大一统的秦朝】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老大忙耕田,租税沉甸甸;老二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三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四读书人,书焚人亦亡;敢想不敢言,惟恐遭劫难;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昏庸是胡亥,统治更残暴。刘项举兵来,大秦两世亡。

——《民谣中的历史秦朝篇》


(1)材料一颂扬了秦王的哪一重大历史功绩?该功绩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体现了秦朝的什么制度?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从秦的兴亡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4-01-0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从武王开始,经过周公到成王的时候,先后封邦建国共71个……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大小小的诸侯。

——《中国政治制度论纲》

材料三   秦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汉皇帝又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选贤与能”和“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
(3)材料三中的“汉皇帝”是谁?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两朝在地方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2023-12-29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古寨中学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秦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周初在治理国家上主要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具体办法。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法令所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以古鉴今,请你尝试为当今国家治理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2023-12-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创新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然后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摘编自《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三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商、西周时期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2023-12-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崇文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9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秦统一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障碍;币制的混乱状况也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面对存在的问题,政府急需为各行各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2)对材料二所述的问题,秦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货币和文字名称是什么?

材料三:《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3)材料三中的“上”是谁?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来统一思想?
2023-12-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在古代,阻碍统一天下最大的力量是列国的纷争。所以秦并吞六国以后,不再行分封。郡的设立,本来是军事上控扼之点,六国新灭,遗民未曾心服,自然有在各地方设立郡的必要。当时的郡守,就是一个不世袭的大国之君,有防其专权的必要,所以每郡又都派一个御史去监督他。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2)依据材料二,说出秦统一后在地方上建立了什么制度?为防止郡守的权力过大,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时期采取的哪项措施?该措施有何意义?

材料四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和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也有着明显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图
(4)依据材料四,写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政权的名称。并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5)结合以上材料,说出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2023-12-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