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整理了秦朝的部分知识(如下表):

政治
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文化统一文字
交通统一车轨、修驰道和直道、开凿灵渠
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上表中“政治”一栏的内容,并为该表提炼主题。

材料二   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最重要的就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对民族地区的治理原则,并分析清朝巩固国家疆域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为目标,把少数民族视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并且通过制度安排,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更把全国各民族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家庭,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贾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自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体现各民族平等进行的“制度安排”。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2023-06-15更新 | 34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历史真题
2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境内出土的原始居民文物

   

材料二   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更为完整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帝国模式。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来以后,自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目,其典章制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建立。

——摘编自高明士《东亚文化圈》


(1)指出材料一中的文物处于石器时代的哪个阶段,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远古时代中华文化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政治变革”的影响。
(3)材料三中“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说明了什么?举例指出唐文化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2023-06-12更新 | 3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广东实验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下表统计的是秦国从实行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秦军战绩情况。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

3

4

——栗劲《秦律通论》

材料三:


   

材料四:“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_摘编自《秦始皇本纪》

材料五:史料说史


   
(1)材料一的两幅图反映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上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四中从图三到图四的变化反映出了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
(4)结合所学指出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5)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五中图五、图六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       )(写出下列选项对应字母)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6)材料五见证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两项措施?
2023-06-08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历朝历代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材料二   《大学中国史》记载:隋朝虽二世而亡,但能借鉴前朝经验,融汇南北之长,在制度层面推出一系列改革与创制。随后的唐朝,在此基础上,传承发扬,扩充改进,使当时的政治格局呈现新的气象和特点。


(2)隋唐两朝的制度创新在历史上影响尤为深远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在政治上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元朝有何创新?管辖“腹里”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3)明朝为加强集权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4)材料三中,图1、图2、图3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按其设置时间先后排序。依据材料三及所学,概述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权力演变的规律。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

B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国家大一统
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设中央政权机构,皇帝掌控决断权
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按地域划分,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有俸禄无封地,地方行政机构听命于中央

请回答:
(1)根据表格内容,回答表格中的字母A、B分别代表的是哪种制度?以及这两种制度诞生于何时?
A: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诞生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诞生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漫长的封建历史中,主要有两个制度(表格中的A和B)来治理国家。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简要阐述:封建社会时期为巩固制度B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023-05-11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查补易混易错点02 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查漏补缺】2023年中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6 . 中国古代历经政权变换,朝代更迭。但强化政治制度构建却是每一个朝代的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

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它设立于雍正年间,为清代所独创,它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已经发展到顶峰。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周王朝的统治有何作用?
(2)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反映了秦朝实行什么制度?其中“丞相”这一官职在哪一朝代被废除?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什么建议来实现他的思想大一统?汉武帝还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汉初诸侯国势力强大对朝廷威胁的问题?
(4)材料四中哪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已经发展到顶峰”?
2023-04-26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第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束课程练习历史试题
2023·湖北襄阳·模拟预测
7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摘编自《秦汉史》

材料二   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采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统治阶级在与分裂势力作顽强斗争的同时,也要求“郡国自拊循其民”,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为缓和汉初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奠定了政治基础。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三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现实。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是如何认识汉初“郡国并行制”的?为解决这一制度带来的弊端,汉武帝在政治和经济上分别有何举措?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2023-04-08更新 | 175次组卷 | 5卷引用:回归教材重难点02 秦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查漏补缺】2023年中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8 . 古今中外的许多国家都注重对官吏的管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误用,遏制腐败现象的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图二 唐朝行政系统简表
(1)根据行政系统简表,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一中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以及图二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南宋诗人陈亮称赞:“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龙川文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光武帝是如何加强对官吏的管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的重要意义,并指出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材料四   从逻辑上说,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从功能上说,它最多只能起到事后的作用。同时,由于监督权本身也是一种权力,它也必须受到监督。于是就会产生一种监督权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而权力制衡中的权力则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权力。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的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权力的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4)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英美的历史,举例说明英美是如何“有效地制约权力”。
9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的历史功业,在于结束了战乱纷争的历史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集权的大一统帝国。秦王朝的政治体制,实际上规定了两千年来中国政治的基本格局。而这位伟大的君主,同时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好大喜功”“暴虐无道”的形象。

——摘自王子今《毛泽东论析秦始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材料二   在一些人眼中,他是改革家和解放者,为法国大革命后动荡的社会建立了现代化制度,还将革命的新气象带到了整个欧洲;而在另一些人眼中,他是暴君和侵略者,为了满足一己的权欲让上百万人流血牺牲,比他所取代的君主还要残酷无情。

——摘编自(英)杰基·斯诺登等编《拿破仑一成功的革命者失败的征服者》


(2)关于拿破仑的评价,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拿破仑是改革家和解放者;第二种,拿破仑是暴君和侵略者。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二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后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秦朝设置的丞相的职责是什么?材料一“罢丞相”的措施开始于哪一朝代的哪一帝王?
(2)材料二是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清统治者在文化方面的专制措施还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说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什么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