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氧化还原反应综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将Cl2通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中,反应会放热,温度升高后发生反应: 3Cl2+6NaOH = 5NaCl+NaClO3+3H2O。当NaOH完全反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作氧化剂的Cl2有0.25a mol
B.若反应后溶液中=2,则=5
C.NaClO与NaClO3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a mol
D.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可能为a mol
2 . 如图所示,实验室中利用洁净的铜片(0.3 mol)和浓硫酸进行反应,实验中无气体生成,Y型管左侧得到Cu2S和白色固体a,倾斜Y型管使左侧的物质全部转移到右侧稀硝酸中,反应生成固体单质b、a的溶液和N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色固体为CuSO4
B.NO为还原产物,b为氧化产物
C.NO与b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0.2 mol
D.参加反应的浓硫酸中,表现氧化性的占25%
3 . 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中有不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在过硫化钠()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淡黄色沉淀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发生歧化反应:

B

已知呈红棕色,将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先变为红棕色,过一段时间又变成浅绿色。络合反应速率比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快,但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更大。

C

燃着的镁条插入盛有的集气瓶中。冷却后,往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溶液。剧烈燃烧,集气瓶口有淡黄色固体附着,集气瓶底有白色固体生成。试管中没有产生黑色沉淀镁能在中燃烧:

D

探究电石与水的反应

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了乙炔
A.AB.BC.CD.D
4 . 标准状况下,将SO2和Cl2组成的混合气体a L通入200mL 0.1mol·L-1 Fe2(SO4)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气体被完全吸收,溶液的棕黄色变浅(溶液体积近似不变)。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其质量为23.3g。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已知:SO2+2Fe3++2H2O=SO+2Fe2++4H+)
A.a 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可能为0.08mol
B.混合气体中SO2的体积为0.896L
C.所得沉淀为0.1mol的BaSO4
D.混合气体中Cl2的物质的量可能为0.03mol
5 . 我国C919大飞机制造过程中用到的某些新型材料是以作催化剂制备的。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及稀硫酸,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装置(夹持装置略),利用溶液与气体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药品,①打开止水夹先氮气通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②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仪器a中加盐酸调pH至2~3,关闭分液漏斗旋塞;③……,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④待反应完全后,再通一段时间。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操作③是_______
(2)将装置A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后密封保存,洗涤时选择的最佳洗涤液是___ (填标号);判断沉淀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是___
A.蒸馏水       B.稀硫酸       C.95%的乙醇       D.饱和食盐水
(3)测定产品纯度:称取所制备的CuCl产品mg,将其置于足量的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配成250mL溶液。移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cmol/L的C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再重复滴定2次,三次平均消耗Ce(SO4)2标准溶液VmL,反应中Ce4+被还原为Ce3+,则样品中CuCl (摩尔质量为Mg/mol)的质量分数为___。滴定时Ce(SO4)2标准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下列操作会导致质量分数的测定值偏大的是_______(填标号)。
A.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B.滴定前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不慎将瓶内溶液溅出
2023-01-14更新 | 6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化学试题
6 . Na2S2O3又名“大苏打”“海波”,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水溶液呈微弱的碱性,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稳定。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1装置(略去对乙的加热装置)制备Na2S2O3·5H2O(M=248g·mol-1),已知:Na2SO4溶解度如图2所示。

(1)连接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
(2)在装置乙中溶解两种固体时,需先将Na2CO3溶于水配成溶液,再将Na2S固体溶于Na2CO3的溶液中,其目的_______;装置乙中生成Na2S2O3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当装置乙中pH接近7.0时,应立即停止通SO2的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装置乙中需向反应后的混合液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其目的是_______
(5)设计实验测定Na2S2O3·5H2O的纯度:
步骤1:准确称取16.00g样品,溶于水,加入10mL甲醛,配成200mL溶液。
步骤2:准确称取0.294gK2Cr2O7于碘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5mL2mol·L-1硫酸溶液和20mL10%KI溶液使铬元素完全转化为Cr3+,加水稀释至100mL。
步骤3:向碘量瓶中加入1mL1%淀粉溶液,用待测Na2S2O3溶液滴定碘量瓶中溶液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已知:I2+2S2O=2I-+S4O),试计算Na2S2O3·5H2O的纯度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利用甲装置中的残渣(Na2SO4和Na2SO3的混合物)制备Na2SO4·10H2O晶体,将下列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_______,洗涤、干燥得Na2SO4·10H2O晶体。(实验中须使用氧气、pH计)
2022-12-15更新 | 68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7 . NaClO2·3H2O具有强氧化性,在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I.下列是制备NaClO2·3H2O的一种流程: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低于38℃时析出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NaClO2
(1)写出“合成”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化”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NaClO2溶液得到NaClO2·3H2O的操作为:蒸发浓缩,___________,过滤洗涤,得到NaClO2·3H2O产品。
II.为确定产品的纯度,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取20.00gNaClO2·3H2O样品,溶于经煮沸冷却后的蒸馏水,配成200.00mL溶液。
步骤2:取出20.00mL配制的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略过量的1.000mol/LKI溶液,塞上瓶塞。充分反应后,向锥形瓶中滴加两滴淀粉溶液,用2.000mol/L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
步骤3:重复以上操作2~3次,测得滴定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2.00mL。
已知:+4I-+4H+=Cl-+2I2+2H2O,I2+2=2I-+
(4)试计算该NaClO2·3H2O样品的纯度___________
8 . 实验室中利用洁净的铜片和浓硫酸进行如图实验,经检测所得固体中含有和白色物质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物质X为,体现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NO和Y均为还原产物
C.3mol Cu参与反应,转移了6mol电子
D.若稀硫酸足量,在溶解的环节中至少需要0.8mol的稀硝酸
9 . 白磷(P4)有毒,实验时若皮肤接触到白磷,应立即用稀CuSO4溶液清洗,发生两个反应:
反应①为P4和CuSO4反应的主要生成物为Cu、H3PO4和H2SO4
反应②为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①和②中,P4只作还原剂
B.反应①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之比为5∶2
C.皮肤接触到白磷,用稀CuSO4溶液清洗后,应再使用NaOH溶液清洗
D.若P4反应完全且转化为H3PO4的转化率是80%,理论上反应①和②消耗P4的个数之比为14∶11
10 . 已知:将Cl2通入适量NaOH溶液中,反应会放热,当温度升高后会发生如下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则Cl2通入NaOH溶液的产物中可能有NaCl、NaClO、NaClO3中的两种或三种,且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参与反应的n(NaOH)= a mol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碱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参加反应的Cl2物质的量为0.5a mol
C.若某温度下,反应后=6,则溶液中
D.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可能为mol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