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次早起来,吃了早饭,阮家三弟兄吩咐了家中,跟着吴学究,四个人离了石碣村,拽开脚步,取路投东溪村来。行了一日,早望见晁家庄。只见远远地绿槐树下,晁盖和刘唐在那里等,望见吴用吊着阮家三弟兄直到槐树前,两下都厮见了。

晁盖大喜道:阮氏三雄,名不虚传!且请到庄里说话。六人俱从庄外入来,到得后堂分宾主坐定。吴用把前话说了。晁盖大喜,便叫庄客宰杀猪羊,安排烧纸。阮氏三弟兄见晁盖人物轩昂,语言洒落,三个说道:我们最爱结识好汉,原来只在此间。今日不得吴教授相引。如何得会!三个弟兄好生欢喜。当晚且吃了些饭,说了半夜话。次日天晓,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香花灯烛,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众人见晁盖如此志诚,尽皆欢喜,个个说誓道: 梁中书在北京害民,诈得钱物,却把去东京与蔡太师庆生辰。此一等正是不义之财。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诛地灭。神明鉴察。六人都说誓了,烧化纸钱。

(1)本文选自古典长篇小说《__________》,小说的主题是__________
(2)文中的六人后来都上了梁山,请写出其中三个人物的姓名及绰号。
(3)“梁中书在北京害民,诈得钱物,却把去东京与蔡太师庆生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2024-01-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人生贵自强

①从小身患脑瘫的陆鸿,不愿当家里面的累赘,决定自主创业。他尝试过很多行业,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从未退缩,最终不仅办起了自己的工厂,还给更多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事业的挫折、人生的不幸,不仅没有压垮陆鸿,相反,他以顽强的意志扼住命运的咽喉,照亮了人生之路,给当代青年以启迪:人生贵自强。

②自强,当有阳光心态。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谁也不能避免,不管程度如何、对自己伤害多深,都要保持阳光心态,因为阳光心态会点亮你心中的灯、增添你生命的色彩。一位作家说过:即使你被逆境所困,只要你保持阳光心态,头顶的乌云总会被它们射穿人民楷模朱彦夫身残志坚,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道路,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失去双眼双手后,刻苦锻炼生活自理能力,重返战斗岗位⋯⋯他们心中的阳光,不仅给自己以力量,而且鼓舞许多人重拾生活的信心,走上了自立自强之路。

③自强,要学会再坚持一下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总会遇到困难坎坷,遭遇失败挫折。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常在坚持中。屠呦呦经历了190次的失败,才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南仁东走遍西南山区上百个窝凼,才最终找到天眼最适合的建造地点……世界上没有战胜不了的挫折,也没有过不去的沟坎。当我们习惯在逆境中积蓄力量,在坚持中砥砺意志,在挑战中锤炼本领,就离成功不远了。

④自强,应始终追求卓越、努力向上。因为想要解决当地用水难的问题,当代愚公黄大发哪怕再苦再难再险,都坚持干在前;因为心有冠军梦,中国单板滑雪队运动员武中伟尽管失去了左腿,仍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训练,终于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夺得金牌。他们用行动证明:一个不断追求卓越、努力向上的人,会在人生路上步履不息,必能行稳致远,不断创造佳绩。相反,那些不求上进、无所用心的人,最终只能与成功失之交臂。

⑤这世上,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自弃的路;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新的奋斗征程上,新时代青年担负的使命任务繁重艰巨,面临的挑战复杂严峻,但应坚信,只要以信仰之灯照亮人生的航程,以奋斗之桨搏击前行中的风浪,能在建设祖国征程上书写出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从小身患脑瘫的陆鸿自主创业的事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贵自强。
B.第②段只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了一位作家、朱彦夫、杜富国等人的事例,论证了“自强,当有阳光心态”的分论点。
C.要做到自强,一是要有阳光心态,二是要学会“再坚持一下”,三是应始终追求卓越、努力向上。
D.“只要以信仰之灯照亮人生的航程,以奋斗之桨搏击前行中的风浪,就能在建设祖国征程上书写出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一句中加点词语“只要⋯⋯就”,强调了信仰、奋斗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2)请简述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以下哪句名言更适合做第④段的道理论据?请阐述其理由。

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2024-01-1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新岁问“鼎”
(1)探字形请根据所给材料解释“三国鼎立”的意思。
材料一:

“鼎”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字形模拟的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通常情况下圆鼎是三足,方鼎是四足。到了小篆,鼎身以“目”来替代,下面部分,有的说法是正反两个“片”字,表示把一段木头分为两片,表示煮东西时用的柴薪,也有的说法是表示鼎足的形状。


材料二:

汉代青铜三足鼎图


材料三:

公元220年,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继承权位,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魏;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自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知字义《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对“鼎力”一词的解释如下:
【鼎力】<书>敬词,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根据这一解释,下面两句对“鼎力”的造句,正确的一句是(     
A.多蒙鼎力协助,无任感谢!
B.请放心,我定当鼎力相助!

(3)传文化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访美乘坐中国一汽生产的红旗轿车,被美国总统拜登夸赞“beautiful”,让红旗轿车又一次成为了“顶流”。红旗品牌的H9轿车,其宣传语为“五新红旗九鼎之作”。五新,是要用新设计、新体验、新科技、新安全成为新标杆,“九鼎”意为当时该轿车所拥有的九个先进的技术。除此之外,你还可以赋予该宣传语哪些言外之意?请用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
【链接材料】

相传,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造鼎,将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九鼎,是中国的代名词,是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2024-01-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故乡的鱼儿

在我的少年时代,雨水对大地甚是多情,隔上几天必定要亲热一番,原野因了雨水深深的爱,愈发滋润丰腴,颇具姿色。最迷人的地方当属村西的小河,乡亲们管它叫西河。西河发源于北面的深山,紧贴故乡流过,南去不远便汇入胶东半岛最大的河流——大沽夹河。

那时,河水终年哗哗啦啦地流淌,如同大山老人录制的唱片,永无休止地播放。有水就有鱼,河流自然是鱼的乐园。西河的鱼儿可多啦,可以说是触目皆是。俗话说:靠山知鸟语,近水识鱼性。这话半,点不假,我和伙伴们对河中的鱼儿和它们的生活习性再了解不过。

下大雨发洪水时,鱼儿,总是争先恐后地溯流而上,以图捷足先登到上游觅食吃。山洪浑浊时,仿佛一条潜伏在深山的蛟龙,一路咆哮夺路争泻,水下什么东西也看不清楚,待到流势较缓,泥沙随之沉淀,河水就清澈见底,可见一群一群的鱼儿如同人类赶山会般纷至沓来。哗啦板子鱼又称华丽翅,堪称鱼中的模特儿,身体修长,天生游泳健将的料儿。白漂子鱼体型与华丽翅相似,游速略逊于华丽翅。有些岸柳的根部被洪水涮空,树根裸露,俨然水中树林,白漂子鱼和华丽翅心有灵犀,结伴在此寄居,成天优哉游哉,好不逍遥;一旦见有人来,便退居树根旮旯之中,你若抡网捕获,根本无济于事,要想进水去摸,它们借助有利地形,左突右转,让你一无所获。泥鳅是典型的土著,也是河中的坐地户。我和伙伴们不喜欢泥鳅,从不愿捉它。鸭和鹅偏偏喜欢泥鳅,把它视为佳肴,衔在嘴里囫囵条就吞下去了。鲇鱼有时随大水跑来游玩。它的嘴特大,还有四根胡须,牙齿很锋利,专门吃小鱼和小虾。我和伙伴见它长得丑陋,对它很反感,只要见了它,便用小锨铲,它行动缓慢,很容易被我们捕获。

河里有这么多小鱼,自然成了我和伙伴们的渔场,得便就去捕捉。若想大批猎获,最好的办法用滗流。那时河床较宽,河中有大大小小的沙洲,将河水一分为二。我们手持小锨挖沙筑坝,将其中一股水堵截,使其融为一流。有时水流大堵不住,有的伙伴自告奋勇侧卧挡水,我们抓紧时机用草毗和石块紧贴伙伴的身体将豁口堵好。与此同时,兵分两路,派几个伙伴在所堵的河段下游,用河卵石布成一道防线,俗称勒子,断绝鱼儿的退路,等河水流走河床干涸,就见好多鱼儿在竭力蹦跳,有的在浅水中惶遽不安四处乱窜;有的扎在卵石之间,顾头不顾尾,我们喜出望外,极其麻利地将鱼儿捉住扔向河岸,此法又叫捡干蹦。在卵石之间摸鱼可过瘾啦,尤其是摸到华丽翅时,让人心弦颤动。全身的惬意在于鱼儿在手中挣揣的感觉,在于猎获野趣时的亢奋!

河水较为湍急时,我们就用须笼捉鱼。先将河流用沙和卵石横向拦截,中间留一个豁口,放上须笼,再用石块将其压牢。那须笼用细柳条编成,口儿大、尾部尖,活像一个大笔帽,鱼儿一旦钻进去,就转不过身来,卡在那里动弹不得。过一段时间,估计钻进去的鱼儿不少,就过去将鱼儿取出,然后再故伎重演。

对于树根裸露的一湾渟水,我们自有办法,先将河水与水湾隔绝,使其成为一湾死水然后用脸盆将湾里的水舀干,迫使鱼儿乖乖就范,有时就连鳝鱼、鲇鱼、小鳖、河蟹也难逃厄运。

对于较大的水湾,一时无法竭泽而渔,我们便采来一些野荞麦、百合、柳树叶子,用石块捣成细末,然后撒在湾里。这些植物的液汁味道怪异,迫使鱼儿饮鸩止渴,用不了多长时间,鱼儿就会头晕脑胀、肚皮朝天,我们可从从容容地将它们捞起。

西河是我们的乐园,星期天和假期,我和伙伴们时常前去玩水,猎获的不仅仅是鱼儿,而是浓郁的野趣。

不仅故乡的河里有许多鱼儿,其他村子的河流也是如此。

我姥姥的村子位于山那边,村里有一口水井紧靠河边,河水直接渗入井内,久而久之,一些小鱼沿着岩石缝隙游进井中。村民打水时常打上几条小鱼,就势挑回家捞出来给孩子玩耍。

姥姥的村子西南面有一条小河,河里的小虾特多。有一天傍晚,表姐领着我到河边捞虾,她手持笊篱,我提着小桶,不大一会儿,就捞了半桶,拿回家炒着吃,可香哩。

前不久,我回故乡探望,特地沿着西河走了一趟,但见景观与当年截然相反。河道被改到西山脚下,原来的河床垦成了粮田。河水没有当年那么充满激情,而是在慵懒地流淌。由于人们滥用农药,加之上游是村妇们洗衣服的地方,洗衣膏、洗衣粉等使河水污染严重,小鱼小虾早已绝迹,见不到任何水生小动物。所幸有一条小河汉,水藻丛生,尚有几尾小鱼,由于濒临泉眼,有活水循环,它们才侥幸存活。

我伫立河边,心中充满了惆怅,平添了忧患意识……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在我的少年时代,雨水对大地甚是多情,隔上几天必定要亲热一番”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原野上的雨水之多。
B.“那‘须笼’用细柳条编成,口儿大、尾部尖,活像一个大笔帽”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须笼”口儿大、尾部尖,鱼进去会卡住的特点。
C.“过一段时间,估计钻进去的鱼儿不少,就过去将鱼儿取出,然后再故伎重演”这句话中的“故伎重演”是贬义词,表现作者对小时候随意捕鱼的懊悔。
D.前不久,我回故乡见到的景观与我少年时见到的景观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现在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状况。
2.遇到不同的水域,小伙伴们的捕鱼方法有哪些变化?
3.不仅故乡的河里有许多鱼儿,其他村子的河流也是如此,作者写其他村子情况的用意是什么?
4.通读全文,你怎样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2024-01-1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相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这一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团结精神,就是万众一心、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做的就是高举团结的旗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


(1)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和拼音。
①和mù(     )                                               ②历久(     )
(2)在语段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众志成城             扬帆远航B.殚精竭虑             披荆新棘
(3)与“高举旗帜”的短语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保持联系B.弘扬精神C.狂轰滥炸D.凝聚力量
(4)请写出划线句子的主干:______
(5)所选语段出自《新民晚报》,依据本学期所学的新闻知识,选出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B.狭义的新闻是指通讯。通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体裁就是通讯。
C.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要尊重采访对象,注意言行得体。不要强求采访对象回答不愿回答的问题。
D.消息的标题应该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2024-01-1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某班开展以“推介美丽的家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
西汉初期西汉清(康熙)清(乾隆)清(光绪)
秽城夫余涑州船厂吉林乌拉吉林厅吉林
材料二:

吉林市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吉林市满语名为吉林乌拉,意为沿江的城池。环绕的群山和回转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市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因康熙皇帝东巡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市又被称为江城北国江城

材料三:

19763815时许,在中国吉林省吉林地区陨落了一场世界罕见的陨石雨。吉林陨石雨陨落过程中,可观察到火球,并伴随爆裂的巨响。陨石雨分布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共收集到陨石样品100多块,2700千克。其中最大的吉林1号陨石重1770千克,落地时陷进6.5米深的土层,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

材料四:

2021927日,手可摘星辰吉林星空旅行计划发布会在京举行。吉林市正式面向全国游客推出星空旅行计划嫦娥之父、我国陨石学与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应邀担任吉林市星空旅游推广大使。主题演讲中,欧阳自远院士讲述了自己主持吉林陨石雨研究的动人故事,他希望更多人来到吉林,观赏吉林陨石,探索星空奥秘,感受宇宙之美。作为发布会的压轴环节,吉林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路以视频方式发布了《吉林市致全国游客的一封信》。

(1)前三则材料中与“吉林名称的演变”这个内容无关的一则是______
(2)探究吉林市的历史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陨石雨降落在吉林市是因为吉林市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
B.吉林市历史悠久,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清朝的皇帝曾到吉林巡游。
C.吉林市被称为“沿江的城池”和《松花江放船歌》有关。
D.“船厂”是吉林市的古称,朝廷从清代开始在松花江畔建厂造船,该地的名称因厂而得名。
(3)学校广播站李站长对王明说:“请你告诉王洋,让她9月28日参加对欧阳自远院士的远程参访,具体时间地点我给她发邮件,让她后天把准备好的采访提纲发给我。”
第二天,王明找到王洋,对王洋说:“______。”
(4)阅读相关材料,把新闻采访提纲补充完整。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9月28日下午1点,学校网络教室
采访对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A向欧阳自远了解吉林陨石,希望他推介吉林市的旅游资源
B远程访谈
采访器材纸、笔、话筒、电脑
采访问题C(1)
C(2)
2024-01-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第三件便是牛奶奶告的状,“为谋杀夫命事”。向知县叫上牛奶奶去问。牛奶奶悉把如此这般,从浙江寻到芜湖,从芜湖寻到安东:“他现挂着我丈夫招牌,我丈夫不问他要,问谁要!”向知县道:“这也怎么见得?”向知县问牛浦道:“牛生员,你一向可认得这个人?”牛浦道:“生员岂但认不得这妇人,并认不得他丈夫。他忽然走到生员家要起丈夫来,真是天上飞下来的一件大冤枉事!”向知县向牛奶奶道:“眼见得这牛生员叫做牛布衣,你丈夫也叫做牛布衣。天下同名同姓的多,他自然不知道你丈夫踪迹。你到别处去寻访你丈夫去罢。”牛奶奶在堂上哭哭啼啼,定要求向知县替他伸冤。缠的向知县急了,说道:“也罢,我这里差两个街役把这妇人解回绍兴。你到本地告状去!我那里管这样无头官事!牛生员,你也请回去罢。”说罢,便退了堂。两个解役把牛奶奶解往绍兴去了。

(1)语段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
(2)语段中的牛浦怎么就成为了“牛布衣”?
(3)由知县断案可以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2024-01-0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得理巧饶人

杨光洲

①得理不饶人者常受诟病。对此,他往往还十分委屈:明明是自己“占理”,为什么不能使对方“服软”,也得不到周围人的同情与支持呢?

②得理不饶人者,输在一个“偏”字上。再大的“理”,也需要人的理解与认同,才能转化为行动。

③理若不能深入人心,如何彰显其价值?得理不饶人者只是片面强调自己占理,而不考虑如何让对方理解、认同、接受,一味地执拗死缠,除了催生逆反,岂可服人?

④所谓“理”,或是为人处世的原则,或是分割利益时的规则,说到底,是一种标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留鸟不理解候鸟为什么老搬家,鸵鸟爱沙漠,鱼鹰不离水……各鸟秉承各鸟的理,怎么可能以一鸟之理而令天下之鸟整齐划一呢?

⑤人与人产生矛盾,爆发冲突,据理力争,所据之“理”,往往是对自己有利、于对方不利的标准。何不站在对方角度考虑一下呢?“要想公道,打个颠倒。”能与对方换位思考,便不难把双方的“理”看明白、想透彻,从而在得理之时知进退、明取舍,游刃有余,最终以“得理巧饶人”的艺术获取双赢。

⑥得理巧饶人,需要的是大智慧。据说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收到老家的来信,诉说与邻居为住宅边界打官司一事,希望他出面解决。按说理在张家,以张英的地位,他完全能“征服”对方。然而张英在信上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信后主动让他三尺,邻居深受感动,也退后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道,遂成佳话。

⑦张英得理巧饶人,以退为进,给对方出了道选择题:张家让步后,邻居若再强硬必陷入舆论唾骂之中;若以张家为榜样,还能罩上仁义的光环。邻居果然在感动中进入了仁义礼让的轨道。张英得理,尚能如此审慎而巧妙地选择方法,赢得传世美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⑧得理巧饶人,不是懦夫的表现。相反,只有内心强大者才会饶人,才有资格饶人。得理巧饶人时,得理者展现出的是睿智之美。

⑨得理巧饶人,不是权宜之计,不只是只顾眼前的短期行为。得理巧饶人者其实已看到了长远的发展:人在岁月的长河中,谁不需要别人的谅解与宽容呢?得理巧饶人时,得理者展现出的是仁厚的善良之美。

⑩能容人者,才能为人所容。得理巧饶人者,人生道路会越走越宽广。在遇到不是“你死我活”的非根本性对抗矛盾时,您会得理巧饶人吗?

(1)作者认为,要做到“得理巧饶人”,除了“占理”外,还需要哪两个条件?
(2)请从论证方法角度分析第⑥⑦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请根据文意,为本文写一段40字左右的结语。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耳读偶记     

宗璞

①前两年写过一篇文章《乐书》,即读书之乐。其实我现在是读不了书的,只能听书,是曰耳读。耳读感受不到字形的美,偶然用放大镜看到几句文章真觉舒畅极了,只是这机会越来越少。因为同音字多,听力也不是很好,便要常常追问到底是什么字,费时费力,也只能大体知道个意思。但我幸亏还有这点听的本事,能有耳读之乐。

②那大概已是前年的事了,仲【注】为我读《朱自清日记》,从头到尾。日记从1924728日开始,到194882日为止。记叙简略,一般是记下了书信、人际往来,自己做了什么事,读了什么书,间或也有感想。文字极平淡,读后掩卷之余,我们似乎觉得朱先生就在面前。

③这是一本真正的日记——照日记本来的意思,都是为自己看的,不必给别人看。现在有些日记,在写时尤其在整理时都是想到有个读者在,若以为日记所记都是真实的,就未免太老实了(我本想说那就是大傻瓜)。《朱自清日记》是真正的日记。朱先生怕别人看,有一部分用英文和日文杂写,他绝没有想要通过日记来炫耀什么,或掩饰什么。而我们就从这些文字中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人和一段真正的历史。

④我曾有过这样的问题:朱先生这样怕别人看他的日记,事先还做了防备,现在出版他的日记是否违反本人的意愿。但我又想,能够提供一段珍贵的史料,朱先生可能是会同意的。

⑤我们在日记中看到的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他常常借钱借米,他自谦得有时甚至有些自卑,总觉得自己的学术地位不如人。但是他勤奋、宽容,常常为别人着想。最使我感动的是闻一多先生殉难后,朱先生在成都讲演募捐,做了很多工作。那是需要勇气的,有些人避之唯恐不及。他本不是一个热心斗争的人,但是出于最普通的同情心,他要做他所能做的事情。一直在他胃病很严重的时候,他仍勉力编撰《闻一多全集》。闻朱之交可能不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深,但是却达到了一种高致。我并不否认朱先生的觉悟、认识、热情,但总以为他的本性不是英雄人物。正是他作为一个平常人的朴素的感情,使得他的人格发出光辉。这种光辉也许不是很强烈,却能沁透人心。

⑥日记多次记述了和冯友兰先生的交往,1933211日记载:晚赴王了一宴……多一时俊彦。芝生述张荫麟所举柏拉图派主仆故事,谓共相不足恃,渠亦将举学童解‘吾日三省吾身’之‘吾’字故事以证共相之作用。又述辜鸿铭论‘改良’及‘法律’二词及陈独秀与梁漱溟照相事。又绍虞误认杨今甫为白崇禧事。皆隽永可喜。归金宅,转述芝生笑谈,殊无反应。殆环境既异,才能亦差也。又一则日记,1935228日,对霍士休进行考试的口试委员会今天下午开会,进展颇顺利。冯友兰先生指出唐代以后大量传奇故事的渊源,唐代的传奇故事是霍的研究题目,而这正是他论文中的大弱点,但我们却没有发现。

⑦日记还记下了在某家遇好饭食,一口气吃了七个馒头;也曾告诫别人冯家的炸酱面虽好,切不可多吃,不然涨得难受。读来觉得朱先生真可爱。他的胃病持续了很多年。抗战中没有好的医疗条件,复员以后,似乎也没有认真地医治,也没有认真地休息。从最后几天日记中可以看到,他仍在读书写作,料理公事。日记忽然中断了。他再也不能写了。十天以后,他离去了。记得他去世前数日,父母到医院看望,也带着我。我站在母亲身后,朱先生低声问了一句:你还写诗么?我嗫嚅着,不敢大声说话。他躺在那里,比平时更加瘦小,脸色几乎透明。那时我对死亡没有什么概念,只觉得父母亲的脸色都很严肃。五十余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个院子和病榻上朱先生几乎透明的脸色。

1948年我到清华上学,那时常写一点小诗,都是偶感之类,不合潮流。一次曾随几个同学到朱先生家,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诗作请朱先生看,我也拿出一首凑热闹。朱先生认真看了,还说了几句话,可惜不记得说的什么了。

⑨我上中学时,课本里有朱先生的文章,几十年以后的中学课本里还是有朱先生的文章。大家都记得《背影》《匆匆》,而且都会背,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真的,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我和我的同龄人常常发出的慨叹。一天,一位老友打电话,说他极想再读一读《匆匆》这篇文章,想着我这里总会有的,能否查一查。那时我查书比较方便,只需要和我的图书馆长说一声。文章找到了,我先在电话里念给老友听,念完了,我们都沉默了半晌。

⑩时光如河水般地流去了,在荷塘月色中漫步的朱先生已化成一座塑像伫立在荷塘月色之中。老实说,现在经过修整的这座荷塘远不如旧时,那时颇有些荒凉的荷塘要自然得多,美得多。不过,朱先生的文字中凝聚着的美,那是朱先生的精魂,是不会改变的。

⑪这部日记是朱先生之子乔森在化疗期间骑自行车送来的。读完全书,他已又住进医院。我说我要写一点感想,真写下来时,乔森已然作古。这一道门槛,是每个人都要跨越的。

⑫朱先生并不需要我来为他添加什么,现在也不是某种纪念日,只是读过他的书和日记,我在心底升起一种情感,便写出来。

⑬时间继续流逝,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在这去来之间,在时间的匆匆里,有了多少变化,不能预防,不可改变。人,只有忍受。

⑭聪明的,你告诉我,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注】仲:是作者的丈夫蔡仲德。
1.作者说朱先生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阅读第⑤段,你从朱先生身上读出了哪些人性的光辉?
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品析第⑦段画线的语句。
我站在母亲身后,朱先生低声问了一句:“你还写诗么?”
3.第⑨段“我先在电话里念给老友听,念完了,……”句中“念”一词改成“读”好不好?为什么?请从造字法的角度回答。
4.阅读第⑨段,说说为何“我们都沉默了半晌”?
5.第⑫段写道“只是读过他的书和日记,我在心底升起一种情感,便写出来。”这种情感是什么?
2024-01-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猝不及防的成长

明前茶

7月,薛英子的三位室友商量毕业旅行的事,薛英子灵机一动,邀请室友们去她的家乡小住几日,权当毕业旅行,理由是:你们三个都在大城市长大,见过的咖啡馆比谷仓都多。我保证,如果你们有空来见识下中国真实的乡村,就能明白,改变乡村的工作,哪怕只做了一点点,会有怎样的成就感。

②姑娘们来到乡下,大部分乡村生活的体验,都是三个城里长大的姑娘这辈子的头一次。

③摘桃子,桃毛会从短袖衫与护袖之间两厘米的缝隙中钻进来,那一小圈皮肤就痒得很。

④好品种的桃树都架设了防鸟网,在里面钻来钻去,摘桃子的人很快闷出了一头汗。

⑤鸟儿很狡猾,会从防鸟网的缝隙中瞅准鲜桃啄食一口,姑娘们也像节俭的老农一样,把那已经被啄破的桃子摘下来,草草擦去桃子上的毛,撕了皮,自己吃了。

⑥四个姑娘开始站在地头上与果贩讨价还价,她们这辈子还从没有为收购价多一毛两毛跟人争得面红耳赤的体验……

⑦姑娘们借了邻居的自行车,去水库游泳,还尝试去河滩上钓鱼和野炊,她们很快发现了从没有留心过的现象:留守乡村的大部分老人,既寂寞又节俭,外面来的年轻人愿意与他们多拉呱两句,他们都很开心、很激动,非要给姑娘们泡金银花茶,又非要从菜园深处拨拉出几只大香瓜,当场切开给姑娘们解暑。

⑧姑娘们这才发现,这些勤俭了一辈子的老农,只在孙儿们的房间里安装了空调,他们自己住的房间里,甚至都没有准备电风扇,这么热的天,他们还是保持着几十年前的习惯:晚上睡觉热醒了,用井水擦身,又用井水擦拭凉席,取那一点凉气再睡。

⑨城里来的姑娘很感慨,也很感伤。她们决定在离开乡村之前,不着痕迹地为老人们做点事,她们把做家教攒下的钱拿出来,又拿出大学最后一年的奖学金,迅速在网上买了低耗能的智能摇头小电扇12台。

⑩薛英子提醒说,村里的老人都犟得很,也很有自尊心,白送他们的东西,他们肯定不要。这小电扇一定要是自己挣出来的,他们才肯用。于是,城里来的姑娘特地为乡村的留守老人们办了一场纳凉晚会,召集大家唱红歌、唱山歌,还召集大家踢毽子、滚铁环,用狗尾巴草编小动物,用棕榈叶编织出昆虫和传说中的凤凰。

⑪这一天,姑娘们带着这些普遍已经六七十岁的老人们,暂且离开繁重劳作,秒回少年。她们在离薛英子家不远的晒场上,提前用裁开的编织袋搭起凉棚,让表演者有地方表演,让观看者不是瞪大了眼睛就是哈哈大笑。不管是对歌的胜利者、踢100下毽子都不落地的老人,还是能用大把棕榈叶,以撕、缠、拉、绕、刺、折、编、扣、收边等手法,编织出蜻蜓、蚂蚱、螳螂等昆虫的民间高手,都得到了智能摇头小电扇作为奖励。他们捧着乳白色的小电扇,酱油色的脸庞绽放开怀笑容,就像一个孩子。

毕业旅行很快就结束了,这天黄昏,薛英子搭乘邻居的运货拖拉机,送三位好友去赶最后一班长途汽车。在习习晚风与拖拉机的轰鸣声中,所有的人都在回想乡村生活带来的收获。是的,她们特殊的毕业旅行,是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劳,影响了某个时空交叉点上,几个或十几个乡村老人的生活方式,给予了他们意外的亲情与幸福感;而她们也借此跳出了舒适圈,切身去体会散布在广袤田野上的农人,究竟内心的渴求是什么。她们终于跳出了一己之体验,对为城里人提供粮食与蔬菜的父老乡亲有了更深的体恤之情。

⑬能得到这样猝不及防的成长,方能在见识上、在责任感上初步毕业了呀。

1.根据文章故事脉络,将下面表格空缺处补充完整
序号主要事件
1薛英子提出别样的毕业旅行
2
3
4姑娘们在见识上、在责任感上初步“毕业”了

2.批注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批注任务
原句摘录批注解读
甲:好品种的桃树都架设了防鸟网,在里面钻来钻去,摘桃子的人很快闷出了一头汗感悟式批注:这句话是通过城里姑娘初次乡下生活体验,把农人摘桃子时的艰辛体现得淋漓尽致。
乙:非要给姑娘们泡金银花茶,又非要从菜园深处拨拉出几只大香瓜,当场切开给姑娘们解暑。①赏析两个“非要”的表达效果。
丙:他们捧着乳白色的小电扇,酱油色的脸庞绽放开怀笑容,就像一个孩子。②分析为什么他们笑得像一个孩子?

3.文章标题为“猝不及防的成长”,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姑娘们在哪些方面得到成长?
4.文学作品主题多样多元化是其魅力所在,请根据示例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这篇文章的主题还有哪些可能性?
示例:从乡下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看,旨在呼吁人们从精神上关注乡村老人,给他们以亲情和幸福感。
2024-01-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