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巩固封建统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又在中央政府设置了什么官职对官员进行监察?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驰(天子的马车找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3)面对材料三所反映的情况,当时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治国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治世局面?

材料四   刘秀建东汉,数措并举稳局面;努力有回报,社会安定现治世。东汉后期多黑暗,君权旁落局面乱;反抗情绪民间蔓,振臂起史天下应。


(4)刘秀建立东汉后,采取了哪些措施“稳局面”?(任举两例)东汉后期哪一现象造成“君权旁落局面乱”?
2022-12-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面是老师在授课时设计的课堂研讨活动,邀请你参加。
【泰灭六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请侯尽西来。”


(1)材料中“秦王”是谁?他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从他的治国措施来看,用了战国时期哪一学术派别的思想?
【加强统治】

下图所示



(2)该图体现的内容是秦始皇确立的什么政治制度?
(3)图中C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秦始皇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的实施对后世有何意义?
【秦的灭亡】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请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商,脏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制刻涂墨,判为刑徙。


(4)秦朝的这些做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209年哪一重大事件的发生使秦王朝“短命而亡”?概括说出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5)这个封建王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仅经历二世就灭亡了,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王朝的灭亡给你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2022-11-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面图片所示



(1)图一说明秦朝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图中①处应填写什么?
(2)从图一可以看出,秦朝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
(3)图二、图三分别表明秦朝采取了什么统一的措施?

材料二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4)材料二中的“上”是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3-02-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记载,周成王封建鲁国,很重要的目的即在于使其“保彼东方,为周室辅”。齐国受封时,召康公也一再对太公讲:“天下诸侯,如果有不臣之心你皆可以征讨他,以辅佐周天子统治。”

材料二   秦帝国置百官,建立起官僚政府组织,分配职权,使他们互相钳制,统治人民,对皇帝一人负责。在皇帝之下最重要的官职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作三公。在三公之下设有九卿,所有官吏都由皇帝任免或调动,不世袭。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秦朝的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二级制,郡是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郡之长官(称太守或守)全面管理一郡之军事、经济、文化和司法。县是低于郡的行政区,县之长官称为长或令,主要负责县内的赋税征收、兵源募集、政令及法令的推行。郡的长官郡守(太守)县的长官县令(长)都由国君直接任免,职位不能世袭。

——摘编自《秦汉郡县制度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


(1)材料一示意图中①、②两处分别对应的贵族等级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封建”的含义及其目的。
(2)材料二中“秦帝国置百官,建立起官僚政府组织”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公”的职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的特点并简述其产生的影响。
2022-11-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汉书》记载:(武帝)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董仲舒对汉武帝说过这样一段话:《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件舒传》

材料三: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敷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成为奴婢,经常发救济根,减少租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他统治期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主要指什么制度?并指出该制度在秦朝的具体表现。请概括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方面说明材料中汉武帝治理国家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3)材料三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建武盛世”的另一个名号是什么?
(4)请概括上述材料所述的统治产生的共同作用。
2022-10-1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八步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有人说:“秦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下一统】

材料一   “秦诏版”记载:“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百代政制】

材料二   


【伟大工程】

材料三   及至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秦亡之论】

材料四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指谁? “尽并兼天下诸侯”有什么重要意义?
(2)他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哪一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其中,在中央负责军事和监察的官职分别是什么?在地方实施的哪一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3)根据材料二,写出秦朝为巩固统一在文化、经济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三写出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采取了什么措施?
(5)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短暂而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2-11-0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某同学判定图一疆域为西周,图二为秦朝,从地方制度角度说明其判断理由。

材料二: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两项措施?

材料三:


   
(3)西汉王朝在A地设置的官职是什么?汉武帝时期哪一历史人物出使该地区?

材料四:史书上关于“汉武帝”有如下记载:如武帝……不改文景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

(汉武帝)穷奢极欲,……内侈宫室,……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资治通鉴》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两部史书关于“汉武帝”的记载有何不同?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人物?
2023-05-3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而后来由于(血缘)关系疏远,(他们)相互攻击如同仇人一般,各个诸侯国更是相互侵略,连周天子都不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

乱,……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四: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1)材料一体现了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归纳西周实行该制度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在地方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上”采纳了主父偃的什么建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采取这一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北方边境战争不断”采取的措施?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为了保证“西部贸易交流”在西部建立了哪一行政机构?该机构的建立有何作用?
9 . 政治制度的演变·政治局面的变化·政治家的情怀

材料一燕(今北京)等地在山水阻隔、交通困难的西周时期,近似于在遥远的边陲安营扎寨。每一个封出的诸侯国,既是就近控制当地的军事据点,又是代表西周行使统治权力的政治派出机构。

——摘编自胡新生《周初大分封与宗周礼制的传播》



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
(1)写出与材料一相关的政治制度名称。依据材料一,分析其作用。

材料二



图1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郡县作为遍布全国的统治机构,承上接下,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由中央任免郡县主官,使中央政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和集中力量得以强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在南越、河套地区设置郡县,能有效地掌控新征服地区,完成从军事占领到行政统治的转变。郡县制开创了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地方行政体系的先河,虽后世有所损益,但基本框架并未改变。

——摘编自黄栋法《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


(2)将图1填写完整。依据材料二,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个角度写出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政治、经济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史记》记载:变法前夕,代表贵族势力的大臣纷纷反对,认为现行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改。商鞅则认为“治世不一道(办法),便国(对国家方便)不法(仿效)古。”

《魏书》记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涉及),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4)政治家的个人品质与修养影响着改革的推进。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任选其中一位政治家,谈谈你的认识。
2023-01-05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三: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四:设立军机处,国家大事完全听皇帝裁决。


(1)材料一的图示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3)材料三中的“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
(4)材料四中的军机处是有哪位皇帝设立的?简要评价此举措的影响?
2022-09-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