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2 道试题
1 .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篇】

材料一   如下图



(1)从材料一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政治篇】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逐并天下。

——《汉书 食货志》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人物评价】秦始皇(上图),自古以来评说不一。李白赞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司马迁说他“刻薄寡恩,心如虎狼”……。请你也来评一评。
【收集资料】
(3)班级的同学从不同途径收集了有关秦始皇的史料:如影视作品、历史小说、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等。你认为哪一种史料是最可信的?

【整理资料】①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②统一度量衡。     
③有车裂等十多种死刑。
④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⑤统一文字。
⑥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如图二所示。
(4)A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可以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分)
(5)B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能够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
(6)【论从史出】分析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简练的话评价秦始皇。
2017-11-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2 . 材料解析:
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让我们走近秦朝,了解这个短暂又影响深远的王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进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大意:在天地和东南西北之间都是皇帝的土地,西边到沙漠,南边到岭南,东边是东海,北边过了大夏,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
(1)材料一说明什么问题?什么事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原文大意:(秦统一以前,各国)丈量田地的单位不同,车辆的轮距和道路的宽度不一样,法律制度各不相同,穿戴也都不一样,语言不同,字形各异。
(2)为改变材料二中田畴异亩,车涂异轨的现象,秦始皇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的图示回答,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把什么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什么文字?

材料四:公元前213年,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民间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及“博士官所职”之外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第二年,咸阳的一些方士、书生行骗,或在背后“道古害今”、攻击新政,指责秦始皇“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知道后,派人追查,活埋了400多人。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4)材料四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根据材料四指出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
(5)“中国之政,自秦始皇始是指什么制度?
2017-11-0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东莞高埗弘正学校部编版(人教)七上历史期中考试模拟试
3 .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新性和积极性,最终推进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文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我国西周的众多诸侯又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2)“变则兴,不变则亡”,材料中的“卫鞅”是谁?他变法的内容是什么?这次变法有何作用?
(3)秦统一六国后,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创新,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在中央设立哪三个主要官职?根据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来判断,“秦王”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4 . 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局面的建立者是谁?为开发南疆,秦朝在南方兴修了那个水利工程?
(2)读图二,西汉政府在E处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
(3)读图三,写出A、B、C所代表的政权名称。D处发生的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写出该战争名称。
(4)读图四,指出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主要原因?中原地区的人们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什么影响?归纳一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因素
(5)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5 .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汉初,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子弟王,称为“诸侯王”。诸侯王的权力很大,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有财政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实行什么制度?结果如何?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有怎样的历史作用?
(4)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6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材料三: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一国两制”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据中国的历史,现状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地重大战略决策。他不仅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式。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图反映了哪一朝代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图中A应该填写什么?其体现了该朝代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考试”指的是哪一考试制度?这一制度诞生于哪一皇帝统治时期?唐朝哪一皇帝在该制度的考试内容中增加了诗赋?材料反映了该制度有什么历史意义?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分析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的影响。
问题四: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今年是“一国两制”决策在香港成功实践多少周年?香港问题的由来最早源于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一国两制”决策的提出对祖国统一大业有什么影响?
问题五:综上所述,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2017-06-1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6月模拟)历史试题

7 .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建立、发展、强化的过程,明清专制强化时期西方开始了近代化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

材料四:“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所示的行政管理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其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3)材料三中明朝朱元璋为求“稳定”所推行的措施是什么?指出其实质。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一例清朝相关史实说明“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简要概述该政治制度的主要发展历程及措施。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变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探究中外政治、经济、思想、科技发展的进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材料一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图六 图七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中图一指出这是我国在哪一时期创立的什么制度?
问题二:根据材料一中图二说说该国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问题三:根据材料二,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问题四:根据材料三美国失业率急剧攀升的原因是什么?面对这一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两次改革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问题五:材料四中图四人物与哪次历史事件有关?他代表的学说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问题六:材料四中图五人物涉及的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问题七:材料五中图六所示发明在什么时候开始用于我国航海事业?对图七中机器的改良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谁?
9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材料一: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三:

材料四:乾隆年间,礼部尚书沈德潜作诗咏《黑牡丹》,其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之句,后来被告发。清廷认为这是影射满洲人以异族夺取朱明皇位,犯大逆罪。当时,沈德潜已死,清廷下令剖棺锉尸。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他在中国开创了什么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000多年?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概括材料中,哪一措施最能体现“帝方自操权柄”?
问题三:材料三图A“举子看榜图”中的举子考试相对隋唐有何重大变化?(从内容与形式作答)为什么有这个变化?
问题四:材料三图B、图C分别反映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主题?
问题五:材料四反映清朝的文化政策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2017-04-10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
──《礼记·王制篇》


(1)①材料一中的“王”指的是?
②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的什么制度?
③该制度的基础是?
(2)①材料二中政治制度的名称是?
②对应材料四中哪个的朝代?
③其创立者是?
(3)①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首创于材料四的哪个朝代?1分)
②其中尚书省行使哪种权力?
(4)①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点是?
②材料四中元朝在政治制度方面有什么创新之举?
③从材料四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古代上述政治制度的共同作用是?
2016-11-27更新 | 10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深圳市石岩公学九年级3月质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