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洋工艺学堂是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创办的培养强国建设人才的学校,即今日的河北工业大学及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以下是其筹备、创办及发展的概况(部分):

1902年冬,直隶总督袁世凯接受直隶候补周学熙创建直隶工艺总局暨附设工艺学堂的建议,委令天津知府凌福彭筹建工艺学堂。

19032月,凌福彭呈文袁世凯,报告筹建工艺学堂情况:选定天津东南城角贡院东之草厂庵为堂址,招生30名,需开办经费35千两(白银),常年经费23千两,校名初定为北洋工艺学堂。

19043月,毛庆潘辞职,周学熙复任总办。选拔30名学生赴日本实习。9月,遵照学部同年1月颁布的《秦定学堂章程》,北洋工艺学堂改“直隶高等工业学堂”。直隶工艺总局内所设织工厂,确定为高等工业学堂附属实习工场。

19048月,北洋劝业铁工厂所属图算学堂撤销,其20名学生选送高等工业学堂,编为机器速成科。

19062月,奉天(今沈阳)派50名学生到高等工业学堂代培。增设斋务长。9月,选拔19名学生去日本西京大学所属工厂实习造纸、制革、制碱、染色、铁工等工艺。

19195月,爆发“五四运动”,在校学生带头响应。

192354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支部在该校礼堂组织纪念“五四运动”四周年公开讲演大会。蔡和森作“发扬五四精神”的学术报告。

19289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该校随之改称为“河北省立专门学校”。10月,河北省府因财政困难将该校撤制。为此,校长魏元光动员校内外校友奔走呼号,几经周折,得张宗昌拨款始保住学校。

19295月,河北省府将该校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同时,将“河北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定为工业学院附属学校。学院部设化学制造、机电工程、市政水利工程等三个学系,学制四年。

——摘编自《河北工业大学简介》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2024-02-0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已经成为帝国宰相的俾斯麦推行所谓的大陆政策,选择了拉拢可能成为法国盟友的国家,按照俾斯麦自己的话说,“如果法国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我们就必须阻止她找到盟友。只要没有盟友,法国就对我们构不威胁”。

1890年俾斯麦下台,德意志帝国在对外战略方面开始改弦易辙,继俾斯麦之后的卡普里维政府在德皇威廉二世的授意下,打出了“新路线”的旗帜,在国际战略方面开始滑离俾斯麦所制定的欧洲安全政策的轨道。威廉二世宣称:“巨浪在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国门,并且催促着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维持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换言之,遵循一个世界政策。”1897126日,比洛夫在帝国议会一次涉及对华政策的演说中对“世界政策”做了明确解释:“德国人让他们的一个邻国占有陆地,另一个邻国得到海洋,而只给自己留下天空,自命清高,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总之,我们不想将他人挤到阴影中去,但是我们也需要阳光下的地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德意志帝国对外政策的转变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小农经济剩余太少,自秦置郡县以来,历史上从来是“皇权不下县”。解放前县以下虽然设有派驻性质的区、乡公所,但并不设财政,不是一级完全政府。农村仍然维持乡村自治,地主与自耕农纳税,贫雇农则只交租。这种政治制度得以延续几千年的原因在于统治层次简单、冗员少,运行成本低。

——温铁军《半个世纪的农村制度变迁》

材料二   “乡里制度”乃是由“乡”“里”“邻”构成的乡村控制制度,是王朝国家立足于统治需要建立的、县级政权以下的、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乡村民户与地域、以最大程度地获取人力与物力资源、建立并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的控制制度,是王朝国家诸种统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乡里制度及其实行与运作,就是王朝国家权力(“皇权”)向县级政权之下的乡村社会的延伸,是“下县的皇权”。

——鲁西奇《“下县的皇权”: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质》

材料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的乡村治理”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2-01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俗和仪式的礼仪规范对古代社会的百姓影响甚大。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和规范,特别是在冠、婚、丧、祭、射、乡、朝、聘等礼仪形式中规定了大量的道德规范和要求,以此实现在社会层面的教化,有力地塑造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儒家德治教化的社会路径还包括古代各类学校的教育与经典传习,以及家族宗族和乡绅的乡约教化等,这些社会化路径都体现了对人情、人义的塑造,构建了整体的社会文化网络,有效实现了政治与伦理的双向同构,达到了“化民成俗”的德治效果。

——摘编自沈小勇《以文化人化民成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围绕“德治思想与教化实践”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4-02-01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代驻藏大臣颁发的部分告示

时间内容概要
1751(清廷善后章程十三条)对西藏地方政府及官员的设置,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的权限地位等做了详细规定。
1793藏人去世后,一律掩埋,并拨出空闲山地用于贫民下葬。
1795(遵旨减免百姓差徭)达赖喇嘛的亲属及随从派遣较多的无偿劳役,百姓苦累甚重,今后除驻藏大臣核准外,概不准私自派遣差役。
1795各地头人须按原来规定的籽种,耕牛数目,实领实发,不得少给耕牛,多发籽种,亦不得额外多派劳役,私种己田,致苦累百姓。
1832贡布丹隆人与百长及长老同谋,破坏汉藏大事,情节严重,特颁布告示警示,今后应严格执行驻藏大臣的命令。
1843(驻藏大臣上任时的告示)本大臣及随从不谙藏语,需翻译同行,所用马匹驼只均有定数,沿途官员应严防翻译以少报多。
1894光绪二十年三月二十六日亚东关开关,商民人等务须遵照新立条约,赴关时呈报稽查,不得任其自便,致违定章。
1904十三世达赖独断专行,鱼肉百姓,藏印战争中屡违圣命,战败后暗逃他处,不明去向,理藩院特暂免达赖名号,由九世班禅暂代其掌管事务。
1909川军开赴拉萨,乃为护卫西藏地方,使西藏日益强盛之意,百姓不用疑惧。
1910藏地多有挖眼、斩手等酷刑,此类做法藐视人命,悖逆佛法,特此告示,不准罚以挖眼、斩手等刑。

——摘编自袁爱中、后东辉《清代西藏告示传播与边疆治理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逻辑严谨)
2024-01-3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阜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材料一   明朝南京玄武湖湖心,有5个小岛。洪武初年,在湖心旧洲岛上修建了9间库房,安放30个档案架,用来存放户籍册“黄册”。到明朝后期,库房已达到667间,遍布5个小岛,收贮黄册153万多本。收贮黄册的玄武湖成为明朝的禁地,由户部派官员专门管理,一般人不得轻易进入。对封建国家而言,赋役是国家财政的根本,而户籍是赋役征发的依据,因此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1》

(1)结合所学,对材料一进行评析。

材料二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生活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1》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中国古代是如何实行社会救济的。
2024-01-3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围绕“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清楚)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论题并就结合19世纪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1-31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吸收元代教训并结合宋朝地方治理经验,在地方实行军政、民政双轨体制,内地建立以布政使司为代表的民政体系;边疆、战略要地设立以卫所、都司为代表的的军政体系,确保了边疆稳定;同时在西南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册封西藏宗教领袖。明中叶后,鉴于南北形势变化,中央政府委派高级文官以“兵部尚书”等名义充任地方总督,主管一省或多省军政;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身份担任一省巡抚,主管民政。通过这些措施,明朝巩固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基本肃清东南沿海倭寇;东北的蒙古、女真也一度被限制在山海关以外。万历年间还成功抵御了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据顾诚《隐匿的疆土:卫所制度与明帝国》等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明朝制度“因势而变”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论述。据此,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至少两个具体制度,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明朝除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代官僚集团结构的演变

材料   如表为汉高帝至武帝时期各类官僚所占的比率(单位:%)


高帝惠吕文帝景帝武帝
军层①9681503020
军吏②0051927
法吏02212320
儒吏000011
士吏③47181913
宗亲09599

①军层即汉初军功受益阶层,主要指汉初开国勋贵及其家属。

②军吏指非汉初军功受益阶层的军事官吏。

③士吏指通过军、法、儒以外的途径出仕任官者。

——摘编自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汉代官僚集团结构的演变”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