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   辽、夏、金、元在边疆开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元朝不仅版图辽阔,对边疆的控制也在前朝的基础上更为强化。对东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

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2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在东南和吐蕃地区“因地制宜”的边疆管理措施。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图1和图2人物对维护国家统一做出的贡献。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运用哪些方式来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答出一点即可)
2024-05-10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2 . 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材料一   在地方上,秦实行①____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汉初,曾在各地分封了一批诸侯王,诸侯国与中央形成了严重的对抗,以至演变为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平定后,听命于朝廷,诸侯王的行政权被剥夺。同时,颁布②____,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将①②处补充完整。说说两项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   拓跋鲜卑仿魏晋以来的官僚体制,陆续吸收汉族士人进入北魏政权,并极力弘扬、发展儒学。唐朝“洛阳家家学胡乐”,制契丹文字,尊孔子,推动文化发展。自辽太宗后,辽朝开始采用中原的制度、文化、礼仪等,开始进行汉化改革,如施行三省六部制,推动了金朝文化的发展。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中强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而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整理自冉诗泽等《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大一统思想在少数民族中的实践研究》

(2)概括材料二中民族交往的内容。

材料三

时期史事
元朝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府、州、县设置土官(也称土司,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西藏地区宗教领袖之一)为帝师,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明朝设置礼部、鸿胪寺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各级土司,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
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在西藏地区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内蒙古实行盟、旗制,在各自范围内享有按传统制度统治的权力。
(3)依据材料三、概括元、明、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共性。结合所学,列举清政府加强边疆管辖的其他史实。
(4)结合所学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2024-05-03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澄迈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024·江苏徐州·一模
3 . 制度建设自古以来都是历史性的重要课题,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政策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嬴政在灭掉东方六国的基础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为巩固统一和统治,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奠定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基本格局。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材料中“全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它在地方上表现为什么制度?

材料二   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了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摘自中学历史教材

(2)材料中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三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长官担任。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宋朝统治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皇帝独揽大权。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3)结合所学内容,简述宋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使皇帝独揽大权?

材料四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人教版中国历史教科书

(4)根据材料四,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了哪一官职?

材料五   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摘自中国历史教科书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雍正时期为了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集权设置了哪一机构?
(6)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认为我国古代统治者实行相应政策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024-03-21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的变化。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23年4月3日电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的阿拉伯知名艺术家代表,鼓励艺术家创作更多体现中阿友好的艺术佳作,为增进中阿人民友谊作出新的贡献。信中指出,从开辟古代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中阿文明交流跨越千年、相互欣赏,书写了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材料三: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使者张骞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我们要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一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2023年)


(2)写出两例古代中阿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3)解读材料三,写出中国一中亚峰会选择在西安举行的历史渊源。
(4)分析材料二和三,古代丝绸之路与今天的“一带一路”有何共同作用?

材料四: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摘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5)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与宋朝哪一政策有关,并列举史实简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

材料五: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民族融合形成一个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6)根据材料五,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的理解?
2024-03-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分别说明“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
(4)综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政府是从哪些角度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
2024-02-07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组诗

材料四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疆(强)弱之行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材料一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实现“文化的一统”的做法。
(3)材料三的“秦王”在“扫六合”之后,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材料四中的“上”在“从其计”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对比材料三、四,统治者有何共同目的?
2024-02-0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澄迈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7 .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为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馀各依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第四》

材料三: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的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地方管理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中“天下为家”反映的是哪一制度?
(2)材料二是周朝什么制度的反映?结合所学说一说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周的制度?
(4)你如何看待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2023-12-2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保亭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

——西安碑林石碑

材料三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四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碑文称颂的是哪一位皇帝?材料反映了他的哪一项功绩?
(3)阅读材料三,为使“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材料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
(4)材料四中的“魏主”是谁?诏令规定了他的哪项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2023-12-1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陵水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将全国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

材料二


材料三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为“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奠定基础的重要变法是什么?秦朝建立后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出现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的图片材料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分别有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
2023-11-1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所有这些(郡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崔瑞德   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1)指出材料一中秦统一后的文字字体和标准货币名称。
(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称,并写出该制度的优势。
(3)上述材料中的各项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
2023-10-1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澄迈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