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的分离、提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3 道试题
1 . 氯元素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与KOH溶液加热条件下制得)和NaClO,并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粉末的仪器名称是______a中的试剂为_______
(2)b中采用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c中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采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_____
(3)d的作用是____,可选用试剂____ (填标号)。
A.                           B.NaCl                           C.NaOH                    D.
(4)反应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经冷却结晶,_____________,干燥,得到晶体。
(5)取少量和NaClO溶液分别置于1号和2号试管中,滴加中性KI溶液。1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变。2号试管溶液变为棕色,加入振荡,静置后层显____色。可知该条件下的氧化能力_____NaClO(填“大于”或“小于”)。
今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3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高中化学

2 . 肉桂酸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医药工业和有机合成等方面。其合成原理及实验室制备方法如下:主反应:

副反应:(棕红色树脂物)

主要试剂及其物理性质:
名称相对分子质量密度/熔点/℃沸点/℃溶解度:g/100mL
苯甲醛1061.04-261790.3互溶互溶
乙酸酐1021.08-73140遇水生成乙酸不溶
肉桂酸1481.24133-1343000.0424
主要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部分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
(Ⅰ)合成:向装置1的三颈烧瓶中先后加入4.2g无水碳酸钾、3mL(3.18g,0.03mol)新蒸馏过的苯甲醛和8mL(8.16g,0.08mol)乙酸酐,振荡使之混合均匀。在150~170℃加热回流40min,反应过程中体系的颜色会逐渐加深,并伴有棕红色树脂物出现。

(Ⅱ)分离与提纯:
①向反应液中加入30mL沸水,加固体碳酸钠至反应混合物呈弱碱性;
②按装置2进行水蒸气蒸馏;

③剩余反应液体中加入少许活性炭,加热煮沸,趁热过滤,得无色透明液体;
④滤液用浓盐酸酸化、冷水浴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3.0g。
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肉桂酸实验需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实验前仪器必须干燥的原因是___________;实验中为控制温度在150-170℃可在___________中加热。
A.水             B.沙子             C.甘油(沸点290℃)             D.植物油(沸点230-325℃)
(2)玻璃管B的作用是___________;水蒸气蒸馏后产品在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判断水蒸气蒸馏完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分离与提纯”系列步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步骤①加的目的是中和反应中产生的副产品乙酸,并使肉桂酸转变为盐溶于水中
B.步骤②的目的是将棕红色树脂物蒸出
C.为了防止发生倒吸,水蒸气蒸馏结束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打开活塞K连通大气
D.步骤③趁热过滤可通过保温漏斗实现,目的是防止肉桂酸钠因温度降低而结晶析出

(4)步骤④中抽滤按如图装置3进行,请选择合适的编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补充完整:___________
在布氏漏斗中加入润湿的滤纸→微开水龙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开大水龙头;②关闭水龙头;③转移固液混合物;④确认抽干
(5)若进一步提纯粗产品,采用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计算本次实验肉桂酸的产率约为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
3 . 二茂铁(化学式为)常温下是一种橙黄色针状晶体,熔点为173℃,易升华,能进行一系列的取代反应,可用作紫外吸收剂、火箭燃料添加剂。实验室合成二茂铁的步骤如下:

①按图1组装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向仪器A中加入一定量处理过的四氢呋喃,通入,开始搅拌;
②向仪器A中分批次加入8.125g无水,然后加入2.000g还原铁粉,水浴加热回流。反应结束除去多余的反应物后将回流装置改为减压蒸馏装置,蒸去溶剂;
③反应器冷却后,再改成回流装置并继续通入,逐滴加入事先混合好的足量(二乙胺)(环戊二烯)的混合液,搅拌加热反应;
④反应结束后蒸去溶剂,析出粗品,然后以升华法提纯。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通入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写出在步骤②中仪器A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已知步骤③中二乙胺反应后生成,写出制备二茂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5)采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升华法提纯时,粗品二茂铁放在___________(填“蒸发皿”或“带孔滤纸”)上,装置中漏斗颈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

(6)若实验中最终得到纯净的二茂铁11.16g,则产品产率是___________。(保留4位有效数字)
今日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
4 . 已知时溶解度最小。某工厂利用钒铬渣提取液(主要成分为)制备晶体,流程如下:

不同温度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

20℃19.384.00.15.5
40℃22.596.50.092.49
60℃26.31020.091.3

(1)关于“钒铬分离”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研磨可防止生成的沉淀覆在表面,提高利用率
B.研磨减小了所得钒渣的粒径,提高了后续步骤中钒渣的浸出率
C.相对于20℃、40℃,工业上更宜选用60℃
D.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2)从滤液A中获取晶体时,应采用的结晶方法为_______(填“蒸发结晶”或“冷却结晶”);残留的含铬废水不能直接排放,处理时需要经过“酸化→还原→沉降”三个步骤,用溶液还原时,还原产物为,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为了使不高于mol·L,“沉降”时应调节pH 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该温度下近似为]。
(3)“转化”过程中选用溶液不选用溶液的可能原因为_______
(4)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主要有_______
(5)某工厂用1m3钒铬渣提取液[ mol·L]最终制得质量为58.5kg,则产率为_______%。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一)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1)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检验氧化生成的阳离子的试剂是___________
(2)尾气中主要含N2、O2、SO2和少量的CO2、H2O,取标准状况下的尾气VL测定SO2含量:
方案一:让尾气缓慢通过以下装置。

①C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实验时先通入尾气,再通入一定量氮气。若通过B装置的增重来测量SO2的体积分数。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__(填“是”或“否”)。
方案二:将尾气缓慢通过足量溴水,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mg。
①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进行沉淀洗涤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③SO2含量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用含m、V的代数式表示)。
(3)从FeCl3溶液中得到FeCl3·6H2O晶体的操作包括____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该过程需保持盐酸过量,抑制Fe3水解。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2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卷-高中化学
6 . 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设计或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中混有的少量HClB.制取

C.验证的漂白性D.制备无水
A.AB.BC.CD.D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期适应性考试(二)理科综合试卷-高中化学
7 . 碱式碳酸铜在烟火、农药、颜料、杀菌剂等方面应用广泛。
Ⅰ.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1)步骤ⅱ是在搅拌下将固体混合物分多次缓慢加入热水中,反应温度控制在70℃~80℃。
①步骤ⅱ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②原料中必须过量的原因是在反应中提供碱性环境,其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步骤ⅱ中反应温度低于80℃的原因是_____
(2)在步骤(ⅲ)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三种固液分离的方法,分别是倾析法过滤(把上层清液直接倾入另一容器中,让沉淀尽可能留在烧杯内)、趁热过滤与减压过滤,最终制得蓝绿色固体。该实验流程中会使用到的下列装置有_____(填序号);

Ⅱ.碱式碳酸铜的检验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装置,针对制得的蓝绿色固体进行检验。

(3)D装置加热前,需要首先打开活塞K,用A装置制取适量,点燃D处酒精灯。C中盛装的试剂应是_____
(4)若蓝绿色固体的组成为,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D中现象为_____,E中现象为_____,F中现象为_____
(5)同学们查阅文献得知:,经讨论认为用代替来定量测定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会更好,其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的碱性比
b.吸收等量生成的的质量大于,测量误差小
c.相同条件下,的溶解度明显大于
d.溶解度大于,能充分吸收
(6)若蓝绿色固体的组成为。取干燥后的蓝绿色固体10.84g,煅烧至完全分解后得到8.00g固体,测得F中干燥后的沉淀质量为7.88g[F中已改为溶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7]。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化学
8 . 工业上,从有机催化剂(主要含钴和锌)回收金属的简易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灼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酸浸”时加入稀硫酸,浸出液含有等,检验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净化”中加入,生成。书写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已知其中硫为+6价)中含___________mol过氧键,“沉钴”中加入,还原产物为转化成,理论上消耗___________mol
(4)“沉钴”的不能太高,原因是___________
(5)“沉锌”加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沉锌的温度不能太高,原因是___________
(6)“沉钴”中,的数量级为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第7次半月考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
9 . 工业上利用锌焙砂(主要成分为 ,含有少量 等)生产高纯 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1)用足量 溶液和氨水 “浸出” 锌焙砂。
①“浸出”前,锌焙砂预先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通过“浸出”步骤,锌焙砂中的 转化为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浸出”时 转化为 。“除砷”步骤①中用 作氧化剂,步骤①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 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除重金属”时,加入 溶液。滤渣II中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
(4)“蒸氨”时会出现白色固体 ,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___
(5)“沉锌”步骤①中加入足量 溶液将白色固体转化为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煅烧”步骤中,在一定温度下,煅烧 一定时间后固体失重质量分数为 ,则 的分解率 为___________ (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已知: 固体失重质量分数
(7)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答出任意 2 种即可)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林荫校区)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试理综试题-高中化学
10 . 硫酸四氨合铜(Ⅱ)晶体为深蓝色,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加热时易失氨。某研究小组拟用粗(含少量)合成硫酸四氨合铜晶体并测定其纯度。
I.硫酸四氨合铜(Ⅱ)晶体制备与提纯
步骤①:称取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溶解,将溶液加热至沸腾,边搅拌边逐滴加入溶液至pH为3.5,继续加热溶液片刻,趁热过滤,得到溶液。
步骤②:

(1)测量步骤①溶液pH的实验用品是___________,调pH为3.5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写出操作①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操作③中洗涤步骤中可选用的洗涤液是___________
A.乙醇与乙醚的混合液             B.蒸馏水             C.饱和硫酸钠溶液
(4)某同学认为操作②也可以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获得所要晶体,你___________(填“是”或“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Ⅱ.硫酸四氨合铜(Ⅱ)晶体纯度测定
步骤①:准确称取固体于烧杯中,加稀硫酸溶解,配制为的溶液。
步骤②:量取上述试液于锥形瓶中,加入水和KI固体(稍过量)
步骤③: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再加入溶液,继续用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重复操作3次,平均用量为
已知:①沉淀表面易吸附
更难溶。③
(5)硫酸四氨合铜晶体纯度是___________(写出用m、V表示的计算表达式。)。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神州天立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四)-高中化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