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5 道试题
1 . 人类社会的政治制度在不断地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君主立宪制确立是英国政治制度史的重大变迁:尽管保留了国王,但国家政治生活由代表多数人的精英去完成,从而确保了多数人的利益。此外,保留了国王的象征性作用,有助于维护英吉利民族的历史连续性。

——摘编自金飞《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再认识》

材料三   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摘编自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点。据此写出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选择君主立宪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归纳影响政治制度演变的因素。
7日内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广西南宁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024·山东枣庄·二模
2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诗句反映的现象与哪个朝代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探究二经济篇
(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战国时期,哪一项重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使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隋朝开通的大运河中心在何处?对当时的社会有何影响?
探究三科技文化篇

(4)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唐代和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5)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发明?
探究四感悟篇
(6)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得到哪些启示?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倒计时第08天-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3 . 中华文明作为地球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明之一,在过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独特的政治制度、经济实力、文化底蕴等方方面面都为中华文明的领先地位提供了持久的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在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共同目的?

材料二:

图1

图 3       福建出土的宋代海船

图2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米,宽9.15米,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用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腻密,形成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材、木牌、钢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2)以上图文信息反映了中国古代一条商路的开辟、一种农业技术的革新、一座港口城市的繁荣。请写出商路、农具名称。分析图3此船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

材料三:

《论语》书影

《史记》

《李白诗集》

《齐民要术》

《天工开物》

(3)请任选材料三中的两部典籍,仿照示例为其写一段推介词。
示例:《论语》,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经典作品,记录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言行。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儒家学说在西汉被确立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材料四:中国古代民族交融进程(部分)

朝代内容
北魏拓跋宏推行汉化改革,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贵族联姻。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360卷经典、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元朝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通婚姻,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4)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5-18更新 | 7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武城县禹城市九年级第一次练兵考试历史试题
4 . 赓续中华文脉·泽被千秋后世·坚持守正创新

材料一

①商朝武丁时期甲骨

②睡虎地秦墓竹简

③西周青铜器利簋及铭文
记载了战争、诸侯出征、田猎以及天象等秦隶书写,涉及秦朝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铭文记述了周武王牧野伐纣 过程

材料二

《梦溪笔谈》
(宋)沈括撰,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辉煌成就。这本书中记载了毕异发明的   ① 。成书后被多国学者研究,具有世界性影响。

《论语导读》
(法)贝尼耶译,1688年法语版。《论语》的导读性著作。它第一次用法文传递了②的思想,在欧洲出版后,风靡一时。中国经籍西传对欧洲哲学、政治都有深远影响。

材料三

——摘编自《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将材料一中的文物按朝代顺序进行排序。(写序号)并任选一件文物结合所学说明其 承载的历史价值。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判断①处为          ②处的人物是         ;(填字母)并分析两部著作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老子D.孔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角度运用史实说明对中华文明特性的认识。
2024-05-18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5 . 【大单元理念】书籍目录揭示线索,隐含认识。以下目录出自王家范等撰写的中国古代史专著——《大学中国史》。阅读目录,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在目录横线处填入相应内容。(填写字母)
A元                    B帝国的繁荣与开放                    C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
(2)第二章第一节的标题是“寻觅中的夏”,其下包含了“文献传说中的夏朝”“夏文化中的考古探索”两目。据此,推测作者“寻觅”夏朝历史的方法是(     )(填写字母)
A.只研究文献材料B.将图像材料与原始文献相互印证
C.只研究考古材料D.将文献、传说与考古材料相互印证
(3)第四章以“大一统帝国的创制(创立制度):秦、汉”为标题,作者意在强调(     )(填写字母)
A.秦汉两朝制度的不同之处B.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意义
C.秦汉两朝的兴衰与更替D.秦汉创制对古代大一统王朝的深远影响
2024-05-1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通关01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专练-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6 . 某中学历史小组开展以秦汉时期历史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清单。
【任务一:制度的建立与完备】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所示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制度?这个朝代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此制度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图二金缕玉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的强大威胁中央权力,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任务二:疆域的统一与拓展】

材料二:

(2)对比秦汉疆域图,西汉王朝在西北地区拓展了大片领土。当时西汉王朝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地图中A地区?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任务三: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材料三: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3)根据材料三,请从交流内容方面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
【任务四:历史地位与影响的总结】

材料四: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2024-04-16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贺州市富川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分别说明“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
(4)综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政府是从哪些角度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
2024-02-07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3 概括归纳总结类材料综合题(含答题技巧,题型专练70题)-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     西周社会等级示意图

西周实行大规模层层分封的制度,实际上是在奴隶制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国家政体,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去统治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这是中国政治史的一个创举……

——摘编自李绍连《试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前因后果》

材料二


   

2   秦朝形势图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中周王实行分封的依据,并概括这一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述秦朝在地方实行的管理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汉以来,中国一直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掌控大量的金融资源,经济生活国有化,社会信用在中央而不在民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秦汉时期“经济生活国有化”的三个相关史实。

材料二“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


(2)材料二中“自西来”的“佳种”有哪些?这些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些商路传入中原地区的?这些“佳种自西来“对中国农业和人民生活有何影响?

材料三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东晋南朝时北方人口南迁,将哪些先进技术带到了南方?
2023-12-18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侯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赐予的封号,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诸侯国要负担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商王还要派王族的亲信去地方监督当地首领,便于控制并加强其统治。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材料二   秦统一全国后设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汉武帝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其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尤为明显。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四   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这些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后来,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西晋从此衰落。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有何特点?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系统化、完善化”的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有何特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如何在制度上“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上述制度变革有什么影响?
(4)依据材料四、分析西晋统治十分短暂的主要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管理主要围绕哪一矛盾而展开?
2023-12-09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七上期末测试卷01(测试范围:七上全册)(期末真题重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